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701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 书信》word教案.docx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书信》word教案

应用文写作·书信

1.“应用文写作·书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一般书信的写作,弄清一般书信的格式、信封的正确写法。

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第二课时学习专用书信的写作,弄清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异同,掌握常见专用书信的写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熟练运用。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做精心的设计。

如:

①故事导入

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

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归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②问题导入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

——书信。

③竞赛导入

学生抢答:

书信的别称(雅称)有哪些?

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有哪些?

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书信的别称(雅称):

鸿雁、玉札、玉函、华翰、华简、华札、手札、尺牍、尺素等。

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等。

④歌曲导入

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

然后根据学生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

(称呼:

第一行顶格写)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正文:

每段提行、空两格写)

此致

敬礼!

(问候语)

李春波(署名)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日期)

⑤经典书信导入

教师展示名人经典书信,引入书信写作。

3.一般书信的写作(第一课时)

①书信的格式和信封的写法比较简单,教师可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提供范例、明确要求——辨析纠错、巩固知识——自主写作、形成能力

②书信写作的难点在于内容的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要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准确称呼、恰当问候;内容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③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书信的典故、有关书信的诗词、书信的雅称等材料,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的别样情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普遍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之外,也能主动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4.专用书信写作。

(第二课时)

①专用书信写作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见专用书信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教师可各选精当的范例让学生比较异同并模仿写作。

还可以提供错误案例让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巩固知识要点。

②本课教学应精讲多练,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文体教学的需要,把训练题目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如:

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艺术节、体育节、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应用文的特定文体格式写建议书、倡议书、表扬信等;结合专业特点向用人单位写“求职信”或“应聘信”;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如5·12汶川大地震)写慰问信、感谢信等。

③学生写作训练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④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及时点评或引导学生互评。

相关资料

一、书信的相关知识

(一)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二)一般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写作时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表述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达到写信的目的。

写作时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信封写作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三)专用书信是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或特殊需要的具体专门用途的书信。

专用书信有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申请书、倡议书等等。

1.感谢信

2.慰问信

3.表扬信

4.申请书

5.倡议书

二、关于书信的典故

飞鸽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

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

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

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传书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

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

(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

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

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

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

是从哪里飞来的?

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

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

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

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

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

三、书信的别称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

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

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左传》记载:

“叔向使诒子产书。

”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

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

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

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

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

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

”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筒也代指书信。

书筒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

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

“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

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

“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

”温庭筠词曰: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四、书信落款问候语

1.请安: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恭叩金安、敬请、福安、肃请、金安。

用于亲友长辈:

恭请福绥、敬请履安、敬叩崇安、敬请颐安、虔清康安。

用于老师:

敬请尘安、恭请道发、肃请海安、虔请讲安。

用于亲友平辈:

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

用于亲友晚辈:

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

用于有祖父及父母而在一处者:

敬请侍安、敬颂侍福、并候侍祺。

用于夫妇同居者:

敬请俪安、顺颂双安、敬颂俪祉(祺)。

用于政界:

敬请勋安、恭请钧安、只请政安。

用于军界:

敬请戎安、恭请麾安、肃请捷安。

用于学界:

只颂撰祺、只请著安、顺请文安、并请学安、即颂文绥、即候文祺。

用于商界:

即请财安、敬候筹安、顺颂筹祺。

用于旅客:

敬请旅安、藉颂旅祺、顺询旅祉。

用于家居者:

敬请潭安、并颁潭福、顺颂潭祺。

用于贺婚:

恭请燕喜、恭贺大喜、恭请喜安。

用于贺年:

恭贺年禧、恭贺新禧、即颂岁禧。

用于吊唁:

此候孝履、顺问苫次、专候素履。

用于问病:

敬请愈安、即请卫安、敬祝早痊。

用于时令问候:

敬请春安、顺颂春祉、敬请夏安、并颂暑祺、敬请秋安、并候秋绥、敬请冬安、此请裘安、敬请炉安。

用于当日问候:

即颂晨安、即请早安、此请午安、即颂晚安、即请刻安、顺候日祉、即候时祉。

2.署名下的敬辞:

用于祖父母及父母:

叩禀、敬禀、拜禀、肃禀、谨禀、叩上。

用于尊长:

谨禀、谨上、拜上、谨肃、敬肃、敬启、谨启。

用于平辈:

谨启、谨白、手启、手上、顿首、拜启、上言、拜言、启、上、白。

用于晚辈:

手谕、手示、手泐、手草、草示、谕。

用于复信:

肃复、手复、谨复、复。

用于不具名:

名正肃(另具名片)、各心肃、各心印、知恕具、两知。

用于补述:

又启、又及、又陈、再及、再陈。

3.附候语:

问候尊长:

令尊(或令堂)大人前,乞代叱名请安,某伯前未及另禀,乞即叱名请安。

问候平辈:

某兄弟前祈代致候不另,某兄处未及另函乞代致意。

问候晚辈:

顺候令郎佳吉,并问令郎等近好。

代长辈附候:

家父嘱笔问候,某伯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候:

家兄附笔请安,某兄附笔道候。

代幼辈附候:

小儿侍叩,小孙随叩,某某禀笔请安。

五、书信常用结束语

书信临结束时可选用一些特定的词句:

纸短情长,不胜依依;

即此搁笔,余容后续;

书不尽意,余言面禀;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琐务缠身,恕不多言;

草率书此,不成文理;

匆此草就,祈恕不恭。

六、关于书信的文章

有一种幸福叫写信

西水杰莎

我喜欢给朋友写信,也喜欢收到朋友的来信。

写信和读信,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温暖的期待。

自己写信,朋友读信,其实也是一种莫名的幸福。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收到朋友来信时的情景,是从邹城来的,相隔很近,可还是让我高兴了好久。

那天的阳光,那天的校园,还有那天的心情……都沉浸在暖暖的温馨之中。

或许,这就叫幸福吧?

这些年,由于打电话和发E-mail的普及,写信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成人在工作之余写写信,锻炼锻炼文笔;学生在做完功课后写封信寄给转了学的朋友,既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又能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每当我收到了朋友的来信,很是开心。

刚刚看到信是很惊喜;在拆信的时候又想到已经转了学的朋友居然还想着自己,于是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读过信后,那一天都感到无比温馨和高兴。

写信的感觉也很好,你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你的朋友,就像你把你的问候与祝福,也通过小小的信笺,传递给了远方的朋友。

总之,把快乐的事情告诉别人,快乐就会增加一倍;而把伤心的事告诉朋友,悲伤则会减少一半。

写信多好,记得有一首诗:

打开这水蓝色的信笺

让温暖的词语

从心里飞出

把我的心情,传递给你

青春是雪样的纯白

像一片绿地的窗外

我把记忆的门打开

让所有温馨涌出窗外

你我之间

有着共同的梦幻

我们是彼此的水晶

祝彼此的好运

就这样,我要写信给你

我的好朋友

在我的逻辑里,有一种幸福,它的名字叫做写信。

写信是一种幸福

庄文勤

拥有了自己的电话,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拥有了网络上收发邮件的电子信箱,可我还是割舍不下疾笔写信的情感,那种一枝笔,一摞洁白的信签,一盏明亮的灯光下写信的意境,是何等的蔚蓝何等的温馨。

爱默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的舌头往往不听指挥,我的笔就不一样,因为写信之时,我们虽然乏善可陈,但肯定能把情况说得更好。

”的确,写信和写文章不一样,写信用不着打底稿、立中心、分段落、设铺垫等的中规中矩的写文章套路,尽可以用自己潦草的字迹不拘一格洋洋大观地一泻千里,想写就写,想止就止,把自己最真实、最自由、最本质的心迹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

坐在桌前,铺开信签,握枝秃笔,心静如水,把自己的心绪化作涓涓细流,滋润干涸而婉转的思路,那是种妙不可言的幸福。

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与亲朋好友相交,往往是拙嘴笨舌,词不达意,写信正好弥补了我个性的缺陷。

于是,向亲友问候,我用书信;向家人报平安,我用书信;向知己叙述自己的苦恼、遭遇,我用书信;向伙伴说成功、表得意,我用书信;有事相求于别人,我用书信;向意中人倾诉爱慕之情,我同样用的是书信……书信,成了我与人们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一条关于预测今后将会消失的工种的消息,其中就有邮政类。

看了那消息,我总觉得有些荒谬,我认为,今后,哪怕发展到每一个人都有电话、手机,邮政部门也不会消失,书信也不会消失——因为,书信是不受时间、地理、空间的局限的,无论到哪个年代,一封信的费用远远比高昂的话费便宜得多,因此,用书信传递信息依然会是众多人选择的最幸福的交流工具之一。

儿时,我生活在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在那“坐山观天”的大山里,与外面相通,书信自然是最常用的方式,那时,我在村里爱写信是出了名的,说不上是什么理由,道不清是什么缘故,反正我就是爱写信,爱那种感觉,爱那种甜甜的暖暖的、踏实而又亢奋、柔软而又湿润的境界。

于是,我常让书信带上我稚嫩的问候向在外工作的长辈祝福,我亦把我的渴望与思念用信件向亲友倾诉,书来信往,情真意切,许多的亲情、友情、爱情便在写信的过程中得到纯真,在写信的认识中得以升华,那写信的幸福呀,常把我童稚的心滋润得如沐春的花木,觉得比任何人都富有,觉得那些平平常常的日子格外的有味。

长大后,远离故乡到异地求学,在那人生地不熟,孤独寂寞的日子里,写信成了最好的解脱方式,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写入信中,寄给父母,寄给家乡,换回他们的训导,倾听他们的叮嘱;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写信告诉小时候的伙伴,与他们一同分享,与他们一同津津乐道,那更是一种说不出来却又有滋有味的幸福。

步入社会后,正逢通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电话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手机、电脑正阔步迈入千家万户,很少再有人去费时费力地去写信,更有甚者认为:

谁再去字斟句酌地写信,那简直就是对时间的一种奢侈,是对有限生命的一种摧残。

而我却认为,电话、手机里说得再好,总赶不上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况且,我们的大脑也装不下多少东西,电话里讲的又全是哪里讲哪里就“化”了的“白话”,当你在某一时刻再想拿出来回味的时候,心中除了慨叹外,还会有什么积存呢?

于是,哪怕在同一座城市的朋友,我亦心甘情愿地“摧残自己的生命”,去给他们写信。

尽管有的信只是寥寥数语,有的甚至只是明信片上的几句祝福,但想到它们能让朋友们在打腻了电话、打腻了手机之时得到一分由衷的惊喜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幸福。

有人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如同风与旗帜,旗帜不测于风,风不知其遇旗否,两者相遇,很难言清愿意接纳多少,不愿意接纳多少。

而我就偏喜欢旗帜对风的态度——有充满情致的投入,有令人体味不尽的纠缠,有同沉同浮同折同弯的激荡,正如在这梦幻沉浮的时代里,多写一封书信,就多了一份人间真情,多了一种相处的体验,更多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幸福。

写信是一种幸福,真的,朋友,不信你试试!

藏在信笺里的幸福

写信是一种幸福,收信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如果你写了信,又收到了回信,那么在无形之中你便得到了两份幸福。

其实写信的时代应该早就过去了吧。

想想现在有电话,有QQ,有e-mail,还有手机短信,真要写信既得买信封,信纸,还得买邮票,更加要花上几天时间才能寄到目的地。

还真是很麻烦!

可是你想过没有,当你手握着一封信的时候,可能你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它的重量,还会有它的真实和实在,以及里面藏着的幸福?

你不相信信笺里面真的能藏着幸福吗?

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呢?

而一封短短的信却要大费周章,写信者不仅要花上好些时间去苦思冥想,还要花上些精力去买信封,信纸和邮票!

所以这里面的情义可非比寻常,又岂是电话,QQ之辈可比拟的?

所以说嘛,人家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当你收到的时候能不感到幸福吗?

因此往往一封信我能看上好几遍,尤其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当你看到朋友的祝福,一切不快就都跑光光了。

当然除了看信,等信也是一种幸福哦!

当你在传达室门前的小黑板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或是在一大堆信中找到了寄给自己的信,那么你的快乐绝对不会亚于淘金者找到金子时的惊喜。

其实我收到的很多信都不是从传达室那里拿来的,甚至在信封上你根本找不到邮票,因为这些信就是直接送到我手上的嘛!

比如说我的生日、圣诞节,甚至是愚人节,我都可能收到一些近在咫尺的朋友拿过来的信。

同时也会有人在心情郁闷的时候写信给我,这时候信笺里面藏的可就不仅仅是幸福了,还有朋友充分的信任!

同样的,回信也会是一种幸福。

一边寻思着如何措辞,一边也会忆起他(她)的音容笑貌,然后很自然地把你当时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而且写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就算你写信的格式也错了,也不会有人怪你!

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信纸上已经再没空白让你落笔了,满满的纸上不知不觉就印满了你的微笑和送给他(她)的祝福。

相信我,只要你留心,你也能从信笺上找到他(她)留给你的幸福!

回忆

从第一抹微笑开始

在最后一抹微笑中结束

中间是你我永恒不变的幸福

和那错落的信笺。

给地震灾区小伙伴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们好!

先让我伸出友谊的手,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六(3)班的高韵——你们真诚的好朋友。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只觉得一阵头晕。

想不到,与此同时,在你们的身边,一场浩劫无声无息地来临了!

一瞬间,高耸的大厦、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园……一下子成了片片废墟……

我平时不大看电视,可这几天,我怎能不关注新闻?

看着电视里那一幕幕凄惨的景象:

倒塌的教学楼、废墟里伸出的满是灰尘的小手……我不由一次次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我真希望我有一双有魔力的翅膀,飞到你们的身边,为你们擦去脸上的泪滴。

但是,我发现,你们没有哭泣!

你们中的很多人,在灾难面前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不屈不挠、毫不放弃!

虽然你们可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你们倔强的面容,透着对新生活的渴望,也难怪一个个奇迹不断发生!

对!

别哭!

因为和你们一起面对灾难的,是十三亿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

一场天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伤疤;一份小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天地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冷了,别怕!

十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