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4192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docx

论江苏省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

湖南科技大学

题目

论江苏东海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利用现状

作者

袁媛袁志芳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

摘要

东海是中国著名的水晶产地,水晶矿床主要产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境内中,发育于榴辉岩、片麻岩张裂隙中及其接触带中,其水晶以其晶体粒大和产量巨大而闻名。

本文通过对水晶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过程的研究,来评价其综合利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江苏东海水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综合利用现状

 

第一章绪论

1.1水晶简介

天然水晶具有稀有性、奇特性、多样性、观赏性、科学性,在电子、电讯、航空、航天、光学仪器、化学医疗器皿等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此外,它还是重要的宝石和饰品,具有陈列、收藏价值。

其储量大于2t即为大型矿床。

我国四川、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内蒙古等省区都有水晶产出。

其中苏北东海水晶储量达30万,t其纯度极高,SiO2的质量分数一

般大于9919%;晶粒粗大,/水晶大王0重4135,t/水晶二王0重211,t/水晶三王0重2,t储量、质量、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每年由水晶矿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在2亿元以上,已成为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苏北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床之一。

该地还产出绿水晶、紫晶、烟晶、黄水晶、金丝发晶(金红石发晶),并产出优质石英储量3亿t。

东海水晶矿床位于中国造山带东段苏鲁变质带内,该地区水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一直受到地质学家和宝石学家的青睐。

相传有百余年的开采历史,但对其进行系统普查工作开始与1955年,由华东地质局304队在本区进行系统普查工作,徐州专区第一地质队于1959年又进一步做了普查评价。

前人结果认为本区水晶分布面积非常广泛,但难寻求规律,不宜进行正规勘探工作(江苏省第五地质队1:

20万区域地质报告,1976)。

到目前为止,本区水晶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时代研究还不够详细,其依据亦还不够充分,大部分还是20世纪60到70年代的研究成果,如江苏省第五地质队在1:

20万区域地质报告认为水晶矿床可能是变质分异作用产物,是含云母伟晶岩脉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发生在前震旦纪;而樊金涛等认为东海水晶矿床为中温热液充填型水晶矿床,是燕山期石英脉侵位的结果。

随着中国第一个5000m深度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东海县毛北村的实施,东海地区水晶矿产资源研究又进一步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项目“大陆会聚边界的成矿作用”也把东海水晶的成因机制作为研究内容之一。

1.2东海县地理环境

1.2.1位置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4°11′~34°44′,东经118°23′~119°10′。

东与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接壤,西达马陵山与山东省郯城县分界,南与沭阳县为邻,北与山东临沐县交界,东北沿新沐河与赣榆县相望,西南与新沂相连。

东海县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

1.2.2气候

东海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东海县常年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13毫米,常年无霜期225天。

1.2.3地形地貌

东海县地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东西最大距离7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4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连绵,东部地势平坦。

地势西高东低,在海拔2.3~125米之间。

1.2.4水文

东海县境内河流均属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拥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蔷薇河、鲁兰河、石安河、龙梁河等16条干支河流。

东海县为“百库之县”,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63座,总库容为8.9亿立方米,其中石梁河水库和安峰山水库分别为江苏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库。

 

第二章成矿地质特征

江苏省水晶矿主要分布在东海县东部,其次为新沂县东半部以及沭阳县的西北部、赣榆县的西南部等四个县境内,平面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图1)。

矿区主要地层为前震旦系洙边组上段上岩带片麻岩、钾长混合岩、角闪片岩及榴辉岩体等。

区内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了水晶矿床的空间分布。

图1江苏省水晶矿分布示意图

Fig.1MapshowingdistributionofcrystalinJiangsu

水晶矿床主要由原生的“含晶脉”和第四系水晶砂矿组成。

根据含晶脉的种类、形状、规模及产状,原生水晶矿床可分为含晶石英脉及含晶云母伟晶岩脉两种。

含晶石英脉和含云母伟晶岩脉均分布于榴辉岩的节理裂隙及其它岩石之接触带(图2,图3a,b,c,d)。

晶脉呈带状分布,走向大部分与围岩一致,倾角较陡;形态一般多为不规则的脉状、串珠状及小岩株状;长度一般在20m左右,沿走向,产状及宽度变化较大,由几米缩小至几十厘米。

含晶脉中的石英以致密结构和块状构造为主,局部见有呈粒状或晶簇状者,一般为灰白、乳白色,接近晶洞部分则变为半透明至透明,颜色也为淡白、淡黄或无色。

含晶脉成分简单,主要由石英组成(SiO2含量达95%以上),其中含晶云母伟晶岩脉除了石英外,还有少量的云母组成。

另外水晶中还含有一些固体包裹物,主要有绿泥石、绿帘石、镜铁矿、金红石、直闪石、透闪石和黑色电气石等,少数晶体中尚见有幻影和兰针。

含晶脉的两侧,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见有以下几种:

蛭石化:

蚀变岩呈棕黄、暗红等颜色,呈疏松泥状充填晶洞中或分布于石英脉周围及其裂隙中,宽度几厘米至数米,一般0.2m。

绿帘石化(图3a,h):

绿帘石呈粒状、柱状,包围在含晶脉之外部,成为晶洞外壳,愈近含晶脉,结构愈疏松。

水晶砂矿主要发育于第四系残积坡积或坡积冲积层中,一般产于原生水晶矿附近,相对于原生水晶矿来说,水晶中水晶晶体个体较大,有的甚直径可达数米(图3e);另外,一些水晶中发育有针状金红石晶体图B3f,g)。

从水晶矿形成的地质环境看,呈巨大矿物晶体产出的石英(即水晶)是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形成的,它本身没有被破碎、变形;容矿的围岩虽然可以是片麻岩也可以是榴辉岩,但水晶矿本身又具有晶洞成因的特点。

很难想像,晶洞中长达几十厘米甚至超过lm的结晶完好的水晶矿物是在变质变形过程中形成的。

一般地,变质金红石形成于520一600℃、0.6~1.1GPa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刘源骏,1996),而水晶形成于低温低压条件下,这两种条件不可能同时存在,考虑到水晶矿床没有发生变形,因此,水晶矿床必然晚于含金红石的围岩,也就是说,水晶矿床不可能形成于高温高压的变质条件下。

因此,水晶矿显然是在超高压变质带经过折返之后形成的。

 

第三章矿床类型

在前述特殊地质特征以及研究区地形地貌、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主要有两种水晶矿床:

含水晶石英脉原生矿和次生残坡积型砂矿。

3.1原生矿

研究区西有郯庐大断裂,东有海泗断裂,这些断裂周围伴有大量的节理、小断层,在东海桃林、羽山等地又有大的花岗岩体,可提供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且研究区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岩石变质程度较高,也可提供丰富的热液。

总之研究区整体情况显示出气成热液活动较为强烈,有利于水晶原生矿的发育。

从围岩来看没有大型的成矿构造控制,围岩裂隙虽很多,但都很小,而分布广泛,故本区石英脉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矿脉形态、产状,大小:

矿脉受构造控制呈群、带状分布,单一脉(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产出,有的具有分枝现象;其规模长约10~30m,最大80m;一般厚度0.5~2m,个别厚达3m,延伸深度5~20m,个别达30m。

图4张裂隙中的水晶晶簇素描图

(2)矿脉含晶特征及质量:

水晶产于脉体中,以晶洞产出的水晶质优。

研究区含晶矿脉中的晶洞,多产于矿脉的膨大部位下盘尖灭处或数脉交叉处。

(3)围岩蚀变:

矿脉均产于片麻岩、榴辉岩的构造裂隙或片麻岩与榴辉岩、片状角闪岩的接触带,走向大部分与围岩一致,但其倾角陡于围岩,故主要属纵节理脉。

产状变化不大,倾向280b~330b,倾角50b~70b左右。

3.2砂矿

水晶砂矿与原生矿有着密切的关系。

含晶石英脉由于遭受后期构造破坏,并经风化剥蚀作用,晶洞中晶体脱落,离开原脉,残留原地(残或经机械搬运,近距离沉积于洼地疏松物中(坡积-冲积)。

因此砂矿成因类型主要是:

残积型和坡积型两种:

(1)残-坡积型:

该类砂矿床直接分布在原生矿床附近,即分布在剥蚀作用影响下遭到全部或部分破坏了的矿体附近。

搬运距离约0~400m,砂矿分选性不好,晶棱显著,尚见有较完整的晶体。

残-坡积型晶体主要分布在石英砾石之中和坡积松软沉积物中,埋藏深度2~4m。

(2)坡-冲积型:

该类砂矿床距离原生矿较远,搬运距离大于400m,磨圆度极好,同样产于砾石层中,埋藏深度2~4m或更深。

本区为一准平原及滨海平原地区,区内地势平坦,仅有少数丘陵,均呈孤峰残丘,虽为长期剥蚀区,但地形较复杂,故砂矿分布广而零散。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水晶砂矿赋矿层位:

主要赋矿层位为第四纪砂石层中,砂砾层为主要含矿层,其层位较稳定,产状近乎水平(倾角[5b),水晶在其内部分布不均匀。

(2)水晶砂矿分布及质量特征:

均呈砂砾出现,大小不一,一般块度较小,约7x6x5cm~10x8x5cm,重约200g左右。

砂矿在砾石层内分布零乱,规律性差,具棱角及滚圆形状,砾石层厚30cm左右。

(3)水晶砂矿与岩溶地貌的关系:

与微地貌关系不明显,呈鸡窝状、团块状或条带状星散分布,埋深一般1~3m。

 

第四章成矿物质来源

大别一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段的苏北一胶南地体与胶北地体被认为在印支期发生陆内俯冲碰撞,形成了复杂的造山带(樊金涛等,1998)。

苏北新一东海一赣榆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通常被认为是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其中榴辉岩分布广泛,水晶矿脉常常产于榴辉岩之中(图5)或榴辉岩与片麻岩的过渡带。

东海式的水晶矿床主要产于大别一苏鲁变质带的东部即苏北地区并以东海最集中,其他地区少见。

根据前人调查,水晶矿脉形成了两条矿带,均呈北东向延伸。

其中,南矿带主要集中在东海县的池庄、曹庄、白石山、张谷、牛山、房山、拓塘、红土山、博湖、马小埠等地,北矿带集中在朱沟等地。

图5东海水晶代表性矿脉

同位素研究同一变质岩带金红石榴辉岩中的石英脉样品,表明江苏东海一带的水晶矿形成于印支晚期。

另外,惚同位素初始值0.70880,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地慢。

水晶的共生伴生矿物可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石英(脉)的共生伴生矿物;二是晶洞内水晶的共生伴生矿物。

石英(脉)的共生伴生矿物有:

绿辉石、石榴石、金红石、磷灰石、蓝晶石、白云母、多硅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角闪石、金刚石、钠长石、斜长石、钛磁铁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锆石、斜锆石、硬玉、刚玉、橄榄石、木屑石、Fe-Cr-Ni合金矿物(Fe70131%、Cr20109%、Ni9117%)等。

晶洞内水晶的共生伴生矿物有:

石英、金红石等。

其中,金刚石、Fe-Cr-Ni合金矿物应为地幔矿物。

西藏蛇绿岩中的地幔矿物群中就有金刚石及Fe8CrNi、Ni5Fe3Cr2合金矿物等。

在天然金刚石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存在H2、CH4、C2H4、N2、H2O、CO、CO2、NH3,少量Ar、O2等。

氢在天然金刚石中存在的化学形式有C)H、N)H、H2、)OH、H2O等,成键氢(C)H),氢替代碳进入金刚石晶格。

金刚石和Fe-Cr-Ni合金矿物的出现,为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碰撞俯冲到达了上地幔,为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提供了证据。

也寓示石英、水晶的成矿与深源强还原富氢流体有关。

在滇西富碱斑岩及其包体岩石中硅化十分普遍,在辉石岩类上有硅化石英脉穿切其中,而条带状混合岩包体中的长英质脉体几乎以碱性长石和石英为主,基质岩石为橄榄石岩。

富硅流体的交代作用是伴随幔源岩浆由深至浅运移并成岩的全过程。

含石英的黄玉伟晶岩包体、硅的同位素组成D30Si为-0101%,与纯石英包晶的D30Si为-0103%基本一致,是几乎未经动力学分馏的原始富硅地幔流体所具有。

自然铝中普遍含有硅,有的自然铝含硅量大于10%,钛、铁、铬的含量也较高,实为以铝硅为主的合金矿物。

铝、硅、钙、钛、铁、铬、镁在较低温度强还原富氢环境即能形成合金氢化物,并已成为非晶储氢合金的重要组分。

蓝晶石、红刚玉、蓝刚玉、榍石、金红石可能由其对应的合金氢化物氧化形成。

苏北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机制可描述如下:

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碰撞、俯冲,将苏北地区地壳浅部的基性岩等带入上地幔的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岩石中部分硅呈硅氢化物活化,并与地幔流体中硅氢化物一道随榴辉岩折返、抬升,迁移至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氧化环境中。

在迁移过程中,硅氢化物呈气态与大量杂质分离,并较快氧化富集形成石英矿床。

同时在石英脉的有利部位形成石英外壳)))晶洞,晶洞内的气态硅氢化物在温和稳定环境缓慢氧化自由结晶分异形成水晶矿床。

 

第五章成矿作用过程

江苏省是中国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广泛发育,不同单元不同特色,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江苏省水晶矿主要分布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县境内。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中国中东部,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条超高压变质带。

东海水晶矿是该变质带中部苏北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床。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中国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段的苏北-胶南地体与胶北地体被认为在印支期发生陆内俯冲碰撞,形成了复杂的造山带(樊金涛等,1998)。

苏北新沂-东海-赣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通常被认为是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其中榴辉岩分布广泛,水晶矿脉常常产于榴辉岩之中或榴辉岩与片麻岩的过渡带。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江苏东海一带的水晶矿形成于印支晚期,锶同位素初始值0.70880,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自地幔。

石英样品流体包裹体测定表明,水晶是在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条件下形成的,意味着水晶矿形成于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之后。

从水晶矿形成的地质环境看,呈巨大矿物晶体产出的石英(即水晶)是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它本身没有破碎、变形。

一般认为,水晶矿床形成于低温低压的变质条件下。

而该高压变质带在210Ma以前恰恰处在低地温梯度下的同俯冲折返阶段,这就表明水晶矿是在超高压变质带经过折返之后形成的。

而在较低温度下,溶液的过饱和度低,生长速度缓慢,扭曲密度小,使晶体S面发育,从而形成质量极好的水晶。

综上所述,东海水晶形成于印支晚期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低温同俯冲折返阶段,直接围岩为榴辉岩,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构成了其产出高品位水晶的地质基础。

由于东海水晶矿床赋存于中国中央造山带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其成因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苏鲁大规模水晶矿床的形成与超高压变质作用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中央造山带延绵数千公里,为什么仅仅会在东海形成这么大规模的水晶矿床?

造山带的其他地区有没有可能也有类似东海的水晶矿床产出?

从本世纪以来,有关超高压变质峰期以及退变质作用过程中流体的演化和性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Andersenetal.1989,1991;Franetal,2001;沈昆等,2003;刘福来等,2004;游振东等,2005;范宏瑞等,2005)。

如,游振东等(2005)认为苏鲁地体在超高压变质峰期以高F、高盐度的流体为主,而在高压及其以后的变质过程中流体则以H2O和CO2为主。

沈昆等(2003)对江苏东海预先导孔超高压岩石变质流体研究表明,峰期变质流体主要为中高盐度的CaCl2-NaCl2-H2O流体;超高压岩石折返和退变质阶段的流体主要为H2O-CO2-(+N2)-NaCl2+固体包裹体;角闪岩相退变质期间的流体主要为中低密度的水溶液包裹体。

翟伟等(2005)对青龙山榴辉岩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变质峰期的流体主要是富N2、高盐度(22.4~23.2wt%NaCl)的CaCl2+NaCl+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而超高压岩石折返早期以中高盐度的流体(12.6~16.0wt%NaCl)为主,而在折返后期以及随后的抬升过程中则以中等盐度和低盐度的流体包裹体为特征。

Franetal(2001)对中国东部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基性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石英脉中原生的低盐度的水溶液流体可能是成脉的流体。

他通过对脉中金红石的U-Pb测年,认为石英脉主要形成于207Ma~221Ma。

推测早期石英脉的部分成脉流体来源于脉围岩的递进脱水反应,俯冲的古老的基底也可能是成脉流体的来源之一。

早期石英脉主要形成于地壳榴辉岩化过程中的水压致裂裂隙中。

晚期的石英脉主要形成于折返过程中的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在折返阶段,晚期石英脉成脉过程中矿物石英捕获次生的CO2流体包裹体。

Andersenetal(1989,1991)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榴辉岩相条件下以H2O+N2包裹体和N2+CO2包裹体为主。

傅斌等(2002)也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石中的N2和高盐度水溶液是与超高压变质作用平衡的产物,而CO2和低盐度的流体形成于后期的退变质作用阶段。

刘福来等(2004)则认为超高压变质峰期流体为CO2-H2O体系。

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折返过程中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超高压变质峰期的流体主要是以高温、高盐度含N2的流体为主;在随后的退变质作用过程中,主要是以CO2-H2O体系的流体为主,并且CO2-H2O体系的流体贯穿于整个变质作用过程。

东海水晶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低温低盐度的流体包裹体;中温中盐度的流体包裹体和高温高盐度的流体包裹体。

这三类包裹体分别属于NaCl-MgCl2-H2O体系和NaCl-CaCl2-H2O体系,并且气相成分有N2或者CH4等成分,说明其流体包裹体继承了变质峰期流体包裹体的部分特征;而和低盐度的流体(包括液相流体包裹体)则代表退变质阶段以及苏鲁地体抬升后的流体叠加作用;液相的流体(即低温低盐度)可能代表了更晚期流体的叠加。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东海大规模水晶矿床的形成机制还是雾里看花。

最早江苏省第五地质队在1:

20万区域地质报告中认为水晶矿床可能是变质作用分异产物,含云母伟晶岩脉为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它们属于前震旦纪成矿期。

而樊金涛等(1998)认为东海水晶矿床为中温热液充填型水晶矿床,是燕山期石英脉侵位的结果;并且提出水晶矿和石英脉的形成与榴辉岩有着密切的构造伴生关系,榴辉岩成为寻找水晶矿和脉石英的间接标志。

徐莉等(2005)认为其与退变质阶段SiO2的减压沉淀作用有关;郑永飞等(2004)则认为东海水晶的形成有可能与超高压变质有关的等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羟基脱水有关。

总的来说,不管形成水晶晶体的流体来自于无水矿物的羟基脱水,还是与退变质阶段SiO2减压沉淀作用有关,毕竟上述地质过程所提供的流体的水量是有限的,还不足于形成这么粗大的水晶晶体。

从东海水晶矿床的地质特征来看,其主要特征有:

(1)与巨晶状的黑云母共生;

(2)与鳞片状黑云母共生;(3)与斜绿泥石集合体共生。

从微量元素含量来看,鳞片状黑云母比斜绿泥石富集Nb、Cr、V、W、Zr、Hf和Ti等元素,而贫Mg和K等元素,说明了水晶矿床是不同时期热液流体作用的结果。

这可以从水晶中毛发状金红石中不同类型金红石的特征(有的富Nb和W)得到佐证(李晓峰等,2005)。

而与团块状斜绿泥石蚀变有关的含晶石英脉被认为是晶质较好的,也是寻找水晶的标志。

而斜绿泥石是低温环境的产物。

因此,不同产状的含晶石英脉代表了不同期次的成晶作用。

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含晶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保留了榴辉岩和片麻岩中流体包裹体的部分特点,但相比榴辉岩和片麻岩中流体包裹体来讲,水晶流体包裹体更加富集水溶液包裹体。

含晶石英脉的氧同位素特征与其所寄住的榴辉岩或者片麻岩中石英单矿物的氧同位素基本一致(傅斌等,1998),显示了含晶石英脉受到寄住岩石的制约;但相对来说,含金红石发晶的水晶则是叠加富&18O流体的结果。

因此,本文认为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是在大陆板块碰撞俯冲、折返后,是榴辉岩和片麻岩进一步演化的结果,是在原先形成的高压脉的基础上,叠加不同时期不同成分的流体作用的结果,至于富&18O以及Nb、Cr和W的流体是否与燕山期侵位的花岗岩热侵蚀作用有关如何?

还需要进一步的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

通过上述探究,苏北东海水晶矿床的形成机制可大致描述如下:

华北、扬子两大板块碰撞、俯冲,将苏北地区地壳浅部的基性岩等带入上地幔的高温、高压、强还原富氢环境,岩石中部分硅呈硅氢化物活化,并与地幔流体中硅氢化物一道随榴辉岩折返、抬升,迁移至地壳浅部低温、低压、氧化环境中。

在迁移过程中,硅氢化物呈气态与大量杂质分离,并较快氧化富集形成石英矿床。

同时在石英脉的有利部位形成石英外壳——晶洞,晶洞内的气态硅氢化物在温和稳定环境缓慢氧化自由结晶分异形成水晶矿床。

 

第六章东海水晶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6.1东海水晶市场概述

水晶产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历程虽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东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被称为“水晶之都”,水晶产业的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80%。

近年来广州荔湾、浙江浦江等地的水晶贸易和加工市场迅速崛起,对东海的水晶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给东海水晶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对东海的水晶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探讨。

6.1.1现状

目前全县拥有水晶加工企业近3000家,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饰品,500万件水晶工艺品的规模。

年成交额(图1)从1991年的0.5亿到2010年实现40亿,2011年上半年的市场交易额已超过22亿。

进出口额占交易额的30%以上。

拥有专业的水晶大楼如东海水晶城、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水晶汇等。

每逢农历初四初九举行水晶大集,销售摊位有1500个之多,水晶从业人员达15万人以上。

图5从2004-2010东海市场的成交额增长状况

6.1.2产品种类

东海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做了一下分类:

从产品颜色上看有各色水晶,如无色、黄色、紫色、粉色、茶色、绿色等其中无色和茶色多为东海本地产出,其他颜色多为外来品,天然并无绿色产品,绿色属于紫水晶加热形成黄水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间产物。

从产品加工上看有原石、各种半成品和成品。

如半成品的串珠,水晶大集上的原石交易等。

从产品类型上看原始类,饰品类,收藏品类,工艺品类,日用品类,法器类,仿水晶工艺品类。

从产品的品种看有占绝大多数的水晶如白水晶紫水晶等,大量常见宝石如石榴石、托帕石、碧玺、月光石等和少量稀有宝石如琥珀、欧泊、红柱石、查罗石等。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的玉石产品。

从产出状态和处理工艺上看有各种天然水晶以及合成和优化处理的产品。

如改色的粉水晶、合成的红宝石、染色的红珊瑚等。

6.1.3产品来源地

目前东海政府出于保护本地矿产的原则,禁止乱开乱采,仍在开采的矿坑仅有几个。

东海本地主要产出白色和茶色的水晶,其他有色的水晶除了部分是在本地改色的外都是外来品,本地水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

从1992年第一批巴西水晶原料抵达东海到如今每年有近5000吨原料涌入市场,主要原料进口国有巴西、马达加斯加、南非、巴基斯坦、俄罗斯这五个国家占东海水晶原料交易的一半以上,其次还有乌拉圭、缅甸、越南等国。

目前东海人有大概1600人在海外专门从事水晶原料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更有在赞比亚、毛里求斯等国专门从事水晶贸易。

6.1.4产品价格走势

近两年东海各种水晶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到现在价格成倍的增长(见表),一些高品质宝石如碧玺、发晶、月光石、海纹石等价格更是增长迅速。

近一年东海市场几种常见宝石的增长状况

据调查东海水晶产品价格增长的原因:

①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保障劳动者经济法规的颁布等使用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

②水晶原料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