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53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docx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张明华

在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讨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 张明华

(2011年8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大兴安岭召开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

由于李东明书记有重要公务未能莅临,受李书记委托向在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问好,大家辛苦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总结、交流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成效、经验和做法,结合《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内容,分析当前就业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研究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刚才,高军书记就学生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了年度报告,既全面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又深入分析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立波同志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做了详细阐述,谈得都非常好,我完全赞同。

2011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方面通力合作,特别是在各高校同志们的艰辛努力下,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重视,措施更加完善,推动更加有力,一些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毕业生平稳离校。

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同志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了努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借这个机会,代表学生处和就业中心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为做好下一阶段和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1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1年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209308人,比去年增加了8.9%,其中研究生16372人、本科生106163人、高职高专生86773人。

截至8月10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71.15%,其中研究生为78.93%,本科生为72.24%,高职高专学生为68.36%。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全社会就业工作首位的重要决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各有关部门超常规推动工作落实,得益于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线的同志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就业工作。

回顾我们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省教育厅和各高校站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做好教育系统自身的工作,在非常时期、以非常决心、用非常举措、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落实,认真配合人力资源等部门做好政策制定、宣传、落实、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强宏观调控,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毕业生就业上半年的工作目标。

(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营造毕业生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我们高度重视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积极通过新闻会客厅、就业政策网上发布、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咨询解答、宣传动员、教育引导等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

专门印制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致2011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封信等,免费发送给高校毕业生;积极与生活报、新晚报等知名媒体合作,开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专栏,定期刊登就业政策、工作动态和工作信息;我们还注意发现和挖掘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事迹,积极向教育部、团中央和有关新闻媒体推荐,如鸡西大学入选“2009-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入选“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他们的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学习,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执行招生规模、学校布局、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评估、学位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有关政策,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模式、科学设置专业提供依据,真正发挥就业导向作用。

各高校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实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紧紧依托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需要,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使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如:

哈尔滨工程大学针对“三海一核”的专业特色,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造船、核电事业的契机,着力培育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保持了学校在船舶、核电行业就业市场的高占有率。

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努力创造条件设置服务我省支柱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技能培养和训练,教学改革的成效明显,措施得力。

(四)规范管理,完善体系,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省教育厅带队走访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为全省毕业生开辟就业市场。

截至目前,先后在东莞、昆山、唐山、临海、宁波、大连建立了11个省级毕业生省内外就业、创业与实习基地,积极为全省高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上半年,共精心组织行业招聘会和以高校校园招聘会为重点的大中型招聘活动共170余场。

二是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教育厅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列入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范围,适当照顾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定,根据岗位设置数确定高中级岗位限额比例。

同时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资培训和认证工作,举办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暨就业统计培训班,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构建我省高校就业理论研究的阵地。

我们与《黑龙江高教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四个编辑部合作,搭建全省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平台,形成我省就业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

四是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5家大学生创业园区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大学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鸡西大学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素质训练基地,并进行了授牌。

(五)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我厅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各类项目招募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鼓励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开辟和扩大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就业新领域。

我们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行动计划”230人,“三支一扶计划“1000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841人,发放自主创业证392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今年,我们面向广大学生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推动和引领工作,形成了我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星火燎原局面。

(六)广泛动员,加强配合,全力推进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今年,我们抓住加强领导,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宣传动员等重点工作,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切实宣传发动,预征工作取得了实效。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征入伍共报名8227人,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齐齐哈尔大学领导以“三个到位,三个确保”即组织到位,确保将入伍预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抓;宣传到位,确保每名毕业生全面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服务到位,确保各个关节点工作有效落实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共有1568名同学参加预征报名工作,成效显著。

(七)重点帮扶,跟踪服务,认真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厅在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及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重点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

全省高校均建立了特殊群体毕业生档案,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求职意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岗位,各高校对特殊群体毕业生普遍实行跟踪与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减免就业服务费用。

(八)注重教育,加强引导,确保高校和社会安全稳定。

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通知,同时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各高校高度重视就业安全和稳定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安全教育和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在招聘会安全、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都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及时排查并消除就业安全隐患,确保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

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亟待进一步提升。

在学科设置上,部分学校办学思想僵化,忽视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无视教育部18挂钩规定,不顾办学条件和师资,盲目扩招或设置一些收费较高的专业,造成专业结构和市场脱节、办学特色不鲜明。

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比较陈旧,表现在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科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反馈机制还没有完善,部分专业面向偏窄、课程内容陈旧、人才培养和社会要求脱节,应用型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三到位”建设还没有全面贯彻。

经过几年的努力,尤其是通过我省开展毕业生就业评估工作的促进,多数学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支出上已经单列了预算,加大了投入力度,基本上满足了就业工作的需要。

但是,还有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顶层设计不到位,还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推进落实。

部分学校还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经费还未单列预算,远不能满足就业工作的需要,有的甚至连走出去开拓市场的经费都没有,致使就业工作人员在家“守株待兔”,更谈不上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就业市场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了。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组织过供需洽谈会,导致校际间差异较大,影响了全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均衡发展。

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人员配备远达不到1:

500的要求,个别学校甚至只有一个人兼管就业。

三是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深度不够,职业发展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学校就业指导理念不清晰,部分高校偏重于“就业安置”,注重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的提升;虽然大多数学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基本上处于以毕业生为对象的“毕业班指导”状态,仅在毕业前夕开办一些讲座,对毕业生进行一些突击教育,离国家要求的“全程化指导”距离还很远;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学生并不满意;一些学校就业指导课课时得不到保证,缺乏训练有素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授课质量不高;多数学校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方面力度欠缺,造成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缺失,毕业时不能及时不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不能合理定位,适应能力较差,加大了毕业生创业就业难度;另外,多数高校还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二级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深入、不到位,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将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还主要靠学校就业部门具体开展工作,过度依赖学校就业部门,全校上下主动开拓的力度不够。

四是相关政策宣传不力,贯彻落实不及时。

部分学校对国家和省里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具体贯彻落实不到位。

一些学校只是停留在贴布告、挂条幅、网发消息、下文件等浅层次的宣传形式,没有使毕业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正了解,尤其是近三年国家和我省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西部计划、自主创业、特岗教师、毕业生到村任职等相关优惠政策,由于宣传不到位,真正了解的学生不多,报名者更是寥寥无几,致使很多惠及毕业生的好政策的得不到落实。

特别强调一点:

一些学校忽视了对毕业生就业派遣、改派等相关政策的指导,致使很多毕业生对办理毕业派遣、报到证改派、户口、人事档案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了解不清,不知改派需要什么手续,什么流程,户口、档案怎么签转,对毕业后户口、档案的存放去向了解不清,这很容易激化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五是就业信息化工作薄弱,数据传送问题较多。

大部分高校就业网站功能不够全面,只停留在就业政策宣传、发布招聘单位信息、求职技巧等浅层次的应用上,不少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有针对性的内容不多,在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咨询指导五位一体的网络功能还没有实现;有些高校不能有效地利用就业管理系统和就业网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和网络办公,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致使信息报送和系统不兼容、传送发布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少数学校就业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相关信息报送工作不认真,工作拖沓,导致数据报送不及时,数据内容不准确,影响了全省的数据整理、审查、汇总、统计和报送工作。

六是就业率造假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校际间的公平。

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学生“被就业”现象还存在,给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有的学校不顾国家和省里的三令五申,还依然将就业手续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不交就业协议书或接收函等就业手续的,变相不许毕业或扣发毕业证、报到证或其他证件;或者是强迫毕业生将档案、户口存放在指定的人才中心或市场;还有以诱导、强迫的方式指导毕业生择业或保留档案户口。

更有甚者,公然伪造虚假就业协议、合同制就业表或委托代理协议等。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审查力度,邀请专业的统计调查机构进行核查,向社会公布客观、真实的高校就业状况。

对弄虚作假的学校我们也将加大查处力度,在高校就业工作评估和评奖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

七是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受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的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就业方式上,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将带来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需要以多种方式就业。

但在传统观念里,尤其是很多家长认为,到机关、事业、大企业、进高校才算“正式”就业,其他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非公有单位就业都算不上“正式”职业;第二方面在就业岗位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各类非公经济单位、中小企业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也必将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渠道,但毕业生和家长认为这些岗位薪水不高,缺乏制度保障,顾虑重重;第三方面在就业地域选择上,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工作在自己身边,不希望子女到外省就业,更不希望他们到中小城市、广大乡村地区就业,“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依然突出。

三、明确任务,把握重点,扎实推进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发展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展开。

当前,国际金融债务危机引发世界经济急剧动荡,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产品利润下降,致使国内一些制造型企业纷纷倒闭,对毕业生就业将会带不利影响,我们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的要求,认清就业形势,坚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政策落实为基础,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重点,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明确目标任务,不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做好顶层设计是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资源,集中全校教职员工的合力来完成这项工作,仅仅依靠就业工作一个部门力量来做好这项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各高校党政一把手要进一步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作为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关乎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纳入学校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要身体力行,带头研究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在校内健全以院长、院系主任负主要责任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动全体教师,进一步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抓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放到更加注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上来,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各高校要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立足校情,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上进行调整。

要主动关注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主动建立联系,使之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努力实现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

三是抓好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一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要把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采取措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使“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要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就业信息网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网的指导和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招聘、就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要加快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进程。

重点加强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使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尽快成为必选课、必修课。

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相对稳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就业工作队伍,加大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四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广开就业渠道。

各高校、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联系,主动邀请各类企业进校招聘。

同时,要紧紧把握政策导向,积极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

五要继续做好各类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通过优先就业推荐、分类指导帮助、强化培训实习、给与适当求职补贴、进行心理辅导等方式,把温暖送到每一名毕业生身边,把工作做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上,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四是抓好项目推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要坚决贯彻落实6月2日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战略部署,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校园风尚;二要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完备的机制吸引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三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促进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重点抓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及本地实施的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积极配合各级兵役部门落实好在高校毕业生中征兵工作,动员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2012年,我们要抢前抓早,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争取入伍预征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四要统筹研究为农村基层输送大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如“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尽快完善实施办法;五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六要整合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和扶持,组织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五是抓好制度建设工作,提升就业管理和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一要整章建制、加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规范化运行、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约束、科学化实施、文明化办公、便捷化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二要提高毕业生就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认真学习《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则》、《致大中专毕业生一封信》等政策文件,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软实力。

我们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帮助,要把毕业生就业派遣、改派和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在学生离校前给他们交待清楚,把《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封信》发到毕业生手里,有关内容解读清楚,要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负责任。

四要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全省就业管理和服务整体水平。

我们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校际间、省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特别是向我省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学校的三所学校学习,借鉴他们富有成效的工作做法和措施,并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体系,创新方法机制,提供切实保障,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