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487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docx

整理中药图表鉴别

花类中药显微鉴别

表皮

腺毛

非腺毛

石细胞、油细胞

草酸钙结晶

其他

辛夷

单细胞毛、多细胞毛

石细胞、油细胞

丁香

角质层、气孔

油室

簇晶

通气组织、中柱鞘纤维、双韧维管束

洋金花

砂晶、方晶、簇晶

金银花

倒圆锥、三角形

长弯、短厚具壁疣

簇晶

柱头顶端表皮细胞毛绒状

西红花

细胞外壁突出乳头或绒毛状

颗粒、园簇、梭形、方形

蒲黄

红花

花冠裂片顶端表皮细胞外部突起呈绒毛状、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方晶

 

 

 

 

 

花类中药花粉粒比较

 

 

 

 

 

丁香

花粉粒极面观三角形,赤道面观双凸镜形。

洋金花

类球形或长圆形,表面有条形雕纹,自两极向四周放射状排列。

金银花

花粉粒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

红花

类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外壁具刺状突起,3个萌发孔。

蒲黄

类圆形,椭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单萌发孔

表面光滑:

西红花,槐米;刺状突起:

红花、金银花;放射状纹理:

洋金花;网状纹理:

蒲黄

矿物类药比较

表面

断面

质地

条痕色

气味

外观

朱砂

鲜红、暗红

重、脆

红、褐红,具光泽

气微、无味

颗粒、粉末、块片

雄黄

深红、橙红

断口贝壳状、暗红色、树脂样光泽

脆、易碎

浅橘红

臭、味淡

块状、粉末

自然铜

亮淡黄色、金属光泽

黄白色、金属光泽

体重、质硬脆、易砸碎

绿黑、棕红

无味

集合体块状、晶形立方体

赭石

棕红、灰黑

层叠状

体重、质硬

樱红、红棕

气微、味淡

扁块状

信石

粉红、具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光泽或无光泽

凹凸不平或层状纤维样结构

脆、易碎

块状、大小不一

炉甘石

灰白、淡红,无光泽、凹凸多孔、蜂窝状

体轻、松脆

白色

微涩

块状、圆形、扁平型、

滑石

白、黄白、淡蓝灰、蜡样光泽

软、细腻、粉末滑腻沾手

白色

无味

块状

石膏

白、灰白、浅黄

纤维状纹理、绢丝样光泽

重、软

白色

气微、味淡

块状

芒硝

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

断口贝壳状、具玻璃样光泽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脆、易碎

白色

味苦咸

2.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棱柱、长方形、块状、粒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环评资质”),经国家环境保护部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后,方可在环评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和范围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

牡蛎

外形

右壳

左壳

气味

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忽视环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学家把环境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TEV),包括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部分。

二、安全预评价长牡蛎

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做重点分析。

长片状、背腹几平行

外淡紫、灰白、黄褐色,壳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内面瓷白色

凹陷深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

气微、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

三角形、背腹缘八字形

外淡黄色、内白色具疏松的同心波浪状鳞片

同心鳞片坚厚、壳顶部放射肋、内面凹下呈盒状、合面小

近江牡蛎

圆形、卵圆形、三角形

外灰、紫、棕、黄环生同心鳞片,内白色

较右壳坚硬厚大

桑螵蛸

来源

形状

表面颜色

特征

气味

团螵蛸

大刀螂

圆柱形、半圆柱形

浅黄褐色

上面隆起带不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

气微腥、味淡微咸

长螵蛸

小刀螂

长条形

灰黄色

背部1条明显带状隆起,带两侧各有1条暗棕色浅沟及斜向纹理,底面平坦或凹入

黑螵蛸

巨斧螳螂

平行四边形

黑褐色、紫褐色、灰褐色

背部1条明显带状隆起,两侧斜向纹理,近尾端向上翘

海马

体长

颜色

特征

气味

线纹海马

30

黄白色

气微腥、味微咸

大海马

20-30

黑褐色

小海马

7---10

黑褐色

刺海马

15--20

黄白色

头部及体上节纹间的棘细尖

三斑海马

10--18

体背部1、4、7节两侧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

龟板、鳖甲

表面颜色

性状

特征

腹甲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内表面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

两侧残存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

气微腥、味微咸

龟板

背甲:

棕褐、黑褐色;腹甲:

外:

淡黄棕色、棕黑色,内:

黄白、灰白

长椭圆形拱状

鳖甲

外:

黑褐色、墨绿色,略有光泽;内:

类白色

椭圆、卵圆形

外:

网状皱纹、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纵棱,两侧对称的横凹纹8条,锯齿状嵌接缝;内:

中部脊椎骨突起,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对称肋骨8条伸出边缘。

气微腥、味淡

鹿茸

外皮颜色

特征

气味

花鹿茸“二杠”

红棕色、棕色,光润,表面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疏

分岔见具灰黑色筋脉,皮肉紧贴。

锯口面黄白色,具致密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

气微腥,味微咸

花鹿茸“三岔”

红黄色,茸毛稀粗

直径较二杠细,枝端略尖,下部纵棱筋突起、小疙瘩外围骨化,稍重

花鹿茸二茬(再生茸)

灰黄色,茸毛粗糙

下部纵棱筋,外围骨化。

稍重

无腥气

砍茸

皮上密生茸毛

脑骨前端平齐,后端1对弧形骨(虎牙)

气微腥,味微咸

东马鹿茸“单门”

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灰黄色

质嫩

东马鹿茸“莲花”

下部纵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

东马鹿茸“三岔”

皮色深,质较老

东马鹿茸“四岔”

茸毛粗稀

大挺下具纵棱及疙瘩,分枝顶端无毛(捻头)

西马鹿茸

灰色或黑灰色,茸毛粗长

表面有棱抽缩干瘪,锯口色深,常见骨质

气腥臭,味咸

鹿茸饮片

来源

形状

周边颜色

切面颜色

切面性状

质地

气味

花茸血片、蜡片

尖部

圆形薄片

红棕色、棕色

浅棕色、浅黄白色

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

坚韧

气微腥、味微咸

花茸蛋黄片

中上部

黄白色、粉白色

极小的蜂窝状细孔

花茸老角片

下部

红棕色、棕色

粉白色、浅白色

蜂窝状细孔,外皮略具骨质,周边粗糙

坚脆

马茸血片、蜡片

尖部

圆形薄片

灰黑色

切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

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厚无骨质

坚韧

气微腥、味微咸

马茸

中上部

马茸老角片、份片

下部

灰黑色

切面灰黑色、中央米黄色

蜂窝状细孔,外皮厚略具骨质

坚脆

气微腥、味微咸

石决明

外形

颜色

特征

开孔

杂色鲍

长卵圆形、内面观耳形

暗红色

具螺肋细密的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

厚、坚硬不易碎

6-9个,孔口与壳面平

耳鲍

耳状

翠绿、紫、褐色

螺旋部小、体螺部大

薄、脆

5-7个孔口与壳面平

白鲍

卵圆形

砖红色

壳顶高于壳面

9个,孔口与壳面平

澳洲鲍

扁平卵圆形

砖红色

螺肋、生长线波状隆起

7-9个孔口突出壳面

皱纹盘鲍

长椭圆形

灰棕色

粗糙皱纹,生长线明显

薄、

4-5个孔口突出壳面

羊鲍

近圆形

壳顶高于壳面

4-5个,呈管状

海藻

侧枝

气囊

共性

大叶海藻(肉质、黏滑

披针形、倒卵形

由主枝叶腋生出,具刺状突起

黑褐色气囊,球形或卵球形短柄

主干圆柱状、有棱,具圆锥形突起主枝由主干两侧生出。

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质较硬)

条形、细匙形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气囊腋生,纺锤形、球形、囊柄长

多孔菌科

药用部位

皮壳表面

菌柄

菌肉

气味

栽培品皮壳外有粉尘样黄褐色袍子

形状

赤芝

子实体

黄褐色、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

红褐色、紫褐色,漆样光泽

白色、浅棕色,极细小针眼状小孔(菌管口)

气微,味苦

菌盖:

半圆形、肾形近圆形或数个重叠粘连呈块状

紫芝

紫褐色、漆样光泽

锈褐色

多孔菌科

药用部位

外皮

断面

质地

气味

猪苓

菌核

薄、粗糙,棕褐色、黑褐色,皱缩纹理

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或淡红色

体重、坚实不易破裂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

菌核

黑色、灰黑色、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细腻,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致密体轻可浮于水面

气微、味淡

松萝科

外形

特征

质地

气味

松萝

丝状缠绕成团,二叉状分枝

灰绿或黄绿色粗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纹(节松萝)

柔韧

气微、味酸

长松萝

丝状,主轴不呈二叉状分枝,两侧侧枝密生

侧枝呈蜈蚣状(蜈蚣松萝)

柔软

麻黄科

外形

外感

膜质鳞叶

气味

体轻、质脆易断,纤维性

草麻黄

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裂片2,锐三角形,反曲

红棕色,近圆形

气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

有粗糙感

裂片3,先端锐尖,微反曲

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支

无粗糙感

裂片2,短三角形,不反曲

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

来源

特征

颜色、气味

显微

金钱白花蛇

眼镜蛇科银环蛇幼蛇

毒勾牙、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7片。

白色环纹45-58个。

白环纹宽1-2鳞、黑环纹宽3-5鳞,背正中突起1脊棱,背鳞六角形通身15行。

尾下鳞单行

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黑白相间。

气微腥、味微咸

无色、黄白色鳞片、细密纵直条文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

蕲蛇

蝰科五步蛇

三角形扁平头、吻端向上(翘鼻头),管状毒牙,背部两侧黑褐色与浅棕色V形斑纹在背中线上相接。

腹部灰白色,有黑色类圆形斑点(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到片状上凸,前后椎体下凸弯刀状。

尾部骤细,末端三角形深灰色角质鳞片1枚(佛指甲)

气腥、味微咸

黄棕色、深棕色鳞片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内含色素颗粒

乌梢蛇

游蛇科乌梢蛇

菱形鳞片,背鳞双数行,背中央2-4行鳞片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唇鳞8枚、颊鳞1枚脊部屋脊状(剑脊)尾部渐细,尾下鳞双行

黑褐色、绿黑色,气微腥、味淡

黄棕色鳞片、具纵直条文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

小檗科

茎叶(对生)

小叶或叶

气味

茎细圆柱形,避免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

叶片近革质

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

卵圆形、小叶小,外侧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气微,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长卵形、卵状披针形两侧小叶基部偏斜,外侧箭形。

下表面疏被断伏毛或近无毛

柔毛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边缘具刺齿,下表面被面貌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

小叶较大,叶片薄

石牌藿香、海南藿香

颜色

枝条、节间

栓皮

叶片、断面

石牌藿香

灰黄色、灰褐色

瘦小,皱缩,节间3-7,叶痕大凸出明显。

中部以下被,纵皱纹深

小而厚,断面类圆形,髓小

海南藿香

灰棕色、浅紫棕色

粗壮、平坦,节间5-13叶痕小,不明显凸出

近下部才有,纵皱纹浅

大而薄,断面钝方形

石斛

性状

表面颜色及形态

气味

马鞭石斛

长圆锥形

黄色、暗黄色深纵槽

疏松,断面纤维性

味微苦

铁皮石斛(耳环)

螺旋形、弹簧状

黄绿色,细纵纹

坚实易断,断面平坦

嚼之有黏性

金钗石斛

扁圆柱形

金黄色或黄中带绿,深纵沟

硬脆,断面平坦

味苦

麻黄科

外形

外感

膜质鳞叶

气味

体轻、质脆易断,纤维性

草麻黄

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裂片2,锐三角形,反曲

红棕色,近圆形

气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

有粗糙感

裂片3,先端锐尖,微反曲

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支

无粗糙感

裂片2,短三角形,不反曲

小檗科

茎叶(对生)

小叶或叶

气味

茎细圆柱形,避免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

叶片近革质

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

卵圆形、小叶小,外侧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气微,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长卵形、卵状披针形两侧小叶基部偏斜,外侧箭形。

下表面疏被断伏毛或近无毛

柔毛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

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边缘具刺齿,下表面被面貌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

小叶较大,叶片薄

金钱草、广金钱草比较

来源

外形

叶(全缘)

气味

金钱草(全草)

报春花科

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毛茎表面棕色或按棕红色,具皱纹

叶对生,宽卵形、心脏形,基部微凹。

下表面主脉一条明显,叶侵水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单生叶腋

气微、味淡

广金钱草(地上部分)

豆科

茎呈圆柱形,表面浅棕黄色、密被短绒毛

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

侧脉羽状,托叶披针形

气香、味甘

茵陈

质地

气味

绵茵陈

一至三回羽状分裂

收缩蜷曲成团,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

气香,味微苦

茵陈蒿

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

茎圆柱形,多分枝,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

体轻,脆

桃仁、杏仁

形状

颜色

共同点

苦杏仁(苦)

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

黄棕色、深棕色

顶端一侧边缘有短线形种脐,基部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深色线形种脊

自局部合点处分出脉纹,种皮薄,子叶两片富油性

桃仁(微苦)

扁长卵形,表面密布颗粒状突起,顶端尖,基部钝圆偏斜、边缘薄

黄棕色、红棕色

顶端一侧短线性种脐

砂仁

形状

颜色

表面

果皮

气味

种子(种子团3瓣)白隔膜

阳春砂

卵圆形、椭圆形

棕褐色

具不明显的三钝棱,密生短钝软刺

薄、软

浓香,味辛凉微苦

不规则多面体,红棕或暗褐色,具膜质假种皮。

较小端侧面或斜面明显凹陷(种脐),合点在较大端,种脊沿腹面上,纵沟状。

质坚硬

海南砂

卵圆形、长椭圆形

明显的三钝棱,被片状、分刺状软刺

厚、硬

稍弱

豆蔻

颜色

果皮

形状

种子

气味

原豆蔻

黄白色、浅黄棕色

体轻、质脆,易纵向开裂

略具三钝棱,3条较深纵槽

暗棕色,种子团3瓣,不规则多面体,背面隆起,外被膜质假种皮,种脐圆形凹陷。

质硬,断面白色油性

芳香辛凉

印尼白蔻

黄白色、紫棕色

较薄

稍弱

形状

颜色

表面

果皮

种子

气味

益智仁

纺锤、椭圆形,两端稍尖

棕色或灰棕色

纵向断续状棱线

薄、韧

种子团3瓣,中有薄膜,棕色或灰黄色,扁圆形不规则块状,略具钝棱,被假种皮,质硬

气香、辛微苦

果实类

果实类

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吴茱萸巴豆(大戟科)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马钱子(马前科)枸杞子(茄科)栀子瓜蒌鹤虱牛蒡子砂仁豆蔻益智仁

近成熟果实

木瓜乌梅吴茱萸

未成熟果实

枳壳

种子

葶苈子(十字花科)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鼠李科)菟丝子牵牛子槟榔(棕榈科)

种仁

薏苡仁

姜科

砂仁豆蔻益智仁

菊科

鹤虱牛蒡子

旋花科

菟丝子牵牛子

木犀科

连翘女贞子

伞形科

小茴香蛇床子

芸香科

枳壳吴茱萸

豆科

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

蔷薇科

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

小茴香、蛇床子

外形

颜色

特征

其他差别

气味

小茴香

双悬果,长圆柱形,两端稍尖

黄绿色或淡黄色

分果背面有5条微隆起的纵棱线

接合面平坦,横切面五边形,背面四边等长,中心灰白色、油性

气香、味微甜、辛

蛇床子

双悬果、椭圆形

灰黄色或灰褐色

分果背面有薄而明显突起的果棱5条

接合面平坦,两条棕色突起的棱线,其中夹有一条浅色心皮柄

气香、味辛凉,麻舌

菊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外形

舌状花

腺点

管状花

亳菊

倒圆锥形、圆筒形,压扁呈扇状

位于外围,类白色或淡黄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

金黄色

多数,黄色、顶端五齿裂,常为舌状花隐藏

滁菊

扁球形、不规则球星

类白色、扭曲,内卷、边缘皱缩

淡褐色

隐藏

贡菊

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

少,外露

杭菊

碟形、扁球形

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

多、外露

辛夷(气香,味辛凉稍苦)

外形

基部梗及皮孔

苞片外被茸毛

花被片

望春花

长卵形,似毛笔头

基部木质短梗,梗上类白色点状皮孔

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绒毛

9,外轮3,萼片状;内轮6(每轮3),轮状列

玉兰

基部枝梗粗壮,皮孔浅棕色

灰白色、灰绿色

9,内外论同型

武当玉兰

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

淡黄色、淡黄绿色(苞片茸毛脱落呈黑褐色0

10-12内外轮无明显差异

红花、西红花

来源

药用部位

特征

质地

气味

红花

菊科

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花冠红黄色、红色,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花药聚合成筒状,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微露出花药筒外

柔软

微香、微苦

西红花

鸢尾科

柱头

线性,三分枝,上部宽而扁平,顶端边缘现齿状,内侧有一短裂缝,下端可残留黄色花柱

松软

气特异。

微苦

红花、西红花显微比较

花粉粒

分泌组织

花冠

柱头

花柱

草酸钙结晶

红花

类圆形、椭圆形、外壁具刺状突起橄榄形

管道状分泌细胞,位于导管旁,含黄棕色、红棕色分泌物

花冠裂片点段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绒毛状

表皮细胞乳头状突起

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末端较尖的单细胞毛

方晶

西红花

少见,圆球形

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有稀疏纹理

表皮细胞外壁突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

颗粒状、园簇、梭形、类方形结晶

石韦

外形

特征

外部共性

气味

庐山石韦

略皱缩,披针形

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耳形,不对称,全缘,叶缘向内卷曲

上表面散有黑色圆形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叶片具棕色原点状孢子囊群(侧脉间

气微,味微涩、苦

石韦

披针形、长圆披针形

基部楔形,对称

有柄石韦

卷曲成筒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基部楔形,对称

叶片具棕色原点状孢子囊群(叶背)

蓼大青叶、大青叶比较

外形

颜色

叶形

特征

气味

蓼大青叶

椭圆形、卵圆形

蓝绿色、蓝黑色

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

叶脉于小表面突起

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气微,味微涩、苦

大青叶

长椭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

上表面暗灰绿色

先端钝圆,全缘或波状,表面具深色突起小点

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气微,味微酸、涩、苦

显微比较

气孔

表皮

维管束

叶肉

其他

蓼大青叶

平轴式

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

外韧形,外围有纤维壁厚且木化的纤维束

含草酸钙簇晶,蓝色黑蓝色色素

多列性非腺毛

大青叶

不等式

表面被角质层,上表皮细包垂周壁平直,小表皮细包垂周壁弯曲念珠状增厚

外韧形,其上下册可见厚壁组织

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

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番泻叶

外形

表面

共性

其他

狭叶番泻

长卵形、卵状披针形

无毛或近无毛

先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

叶脉稍隆起,革质。

气微特异,微苦,有黏性

晶鞘纤维、非腺毛单细胞、平轴式气孔、草酸钙簇晶

尖叶番泻

长卵形、披针形,略卷曲

两面均有细短茸毛

叶端短尖或微凸,叶基不对称

枇杷叶

紫苏叶

罗布麻叶

边缘

边缘疏锯齿

边缘细齿

边缘圆锯齿

先端尖,基部楔形,近基部全缘

先端钝,有小芒尖,反曲,两面无毛

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下表面疏生灰白色毛,有凹点状腺鳞

叶脉

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叶脉于小表面突起

叶柄

极短,被棕黄色绒毛

叶柄细

叶柄长

气味

无臭,味微苦

气微,味淡

气香,味辛

香加皮、地骨皮

来源

外形

外表面

内表面

断面

气味

香加皮

萝藦科

卷筒状、槽状、片状

灰棕色、黄棕色

淡黄色、淡黄棕色,平坦、细纵纹

栓皮鳞片状,易剥落

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

浓香、味苦,麻舌

地骨皮

茄科

筒状、槽状、卷片

灰黄色、棕黄色

黄白色、灰黄色,平滑、细纵纹

粗糙,纵皱纹或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

不整齐,黄白色

气微、味甘、苦

黄柏

断面

共性

川黄柏

黄棕色、黄褐色,平坦具纵沟纹,皮孔痕及残存灰褐色粗皮

暗黄色、淡棕黄色,细密纵棱纹

深黄色,纤维性,列片状分层

体轻、质硬,气微,味极苦,唾液染成黄色

关黄柏

黄绿色、淡棕黄色,纵裂纹、皮孔痕小、少见,灰白色粗皮残留

黄色、黄棕色

鲜黄色、黄绿色

降香、沉香比较

来源

颜色

表面

切面

质地

水试

火试

降香

豆科降香檀

紫红、紫褐色

致密的纹理

质硬,油性

入水下沉

黑烟、冒油,白色灰烬

白木香

瑞香科白木香、沉香

凹凸不平,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偶有孔洞及凹窝,朽木装

断面刺状

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