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06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docx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题解自考复习资料

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解释下列术语

层次结构:

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这些层次依次为:

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

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

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

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

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

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

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

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定律:

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

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

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

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软件兼容:

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

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向上(下)兼容:

按某档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计算机。

向后(前)兼容:

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运行于在它之后(前)投入市场的计算机。

兼容机:

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模拟:

用软件的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虚拟机)的指令系统。

仿真:

用一台现有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的微程序去解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目标机)的指令系统。

并行性:

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

只要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就存在并行性。

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时间重叠:

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

资源重复:

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空间因素,以数量取胜。

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大幅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资源共享:

这是一种软件方法,它使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

耦合度:

反映多机系统中各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紧密程度和交互作用能力的强弱

紧密耦合系统:

又称直接耦合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计算机之间的物

理连接的频带较高,一般是通过总线或高速开关互连,可以共享主存

松散耦合系统:

又称间接耦合系统,一般是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可以共享外存设备(磁盘、磁带等)。

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文件或数据集一级上进行。

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

由多个不同类型、至少担负不同功能的处理机

组成,它们按照作业要求的顺序,利用时间重叠原理,依次对它们的

多个任务进行加工,各自完成规定的功能动作。

同构型多处理机系统:

由多个同类型或至少担负同等功能的处理机组

成,它们同时处理同一作业中能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

1.3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法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共分为哪几类?

答:

分类法是按照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倍性进行分类。

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

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

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1.4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经常使用的4个定量原理是什么?

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答:

(1)以经常性事件为重点。

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中,对经

常发生的情况,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得到更多的总体上的改进。

(2)定律。

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所占的重要性。

(3)性能公式。

执行一个程序所需的时间二X时钟周期时间。

(4)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程序在执行时所访问地址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对地簇聚。

1.7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加快1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为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由题可知:

可改进比例二40%=0.4部件加速比二10

根据定律可知:

系统加速比

1

1.56250.4

10.4

10

采用此增强功能方法后,

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来的1.5625

第2章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2.1解释下列术语

堆栈型机器: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累加器型机器: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通用寄存器型机器: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寻址方式:

指令系统中如何形成所要访问的数据的地址。

一般来说,寻址方式可以指明指令中的操作数是一个常数、一个寄存器操作数或者是一个存储器操作数。

数据表示:

硬件结构能够识别、指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结构。

2.2区别不同指令集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根据这个主要因素可将指令集结构分为哪3类?

答:

区别不同指令集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中用来存储操作数的存储单元。

据此可将指令系统结构分为堆栈结构、累加器结构和通用寄存

器结构

2.3常见的3种通用寄存器型指令集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

指令系统结构类型

优点

缺点

寄存器-寄存器型

(0,3)

指令字长固定,指令结构简洁,是一种简单的代码生成模型,各种指令的执行时钟周期数相近。

与指令中含存储器操作数的指令系统结构相比,指令条数多,目标代码不够紧凑,因而程序占用的空间比较大。

寄存器-存储器型

(1,2)

可以在指令中直接对存储器操作数进行引用,而不必先用指令进行加载。

容易对指令进行编码,目标代码比较紧凑。

由于有一个操作数的内容将被破坏,所以指令中的两个操作数不对称。

在一条指令中同时对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进行编码,有可能限制指令所能够表示的寄存器个数。

指令的执行时钟周期数因操作数的来源(寄存器或存储器)不同而差别比较大。

存储器-存储器型

(2,2)或(3,

3)

目标代码最紧凑,不需要设置寄存器来保存变量。

指令字长变化很大,特别是3操作数指令。

而且每条指令完成的工作也差别很大。

对存储器的频繁访问会使存储器成为瓶颈。

这种类型的指令系统现在已不用了。

2.4指令集应满足哪几个基本要求?

答:

对指令集的基本要求是:

完整性、规整性、高效率和兼容性。

完整性是指在一个有限可用的存储空间内,对于任何可解的问题,编制计算程序时,指令集所提供的指令足够使用。

规整性主要包括对称性和均匀性。

对称性是指所有与指令集有关的存储单元的使用、操作码的设置等都是对称的。

均匀性是指对于各种不同的操作数类型、字长、操作种类和数据存储单元,指令的设置都要同等对待。

高效率是指指令的执行速度快、使用频度高。

2.5指令集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答:

(1)指令集功能设计:

主要有和两种技术发展方向;

(2)寻址方式的设计:

设置寻址方式可以通过对基准程序进行测试统计,察看各种寻址方式的使用频率,根据适用频率设置必要的寻址方式。

(3)操作数表示和操作数类型:

主要的操作数类型和操作数表示的选择有:

浮点数据类型、整型数据类型、字符型、十进制数据类型等等。

(4)寻址方式的表示:

可以将寻址方式编码于操作码中,也可以将寻址方式作为一个单独的域来表示。

(5)指令集格式的设计:

有变长编码格式、固定长度编码格式和混合型编码格式3种。

2.6简述指令集结构功能设计的主要目标。

从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观点来看,指令集结构的计算机有什么缺点?

答:

主要目标是增强指令功能,把越来越多的功能交由硬件来实现,并且指令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缺点:

(1)结构的指令集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

(2)结构指令的复杂性带来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复杂性,这不仅增加了研制时间和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设计错误。

(3)结构指令集的复杂性给设计增加了很大负担,不利于单片集成。

(4)结构的指令集中,许多复杂指令需要很复杂的操作,因而运行速度慢。

(5)在结构的指令集中,由于各条指令的功能不均衡性,不利于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如流水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7简述指令集结构的设计原则。

(1)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指令,并补充一些最有用的指令;

(2)每条指令的功能应尽可能简单,并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3)所有指令长度均相同;(4)只有和操作指令才访问存储器,其它指令操作均在寄存器之间进行;(5)以简单有效的方式支持高级语言。

2.8指令中表示操作数类型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

操作数类型有两种表示方法:

(1)操作数的类型由操作码的编码指定,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2)数据可以附上由硬件解释的标记,由这些标记指定操作数的类型,从而选择适当的运算。

2.9表示寻址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简述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答:

表示寻址方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将寻址方式编于操

作码中,由操作码在描述指令的同时也描述了相应的寻址方式。

这种方式译码快,但操作码和寻址方式的结合不仅增加了指令的条数,导致了指令的多样性,而且增加了对指令译码的难度。

(2)为每个操

作数设置一个地址描述符,由该地址描述符表示相应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这种方式译码较慢,但操作码和寻址独立,易于指令扩展。

2.10通常有哪几种指令格式,请简述其适用范围。

答:

(1)变长编码格式。

如果系统结构设计者感兴趣的是程序的目标代码大小,而不是性能,就可以采用变长编码格式。

(2)固定

长度编码格式。

如果感兴趣的是性能,而不是程序的目标代码大小,则可以选择固定长度编码格式。

(3)混合型编码格式。

需要兼顾降低目标代码长度和降低译码复杂度时,可以采用混合型编码格式。

2.11根据性能公式简述指令集结构计算机和指令集结构计算机的性能特点。

答:

性能公式:

时间=XXT其中,为目标程序被执行的指令条数,为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

T是时钟周期的时间。

相同功能的目标程序的指令条数少于的,但是的和都大于的和,因此,目标程序的执行时间比的更长。

第3章流水线技术

3.2指令的执行可采用顺序执行、重叠执行和流水线三种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各有何优缺点。

答:

(1)指令的顺序执行是指指令与指令之间顺序串行。

即上一条指令全部执行完后,才能开始执行下一条指令。

优点:

控制简单,节省设备。

缺点:

执行指令的速度慢,功能部件的利用率低。

(2)指令的重叠指令是在相邻的指令之间,让第k条指令与取

第条指令同时进行。

重叠执行不能加快单条指令的执行速度,但在硬件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加快相邻两条指令以及整段程序的执行速度。

与顺序方式相比,功能部件的利用率提高了,控制变复杂了。

(3)指令的流水执行是把一个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

把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错开,依次通过各功能段,每个子过程与其它的子过程并行进行。

依靠提高吞吐率来提高系统性能。

流水线中各段的时间应尽可能相等

3.3简述先行控制的基本思想。

答:

先行控制技术是把缓冲技术和预处理技术相结合。

缓冲技术是在工作速度不固定的两个功能部件之间设置缓冲器,用以平滑它们的工作。

预处理技术是指预取指令、对指令进行加工以及预取操作数等。

采用先行控制方式的处理机内部设置多个缓冲站,用于平滑主存、指令分析部件、运算器三者之间的工作。

这样不仅使它们都能独立地工作,充分忙碌而不用相互等待,而且使指令分析部件和运算器分别能快速地取得指令和操作数,大幅度地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部件的效率。

这些缓冲站都按先进先出的方式工作,而且都是由一组若干个能快速访问的存储单元和相关的控制逻辑组成。

采用先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多条指令的重叠解释执行。

3.4设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t和2At。

分别求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

(1)顺序执行方式;

(2)只有“取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3)“取指令”、“分析指令”与“执行指令”重叠。

解:

(1)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为:

△t+At+2^t=4At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

4N△t

(2)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

4At+3

(1)△t=(3N+1)△t

(3)连续执行N条指令所需的时间为:

4At+2

(1)△t=(2N+2)△t

3.5简述流水线技术的特点。

答:

流水技术有以下特点:

(1)流水线把一个处理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一个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

因此,流水线实际上是把一个大的处理功能部件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功能部件,并依靠它们的并行工作来提高吞吐率。

(2)流水线中各段的时间应尽可能相等,否则将引起流水线堵塞和断流。

(3)流水线每一个功能部件的前面都要有一个缓冲寄存器,称

为流水寄存器。

(4)流水技术适合于大量重复的时序过程,只有在输入端不断地提供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流水线的效率。

(5)流水线需要有通过时间和排空时间。

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流水线都不是满负荷工作。

3.6解决流水线瓶颈问题有哪两种常用方法?

答:

细分瓶颈段与重复设置瓶颈段

3.7减少流水线分支延迟的静态方法有哪些?

答:

(1)预测分支失败:

沿失败的分支继续处理指令,就好象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当确定分支是失败时,说明预测正确,流水线正常流动;当确定分支是成功时,流水线就把在分支指令之后取出的指令转化为空操作,并按分支目标地址重新取指令执行。

(2)预测分支成功:

当流水线段检测到分支指令后,一旦计算出了分支目标地址,就开始从该目标地址取指令执行。

(3)延迟分支:

主要思想是从逻辑上延长”分支指令的执行时间。

把延迟分支看成是由原来的分支指令和若干个延迟槽构成。

不管分支是否成功,都要按顺序执行延迟槽中的指令。

3种方法的共同特点:

它们对分支的处理方法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始终是不变的。

它们要么总是预测分支成功,要么总是预测分支失败。

3.8简述延迟分支方法中的三种调度策略的优缺点

调度策略

对调度的要求

对流水线性能改善的影响

从前调度

分支必须不依赖于被调度的指

总是可以有效提咼流水线

性能

从目标处

调度

如果分支转移失败,必须保证被调度的指令对程序的执行没有影响,可能需要复制被调度指令

分支转移成功时,可以提高流水线性能。

但由于复制指令,可能加大程序空间

从失败处

调度

如果分支转移成功,必须保证被调度的指令对程序的执行没有影响

分支转移失败时,可以提

高流水线性能

 

3.9列举出下面循环中的所有相关,包括输出相关、反相关、真

相关

(2;i<100;1)

a[i][i][i]

*s1*/

c[1][i][i];/*s2*/

a[1]=2*b[i]

;/*s3*/

b[1]=2*b[i]

*s4*/

解:

展开循环两次:

a[i]=

=b[i]+a[i]

;/*s1*/

c[1]

=a[i]+d[i]

;/*s2*/

a[1]

=2*b[i]

;/*s3*/

b[1]

=2*b[i]

;/*s4*/

a[1]

=b[1]+a[1]

;/*s1'

*/

c[2]

=a[1]+d[1]

;/*s2

‘*/

a[i]=

=2*b[1]

;/*s3

‘*/

b[2]

=2*b[1]

;/*s4

‘*/

输出相关:

反相关:

真相关:

S12

由于循环引入的相关:

S44'(真相关)、S1'4(真相关)、S34(真相关)、S13'(输出相关、反相关)、S23'(反相关)。

3.12有一指令流水线如下所示

50ns50ns100ns200ns

(1)求连续输入10条指令,该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效率;

(2)该流水线的瓶颈”在哪一段?

请采取两种不同的措施消除此瓶颈”对于你所给出的两种新的流水线,连续输入10条指令时,其实际吞吐率和效率各是多少?

解:

(1)

m

Tpipeline

ti(n1)tmax

i1

(5050100200)9200

2200(ns)

TP%pipeline/^220(nS

m

ti

i1

400

5

ETPi1

TP

45.45%

m

4

11

(2)瓶颈在3、4段

变成八级流水线(细分)

ti

重复设置部件

850ns

3.14有一条静态多功能流水线由5段组成,加法用1、3、4、5段,乘法用1、2、5段,第3段的时间为2^t,其余各段的时间均为△t,而且流水线的输出可以直接返回输入端或

4

暂存于相应的流水寄存器中。

现要在该流水线上计算)画出其时空图,并计算其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解:

首先,应选择适合于流水线工作的算法。

对于本题,应先计算A1+B1、A2+B2、A3+B3禾口A4+B4;再计算(A1+B1)炉2+

该段在工作

由图可见,它在

为:

18个厶t时间中,给出了7个结果。

所以吞吐率

7

TP-

18t

如果不用流水线,由于一次求积需3At,一次求和需5At,则产生上述7个结果共需(4>5+3X3)△t=2941。

所以加速比为:

 

该流水线的效率可由阴影区的面积和5个段总时空区的面积的

比值求得:

E45330.322

518

3.15动态多功能流水线由6个功能段组成,如下图:

其中,S1、S4、S5、S6组成乘法流水线,S1、S2、S3、S6组成

加法流水线,各个功能段时间均为50,假设该流水线的输出结果可以直接返回输入端,而且设置有足够的缓冲寄存器,若以最快的方式

5

XiyiZi

用该流水计算:

i1

(1)画出时空图;

(2)计算实际的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解:

机器一共要做10次乘法,4次加法。

22«6

=42.42K

第5章存储层次

5.2简述“住存”层次与主存一辅存”层次的区别答:

X存

储层次X

比较项目、\

“—主存”层次

主存一辅存”层次

目的

为了弥补主存速度

的不足

为了弥补主存容量

的不足

存储管理的实现

全部由专用硬件实

主要由软件实现

访问速度的比值

(第一级比第二

级)

几比一

几万比一

典型的块(页)

大小

几十个字节

几百到几千个字节

对第二级的访问

方式

可直接访问

均通过第一级

不命中时是否切

不切换

切换到其它进程

5.3地址映象方法有哪几种?

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1)全相联映象。

实现查找的机制复杂,代价高,速度慢。

空间的利用率较高,块冲突概率较低,因而的失效率也低。

(2)直

接映象。

实现查找的机制简单,速度快。

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块冲突概率较高,因而的失效率也高。

(3)组相联映象。

组相联是直接映象和全相联的一种折衷。

5.4降低失效率有哪几种方法?

简述其基本思想。

答:

常用的降低失效率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增加块大小。

增加块大小利用了程序的空间局部性。

(2)增加的容量。

(3)提高相联度,降低冲突失效。

(4)伪相联,降低冲突失效。

当对伪相联进行访问时,首先是

按与直接映象相同的方式进行访问。

如果命中,则从相应的块中取出

所访问的数据,送给,访问结束。

如果不命中,就将索引字段的最高

位取反,然后按照新索引去寻找伪相联组”中的对应块。

如果这一块的标识匹配,则称发生了“伪命中”。

否则,就访问下一级存储器。

(5)硬件预取技术。

在处理器提出访问请求前预取指令和数据。

(6)由编译器控制的预取,硬件预取的替代方法,在编译时加入预取的指令,在数据被用到之前发出预取请求。

(7)编译器优化,通过对软件的优化来降低失效率。

(8)“牺牲”。

在和其下一级存储器的数据通路之间增设一个全相联的小,存放因冲突而被替换出去的那些块。

每当发生不命中时,在访问下一级存储器之前,先检查“牺牲”中是否含有所需的块。

如果有,就将该块与中某个块做交换,把所需的块从“牺牲”调入。

5.5简述减小失效开销的几种方法。

答:

让读失效优先于写、写缓冲合并、请求字处理技术、非阻塞或非锁定技术、采用二级。

5.6通过编译器对程序优化来改进性能的方法有哪几种?

简述其基本思想。

答:

(1)数组合并。

通过提高空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次数。

有些程序同时用相同的索引来访问若干个数组的同一维,这些访问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冲突失效,可以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数组合并成一个复合数组,使得一个块中能包含全部所需元素。

(2)内外循环交换。

循环嵌套时,程序没有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顺序访问。

只要简单地交换内外循环,就能使程序按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顺序进行访问。

(3)循环融合。

有些程序含有几部分独立的程序段,它们用相同的循环访问同样的数组,对相同的数据作不同的运算。

通过将它们融合成一个单一循环,能使读入的数据被替换出去之前得到反复的使用。

(4)

分块。

通过改进时间局部性来减少失效。

分块不是对数组的整行或整列进行访问,而是对子矩阵或块进行操作。

5.7在“—主存”层次中,主存的更新算法有哪两种?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

(1)写直达法。

易于实现,而且下一级存储器中的数据总是最

新的。

(2)写回法。

速度快,“写”操作能以存储器的速度进行。

而且对于

同一单元的多个写最后只需一次写回下一级存储器,有些“写”只到达,不到达主存,因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