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3056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文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课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课标教材_四年级语文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

还想不想再来一题?

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

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

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

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小钱会感激谁?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

(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

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

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继续学习连接每段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按预习要求想想小男孩是怎样献血的,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初步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感情。

  

(二)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以相关的自然段意的归并划分段落,再连接、综合为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或默读课文,按“预习”要求想想小男孩怎样献血的,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初步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

  

(二)指名读课文,正音正字,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以备质疑问难。

   1.读准本课出现带“血”字的词。

书面语(一般为固定词语)读“(xu8)”,口语(一般单独出现)读(xi7):

“输血”、“流血”、“血管”,应读书面语;“献血”、“抽血”、“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句话里的“血”和“小姑娘失去的血”中的“血”应读口语。

   2.“胳膊(bo)”的“膊,“消息(xi)”的“息”应读轻声。

   3.注意以下生字字形:

    “迫在眉睫”的“睫”与眼睛有关,左边是“抽泣——同“啜泣”。

    呜咽(y8)——低声哭泣。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概括出自然段的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适当合并),再以相关自然段合并方法划分段落。

最后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可适当合并):

    第1自然段:

我听说的一件事。

    第2自然段:

炮弹炸死炸伤几名儿童。

    第3自然段:

一个小姑娘伤重,要立刻抢救。

    第4自然段:

女医生问谁愿意献血。

    第5~7自然段:

阮恒举起小手表示愿意。

    第8自然段:

阮恒躺下,医生抽他的血。

    第9自然段:

阮恒紧张、痛苦地呜咽起来。

    第10自然段:

阮恒竭力制止抽泣。

    第11自然段:

医生安慰,阮恒才停止了哭泣。

    第12自然段:

阮恒以为自己要死了,好让小姑娘活下来。

    第13、14自然段:

小男孩愿意这样做,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2.讨论相关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段落,为课文分段,并提示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再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几名儿童在炮弹爆炸中死伤,一个小姑娘伤重,急需抢救输血。

    第二段(第5~11自然段):

阮恒愿意,医生抽了他的血。

    第三段(第12~14自然段):

阮恒表示,献血是为了朋友。

    讨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

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医生抽了他的血。

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朋友。

    比较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和三个段落大意的原封连接有什么区别。

由此应注意语言的简洁,避免重复。

  (三)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某些语句的分析和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

提问: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述了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

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医生抽了他的血,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朋友。

  

(二)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读第一段,进一步了解事情的起因。

     (一个小姑娘在炮弹中受了重伤,输血抢救迫在眉睫。

这就是事情的起因,也是这一段的段意。

     在议论事情起因的同时,顺便了解“确认”、“休克”、“血型”和“未受伤”的“未”,“是否”的“否”两个反义词的意思。

可以在议论中自行解答,但要大家认同:

     “确认”,明确承认小姑娘伤势严重。

     “血型”,血液的类型,分成四种。

输血时,除O型可输给任何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型外,其它血型输血时必须用同型的血。

     “未”,没的意思。

     “否”,不的意思。

“是否”,就是“是不是”。

     再解释“迫在眉睫”(答案见“第一课时”)

  (三)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为那位受伤的小姑娘献血的?

献血时,他有哪些动作和表情?

这些动作和表情反映了什么复杂的心情?

    1.读第5自然段: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想一想,再解答:

当女医生问孩子们谁愿意献血的时候,出现了“一阵沉默”。

“一阵沉默”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几个没有受伤的孩子都在思考,是献还是不献,拿不定主意。

     就在大家“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阮恒举手的时候为什么“颤抖”?

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这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了什么内心活动?

     (阮恒的小手举起来“颤抖”,说明他愿意献血,但由于情绪激动、紧张,小手不由地抖动起来。

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他先愿意献;因为紧张、害怕,又不愿意献了;接着想到为了朋友,还是要献的。

说明内心献与不献的思想斗争很激烈。

    2.默读第二段第8~11自然段,描写抽血过程中阮恒的表情、动作,体会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激动的?

     提示:

注意第8自然段,第9、10自然段,第11自然段,所写三个阶段阮恒的表情、动作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很大变化和起伏的。

看看有哪些变化和起伏?

     (第8自然段是写医生抽阮恒的血的。

从躺在草垫上“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看出这时的心情还是平静的。

    3.再读第9、10自然段,阮恒的心情还平静吗?

从阮恒的不同的表情、动作,不难看出他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内心活动的变化是激烈的。

     大家议一议,把情绪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归纳、整理,用下面的表格说明。

学生边说,老师边填写:

     这里,“一只手捂住脸”和“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两个动作一样不一样?

     (一样。

     “掩盖”是什么意思?

     (遮盖。

     跟前边哪个词的作用一样?

     (跟“捂”的作用一样。

     小结:

从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不难看出,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激动的。

从平静到紧张,再从紧张到痛苦,失望。

但这种紧张、痛苦和失望不肯表露出来,同时,又没法掩盖、制止。

    4.这两段描写用了不少描写“哭”的词:

“啜泣”、“哭泣”、“抽泣”、“呜咽”,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各是什么?

为什么用表示不同的哭的词?

     (“啜泣”和“抽泣”是抽抽搭搭地哭;“哭泣”和“呜咽”是低声哭。

后两个较前两个哭得厉害些。

哭的情形不一样,要表现得准确就要选择最准确的词语,还可以避免用词重复单调。

    5.阮恒在献血时这样紧张、痛苦,是因为针刺痛了吗?

读一读第11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打破这个疑问。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这里,没有说明医生安慰他的内容,能不能猜测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是什么?

假如你是医生,怎样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小男孩?

试试看。

     (医生会告诉小男孩:

“阮恒。

输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更不会有生命危险,只会用你的一小部分血,救活你的伙伴。

你放心好了,勇敢的孩子!

”)

    6.写阮恒献血时感情的激动和变化,集中在第8~11四个自然段。

从开始平静得“一动不动、一句话不说”到“痛苦”到“持续不断的哭泣”,最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生动地表现出阮恒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表现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分析课文第三段,明确阮恒为小伙伴献血表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读读写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三)有感情地朗读  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文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理解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

  在对课文的感情朗读中体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

充分预习课文

  老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1、看大家精神这么饱满,老师奖励大家一句名:

(课件出示)

  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他的信念。

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海卡尔

  2、大家一定发现了,这句话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尊严》。

(板书课题,指导“尊”的写法)

  二、预习展示

  1、生字。

  

(1)指导书写预习时出现错误的生字。

(瘦喉)

  

(2)课堂听写。

  (3)两人小组互改,及时改错。

  2、读课文。

  两人小组分段读课文,随时做好对方的小老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你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

考考大家:

(出示填空)

  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的逃难人。

当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款待他们时,他们()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的年轻人坚持用()换取食物。

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4、理解词语。

  

(1)现在请同学将目光聚集到“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上,用心读读这两个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群怎样的逃难人呢?

想象一下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情。

(在想象描述中理解“疲惫不堪”的意思)

  

(2)面对这群饥饿难忍、疲惫不堪的逃难者,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他们是怎样吃的?

(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到“狼吞虎咽”这个词,大家想想逃难人是怎么吃的?

(通过做动作、语言描述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

  5、感悟外貌描写的巧妙

  这些逃难人都狼吞虎咽地吃,但是有个年轻人却例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年轻人。

(出示课件)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指名读)

  这里有两个词是描写人的外貌的,哪两个?

(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老师觉得作者描写不具体,于是,老师根据课文的插图把段话改了一下,请看:

(出示课件)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有一头金黄色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身上穿一件蓝色的外套和一条军绿色裤子的年轻人。

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你们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

看来描写人物外貌并不用面面俱到,而是根据文章的需要,只需突出特点,恰到好处即可。

  过渡:

同学们,同样是逃难人,同样是饥饿难忍,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年轻的哈默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让我们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还有注意哈默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看年轻的哈默给你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2、年轻的哈默给你能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谁来说说。

  按照课文中的顺序)

  第一次对话:

  重点指导:

  1、抓住“仰起头”这个动作,体会哈默的真诚、有礼貌;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2、感受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3、指导朗读,表现出哈默态度真诚……

  第二次对话:

  1、从“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在运用,哪个字?

(“不”)用了几次?

(3次)(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这句话,从这三个“不”字中你读到了什么?

(哈默很坚定)

  2、指导生朗读体会。

(哈默因饥饿而身体虚弱,朗读的语调并不激昂,却要字字透露着坚定)

  3、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

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

(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

  4、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是一种什么心情?

(他可能很失望,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活给他做,那样他就不能吃饭了。

)从哪感受到他很失望?

(目光顿时灰暗了)

  5、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板书:

神态)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

你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喉结上下动了动)

  除了吃饭,平时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

(很饿时,想大吃一顿时……)

  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很饿,很想吃这些东西)

  6、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板书:

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7、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哈默此时的感受。

  8、忍饥挨饿的逃难生活已经使哈默两色苍白、骨瘦如柴,如果他再吃不到食物,可能会怎样?

(饿晕、病倒、死亡)他知道这些吗?

(知道)

  是的,他知道。

他知道此时他最需要的是食物,他知道,如果他再吃不到食物,可能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尊严的力量)

  是啊,是做人的尊严支撑着他!

我们再次朗读整句话,体会哈默那与众不同的人格。

  第三次对话:

  1、从第4段哈默的话中,再次感受到哈默的坚决。

  朗读感悟:

坚决地读读。

  2、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其他逃难者的食物是别人白给的,而哈默的是用劳动换来的。

  其他逃难者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默得到的是劳动之后的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这正是他与那些人最大的不同!

此时哈默仅仅得到了食物吗?

  (他不但得到了食物,还拥有了尊严,以及别人对他的尊重。

  四、咀嚼“尊严”,感受“尊严”

  1、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狼吞虎咽的哈默,说:

“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你知道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他吗?

  2、两年后,杰克逊大叔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并对女儿说: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出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小结:

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4、此时,你觉得什么是尊严?

  尊严是一种不依赖于他人而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

  五、总结写法,抄写积累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到,要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需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细致地刻画,在比较中还懂得了描写人物外貌要根据需要抓住特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接下来让我们找出课文中描写哈默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学生朗读、抄写。

  教后反思:

  1、重点词语处理巧妙,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文体会哈默的尊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对比中懂得外貌描写的方法。

因为平时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凡是写到人物外貌时,无论需不需要,基本都是把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服装、甚至身材统统写下来,还不懂得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只需刻画有个的部位即可。

比如本文,因为文章写哈默的外貌“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是为了表明哈默经过长时间的逃难,已经疲惫不堪,他此时急需要食物,可他却坚持先干活,再吃东西,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哈默的尊严。

至于他的衣服、眼睛、鼻子、嘴巴等与表达中心没有关系,所以一概不写。

  3、取舍较恰当。

对于较长的课文,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学本文时,我首先确定了教学重点目标是“在对课文的感情朗读中体会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因此,课堂上,我重点抓住了文中描写哈默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指导学生用心朗读体会,其他内容则就行了省略,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4、朗读较少,教师牵得过多。

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但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朗读相对较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

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尊严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

  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

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故事告诉人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

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

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

《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

(提示:

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