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79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南京市某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南京市兴隆路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总体概况

(一)、施工依据

(二)、道路施工说明

(三)、施工注意事项

(四)、工期和质量目标

(五)、总体组织安排

(六)、施工段划分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一)、供水和供电

(二)、临时施工道路

(三)、临时设施

三、施工进度计划和进度保证措施

(一)、主要进度节点

(二)、主要施工进度计划措施保证

四、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一)、工程准备

(二)、技术交底

(三)、测量、复核工作

(四)、工地试验室

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排水工程

(三)、路基工程

(四)、12%石灰土底基层

(五)、二灰碎石基层

(六)、沥青透油层施工方法

(七)、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

(八)、路牙安装及附属构筑物

六、质量保证措施及通病防治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二)、通病防治措施

七、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二)、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三)、治污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

八、项目管理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情况

(一)、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二)、人员进场安排

九、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投入计划

(一)、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二)、劳动力安排计划

(三)、材料投入计划

十、关键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一)、雨水管道回填

十一、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二、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施工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十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一)、HDPE管材的使用

(二)、新设备的使用

十四、服务承诺及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总体概况

兴隆路长约2159.936,桩号K0+000~K2+159.936,实施范围为桩号K0+075~K2+130.576总长2055.576,与312国道交叉口待312国道改造时在实施到位,与一号路交叉口工程量计入兴隆一路。

本次道路出新工程包含道路行车道路面出新改造、人行道改造出新、中分带路牙出新、绿化出新以及路灯出新工程。

(一)、施工依据

1、隆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兴隆路道路改造出新工程图纸。

2、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勘察资料

1、技术规范及标准

1.《城市道路施工规范》(CJJ37-90)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JTGD50-2006);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公路路基施工规范》(JTGD30—2004);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36-2006);

施工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40km/h。

2、设计荷载:

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2、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新建道路(绿水湾路、外江路)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属于长江漫滩地貌单元。

拟建道路沿线目前主要为农田、菜地,局部穿越村庄及河道、沟、塘等地段。

场地基本保持原有地形,地势总体较为平坦。

目前地面高程一般在7-8米左右,局部道路高程可达9m左右。

局部的河道、沟、塘深度0.5m-3.0m不等。

2、线路段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勘探深度范围内,据岩土体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岩土体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2层进一步细分为13个亚层,分述如下:

1A层淤泥:

灰黑色,流塑状,含大量有机质及植物碎屑,具淤嗅。

分布于拟建道路沿线所穿越的(河)沟渠、水塘中。

1层素填土(耕土):

灰黄~灰色,松散,由黏性土组成,现有道路及田埂部位为素填土;农田中主要为耕植土,含大量植物根茎,欠均匀。

拟建道路沿线地段均有分布。

2-1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顶部局部为硬塑,局部为黏土,含大量铁质浸染斑点及灰色条带,具上硬下软特征,土质不均匀。

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拟建外江路沿线除(河)沟渠、水塘部位缺失外,均有分布;拟建绿水湾路沿线除(河)沟渠、水塘部位及J30、J40孔附近缺失外,其余地段均有分布。

2-2A层粉土夹粉质黏土:

灰黄~灰色,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及少量植物碎片。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分布于拟建外江路全线。

2-2B层粉质黏土夹粉土:

灰黄~灰色,软塑,粉土稍密为主,含云母碎片。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

分布于拟建绿水湾路全线。

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灰色,流塑,局部夹少量薄层粉土、粉砂。

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外江路J2孔以西、J3~J12孔、J19孔以东有分布:

绿水湾路J36~J44孔地段有分布。

2-3粉土夹粉砂:

灰色,很湿,

③粉砂:

青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

(分布不均匀,C1、C4、C5、J2、C6号孔见),层底标高-11.55~-4.91m,层厚2.40~9.50m;

④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稍湿,软塑,土质不均,局部夹粉土,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偏低,摇振反应中等迅速,中偏高压缩性,未揭穿。

3、场地地下水

拟建场地地下水为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杂填土及③层粉砂层中。

受大气降水补给,以径流、蒸发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

勘察期间少雨,测定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60~2.80m,年变幅地区经验值0.50~1.00m。

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的标准划分:

本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

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场地内没有活动性断裂通过,基底岩层稳定。

根据历史记载,本区无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过。

因此,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析,本场地为相对稳定区,可进行本工程建设。

3、纵断面施工

3.1高程系:

吴淞高程。

3.2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

最大纵坡为1.5%,最小纵坡0.478%。

本道路全线无转点。

4、横断面施工

横断面设计以规划为依据,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大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交通与环境的需求,进行道路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分配为:

断面分配为:

40m=3m(人行道)+16m(行车道)+2m(中分带)+16m(行车道)+3m(人行道)。

车行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采用反向2.0%横坡。

(二)、道路施工说明

2.1土方工程

2.1.1路堤填土材料要求

1.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2.2路堤填方材料强度

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不低于表3的规定。

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表表3

项目

(路床表面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料径(mm)

上路床(0-30cm)

6

100

下路床(30-80cm)

4

100

上路堤(80-150cm)

3

150

下路堤(>150cm)

2

150

零填及挖方路基

上路床(0-30cm)

6

100

下路床(30-80cm)

4

100

注:

表列强度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试样浸水96h的CBR试验方法测定。

2.2石灰材料要求

路堤施工中,为提高路基CBR值,并有效降低填土土体中的含水量,本设计采用掺加石灰,石灰等级应高于III级。

2.3压实要求

为了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根据规范要求,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基压实度表4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压实度(%)

上路床

0-0.30

≥95

下路床

0.30-0.80

≥95

上路堤

0.80-1.50

≥94

下路堤

>1.50

≥92

零填及挖方路基

上路床

0-0.30

≥94

下路床

0.30-0.80

≥95

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于上路床时,应采取技术措施(生石灰需磨细)使其压实度达到表8-2规定。

2.4路基处理施工

(1)填挖方路堤边坡率采用1:

1.5。

(2)路床处理:

0~40cm采用8%石灰土;40~80cm采用6%石灰土。

(3)填方路基

当填土高度H<(h+80)cm时,车行道应在保证路床80cm填筑高度后,基底翻松30cm掺灰6%。

人行道自原地面向下翻松30cm掺灰6%后,分层回填素土至结构底层。

当填土高度H≥(h+80)cm时,车行道自原地面翻松30cm后掺灰6%,其上回填6%灰土至路床底。

人行道自原地面向下翻松30cm掺灰6%后,分层回填素土至结构底层。

(4)挖方及零填段路基

路床下翻挖30cm掺灰6%处理,其上填筑路床。

2、路面施工说明

2.1路面结构选择

本设计采用沥青砼路面。

2.2路面结构

根据道路的性质及所承担的功能,结合南京市气象、工程地质及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参照其它类似工程,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如下:

1、车行道路面结构:

4cm厚AC-13C沥青砼

7cm厚AC-25C沥青砼

1cm沥青下封层

30cm二灰碎石

20cm石灰土(12%)结构层总厚度62cm

2、人行道结构:

6cm舒布洛克砖

3cmM10水泥砂浆

7cmC15水泥混凝土

10cm碎石垫层

2.4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耐久性,而且要考虑抗车辙、抗裂、抗滑和防水渗等要求,路面用沥青、碎石、砂、矿粉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行业规范的技术要求。

1、沥青

上、中、下面层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沥青标号为A级70号,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中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2、粗集料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的表4.8.3中的要求。

面层选用石灰岩,软石含量不大于5%,其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表4.8.2中二级公路粗集料的要求。

3、细集料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的表4.9.2中二级公路要求和表4.9.3的要求。

4、填料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表4.10.1的技术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使用。

5、石灰

宜采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3.2.13中的要求,并注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进行有效CaO、MgO含量的试验,达到要求时才允许使用。

6、粉煤灰

粉煤灰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规范》(JTG034-2000)的各项要求。

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7、水

人和牲畜可以饮用的水源。

2.5沥青混合料

1、上面层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层(AC-13),上面层应具有平整、坚实、抗滑、密水的功能,且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开裂,抗水损害的技术品质。

沥青建议用量4.5~6.5%(质量比)。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