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78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docx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

(必修“地理1+2”模块)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下午5时38分,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13日下午1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6日上午8时许,国人密切关注的神舟十号飞船结束15天的太空之旅,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着陆回归地球。

完成1~2题

1、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6月10日21时38分B.6月10日9时38分

C.6月12日19时38分D.6月11日9时38分

2、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具有飞船主着陆场的必备条件有:

①草原地势广阔,人烟稀少;②森林覆盖率低于1%;③地势平坦,地上没有高压线路;④几乎无三层以上建筑物;⑤河流很少。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从甲(近日点附近)运行到乙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特点正确的是

A.角速度不变、线速度逐渐减小

B.角速度和线速度均逐渐增大

C.角速度和线速度均逐渐减小

D.角速度不变、线速度均逐渐增大

4、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长江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80°N)正值极夜

C.南京低温少雨D.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读下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5~6题

5、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中的A代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B、右图中的不连续面D称为古登堡面,以此划分地壳和地幔

C、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各地厚薄一样

D、以图中不连续面F为界划分地幔和地核,此处波速变化明显说明两处物质相差很大

6、以下关于软流层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分布在上图C层的底部

B、软流层位于上图G层的上部,原因是此处横波消失说明此处不是固态物质

C、岩石圈就是图中C部分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C.③④D.①②

8、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

读我国长江流域地区6月15日—7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单位:

mm),回答9~10题。

9、图中天气现象的成因主要是

A.低压B.高压

C.暖锋D.准静止锋

10、7月中旬到8月中旬,该区域一般会出现

A.异常低温,阴雨连绵

B.雨带北移,高温干燥

C.气压较低,刮风多雨

D.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我国已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83米)建成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1~12题。

11、南极地区水循环:

A.比较活跃,气候湿润

B.地表径流环节缺失

C.①环节使陆地的淡水得到补充

D.⑤环节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12、在昆仑站建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①低温 ②缺氧 ③紫外线照射强 ④冰层厚度大 ⑤物资补给困难 ⑥可施工时间短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下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14、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D.酸雨危害严重

16、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读“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三条路径”图,回答17~18题。

17、入侵我国的主要三条路寒潮径,其源地在:

A.极地高压B.亚洲高压 

C.副极地低压D.蒙古-西伯利亚低压

18、春季寒潮可能影响到的农业生产活动有:

①山东半岛的水果生产②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的播种③江淮地区的早稻种植④海南岛的橡胶生产⑤渭河平原的小麦生长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二)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不得分。

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图”,回答19~20题。

 

19、从图中信息可知,民工流入多的省份有:

A.广东、浙江B.山东、海南C.北京、江苏D.福建、安徽

20、从图中信息可推断

A.中西部各省民工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B.东部沿海各省民工流入量大,是因为当地社会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等条件优越

C.东部沿海各省经济发达,均没有明显民工流出现象

D.民工主要流出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6557万人。

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0.57%。

图13中四幅图是我国1953、1982、2000、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金字塔图,图14中A、B两点是2000、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21~22题。

图13

21、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的判断有

A.图13中②图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B.图13中④图表示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

C.图14中B点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D.图14中A点与图13中③图相对应

22、第六次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A.城市化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熟阶段

B.已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

C.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

D.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甲、乙两幅图中的农业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有

A.生产规模大B.均为家庭农场经营

C.机械化水平高D.单产高、商品率低

24、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有

A.地广人稀B.热量充足,城市众多

C.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的传统经验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

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商业网点的形成比较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平原B.政治

C.河谷D.交通

26、若该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为干流的是

A.甲乙B.乙丁

C.乙丙D.甲乙丙

 

二、选择题(共60分)

27、如下图所示,空白与阴影部分表示不同日期,相邻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6小时,线段ab表示晨昏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N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2)线段ab与经线夹角的角度变化范围是。

(3)假设线段ab与该经线夹角为15°,那么直射点在。

(4)假设线段ab与经线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大时,简要说明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8、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__(暖流或寒流)。

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下列_____图能代表E处对应的气候类型。

 

(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

(5)①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进而对于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以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特征。

29、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图16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17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2)在生产流程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

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

(3)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

(4)分析目前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攀枝花地区的工业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30、读下左图“江苏省近十年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方向图”和下右图“江苏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苏南相比,苏中、苏北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主要是有丰富廉价的资源和资源。

(2)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共同发展,苏中与苏北可承接苏南的型产业。

(3)上右图中B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与A地相比,B地发展该农业类型的优势气候条件是;B地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影响B地这一发展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4)影响上左图中人口流动方向的主导因素是,其目的是为了

 

高三地理考点达成滚动检测卷(三)

(必修“地理1+2”模块)

参考答案:

1-5、DDCCD6-10、DADDB11-15、CCDDA16-18、CBD

19、AC20、BD21、AC22、BD23、AC24、AD25、CD26、BC

27、

(1)180°90°E~180°

(2)0°~23°26′(3)15°S,90°W

(4)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

28、

(1)东北信风带图略

(2)寒流增温增湿②

(3)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4)从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5)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土壤盐碱化等

整体性

29、

(1)接近铁矿、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2)铁矿石煤炭钢铁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铜矿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4)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0、

(1)劳动力土地

(2)劳动密集

(3)季风水田农业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城市化导致非农建设用地增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导致种粮面积减少;人口增多导致粮食消费量增多。

(4)经济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获得更好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