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5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7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docx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

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

第一节护理核心工作制度

一、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天查对医嘱一次。

2、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长期医嘱执行后,在执行单上签名并保留执行单。

4、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待医师认可,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医师及时补写医嘱,补写后需经二人核对。

5、整理治疗卡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6、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l、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三查:

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核对医嘱单、输血申请单、血型单、血袋标签上的患者信息完全一致,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三查:

查血有效期、查血液质量(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

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剂量、血液种类、血型及交叉配血单的各项内容(包括献血者姓名、血型---含Rh因子、编号、采血日期、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2.两人核对无误后在输血单上签字。

3.床边再次由两名护士进行“三查八对”,核对患者床头牌及腕带,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确认无误后方可输入。

(四)母婴同室查对制度

1、产妇及新生儿送至母婴同室后,由病房当班护士核对新生儿出生记录单和脚腕带内容是否相符,脚腕带上相关内容包括:

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检查并核对新生儿性别及全身外观有无异常。

2、核对无误后,将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身高、体重、分娩方式、分娩日期及分娩时间书写在新生儿腰牌上,并将腰牌系在新生儿睡袋外,送新生儿至产妇床旁,同时与产妇进行核对。

3、护士为新生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前,要核对新生儿脚腕带及腰牌上相关内容是否相符,并与新生儿母亲进行核对。

4、出院前由责任护士核对新生儿腰牌、脚腕带上相关内容,检查并核对新生儿性别,并与新生儿母亲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出院。

(五)分娩室查对制度

1、在交接班时应将每位产妇情况进行认真交接。

2、对送入分娩室的孕妇,要认真听取病房或急诊室的交班,并核对孕妇信息。

3、胎儿娩出常规处理脐带后,应检查眼、耳、口腔、手指、足趾、生殖器、肛门、脊柱等部位有无畸形,并显露新生儿会阴部让产妇辨别性别。

4、巡台助产士将病历首页上孕妇的姓名、病历袋上的病历号及新生儿性别写在腕带上,并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系于新生儿右脚腕上,松紧要适宜。

5、巡台助产士再次与产妇核对新生儿性别,确定无误后将新生儿右足印、母亲右手示指手印印在新生儿记录单背面,备查。

6、遇抢救时,可执行医生口头医嘱,但必须大声复诵一遍经核实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瓿,抢救后及时补充药品及物品。

7、使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时,需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并做好登记。

8、送往母婴同室前,责任助产士要再次核对腕带姓名、住院号与病历首页、病历袋上的病历号、分娩记录单、新生儿记录单是否相符。

腕带性别与新生儿实际性别、产妇所知性别、分娩记录单、新生儿记录单是否相符。

(六)手术室查对制度

1、病房护士将当日手术患者送至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告知单核对患者住院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后双方在患者转运记录单上签字(特殊情况需在交接记录单上注明)。

由巡回护士接入指定手术间。

2、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及病历再次与器械护士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病房、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手术前用药,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手术前准备。

3、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巡回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项目,并签名。

4、开启无菌器械包前,首先应查看无菌包内外指示卡、日期及消毒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5、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需共同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

巡回护士做好记录。

6、深部组织手术,在关腹缝合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手术中一切用物(巡回护士需持术前记录单),关腹后及术毕再次核对。

非体腔手术及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手术前、术毕时与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器械。

7、手术取下的标本,由器械护士交给术者,术者打印病理检验单及病理条码号,贴于标本袋上,按规定加入固定液,器械护士核对登记后放于固定位置,由专人送到病理科,病理科核对无误后签名。

8、每日晨剖宫产手术前,由指定新生儿处理护士对所有产科手术间新生儿体重计进行校对,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新生儿腕带,与新生儿处理护士共同核对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

接生者与巡回护士第二次核对后将腕带系于新生儿右脚腕上,产妇出室前再次核对新生儿腕带,核对无误后方可出室。

(七)妇科系列门诊手术室查对制度

1、根据门诊病历,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手术名称、诊断及各种术前检查结果,核对无误后,准备手术。

2、确认手术名称与手术预约单一致后,安置好患者准备手术。

3、手术前,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手术名称、诊断及各种术前检查结果后,方可进行手术。

4、核对手术包的灭菌有效期,检查包皮有无破损、潮湿及生物指示卡,合格后方可铺无菌器械台。

5、核对病理单上患者姓名、手术部位,将手术取下的标本放在病理袋内,妥善放置。

6、核对病理单、病理袋与手术标本是否一致并登记,送病理科,与病理科工作人员共同交接、核对,无误后签名。

二、输血制度

1.患者输血种类及剂量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士根据医嘱采集血标本,与已填写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梅毒抗体、HIV、丙肝等必须检验项目化验单一起送往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采集两人以上血标本时,要严格查对,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标示清楚,明确区分,严禁同时采集两名患者的血标本。

2.凭取血处方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十对”。

三查:

查血有效期、查血质量、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十对:

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血剂量、血液种类、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单的各项内容(包括献血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3.取血后,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

不能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

冷藏血液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复温后使用标准输血器输入。

4.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根据医嘱单、发血单、血袋等,在治疗室认真执行“三查十对”,核对无误后在输血单上签名。

输血时由两人(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实验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头牌、腕带,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身份,再次进行“三查十对”后,进行输血,并于医嘱执行单上签名。

5.输血时,开始输入速度宜慢,一般滴速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6.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防止发生血液凝聚现象。

更换每袋血液时,必须执行二人查对制度。

输血器连续使用5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

7.输入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止血液变质。

8.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人情况,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保留余血,以供检查分析原因;并填写病员输血反应报告单,返还输血科保存。

9.输血完毕,应保留输血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检验,认真填写《输血过程观察记录及输血袋处置登记表。

输血单入病历保存。

三、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是指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及病情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4个级别: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

患者住院护理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出院护理(护理转归)。

针对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行为包括给予、帮助、协助、指导。

1、给予患者没有自理能力,护理人员提供所有治疗及生活护理的护理行为,适用于特级、一级护理的患者。

2、帮助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受限,护理人员需参与其中才能完成的护理行为,适用于一级、二级护理的患者。

3、协助患者的活动受限,需由护理人员辅助才能完成的护理行为,适用于二级、三级护理的患者。

4、指导针对患者病情,讲解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配合完成各项护理的行为,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分级护理内容如下。

(一)特级护理

【概念】

对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进行抢救的患者、各种重症或新开展大手术术后的患者、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所实施的护理称为特级护理。

【病情根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如循环、呼吸、肾衰竭、昏迷、子痫等患者。

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后患者。

【入院护理】

1、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急救物品及药品,必要时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由监护室护士或特护人员护理。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3、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给予清洁护理。

5、及时告知医生接诊。

6、适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

【住院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导管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3、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做到“六洁”“四无”指无压疮、无坠床、无烫伤、无交叉感染的发生。

4、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严格遵守床旁交接班制度及流程。

6、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7、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8、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

9、书写完整、恰当的特护记录。

【出院护理/转归】

遵医嘱转入相应护理级别。

(二)一级护理

【概念】

对重症患者,各种手术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实施的护理称为一级护理。

【病情根据】

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如开腹手术3天内,大出血、重度贫血、高热、宫外孕、胎膜早破、小儿麻痹、盲人、先兆子痫患者以及新生儿等。

2、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如中度妊高征、妊娠晚期出血、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妊娠剧吐、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以及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引产、临产、产后当日,各种阴道手术后,有放疗、化疗反应等患者。

【入院护理】

1、根据病情,备好床单位、急救物品及药品,将患者安置在病床上。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和体重,评估病情,完成入院护理记录。

3、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给予患者清洁护理。

5、及时告知医生接诊。

6、完成对患者及家属的入院宣教。

【住院护理】

1、定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日间专人负责、夜间由夜班或副班监管,非探视时间家属不得陪伴。

正常情况下,手术后回室当时、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大小夜班、白班各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共8次。

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直至正常。

夜间每0.5~1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