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421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docx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4515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A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A)⒈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相一致。

A动机原理; B强化原理;  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D成熟概念。

桑代克认为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属于动机范畴

(  C)⒉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建立原无关的信息联系并由此产生原不会产生的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谈到的是行为后果对于原有行为模式、习惯的影响。

【经典性条件反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淌口水,或者说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就淌口水,而不必尝到食物的刺激,也就是说,单是视觉就可以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基本定义: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

基本简介: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

 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

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

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

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

  (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具体行为增强

  (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

  惩罚(punishment):

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   A. )⒊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   D )⒋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   D )⒌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   C. )⒍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   B )⒎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

A.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发现学习。

★课堂练习

  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答案:

⑷。

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

(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

⑶。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3.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答案:

⑵。

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动作技能;

(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答案:

⑵。

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1)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答案:

⑴。

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   C )⒏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列       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观念冲突论,又称认知失调论。

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的原有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或观念冲突论)解释

(  D )⒐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内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

A中小李可能怕完不成作业受批评而去做数学作业;B、C中的学生学习都是为了拿到奖励(教师的赞许和三好学生),这三种情况都是外在动机引起的.只有 D项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是内在动机

(   C )⒑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青少年偷偷抽烟。

(  A  )⒒“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水平迁移和顺向迁移。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  C  )⒓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  A )⒔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  A  )⒕在学习较复杂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时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

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较高,最有利于学习

(   C)⒖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安德森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种技能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多。

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因素的原因。

若两种情境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

(  B )⒗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D )⒘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

这是运用了         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C )⒙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   D )⒚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而遗忘的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

(  D  )⒛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1.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与   效果律     。

2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 、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态度。

运动(动作)技能、

23.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皮亚杰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首创道德两难故事,用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水平,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皮亚杰花了大半生的精力,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按着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从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初生的婴儿,只有当他能真切和看到或触摸到物体时他才能意识到这个物体的存在,而当他看不到摸不着这个物体时他会立即将之忘记。

皮亚杰曾这样描述过他9个半月的女儿:

当Jacqueline在那儿坐的时候,我将一块橡皮放在了她的面前的地上,当她再次想抓这个橡皮时,我用手盖用了橡皮,结果她立马就不去抓那个橡皮了,就好像这个橡皮不存在一样。

当孩子到了1岁半时,才形成了物体永存性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仍然存在。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模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因此在这一阶段儿童出现了表象思维(imaginal thought)。

儿童思维的发展有这么3个特点:

(1)相对具体性

也就是说儿童开始依赖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其突出表

现是儿童具有了延迟模仿能力,即当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时,

能根据自己头脑中存在的表象来模仿,

例如:

小孩子在电视中看到,人们随着音乐而跳舞,那么当他在生活中听到音乐时也会扭动自己的身体。

 

(2)不可逆性

突出表现为缺乏概念守恒(conservation)结构,液体守恒、数量守恒、面积守恒等。

(3)自我中心性

具体表现为我中心思维(egocentric thinking)也就是说儿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周围的事物而只能站在自已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3.具体运算(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此阶段的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先后获得了守恒概念,但运算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

4。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2岁以上)

这一阶段儿童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能够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能够用归纳组合分析解决抽象问题,这时儿童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了逻辑推理的能力不断发展,开始接近成人的思维水平

抛锚式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布朗斯福特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5.意义学习包括三种意义: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        。

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三组:

代表(符号)学习,学习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获得一般概念;

命题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意义。

有意义学习通过同化过程实现,同化包括三种类型:

下为学习(归属学习)

上位学习(归总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26.有效自编测验的主要特征为:

信度 、 效度区、分度   。

(l)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

(2)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测验测量什么?

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牲和真实性有多大?

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7.迁移

28.创造性

29.学习

30.精加工策略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障碍?

32.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33.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过程。

五、论述题:

本大题只有一小题,满分10分。

34.简述并评价各种动机理论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B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B  )⒈口头言语的发展关键期是          。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  C )⒉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  A  )⒊认知风格差异性具体表现为:

         。

A.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复合型与发散型   D.以上都是

(  D  )⒋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C )⒌ 学会写字,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讲学习分为: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

(   A )⒍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   B )⒎“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是         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A.观察学习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尝试错误     D.完形

(    B)⒏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         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   A )⒐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  C.  )⒑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青少年偷偷抽烟。

(   A )⒒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垂直迁移。

(  C  )⒓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  A  )⒔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    )⒕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    )⒖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  B  )⒗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

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A )⒘小林在上课时做怪动作,同学们哄堂大笑,以后他经常在课堂上做怪动作。

这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  B  )⒙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与感知运动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1] 

2.前运算阶段(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其特点:

(1)、泛灵论。

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

(2)、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

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

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

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

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

(5)、缺乏守恒。

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

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Stage(6、7岁一1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sStage(1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思维特点如下:

(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

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   B. )⒚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

A.动机说;    B.痕迹衰退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   D )⒛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21.个体为了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的一种需要,被称为附属内驱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