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24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docx

社会保障学复习大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2017年5月

第1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根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1)强制性。

(2)互济性。

(3)储备性。

(4)补偿性。

社会保险的项目

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

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3.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或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救济的特点:

保障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遭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人们。

社会救济的目标:

维持最低生活。

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的资金来源:

政府财政、捐助等

4.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制度。

社会福利的内容

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

社会福利的形式

货币形式;服务形式;实物形式

5.社会保障的功能

◆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国家干预主义

◆福利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

(2)作用和对象不同。

◆(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

◆(4)管理体制不同。

◆(5)保险水平不同。

◆(6)立法范畴不同。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

第3章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改革缴费制度,增加缴费收入;

◆改进计发办法,节约支出;

◆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性。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2.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制度条块分割情况严重

◆给付水平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并存

◆总体经济发展低水平下的局部高福利

◆社会化程度低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新模式

◆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系

◆完善就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水平

◆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

第4章社会保险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分为:

社会救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军人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政府财政拨款

◆雇主和个人缴费

◆社会筹资

◆其他渠道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方式

征税方式;收费方式;强制储蓄方式

3.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的原则

◆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

◆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

◆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方式

货币支付;实物支付;服务支付

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

◆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

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是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和,它规定了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之间,国家同企事业单位之间有关社会保障管理的权限,职责等,是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内容。

 

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政府集中型管理模式

私营竞争型管理模式

第5章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社会保障对象管理

◆社会保障机构管理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

◆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

◆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

3.政府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划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集中优势,中央政府负责实施基本养老保险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充分发挥分散优势,确保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和社会救助供给

◆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间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

4.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管理和监督机制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

5.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政策管理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

◆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的大小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由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体现。

◆政治、社会结构

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会产生影响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3.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1)动态性特征。

(2)刚性特征。

(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4.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标准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一般包括: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是否与社会个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总之概况为:

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5.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影响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保障公民基本的经济生活水平,履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在保障公民生活的基础上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增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由于水平过高而脱离经济基础,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有助于政府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控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促进储蓄,投资和生产性资金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水平的超度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1)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使国民经济不堪重负,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与发展。

(2)社会保障支付危机必然带来政府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

(3)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作为消费性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造成社会经济的投资不足。

(4)社会保障水平超度最终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费增加,这些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5)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7章社会保障法(了解)

◆本章学习要点: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历史沿革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

第8章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1.思想流派与理论依据

思想流派

◆经济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

◆中间道路学派

理论依据

◆市场失灵说

◆公共职责说

◆国家认同说

 

2.根据政府责任的大小划分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有限政府模式

◆责任政府模式

◆政府包办模式

◆有效政府模式

3.国际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责任的调整趋势

◆在责任分担方面,政府责任走向适度化

◆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倾向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

◆政府从直接管理域监督向管理域监督适度分离转化

◆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选择的自由度

◆政府与其他主体的配合在增多,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了官民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发展趋势

4.中国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责任分布上:

“行政”主导

◆责任主体之间:

边界模糊

◆责任履行上:

越位与缺位并存

◆责任种类上:

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

第9章老年社会保障(上)

1.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对象

老年社会保障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

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比较广泛,具体包括收入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福利)保障、住房保障、生活服务和保健服务等。

老年人:

社会对老年标准的确定一般是以人的生理衰老和社会功能的下降为依据的。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经济、文化等生产生活条件不同,人的生理衰老和功能下降的年龄阶段也略有不同。

2.老年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发展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老年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协调代际之间关系

◆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3.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

◆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

◆国家保险型老年保障模式

4.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

特点:

资金来源:

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

领取方式:

与劳动者缴费相对应

资格条件:

缴费年限

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普遍养老金,属于人人有份的养老金。

第二个层次是雇员退休金,企业的雇员只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即可享受雇员退休金待遇。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补充退休金。

企业为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声誉。

5.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

其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北欧国家以及英联邦国家。

指在实行与职业相关联的养老金的同时,还实行普遍养老金计划,从而达到高水平养老保障的养老金体制。

特点:

1.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

2.分为基本年金和收入关联年金

6.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

代表国家:

新加坡、智利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模式实现了无需国家财政拨款的养老保险。

公积金制度积累起来雄厚的老年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险资金运行机制。

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很大,实现了较大范围的社会化养老保险。

全国上下借助公积金的实力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社会问题。

公积金制度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良性运行。

局限性:

企业和劳动者的投保费率较高。

7.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在世界各国,实施这一原则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四种:

(1)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

(3)享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4)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1)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自动提高。

(2)养老金随物价上涨作不定期调整。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8.发达国家发展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

◆由国家与财政建立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于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实用与可操作化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系统

第10章老年社会保障(下)

1.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渐扩大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条件逐步放宽,标准不断提高

(3)管理体制出现变化

2.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

◆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

◆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费用的办法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大多数劳动者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3.改革后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新问题

◆隐性债务的责任问题未能落实

◆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

◆养老金资金困难的问题

⏹企业欠费问题严重

⏹职工个人承担养老保险的投保能力较低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问题

⏹关于社会保险基金增值的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问题

4.我国城市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

◆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福利

◆城市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城市老年人文化服务设施

5.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

◆农村老年社会救济

◆农村养老保险

●一般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政府主办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

●农村集体退休制度

6.目前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

◆保障水平低,不能完全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农村养老保险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

◆思想观念不适应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十分有限

 

7.发展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对策思考

Ø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Ø从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发展。

Ø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Ø对于特殊对象,如独生子女父母,军烈属等应有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Ø将社会化养老措施和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Ø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

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

1.失业

一定年龄范围之内的劳动年龄人口,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的视为失业:

(1)本人无工作,没有从事有报酬的职业或自营职业;

(2)本人当前具有劳动能力,可以工作;

(3)本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寻找工作。

2.失业率

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国际上通行以失业人数同在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反映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我国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在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即: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在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以此反映失业率。

3.失业保险及其制度类型

失业保险是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项目,它对保障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各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下述三种基本类型

(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

(2)非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

(3)失业救济制度。

4.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失业津贴给付期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5.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成本迅速上升,政府负担过重

◆失业津贴标准过高,导致失业者消极对待再就业

6.失业预防

◆对企业解雇的约束

⏹单项解雇。

⏹集体解雇。

◆失业预警制度

◆职业教育和培训

⏹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法可依。

⏹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担负职业培训工作。

⏹职业教育中加强了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和培训从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

 

7.就业扶助

◆以优惠政策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

◆开发社区工作岗位

◆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

◆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

◆采取措施扶持就业困难群体

◆实施职业轮换制度

◆政府和社会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8.失业预防和就业扶助措施存在的问题

◆对劳动市场的过度管制(解雇约束)限制了企业的用人自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市场的良性运转。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心理教育薄弱。

◆以优惠贷款、企业津贴的方式鼓励失业者创立自营小企业,对降低失业率有一定作用。

9.中国就业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失业保险覆盖方面

◆失业保险基金方面

◆农民工的失业保险问题

◆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问题

◆5.就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12章医疗社会保障

1.医疗社会保险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与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其他保险一起,共同对劳动者的生、老、病、死、残起着保障作用。

特点:

1.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

2.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

3.医疗社会保险具有短期性、经常性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筹措原则

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来源

医疗社会保险应该由被保险人(雇员)、其所在单位(雇主)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

◆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方式

固定保险费金额;按工资的百分比缴纳;按个人收入(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的百分比缴纳;按一定的地理区域缴纳等

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原则

◆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按时、足额、合理偿付原则

2.医疗社会保险给付项目的发展趋势

(1)医疗给付项目从过去单纯的治疗性服务向包括预防、康复在内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发展,日益成为广义的健康保险,而不仅仅是医疗服务的保险。

(2)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资源的缺乏,医疗社会保险给付将“初级医疗保健”或“一揽子基本医疗服务”作为核心项目。

(3)医疗社会保险给付对药物的范围加强限制。

3.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

◆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

◆集服务提供和筹资于一体的“管理式保健”的兴起

◆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独树一帜

4.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征

◆实现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以“补大”为主,与“补小”结合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体制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用账户

第13章工伤社会保险

1.工伤社会保险

工伤社会保险亦称工业伤害保险、因工伤害保险、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

这种补偿既包括医疗、康复所需,也包括生活保障所需。

2.工伤社会保险的原则

◆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个人不缴费原则

◆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

◆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3.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4.工伤保险待遇构成

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1)职业事故的短期津贴。

包括医疗费用、暂时丧失能力的现金补偿津贴、康复的需要(在雇主责任制国家中较少建立此项计划)。

(2)职业事故的长期津贴。

对永久丧失能力的补偿,有定期支付的,也有一次性支付,或两者结合的。

(3)遗属补偿,即抚恤金。

第14章生育社会保障

1.生育社会保障的定义及其特点

生育社会保障是由国家主办,通过法律规定,对女性怀孕生育期间的生育责任承担者提供健康、经济和职业保障的社会制度。

特点:

1)生育保障对象以女性为主;

2)享受社会保障一般是女性怀孕和生育期间;

3)生育过程需要医疗手术,因此生育保障与医疗保障比较类似;

4)生育休假需要脱离工作岗位,因此生育保障与就业保障类似。

2.生育社会保障内容

1)生育健康保障;

2)生育经济保障;

3)生育就业保障。

3.生育社会保障的意义

1)生育保障的目的在于保障母婴健康;

2)生育保障保护女性劳动力,保障女性劳动力生育后的劳动力的恢复与再生;

3)生育保障保证家庭正常生活水平;

4)生育保障实现生育社会补偿,保证性别公正;

5)生育保障保障妇女公平就业的权利;

6)生育保障配合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

第15章军人社会保障

1.军人社会保障的概念

军人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保障军人及其家庭成员享有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社会保险及退役安置等待遇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保障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庭

◆保障主体是政府

◆分担军人职业风险

◆保障军人基本生活

2.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及职能作用

军人社会保障的特征

◆保障对象的特定性

◆保障待遇的从优性

◆保障体制的相对独立性

军人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

◆补偿与恢复作用

◆激励与促进作用

◆公平分配作用

3.军人社会保障的内容

军人保险;军人福利;军人社会优抚;军人退役安置;军人社会救助

第16章残疾人社会保障

1.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

⏹立法上的平等。

⏹就业机会的平等。

⏹平等地享有环境。

⏹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

⏹平等地履行义务。

◆特别扶助原则

2.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