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2186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4比和比例复习

课题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主备人

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3~84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加深认识比和分数除法

之间的联系;进步认识比例尺,巩固解比例的方法,能应用比和比例的知

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回顾整理与练习应用的过程中,进步认识知识的内在联

系,加深对数量比较的认识,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运用比

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体验数学与生活

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

难点

正确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整理、比较、交流

课前预习

“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揭示课题

谈话:

这节课我们要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

题)在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主动回顾、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系统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及应用,进-步增强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1.唤醒记忆。

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了比和比例的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应板书.

2.复习比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

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此实际

问题?

②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③什么叫求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请你举例说明。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补充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

①提问:

什么是比?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

实际问题?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

比的基本性质:

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小结: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作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按比

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②引导: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呢?

请你填写课本上的式子,相互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a:

b=

=(a)÷(b)(b≠0)

提问:

能根据这个式子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吗?

它们有什么

区别?

说明:

这个式子表示了比的前项后项分别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分母,除

法的被除数、除数;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比表示两个量的种关系,分数是一

种数,除法是种运算。

提问: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

的规律有什么联系?

交流小结比的基本性质,依据相互间的联系说明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

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质上是相同的。

③什么叫求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依据和结果有什

么不同?

结合交流.教师相应板书:

求比值前项后项(比的意义)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

化成最简整数比(比的基本性质)结果是个比

(3)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复习比例的知识。

(1)出示问题:

①什么是比例?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写出一个比例说说自己的

认识。

②什么是解比例?

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举出例子说一说,

③什么是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是怎

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

(2)按出示的问题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接前面板书内容相应板书。

小结: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个外项的

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应用比例的性质可以解比例,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列出比例,可以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第

(1)题,学生根据要求先量出每幅图片的长和宽,并写出长和宽

的比。

集体交流,有错的同学订正。

提问:

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你是怎样估计的?

(根据照片的放

大、缩小,或估计比值大小)

让学生算算,写出比例。

交流写出的比例,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并与估计结果比较。

说明:

看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或者看写成等式后的内项的积是不是等于外项的积。

2.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出示统计表。

引导:

你理解表中每个百分数的含义吗?

选择几个百分数,在小组里相

互说说它的含义。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选择2至3个百分数说说含义。

(2)出示问题

(1)。

指名学生口答,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出示问题

(2),学生各自写出东西部耕地面积的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小结:

根据东部和西部地区耕地面积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写成93%:

7%,化简后得93:

7;也可以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

部占7份,得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总面积的比是93:

7。

③提问,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3.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N出团啤博出工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己写出比,并求出每种地砖的铺地面积。

交流:

两种地砖面积的比是怎样的?

说说你的方法。

说明:

两种地砖大小相同,求两种地砖铺地面积的比,只要写出两种地

砖块数的比,再化简。

(2)提问:

求两种地砖铺地面积是怎样的问题?

你是怎样解答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得数,并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什么。

提问: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点?

解答时通常应该怎样想?

小结:

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特点是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数量的比,要

求每个部分是多少。

解答时要先确定每个部分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再用

乘法分别求出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计算的,注意理解不同的思路、

方法。

(结合板书算式、得数)

追问:

这里不同的解题方法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

这道题既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比例)解答,也可

以根据线段比例尺显示的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计算出实际

距离。

四、课堂总结

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你又

有了哪些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见作业纸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比的意义比例的意义

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知识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比例知识比例知识解比例

求比值比例尺

化简比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反思

 

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

(2)

主备人

审核人

内容

教材84页,练习与实践7-10题

教学

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学生通过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联的变换关系,感受比和比例的应用价值,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

重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学

难点

熟练判断生活中一些量是否成正、反比例。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课时

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依据学情,科学定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要求:

先自己对第二单元正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合作探究,自主达标

1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三.基础练习

1.判断每张表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比的前项

0.3

2

5

比的后项

6

40

100

小面的质量/kg

5

10

15

磨面粉质量/kg

3.5

7

10.5

三角形的底/cm

8

12

16

三角形的高/cm

6

4

3

圆的半径/cm

1

2

3

圆的面积/cm2

3.14

12.56

28.26

提问:

每张表里有哪两种量?

每张表里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

先独立分析每张表的数量变化过程,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

我们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

2.如果X和Y成反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

Y是多少?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写出过程,师指导。

指名学生板演。

全班交流总结。

四、综合练习

1.如图表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的关系。

(1)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2)根据图像判断,行驶75千米耗油多少升?

(3)汽车在市区行驶,每行50千米耗油6升,照这样的耗油量,在上图中描出行驶50千米、100千米…..路程和耗油量的对应点,再按顺序连接起来。

学生练习。

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第

(1)~(3)题,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交流。

①提问:

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理由。

②让学生说说问题

(2)判断的方法。

结合图像说明:

可以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75千米在图像上的对应点,再通过图像上的对应点找出和确定耗油升数。

③出示学生根据第(3)题画出的图像。

提问:

怎样描出路程和耗油量对应的点画出图像的?

2.纯酒精和蒸馏水配成酒精溶液。

沈老师按表中的数据配置了4杯酒精溶液。

纯酒精

/mL

150

300

450

500

蒸馏水/mL

50

100

150

200

(1)你能通过在图中描点连线,找出哪一个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吗?

(2)这一杯酒精溶液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是多少?

纯酒精与酒精溶液呢?

(3)其他几杯酒精溶液中纯酒精与酒精溶液体积的比各是多少?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出示问题

(1),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

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

②议一议:

哪一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

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像,说说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出示问题

(2)(3),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结果及思考方法。

3.判断各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⑴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走的步数。

⑵一台压路机滚筒转动的转数和压路的面积

⑶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麦子的面积一定,麦地面积和收割时间。

(4)图书室的藏书数量一定,每天借出和还回的本数。

(5)已知xy=10,x和y。

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五、课题总结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用收割机收割一片麦田,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1,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2,表中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这个积所表示的

意义()

因为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的()是一定的所以

每天收割的面积(公顷)

120

60

40

20

15

每天需要的天数

1

2

3

6

8

每天收割的面积和需要的天数成()比例

 

课题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执教者

内容

课本P86-87平面图形的认识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1-5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

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重点

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

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

难点

过某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收集、整理、比较、交流

课前预习

尝试完成P87练习6-9题。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预习展示:

通过预习你知道角的那些知识?

二、揭示课题

谈话: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对小学里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中的角和线。

三、复习线的知识

1.出示问题

(1)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征?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让学生围绕上面的两个问题在小组里讨论,并要求画出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追问:

什么是互相垂直?

2.组织交流。

(1)提问:

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征?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

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2)提问:

你学过的直线位置关系有哪两种?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你画出的是怎样的图形?

小结:

我们学过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像黑板上下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补充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3.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提问:

要把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几枚钉子?

为什么?

先和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明确: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追问:

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

经过两点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出示图形,提问:

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走哪条最近?

学生回答,让学生说明理由。

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两点间距离,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发现:

垂线段最短。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读题后,直接在图中画一画。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画图时的思考过程。

小结:

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所有点相连中,垂线段最短。

四、复习角的知识

1.回顾内容。

引导:

请大家先画一个角,相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

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交流:

你是怎样画角的?

怎样的图形是角?

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提问:

我们学过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2.提问: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什么?

角可以分成几类?

怎样分类?

角的大小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角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1)让学生画出角、填写特征。

追问:

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把下面各数填写在合适的括号里。

72°135°90°160°60°180°105°锐角()钝角()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追问:

为什么没有选择90°和180°填入括号里?

4.量角、画角。

(1)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量角的。

追问:

你画的角多少度?

你是怎样量的?

(2)让学生画一个60°的角,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画画的?

5.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提问:

先估计每个角的度数并填空,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后比较自己估计和测量的度数。

五、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师: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

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

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课题

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练习

主备人

审核人

内容

苏教版六下P88“练习与实践”第6~9题,思考题。

教学

目标

1.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和相关知识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各类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应用知识进行计算或判断。

2.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知识的联系,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能解释自己的判断和应用的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认识图形的收获,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

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课时

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回忆图形。

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图形的认识,主要复习围成的平面图形。

先请同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

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图形分类。

(1)提问:

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

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2)提问:

多边形包括哪些图形?

3.引入复习。

谈话:

刚才我们回忆了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就整理复习这些平面图形的知识。

二、回顾与反思

(一)整理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引导:

什么是三角形?

你学过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同桌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教师板书画三角形。

2.提问:

三角形分为哪几类?

按边的特点来看,有哪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分类关系和包含的集合图。

提问:

看图说一说,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

提问:

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看图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提问:

想一想,等腰三角形也有什么特征?

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

3.出示问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

最多有几个钝角?

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上面两个问题。

(二)整理复习四边形的知识

1.提问:

怎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你能根据对边平行的关系和不同图形特点的联系,试着说说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根据学生交流的图形名称和关系,相应板书。

2.提问:

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各个图形中字母表示图形的什么?

图中高和底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追问:

你能在看图说说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三)整理复习圆的知识

1.提问:

谁来说说用圆规怎么画圆?

引导:

你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请在课本上圆里用字母表示出来。

交流:

你是怎样表示的?

2.提问:

你能看图说说圆的特征吗?

三、练习与实践

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出示第6题,了解要求。

(1)让学生依次完成第

(1)题和第

(2)题的画图。

提问:

怎样画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怎样画底边上的高?

指名学生分别呈现画出的长方形和底边上的高,说明画法。

提问:

每个图形中的高和底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完成第(3)题。

呈现学生画出的两个圆,说说怎样画的,引导说明是怎样确定半径的。

提问:

图中大圆的直径是哪条线段?

小圆的直径是哪条线段的长?

从图上看,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7、8题。

(1)出示第7题。

提问:

围一个等腰三角形,你准备选哪三根小棒?

为什么?

先在小组里讨论。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拓展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出示第9题。

提问:

把正六边形分割成6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先小组讨论,再试着分一分。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分法,说说各是分成的什么图形。

2.讨论思考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先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框架内的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提示:

数三角形时,可以先数单个的三角形,再数由两个小三角形拼合而成的三角形。

集体交流讨论。

五、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