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教案.docx
《库存管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存管理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存管理教案
库存管理教案
第1章库存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开发
学时
4
知识点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的分类、库存管理的类型、库存管理系统的选择、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库存管理系统的改进与评价
重点
难点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系统的改进与评价
要求掌握内容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先组织学生复习库存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物流相关的知识,然后深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的学习: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的分类、库存管理的类型、库存管理系统的选择、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库存管理系统的改进与评价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课后练习题
主要
参考资料
自考教材库存管理
(二)、物流库存管理(2002年版)
详细内容
附后
第1章库存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开发
一、库存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库存理论研究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数量,从什么来源补充库存,使得保持库存和补充采购的总费用最少。
二、库存的定义
“库存”(Inventory)是指暂时闲置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
一般情况下,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就象水库里储存的水一样。
库存无论是对制造业还是对服务业都十分重要。
制造性库存是指生产制造企业为实现产成品生产所需要的资源,如原材料、产成品、备件、低值易耗品以及在制品。
在服务业中,库存一般指用于销售的有形商品以及用于管理改服务的耗用品。
在制造业和仓储业中,库存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以下两个问题:
①应该什么时候进行订购;②订购量应该为多少。
三、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一)库存的作用
1.库存使企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
2.库存能够平衡供应与需求
3.库存能够预防不确定性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以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
4.库存在供应链中起缓冲器的作用
5.客观的要求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指导最终用户链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图1-1 供应链中的库存
(二)库存的弊端*
1.占用大量资金
2.发生库存成本
3.带来其它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四、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
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和缺货,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即在达到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下,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五、库存的分类
(一)按其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1.原材料库存
2.在制品库存
3.维修库存
4.产成品库存
(二)按库存的作用分类
1.周转库存
2.安全库存
3.调节库存
4.在途库存
六、库存成本的构成
库存成本是在建立库存系统时或采取经营措施所造成的结果。
库存系统的成本主要有购入成本、订货费用、保管(储存)费用及缺货成本。
(一)购入成本
两种含义:
当物品从外部购买时,购入成本指单位购入价格与购入数量的乘积;
当物品由企业内部制造时,指单位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的乘积。
单位成本始终要以进入库存时的成本来计算。
对于外购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应包括购价加上运费。
对于自制物品来说,单位成本则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企业管理费用等。
(二)订购成本(或称订货费用)
订购成本是从需求的确认到最终的到货,通过采购或其它途径获得物品或原材料的时候发生的费用。
订购成本包括提出订货申请单、分析货源、填写采购订货单、来料验收、跟踪订货等各项费用。
(1)内部各部门人员的费用,如采购、财务、原材料控制与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2)管理费用,如办公用品,电话,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说明:
①订购成本的主要特征是和采购次数直接有关,而与订货量的大小几乎无关。
②不同公司的平均订购成本相差很大。
③确定订购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储存(保管)成本
物品在仓库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收货、存储和搬运费用等。
(1)存储费用
(2)人员费用
(3)库存记录的保存费用
(4)安全与保险
(5)库存物品变质、损坏和过时所发生的成本
(四)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由于外部或内部中断供应所产生的成本。
当企业的用户得不到他们的全部订货时,叫做外部缺货;而当企业内部某一个班组或一个部门得不到它的全部订货时,叫做内部缺货。
外部缺货可导致延期付货成本、当前利润损失和未来利润损失。
内部缺货则可能导致停工待料损失和完工日期的延误。
七、其他内容按照教材讲解
第2章库存量的预测方法
学时
6
知识点
预测的种类和步骤、定性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联合预测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预测方法的选择
重点
难点
联合预测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
要求掌握内容
预测的种类和步骤、定性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联合预测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预测方法的选择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先组织学生复习库存管理系统的选择与开发相关的知识,然后深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的学习:
预测的种类和步骤、定性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联合预测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法、预测方法的选择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课后练习题
主要
参考资料
自考教材库存管理
(二)、物流库存管理(2002年版)
详细内容
附后
第2章库存量的预测方法
一、库存系统的性质*
(一)需求
(二)补充订货(或补充生产)
(三)约束
图1-2间断出库 图1-3连续出库
二、库存管理与控制问题分类
(一)单周期与多周期库存
(二)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
1.独立需求库存
2.相关需求库存
(三)确定型与随机型库存*
三、库存控制系统要素*
1.仓库所在的地理位置
2.订货批次和订货数量
3.运输
4.信息
5.管理
四、库存管理的过程
(一)确定需求——需求识别与需求预测
(二)存货识别与编码*
1.存货识别与合理化
2.存货编码
(1)编码的内容
(2)编码方法 ①组码 ②条形码*。
(三)订购批量与订购时间的确定
(四)服务水平与安全库存的确定
1.服务水平
2.安全库存
(五)采购提前期管理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
“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
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
现在有很多种条码,每种条码有它自己的特征。
一个完整的条形码符号由两侧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和终止字符组成,其排列方式如图1-5所示:
无论订货数量多少,从订单发出到接收物品总有一个延迟的时间,这就是采购提前期,包括识别库存、确认补充库存,与供应商联系,签订订单,催交货以及到货和验货时间。
①由供给和需求活动得到的库存曲线
②收到供应货物的时间和数量
③订货的时间点
④防止供应和需求不确定性的安全库存
⑤缺货的时间点
五、库存控制基本决策
①确定相邻两次订货的间隔时间。
②确定每次订货的订货批量。
③确定每次订货的提前期。
④确定库存满足供货的服务率,如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水平的控制。
库存控制决策的目标是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以最低的库存成本满足预期的需求。
六、库存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1.顾客要求七个“合适”。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顾客会不断在更广泛的选择范围内寻求更有特色的库存服务,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企业通过加强库存管理来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库存管理对于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盟大幅度降低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在世界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面向全球经营,全球生产运作。
这种全球生产运作离不开库存管理的支持,而且使库存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增加了库存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库存管理理论的发展。
良好的库存管理可以为企业大幅度降低总成本,以更低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时间或服务价值,从而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作出相当的贡献
七、 定性预测方法
八、季节性预测*
季节性指数法是把历史数据综合在一起,并计算出不同季节(或时段,时段也可以是月或周)周期性变化的趋势,即每一时段的预测量占整个周期总量的比例。
利用这个比例系数进行季节性预测,即:
预测值=趋势预测值×季节系数
九、线性回归分析*
(一)相关与回归
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又称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变量间非确定性的相关关系不能用精确的函数关系式唯一地表达,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给出某种函数表达方程,这种处理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回归分析方法。
回归分析预测法是通过大量收集统计数据,在分析变量间非确定性关系的基础上,找出变量间的统计规律性,并用数学方法把变量间的统计规律较好地表现出来,以便进行必要的预测。
第3章库存水平的确定方法
学时
4
知识点
按订购周期计算库存服务水准、按年计算库存服务水准、库存维持费用的确定、缺货费用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
重点
难点
按年计算库存服务水准、库存维持费用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
要求掌握内容
按年计算库存服务水准、库存维持费用的确定、缺货费用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先组织学生复习库存水平的确定方法相关的知识,然后深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的学习:
按订购周期计算库存服务水准、按年计算库存服务水准、库存维持费用的确定、缺货费用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课后练习题
主要
参考资料
自考教材库存管理
(二)、物流库存管理(2002年版)
详细内容
附后
第3章库存水平的确定方法
预测监控
一、产生误差的原因
误差可能有多种来源,一种常见的来源是将过去的趋势外推至未来的过程,而很多预测人员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误差在预测中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将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别定义为预测值的误差,表示为
ei=xi-xi' (2-14)
式中:
xi——第i时刻的实际值;
xi'——第i时刻的预测值;
ei——第i时刻的预测误差
二、误差精度测量
(一)平均误差
记为MD,其计算方法为:
MD=
(二)平均绝对误差
记为MAD,其计算方法为:
MAD=
(三)相对误差平均值
计算方法为:
(四)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
计算方法为
三、预测监控*
检验预测模型是否仍然有效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将最近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看偏差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另一种办法是应用跟踪信号(Trackingsignal,TS)。
跟踪信号,是指预测误差滚动和与平均绝对偏差的比值,跟踪信号(TS)可用预测偏差的算术平均值除以具平均绝对偏差计算得出:
TS=RSFE/MAD (2-23)
即,跟踪信号=REST/MAD=∑(第i期实际需求-第i期需求预测)/MAD
RSFE表示考虑误差性质后的预测误差总和(例如,负误差项抵消正误差项,反之亦然);MAD表示全部预测误差的平均值(不考虑偏差为正或为负),它是绝对偏差的平均值。
四、库存控制模型
第1节 固定订货量系统
一、固定订货量系统的运行机制
每当库存余额小于订货点时,就发出固定批量的订货。
固定订货量系统又称为连续系统,因为在这种系统中,要随时将库存余额与订货点作比较,决定是否发出订货。
表3-1固定订货量系统常见的问题
二、固定订货量系统模型
图3-1连续检查控制方式下的库存变化示意图
(1)每次订货批量通常是固定的,批量大小选择时主要考虑总库存成本最低的原则;
(2)每相邻两次订货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变化的,其大小主要取决于需求量的变化情况,需求大则时间间隔短,需求小则时间间隔长;
(3)订货提前期基本不变,订货提前期是由供应商的生产与运输能力等外界因素决定的,与物资的需求情况没有直接的联系,故通常认为是一个常数,用符号L表示。
五、固定订货量系统模型的应用范围
(一)应用范围
(1)所储物资(存货)具备进行连续检查的条件。
(2)价值虽低但需求数量大的物资以及价格昂贵物资。
(3)市场上易于采购的物资。
(二)采用方法
(1)收发卡片法。
(2)双堆法。
图3-2双箱(堆)库存系统示意图
图3-3 单箱库存系统示意图
图3-4三箱库存系统示意图
六、固定间隔期系统的运行机制
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决定库存余额并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高库存水平与库存余额的差。
这种系统的检查期固定,订货量、需求率和订货点(检查时的库存余额)是可变的。
用这种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对多种物品规定同一长度的检查期,但要对每一物品规定最高库存水平。
七、固定间隔期系统模型
图3-5固定间隔期系统的库存变化示意图
优点:
①一次办理多种物品的订货,订货费用低,
②一次订货的金额大,易于获得供应商按一次订货总金额提供的价格折扣;
③订货最大使运输工具得到有效、经济地运用,运输成本低。
八、固定间隔期系统的应用范围
(1)需要定期盘点和定期采购或生产的物品。
(2)具有相同供应来源的物品。
(3)供货渠道较少或供货来自物流企业的物资的库存管理系统。
九、最大最小系统
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并确定库存余额,当库存余额小于等于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高库存水平和库存余额的差。
该系统由检查期T、最高库存水谁E和订货点R三个变量所完全确定。
当经过时间间隔t时,如果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及以下,则发出订货;否则,再经过时间t时再考虑是否发出订货。
第4章库存订货量的确定方法
第5章库存计价与记录
学时
16
知识点
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有折扣的和有价格调整的订货批量模型、推迟购买和联合订购的批量模型、单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多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一次性订货量的计算、边际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先人先出法(FIFO)、后人先出法(LIFO)、平均成本法、特定成本法、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记录法、库存的重要记录事项
重点
难点
单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多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一次性订货量的计算、边际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先人先出法(FIFO)、后人先出法(LIFO)
要求掌握内容
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多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一次性订货量的计算、边际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先人先出法(FIFO)、后人先出法(LIFO)、平均成本法、特定成本法、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记录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先组织学生复习库上一章的知识,然后深入到本章节的知识学习,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知识点的学习:
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多项物品经济生产量确定、一次性订货量的计算、边际分析法、成本分析法、先人先出法(FIFO)、后人先出法(LIFO)、平均成本法、特定成本法、定期盘点和循环盘点记录法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课后练习题
主要
参考资料
自考教材库存管理
(二)、物流库存管理(2002年版)
详细内容
附后
第4章库存订货量的确定方法
第1节 ABC分类法
一、ABC分类的原理、依据及库存策略
(一)ABC分类的基本原理
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其分类,通常根据年耗用金额(存货价值或数量×成本)将物品分为三类。
A类是指存货数量占10%左右,但它们在存货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在70%左右;B类是指指存货数量占20%左右,它们在存货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在20%左右;C类存货是指存货数量占70%左右,它们在存货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只在10%左右。
(二)ABC分类的依据
根据年使用费的多少来分类,其它的分类指标有:
①缺货后果。
②供应的不确定性。
③过期或变质的风险。
(三)ABC分类的库存策略
二、ABC分类步骤
①将物品按需求价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②计算各种物品占用金额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
③按照分类标准,即选择断点进行分类,确定A、B、C三类物品。
三、ABC分类的应用
例1:
表4-3各物品的年耗用金额
解:
①将物品按年耗用金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②计算各种年耗用金额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
例2:
表4-8需求量的历史数据
解:
根据ABC分类步骤进行ABC分类,计算的结果见表4-9与图4-2。
在进行ABC分类分析中,断点的选择是一项基于明显偏差的随意行为,它对ABC分类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我们可以按下列原则来选择断点:
即某一物品与下一物品之间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分离,这时我们就可以确定断点的所在。
几点需要说明的情况是:
①ABC分析法的优点是减轻而不是加重库存控制。
这是因为没有把重点放在占库存物品大多数的C类物品上。
②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将存货分为适当的类别,不要求局限于三类。
③对于物流企业经营的物品而言,分类情况并不揭示物品的获利能力。
④分类情况不反映物品的需求程度。
第2节 经济订货批量
一、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
订货批量是指消耗一次订货费用一次采购某种产品的数量。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简称EOQ),就是按照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确定出的订货批量,这种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就称为经济订货批量法。
例:
某物品的年需求量为3000单位,物品的单位成本(单价)为12元,平均订货成本为20元/每次,平均库存持有成本为25%。
在这种情况下,订货量的变化对库存成本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库存总费用最小时,订购成本与库存持有成本是相等的。
这时,订购批量为200,每年订货15次。
表4-10 订货批量对库存总成本的影响
1.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
假设:
(1)需求稳定,单位时间内的系统需求恒定。
(2)订货提前期L不变。
(3)每次订货批量Q一定。
(4)每批订货一次入库,入库过程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5)订货成本、单件存储成本和单价固定不变。
(6)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
图4-3典型的库存模型
图4-4订购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图4-5 订购量与平均库存量成本、订货次数之间的关系
现暂定计划期为一年,年需求量为D,订货批量为D,每次订货的成本为C,物品的定购单价为P,年存储费率为H。
此时,年订货次数等于D/Q,平均库存量为Q/2,年订货成本可用公式表述为:
年订货成本=C*D/Q
年存储成本则为:
年存储成本=P*H*Q/2
若不允许缺货,则年总库存成本可分析如下:
年总成本=年购入成本+年订货成本+年存储成本
即:
TC=C*D/Q+P*H*Q/2+P*D (4-1)
例4:
某企业每年需要耗用1000件的某种物资,现已知该物资的单价为20元,同时已知每次的订货成本为5元,每件物资的年存储费率为20%,试求经济订货批量、年订货总成本以及年存储总成本。
解:
经济订货批量等于
EOQ= = =50(件)
年订货总成本等于
=100(元)
年存储总成本等于
=100(元)
2.经济订货批量的敏感性
例5:
某建筑批发商需要定期从一个供应商那里购进水泥。
水泥在一年之中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
去年,公司一共出售了2000吨水泥。
估计每次订货所需花费的订购成本在25美元左右,存储成本为水泥价格的20%。
公司购进水泥的价格为每吨60美元。
它每次的订货量应该是多少?
解:
水泥的经济订货批量为:
EOQ= = =91.287(吨)
当订货量=91.287时,
总成本=C*D/Q+P*H*Q/2
=25×2000/91.287+60×0.2×91.287/2=1095.545(美元)
当订货量=100时,
总成本=C*D/Q+P*H*Q/2
=25×2000/100+60×0.2×100/2=1100(美元)
每个地点的平均库存=141/2≈70(单位)
总的平均库存=70×2=140(单位)(比原来1个地点的平均库存100多了40%)
每个地点的订货频率=1500/141=10.6 (原来为15次)
每个地点的订货费用=10.6×20=212(元)
每个地点的库存持有成本=70×12×25%=210(元)
每个地点的库存总费用=212+210=422(元)
库存总费用=422×2=844(元)
第3节 固定订货间隔期
一、经济订货间隔期的概念
在定期订货系统中,库存只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盘点,例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当供应商走访顾客并与其签订合同或某些顾客为了节约运输费用而将他们的订单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必须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和订购。
另外一些公司实行定期订货系统是为了促进库存盘点。
经济间隔期就是使总库存成本最低的订货间隔期,经济间隔期决定某项或数项物品应在何时发出订货,即物品的订货都是按固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的。
二、基本经济订货间隔期
年总成本=年购入成本+年订货成本+年储存成本
TC=DP+mC+DPH/2m=DP+C/T+DPHT/2
令年总成本对订货间隔期T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得出经济订货间隔期为:
T0=
最优年检查次数为:
M0=1/T0=
Q0=DT0=D =
设检查期的库存余额为I,订货批量Q=E-I,从而E=Q+I。
最高库存数量由下式给出:
E=D(T+L)
最高库存数量:
E=D(T+L)/N
用经济订货间隔期T0代替年总成本表达式的T,得最低年总成本公式如下:
TC0=DP+DPHT0
例9:
某公司从同一供应厂家处订购七项物品。
订购成本是每采购订货一次1.05元,每项物品为0.50元,各项物品的年需求量,单价及购入成本见表4-12。
若储存成本为每年20%,最低成本的订货间隔期为多少?
若订货提前期为1个月,每项物品的最高库存数量为多少?
表4-12各项物品的年需求量、单价及购入成本
将表4-12中的数据代入公式(4-9)得到
T0=0.158(年)
最低成本的订货间隔期为0.158年或1.9个月。
每2个月便订货一次。
从公式(4-10)可得到各项物品的最高库存数量
第4节 安全库存与订货点的确定
一、安全库存及其作用
发生缺货现象:
①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不变,但实际订货提前期大于期望订货提前期。
②实际订货提前期等于其期望值,但订货提前期内的需要量超过其期望值。
在实际的库存模型中,对于某一个订货周期而言,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
① 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很大,不但用完了安全库存,而且发生了缺货现象;
② 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小于其期望值,没有动用安全库存;
③ 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大于其期望值,动用了部分安全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