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794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docx

高中历史科集体备课实施程序及集体备课范例

历史组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一、集体备课指导思想与总体原则:

1、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我们组认识到个体的优势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

2、集体备课是我们组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探索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有效的教研之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快捷的方法和途径。

3、在我们学科组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教师。

有的教师富有经验,有的教师思维活跃,集体备课正是在这种资源共享和思维碰撞中才能产生更多的火花,所以合作研讨,以集体的智慧,扬长避短,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4、集体备课必须做到"三定"、"五统一."

(l)三定既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

(2)五统一既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统一作业布置、训练和活动,统一单元检测题。

二、集体备课的步骤

1、首先,从选课入手,由主备人做备课准备,搜集资料、广收博引,这样就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极大地开阔了个人视野。

整理资料时,谨慎取舍,撰写出一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渗入个人教学思想的教案初稿。

2、其次,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根据所撰写的教案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主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其他成员再围绕相关课程标准,讨论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加以修改、补充,参与者积极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甚至在教材内容的取舍和详略处理方面产生争执和探讨,达到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最后由主备人上先导课,其他备课组成员听课、评课,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形成共识后定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已不再是“教学+研究”式的,而是与教学活动本身紧密交织在一起,充分发挥了集体的聪明才智,使“教室是讲堂”变成了“讲堂是学堂”,教师们就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思考问题与钻研教材上,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习理论与提高素质上,从而大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了实处。

4、我们组的集体备课除定期坐在一起外,更多的是随时随地的交流,形成合作的习惯,这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教研活动,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

三、集体备课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不同点备课内容

1、新授课

(1)备教材:

①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②确定精选后投放给学生的材料、题目

③确定材料题目的完成时间和完成方式

(2)备教法:

①确定完成目标的教学程序

②确定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辨析疑点的方式方法

③确定典型问题、例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④确定板书内容、课堂笔记内容

⑤确定导语和小结

(3)备学法:

①自学预习指导②课堂听课指导

③课堂笔记指导④记忆、理解指导

⑤规范答题指导⑥分析思考指导

⑦归纳总结指导

2、复习课

(1)分析《考试说明》及近几年高考题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确定复习目标

(2)确定重点、难点和热点

(3)确定复习内容

①需要回顾的基础知识

②需要弥补的知识

③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网络(纲要式、图示式或表格式等)

④典型例题及处理办法

(4)编拟练习题、作业题。

3、习题课

(1)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缺陷及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

《考试说明》及近几年高考题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2)确定解答习题时的相关知识链接

(3)排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知识上的盲点、易错易混点等

(4)确定典型例题及处理方法

(5)编拟针对性(达标)练习。

4、讲评课

(1)排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找出错误的症结

①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

②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表述不清)

③审题失误(如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

④技术性失分(如笔误)等

(2)排查试卷考点,按知识点进行归类,确定重点讲评的题目

(3)确定分析错例时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①思路和方法②规律和技巧

③发散和变化

(4)编拟补偿练习

5、单元(章、节)集体备课

(1)确定单元(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确定完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3)确定课时划分、课时内容、课时主备人

(4)确定单元(章、节)检测题选编人。

6、期中、期末复习集体备课

(1)排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解(答)题能力

(2)确定复习内容、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确定复习计划、课时复习内容、课时主备人

(4)确定模拟试题选编分工。

四、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认识上需要解决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

由于传统思维的积淀,集体备课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个人主义、保守主义和文人相轻的意识。

所以,认识的滞后是制约集体备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历史的事实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任何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做法,不仅自身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事业的发展也不能获得生存。

误区二:

集体备课重点只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得更好,而不需要对学生“学”的研究与探索。

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真正由教师如何教得好转变到学生如何学得更好上来。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研究“教什么”,还应当研究“怎么教”,更要研究学生“怎么学”。

如果不这样做,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无从谈起。

误区三:

备课组集体备课后,其成员不再二次备课,只是消极享用集体备课成果,甚至是一个人备课,集体模仿。

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

教师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发挥或及时总结,不仅会扼制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智慧的碰撞,资源的共享,集体备课的精华在于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只要我们能够克服认识的偏差,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出发,发挥群体优势,就一定能够创出学科优势。

复习课集体备课

选修

(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历史组集体备课范例

一、地位:

戊戌变法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抗争的典型代表事例,即体现当时的中国人向世界潮流学习,又与世界接轨的一种探索。

它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所以,本单元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课型及课时:

复习课、3课时(第一节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重难点,提供的导学提纲进行基础知识的自我梳理、自查自纠;第二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提供综合知新题进行能力的拓展提高;第三节进行单元检测,检查复习实效)

三、重点:

①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②康、梁等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

①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②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③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

热点:

北大教授罗荣渠认为,世界和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线就是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四、考情分析:

1、02年高考春季卷、上海卷、文综卷,03年江苏卷、文综卷,04年江苏卷,05年全国卷都涉及本单元,题型为选择题及材料题。

2、去年期末考试,本学期期中考试只涉及选择题,都是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应用。

五、复习目标:

根据学情,结合《考试说明》及近几年高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并紧扣新课程标准确定复习目标为: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的政治活动,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戊戌变法。

六、教法、学法:

1、宜采用单元推进复习法,先系统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再自查、互查、教师提问等方式巩固、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做达标题运用本单元知识。

2、运用结构式图示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评价等问题

3、运用列表法概括掌握戊戌变法的宣传活动,百日维新的内容等。

七、学情:

1、通过前面新授课的学习及以前的单元检测可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较好,细节上还需完善。

例如:

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时务报》、《国闻报》等创刊地点并在地图中找出

2、学生对于理解性的知识还不到位,有待于提高。

例如:

对于戊戌变法的评价,学生能知道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去评价,但积极方面怎么去着手,消极方面怎么去着手,学生的答案就参差不齐了。

八、易错、易混点:

1、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这三个名词的联系与区别。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物的具体活动内容的区别。

九、复习过程:

<一>先弄清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联系与区别(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广义狭义

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结束:

戊戌政变

(解析)戊戌变法广义上的说法既维新变法运动,狭义上的说法既百日维新,习惯上在考试题中戊戌变法就指广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者结束的事件都是戊戌政变。

<二>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决问题: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本单元重点)。

解决办法:

运用结构式图示法。

经济根源: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国内:

清政府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背景政治根源

(图示)国外:

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国际大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侵略加强

(解析)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经济根源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政治根源再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

内,清政府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外,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同时联系国际大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记住了这个图示,单方面理解就会做选择题,各方面一扩充就成了非选择题答案)

<三>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解决问题1、康、梁、谭等维新变法活动(本单元易错、易混点)。

解决办法:

运用列表法。

变法运动

历史人物

宣传维新变法运动的活动

著书立说

办报刊

立学会

兴学堂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解析)康、梁、谭等维新活动可以概括为著书立说、办报刊、立学会、兴学堂等方面,通过填表可以将课本3——4页的内容概括在表格内。

再通过记忆理解区别开他们的活动。

解决问题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本单元难点)

(解析)根据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的内容一方面维护孔子的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从而得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四>百日维新

解决问题1、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

解决办法:

运用列表法。

戊戌变法

基本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军事方面

未实行方面

 

(解析)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可以通过列表法,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未实行等方面概括归纳,从而全面掌握。

<五>戊戌政变

解决问题1、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

(解析)从新旧两种势力各自的活动去把握双方的交锋,从康、梁新势力的软弱无力的斗争措施上体会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解决问题2、评价戊戌变法(本单元难点)。

解决办法:

运用结构式图示法。

政治角度

积极方面社会变革角度

评价思想解放角度

消极方面国情角度

(解析)评价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掌握,而积极方面又从政治、社会变革、思想解放等角度去理解把握。

理解了这些角度一扩充就成了非选择题答案。

解决问题2、比较中国的百日维新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

(本单元难点)

解决办法:

比较题答法:

先找出比较项,然后再分类比较(比较项为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最后扩充出答案。

十、单元知识结构

1、内忧百日维新思想

(过程)

背景2、外患戊戌变法促进:

近代化

3、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戊戌政变政治

(结束)

十一、考题预测:

1、考查选择题:

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表现②康梁谭等维新派的活动及康梁维新派思想的特点③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④戊戌政变的经过⑤维新变法失败原因。

2、考查非选择题:

①课本图文资料《时局图》、《民众的痛苦》、《苏州纱厂车间》等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

②康有为著作《孔子改制考》等图文资料考查康梁维新派思想的特点③正确评价戊戌变法

十二、研究性学习:

学术界有人认为,维新派主观失误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表现为其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善后措施没有跟上,有些改革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尤其在百日维新的紧急关头,康有为等人因急功近利的心态,铤而走险,借光绪帝的密诏,试图囚禁太后的做法,导致整个形势发生逆转。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陈述自己的理由。

十三、巩固训练题:

(见附页)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批评指正!

2007年元月

附页:

选修Ⅰ专题九戊戌变法(讨论稿)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B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

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B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D

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

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5.“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C

A.“迁都定天下之本”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D“练兵强天下之势”

6.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D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

8.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B

A.洋务思想B.早期维新思想C.维新思想D.马克思主义

9.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D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0.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D

A.《盛世危言》B.《变法通议》C.《仁学》D.《天演论)

11.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传统今文经学相结合的是()C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

12.“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B

A。

经济模式B.议会政治C.教育制度D.统治制度

1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A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

14.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

A.公车上书B.保国会成立C.强学会的成立D.创办(万国公报》

15. 同、杨深秀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此。

六君子中除谭、杨之外,还应有()C

①康有为②康广仁③梁启超④林旭⑤杨锐⑥刘光第

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

16.揭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D

A.创办强学会B.创办《时务报)C.维新思潮兴起D.公车上书

17.戊戌变法运动是()D

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③一次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A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服B.设立议院C.定宪法D.实行君主立宪制

19、维新运动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主要原因是D

A、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B、甲午战败的震撼

C、帝国主义支持光绪帝变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0、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D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2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D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2、19世纪末,维新思潮得以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关键C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B、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23、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定宪法,是他们D

A、不敢出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以减少变法阻力

24、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B

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25、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D

A、挽救了民族危亡B、推动了政治改革C、发展了社会经济D、推进了思想启蒙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材料二梁启超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三谭嗣同说: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材料四严复认为:

“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四位思想家的哪本著作(或译著)

A.《新学伪经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B.《仁学》《变法通议》《天演论》《孔子改制考》

C.《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D.《变法通议》《仁学》《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2)上述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又各有什么特点?

 

三、问答题

27、有人说,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就不会有戊戌变法的失败。

这种观点对吗?

你是如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

 

 

高二历史检测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答题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答题处:

附:

非选择题答题注意事项:

1、答案的多少取决于分值。

2、答案的出处是从材料中还是从所学知识中,还是二者结合。

3、规范上要求有提示词,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简洁化。

即“一词四化”。

 

四、考后反思

题号

失分原因

反思

祝愿同学们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