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787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docx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带解析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

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B.对单倍体幼苗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是高度不育的

C.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D.“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实质都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A

【解析】皮康霜可抑制病原体繁殖,但长期使用,抵抗力弱的病原体被杀灭,而抵抗力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此过程使细菌种群基因库中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上升,因此导致药效下降,A错误;单倍体的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对应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解答】

A.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A正确;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正确;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C错误;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C。

3.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杀虫剂的频繁使用,使昆虫发生pen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突变昆虫的出现说明此地区的该昆虫种群已发生了进化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依托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理解能力。

【解答】A.由题图可知,pen基因突变后,杀虫剂的靶位点发生变化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

错误;

B.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的,杀虫剂的使用是对具有抗药性的昆虫进行选择,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突变昆虫的出现改变了基因库中的基因,故

说明此地区的该昆虫种群已发生了进化,C正确;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而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物种,

A错误;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的基因突变进行了选择,B错

误;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C

正确;

D.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滥用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突变,从而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马和驴杂交能产生骡子,从而丰富了两个物种的种群基因库

C.环境直接选择了生物体的基因型,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是不同的物种【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对自然选择学说、物种的形成过程等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变异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骡子与驴和马不是同一物种,没有丰富两个物种的种群基因库,B错误;

C.环境直接选择了生物体的表现型,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不能与二倍体杂交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是不同的物种,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B.狼和兔子通过相互选择,达到共同进化

C.细菌接触抗生素后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

D.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长期的地理隔离若能产生生殖隔离,就可形成新物种,A正确;

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菌是先产生的抗药性之后用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个体进行了选择,C错误;

D.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正确。

故选C。

7.某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据考证是由地震形成的,某时间段内岛上

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岛上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两岛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C.两岛上鸟类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数量趋于相同

D.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答案】B

【解析】【分析】

该题是一道关于生物进化的类型题,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同时又在考查考生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解答】

A.两岛上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A正确;

B.每一个小岛中的每一种鸟类构成一个种群,具有一个基因库,又因为两个小岛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各自所在的岛屿上的种群为适应所在岛屿的环境而不断进化,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基因库间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B错误;

C.由种类与时间图像知最终两岛屿的鸟类种类不同,又由数量与时间图像知两岛屿上鸟类数量趋于相同,C正确;

D.由种类与时间图像知甲岛屿的鸟类种类后来较多与乙岛,很可能是因为该岛上环境改变更适合鸟类生存,从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鸟的种类就增多,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明确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解答】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只起选择作用,A错误;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A。

9.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解答】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正确;

C.地理障碍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后,生物就发生了进化,D错误。

故选B

10.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交配,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B.适者生存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两种杜鹃花的开花时间不同,造成了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即产生了生殖隔离,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属不同物种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料,A错误;

B.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可能是地理隔离造成,也可能是生殖隔离造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B错误;

C.害虫种群的突变是本来就存在的,农药选择了抗药性强的害虫,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正确;

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C。

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

同进化

B.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过地理隔离然后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略

13.“超级细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药性极强,现存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将其杀灭。

下图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基本过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表示细菌的变异,b表示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B.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NDM基因出现和该基因频率增加

C.不同性状细菌之间的隔离不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

D.若NDM基因位于质粒上,则会更容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超级细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生物知识的能力。

【解答】

A.图中a表示细菌变异产生不同性状,b表示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选出超级细菌,A正确;

B.NDM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B错误;

C.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正确;

D.质粒是细菌内独立的小型DNA,所以更容易在不同个体间转移,D正确。

故选B。

14.

图1是采用不同方法培育优良品种AAbb的概念图;图2是现代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发生基因重组的只有①②④⑤

B.图1中④过程需用载体属于工具酶之一

C.图2中②包括图1中所有变异类型及自然选择

D.图2中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①是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作物育种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图1中发生基因重组的只有②③④⑤,A错误;

B.图1中④过程需用载体属于基因的工具运载体,但不是工具酶,B错误;

C.图2中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包括图1中所有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及自然选择,C正确;

D.图2中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①是产生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要求考生识记共同进化的概念、原因,掌握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共同进化可以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推动了生物进化,C正确;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D错误。

故选C。

16.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可得到抗药性不断增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全部抗药性基因构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品系的基因库

C.青霉素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基因不断突变加强

D.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增强过程发生了多个突变基因的重组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库和基因重组概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解答】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原核生物。

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库是种群中所有的基因,包括基因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

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基因不断积累增强,C错误;

D.抗药性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是发生了多个突变基因的重组,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使其抗药性逐渐增强,D正确。

故选D。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变异都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A.生物的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变异才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

C.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就产生了新物种,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变化,但是基因频率不变化,D正确。

故选A。

18.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引起的变异会导致生物进化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充分条件

C.黑暗环境导致盲鱼发生适应性突变

D.突变与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变异与进化的知识,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变异后如果种群基因频率没变,则生物没有进化,A错误;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果生物进化后与原来的种群没有出现生殖隔离,那么就没有新物种形成,B错误;

C.黑暗环境不是引起盲鱼突变的原因,环境起的是选择作用,C错误;

D.突变与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化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的观点

B.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是达尔文,他的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

C.现代进化学说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青霉素的使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学说的理解。

【解答】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的观点,故A正确;

B.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他的理论核心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故B错误;

C.现代进化学说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故C正确;

D.青霉素的使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

升高,故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生物突变类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生物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间的隔离,D正

确。

故选D。

21.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种群因河道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河道的改变使同一种群的生物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B.河道的改变使两个种群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

C.B种群和C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仅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D.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必然源于地理隔离答案】B解析】略

22.下图是某鼠群中毛色相关基因A(控制灰色)的频率变化曲线图,其等位基因a控

制黑色,已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A、a使其频率发生变化

B.第6~16年间鼠种群发生进化,第16年时形成新物种

C.该种群中灰色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比黑色鼠的强

D.若第16~22年间鼠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鼠群中灰色雄鼠占总数的90%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基因,A错误;

B.第6~16年间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鼠群进化,但第16年时不会形成新物种,B

错误;

C.根据题图可知,随时间的变化,A基因频率逐渐升高,可推出灰色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比黑色鼠的强,C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鼠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16~22年间A基因频率为

0.9,若该段时间内鼠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鼠群中灰色雄鼠的比例为0.9÷2×100%=

45%,D错误。

故选C。

23.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

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不相符的是()

调查日期(月、日)

6.10

6.11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棉蚜数量(只/株)

0.42

4.79

41.5

261.7

1181.9

1978.9

2175.6

2171.4

2173.2

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引起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

C.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

D.调查期间棉蚜种辟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数据,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分析表格:

6月10日-7月15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曲线。

【解答】

A.棉蚜与棉花的其他天敌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关系,A正确;

B.农药不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棉蚜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

C.调查棉蚜种群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