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69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docx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

学生姓名陈怡婷

专业班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方向)客运(3)班

指导教师张冰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2012年4月1日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

摘要

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的好坏是整个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的关键.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就是:

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集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价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论文首先阐述了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涵义并将其分类,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的客运交通综合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在线网上布设遗迹枢纽内部各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亮哥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线网布设方面:

论文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案形成步骤及备选节点确定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布设方案。

在换乘衔接方面:

论文探讨了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衔接方法,辅助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枢纽土地落实途径及政策建议,最后,运用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换乘衔接相关理论对东直门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布设、换乘衔接、枢纽

 

目录

2.3客运一体化枢纽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

.。

...。

.。

.。

....。

.....。

11

2。

4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

.。

.。

.。

.。

.。

.12

3.1。

2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

.。

.。

..。

.。

.。

.。

15

3。

1。

3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总结。

.。

.。

.。

.。

.。

.。

.。

...。

..。

.。

.。

...。

...16

3。

2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

.。

.。

.。

.....。

.。

..17

3。

2。

1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体现状分析。

..。

.。

.。

...。

....。

.。

...。

..。

..。

..17

3.2。

2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

..。

........。

.。

.......。

.....。

..。

.17

4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

.。

..。

..。

..。

..。

.....。

.。

...。

.。

.。

.。

..。

.....。

.。

.。

.。

...18

4。

1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

..。

..。

.。

.。

.。

..。

...。

.。

.。

...。

..。

.....。

...。

.。

..。

...。

..。

18

4.2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

.。

..。

..。

....。

.。

.。

.。

.。

...。

..。

...。

.。

.。

.。

20

4.3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21

4。

3.1指标建立的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4.3.2指标的指代意义和计算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22

4。

3.3评价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4。

4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过程.....。

.。

.。

.........。

.。

..。

.。

...。

.。

..。

.。

.。

23

4.4。

1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步骤.。

...。

...。

..。

.。

.。

.。

.。

.。

..。

23

4。

4。

2客运一体化枢纽备选节点确定。

.。

..。

..。

..。

.。

.。

..。

.。

....。

....。

..。

...。

.。

..。

24

4。

4.3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布设。

....。

.。

...。

..。

...。

....。

.。

...。

.。

..。

..。

..。

.。

..。

.。

25

4。

4.4布设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5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研究...。

..。

...。

.。

.。

.。

...。

...。

.。

..。

.....。

.。

.。

.。

.。

..。

.。

.27

5.1城市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

..。

..。

.。

....。

.。

..。

.....。

..。

.。

.。

..。

...。

.27

5.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问题研究...。

.。

.。

..。

....。

..。

.。

.29

5。

2.1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

.。

..。

...。

.29

5。

2。

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行车线路安排...。

..。

.。

.。

.。

....。

..。

....。

..。

.。

.31

5。

2.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效率评价。

....。

..。

.。

.。

...。

..。

31

5.3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布设分析。

..。

.。

.。

......。

...。

.。

.。

..。

33

5.3.1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线之间的衔接...。

.。

.。

...。

...。

...。

...。

.......。

.33

5.3。

2停车换乘布设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33

5。

3,3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衔接..。

.。

.。

.。

.。

...。

....。

.......。

.。

..。

...。

...。

..34

5.3。

4城市轨道交通与步行衔接..。

.。

...。

.。

....。

.。

.。

.。

..。

.。

..。

.。

.。

.。

.。

.。

.....。

.。

35

5.4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设施设计研究。

..。

...。

.。

..。

.。

..。

.。

..。

..。

..。

..。

...。

.35

5。

4。

1站台长度和宽度的设计..。

.。

.。

.。

.。

.。

.。

.。

..。

...。

.。

.。

..。

.。

.。

.36

5。

4.2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步行通道的设计。

.。

....。

.。

.。

..。

..37

5.5客运一体化枢纽内换乘辅助条件改善..。

...。

.。

...。

.。

.。

.。

..。

....。

.。

.。

.。

.。

...38

5.6客运一体化枢纽用地面积规划..。

....。

.。

.。

.。

.。

...。

..。

.。

.。

.。

..。

.。

..。

..。

...。

....38

5.7客运一体化枢纽建设用地落实途径。

..。

.。

.。

.。

.。

.。

.。

..。

.....。

.。

.。

..。

.。

.。

..。

.。

.39

5.8规划建设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政策建议.。

.....。

...。

.。

.。

...。

...。

..。

..。

....。

.。

.。

40

6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案例分析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

.。

..。

.。

...。

..41

6.1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概述..。

..。

..。

.。

.。

..。

...。

.。

.。

...。

.....。

..。

.。

..。

.。

.....。

42

6.2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模确定。

...。

.。

..。

.。

.....。

.。

..。

.。

.....。

.。

....。

..。

.。

.43

6.3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建筑综合体推荐方案..。

..。

.。

..。

.。

...。

.。

...。

47

6。

4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

...。

...。

.。

.。

....。

...。

.。

.......。

.。

.。

..47

6.4。

1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

.。

.。

.。

.。

..。

..。

.。

.。

.。

..。

48

6。

4.2枢纽内部设施布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6.5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

..。

...。

..。

.。

...。

.。

.。

.。

.。

.。

.。

....。

...。

....。

49

6.5.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布局。

.。

..。

.。

.。

...。

...。

.。

.。

..。

.。

.。

49

6.5。

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能力匹配分析。

....。

..。

.。

.。

....。

.。

.。

...。

...。

50

6.5.3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布局模式.。

...。

..。

.。

.。

...。

..。

...。

...。

..。

....51

6.5。

4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与地面的衔接.。

......。

...。

.。

.。

........。

..。

51

6.6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

.。

..。

.。

.。

..。

.。

.。

.。

....。

..。

.。

.。

....。

.。

52

6。

6.1与步行衔接。

...。

.....。

..。

...。

..。

.。

..。

.。

..。

.。

.。

..。

...。

.。

.。

..。

.。

...。

.52

6。

6。

2与自行车衔接.。

.。

........。

.。

.。

......。

..。

....。

..。

.。

.。

..。

............。

...。

.。

.。

..52

6。

6。

3与出租车换乘衔接.。

.。

..。

.......。

.。

.。

.....。

.......。

..。

..。

.。

..。

..。

.。

.53

6。

6.4与私家车换乘衔接.。

.。

.。

..。

..。

..。

.....。

...。

...。

..。

.。

..。

.。

.。

...。

.。

.。

..。

.。

.。

.53

6.7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软件需求分析.。

..。

.。

...。

.。

.....。

....。

..。

.......54

6。

7。

1统一化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6。

7。

2信息资源共享.。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2003年,以《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01次香山科学会议指出:

我国规模空前、发展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必定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直接关系着亿万中国人民今后几十年的实际生活,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城市化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直接导致了特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的膨胀、交通设施不足,进而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土地匮乏问题等。

这些问题又几种体现在城市交通枢纽地带、道路平面交叉口等地方,各种交通方式争相占用道路通过能力,使本来能力不足的线路网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

《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面世,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交通规划理念-—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的理念将为城市提供“畅达、安全、舒适和清洁”的交通服务。

一体化交通将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即以满足人的交通信息设计,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交通活动空间,是将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1.2研究背景

国外发达国家大城市客运系统的发展经验表明: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高效快速、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必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作为发挥交通疏解与引导双重作用的重要交通实体,必然成为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重点目标。

各大城市在全面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城市轨道线、优化建设公路主枢纽、积极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站场的时期、以适度超前的规划发展思路,考虑规划建设客运一体化枢纽,对于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客运一体化枢纽综合考虑不同层面交通联系、疏解与引导功能,通过优化整合各类交通资源,即对各类交通方式流线的合理设计,实现铁路、航空、水运、公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私家车等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保障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为广大出行者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换乘条件,同时在倡导公交出行方式以及增强公交运营单位竞争力,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支持作用。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已经成为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的组成部分,一体化的布设理念的优化,遗迹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划建设已经成为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环境、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国各大城市对一体化理念的思考和一体化实践形式的探讨处于起步阶段,对一体化枢纽的布设原则、布设方法、方案评价等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因此,本文就是针对这些尚未成熟的理论进行研究。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对于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1)实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需要

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居民出行量激增,远远超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交通拥挤、阻塞和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矛盾已成为几乎所有大中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切实实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对这类城市只有确保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线网布设以及枢纽轨道交通间以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顺畅、方便的衔接换乘,才能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

(2)城市轨道交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准时、大容量、低能耗、轻污染,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又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如果大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置不合理,无有效的衔接,居民换乘不便,势必造成客流量达不到预测水平,导致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不佳,投资难以回收。

轨道交通要真正体现大容量快速交通运输的优势就必须有相当的客流量,需要合理的规划布设客运一体化枢纽,完善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使出行者可以在客运一体化枢纽通过换乘,方便得到达出行终点,吸引居民从私人交通方式转移到公共交通,保证有足够的客源维持轨道交通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

(3)优先调整城市布局的需要

城市交通是构成城市功能的基本要素,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不用的交通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区位可达性分布,对应着一定的城市空间分布形态。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并通过客运一体化枢纽协调各种交通方式,提高城市可达性,激活城市外围用地,诱导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的重新分布,变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手掌型城市发展模式,从而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

1.4研究的内容

(1)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研究。

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定义,根据枢纽的功能、交通方式及组织形式对枢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2)国内外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同时借鉴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及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3)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影响因素,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步骤与方法.引入案例,利用评价指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队案例中备选节点进行筛选,形成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

(4)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研究。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间、与常规公交间、与市郊铁路线之间、与长途汽车站、与停车换乘间、与自行车间、与步行间的换乘衔接模式。

重点研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相关问题,对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设施设计、换乘辅助条件改善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用地如何落实的政策建议.

(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实际方案为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本研究的重点内容那个包括两个方面:

客运一体化枢纽在线网上的布设和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的换乘衔接.

1.5研究方法

运用交通工程理论、系统理论和计算技术,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基准,对客运一体化枢纽体系、客运一体化枢纽布局、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研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路网布局的协调问题,研究客运一体化枢纽站点合理布局及分工理论。

从运输组织、枢纽特点、客流特点、运能协调等方面研究客运一体化枢纽无缝换乘问题。

 

第二章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2。

1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

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的定义,一体化交通体系由公共客运、道路运行、交通衔接和运输管理四个系统充分整合而成。

在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系统中,各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紧密衔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基础和出租汽车为补充。

在功能完善的道路运行系统中,各种功能等级的道路分层次地合理衔接,公交网络、步行网络、自行车网络和机动车网络平衡发展,停车与行车设施相互匹配。

通过多种方式协调的交通衔接系统,提供乘客方便的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促使对外交通与室内交通紧密连接,建设统一、协调和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促使交通硬件和软件形成最佳组合,发挥交通体系的最大效益。

一体化交通系统应当具备各种不同的高效、舒适、便利的运输模式,这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级的公共运输系统(飞机、铁路、地铁、轻轨、巴士、出租等)。

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袁术系统一日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公交运输体系,其各组成部分高度发达且相互良好融合,票价合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

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务应涵盖在一体化的公交运输系统内,其组织架构建立在以下分层结构基础上:

——轨道系统用于客运量较高的交通走廊;

——接驳公交服务系统(如地铁巴士)用于客运量次之的交通走廊,作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和馈入;

——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服务系统用于快速线及市中心线的高质量的巴士服务线路;

——为连接市中心与周边地区,增加接驳公共客运服务如长途汽车和小公共汽车;

——出租车提供私家车式服务.

然而,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在信息上的非共享性、管理上的非统一性,导致枢纽布局、交通衔接、客流分配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客流集散地区往往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一体化的城市交通应运而生,本章就客运一体化枢纽进行详细的分析。

客运一体化枢纽是上述一体化交通体系中交通衔接部分的具体表现形式,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构建理念综合考虑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与特征,结合城市客运系统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及其他客运方式分层次协调配合,实现客运功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一体化枢纽这种利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高客运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客运系统运行效果。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构建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及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何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架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2.2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划分

(1)城际客运一体化枢纽——将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水路、航空、长途汽车交通连接起来,使乘客顺利地完成旅行.此类枢纽定位以相对大运量的交通方式站点为依据。

枢纽布置应注意展示城市风貌.

(2)组团客源一体化枢纽——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交通(如中心组团与周边组团),完成组团的客流输送与换乘。

(3)市区客运一体化枢纽——沟通市内各分区的交通以及各个分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2、按交通方式划分

(1)不同客运交通方式转换枢纽-—地铁、轻轨、公共汽车、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衔接的枢纽。

主要完成交通方式转换,同时也可实行线路转换。

(2)相同客运交通方式换乘枢纽——同一客运交通方式不同线路的转换。

如地铁换乘枢纽、长途汽车站等。

3、按交通组织划分

(1)首末端换乘枢纽--有多条公交线路的起点、终点,以及轨道交通端点,具备相应的停车场地和调度设施。

(2)中途站换乘枢纽——多路公共交通线路(包括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的通过站。

4、按布置形式划分

(1)立体式枢纽—-枢纽站分地下、地面、地上多层,设有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

枢纽设在大厦之中,如日本名古屋铁路车站终点站“名铁公共汽车终点站”大楼,公共汽车在大楼的第三层、第四层。

在大楼内可以换乘铁路和地铁。

(2)平面枢纽——枢纽站在同一地面,客流集散和换乘、交通工具的进出及转换均在同一平面完成。

视为客流量大小确定枢纽规模。

2.3客运一体化枢纽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在一个城市还没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或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还不完备时,城市中就已经存在若干既有的客运枢纽.这些枢纽通常分布在城市道路的干道交汇处,或者大量客流的集散点(如火车站、中心商业区等)。

为区别于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站,称这些既有的客运枢纽为“传统客运枢纽”。

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在规划和建设时,一般都考虑了传统客运枢纽的分布,所以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线路走向往往会参照城市干道走向,因此,客运一体化枢纽站和传统客运枢纽的位置会有部分的重合。

但是由于客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