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38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基础知识填空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基础知识填空(全册)

第七章:

第七章第1节: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说明: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或由运动到。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与注意事项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力脱离物体而存在。

(2)发生力的作用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一个是;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4)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例:

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5)力的物理量符号为:

;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

牛,符号是。

(6)力的三要素:

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说明:

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力的,即三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均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定义:

用一条带箭头的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画在上);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短粗略反应力的,即在同一物体受力作图时力越大线段越;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我们将甲对乙的力与乙对甲的力称为一对;

说明: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第七章第2节: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胡克定律)。

②弹力的方向:

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相互,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

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上。

说明:

为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

(4)说明:

①弹簧测力计分度值越小越;

②对于弹簧而言:

对于弹簧测力计而言劲度系数K,精确程度越;

第七章第3节:

重力

1.重力的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地面附件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2)公式:

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9.8N/kg。

(3)重力随物体地理纬度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靠近赤道处重力。

(4)重力常量g=9.8N/kg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

(2)重力方向的应用:

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水平仪器(检验桌面或窗台是否)。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

注意: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重心在物体上);

5.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第八章:

力与运动

第八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或。

(2)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符合逻辑的得到的。

(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得:

力是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

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不是一种力,因此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物体质量大的物体惯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4)问题:

原本静止的物体当所有力消失时物体将继续保持;原本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当所有力消失时物体将保持;

第八章第2节:

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

(2)一对平衡力:

当物体受到2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叫做。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不同点

作用在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外力(合力为零)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不为)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在接触面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

(2)接触面。

(3)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有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

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

(2)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

(3)滚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

4.静摩擦力

(1)大小:

0﹤f≦Fmax(最大静摩擦力)

(2)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3)分析思想:

5.滑动摩擦力

(1)影响因素:

物体间的、接触面的。

(2)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

(3)探究方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略滑动摩擦力;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②增大接触面的;③变滚动摩擦为摩擦。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表面(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第九章:

压强

第九章第1节:

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

由于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一个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与和有关。

(3)压强的定义:

①比值定义法: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

②物理意义定义法:

(4)公式:

p=F/S。

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

Pa;F表示压力,单位是:

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

(计算时单位统一)

(5)国际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

②减小。

③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

②增大。

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通过海绵的反应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转换法)

(2)探究方法:

第九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由于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和容器均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探究方法:

(2)液体压强与和有关。

与容器形状、液体质量、液体体积等均;

(3)公式:

p=ρgh。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m)。

(4)深度:

液体中某一点或某一个面与水平液面之间的;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相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

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

(3)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

第九章第3节:

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1654年格里克用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

(1)实验原理:

(2)实验方法(---将大气压强转换为液体压强进行测量):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0m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0=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

②玻璃管的;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6)若实验中在玻璃管上非真空部分敲一个小孔,上部分液柱将,下部分液柱将;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①海拔高度: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②天气:

一般来说晴天、冬天大气压;阴天、夏天大气压;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①水银气压计:

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钢笔吸墨水、吸盘等。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注:

高压锅利用大气压强;

第九章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液体或液体等具有流动性的物体统称;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3.飞机的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

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

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

4.直升飞机升空时利用:

第十章:

浮力

第十章第1节:

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的托力,这个力就是。

2.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压力差法(本质法)计算浮力:

浮力=液体对物体下表面向上的压力-液体对物体上表面向下的压力,即:

F浮=;

4.称重法(示差法)测量浮力: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

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有关、跟有关。

与浸没在液体中的、容器形状、物体质量、物体形状、物体体积等均无关。

②探究方法:

第十章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公式: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理表达式;F浮=G排=m液g=。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

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相等

①“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即:

;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②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这时V物=V排+V露。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

即F浮的大小只跟、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等。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

例如:

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3.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⑴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

⑵所需计算表达式:

F浮=、G排=;

(3)实验注意事项:

①待物块时读数;

②向溢水杯中倒入水时:

③注:

先测空小桶重力再测溢出水与小桶的总重力;先读弹簧测力计挂着物体在空气中的示数再读物理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④多次实验目的:

通过改用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第十章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重力。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3)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取决于物体所受与的大小关系;

F浮与G物的关系

ρ液与ρ物的关系

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上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下沉

F浮﹤G物

ρ液﹤ρ物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

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单位:

t。

m排=;

(2)潜水艇

原理:

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

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飞艇:

通过改变气囊,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热气球:

通过改变气囊内(质量)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称量法:

F浮=;

②压力差法:

F浮=;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m排g=;

④平衡法:

F浮=(悬浮或漂浮)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十一章第1节:

1、功

(1)力学中的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

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无;②有距离无;③有力有距离,但是力距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

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即:

W=。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N·m;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

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第十一章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概念: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

①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用符号“P”表示。

②力在单位时间内所;

(2)公式:

P=W/t。

式中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

(3)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还有kW。

1kW=103W。

第十一章第3节:

动能和势能

1、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且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越多,说明物体能量。

(2)单位:

焦耳(J)

2、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②物体运动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

3、重力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②物体被举高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

4、弹性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

同一弹性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

第十一章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1)定义: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

J。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不变,这被称为;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再分析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的天然资源。

让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

到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越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

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此时,势能转化为动能,近地点时卫星动能,势能最小;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动能,此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时势能最大,势能;

5、单摆:

(1)单摆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此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单摆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2)单摆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此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单摆在最地点时最大;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十二章第1节:

杠杆

1.杠杆

(1)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

杠杆转动的力(F2);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l1);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

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或,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目的是为了:

①避免杠杆的对实验的影响,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0;

②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③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例:

羊角锤、钢丝钳、轮轴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例:

筷子、船桨、食品夹;

(3)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

天平

第十二章第2节:

滑轮

1.定滑轮

(1)实质:

是一个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

(2)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2.动滑轮

(1)实质:

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阻力臂是滑轮的。

(2)特点:

能省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

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

由实际连接在上的绳子段数决定。

绳子段数:

“动奇定偶”。

拉力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

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机械。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因为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