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37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吾与汝毕力平险      往之女家,毕敬毕戒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D.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不仅以此维护了自身的尊严,而且通过以身作则,巩固了国家的民主传统、实践和习俗。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诸葛亮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D.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这章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B.《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醉心科举、热衷功名、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与他相关的情节有:

中举发疯、头撞号板、不知苏轼闹笑话。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

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他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D.《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原是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马赛曲》的歌声终止了,但草地的夜空依然余音不绝。

B.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C.他说“我的最大梦想是到中国去,从长城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

D.“亮!

我的小亮!

”像喘息,又像哭泣。

二、字词书写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横线上)

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你自己,开tuò你自己。

你是平平淡淡,抑或轰轰烈烈,只在于你如何去选择;你是停zhì沉寂,还是奔téng呼啸,只在于你怎样去拼bó。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和坚韧。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

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

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

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

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

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

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说: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

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

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

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

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

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7.阅读文章第③~⑤段,说说作者写出了芦苇的哪些特点。

8.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联系紧密,试从结构及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9.第⑤段末句中加点的“顶破”一词精练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0.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11.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材料二)

壶口瀑布周围岩性主要是由软的泥岩和硬的长石英砂岩两种软硬结合的特征组成黄河特有的地质条件。

先秦以来,经唐、宋、元、明以及民国,相关历史文献都记载了壶口瀑布的具体位置,在查阅黄河壶口位置的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对黄河壶口沿线进行了野外调查发现:

黄河壶口存在逆源侵蚀现象。

公元22世纪至今,黄河壶口逆源侵蚀共计6361m。

(材料三)

取黄河泥沙1g、5g、10g、15g、20g分别加入五个均盛有1L水的烧杯中,搅拌机搅拌15min,静沉0h、8h、12h、24h,测定各个时段所得的水体浊度,数据如下:

泥沙含量对水体浊度的影响

(注:

g为“克”缩写,L为“升”缩写,h为“小时”缩写,min为“分钟”缩写)

(材料四)

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流域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它的表面主要是十米至数百米的黄土层,且特点是土质疏松,植被少。

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长期治理黄河的实践中,许多仁人志士提出和实践过多种设想和对策。

大约在4000多年前,大禹采用的治河方法是疏导为主;西汉时期,贾让主张的治河策略是分流治理;东汉时期,王景提出的治河方略是宽河筑堤;明朝时期,潘季驯采用的治河思想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其后明清两代治河工作者,大多遵循潘季驯的治河思想。

“溯本清源”,这是当下治理黄河的主要方法。

因为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1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解释壶口“逆源侵蚀”现象的原因。

13.阅读(材料三),分析图表中各数据的关系并从黄河浊度与黄河泥沙两个角度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14.阅读(材料四),关于黄河泥沙的治理方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分流治理”的策略就是将黄河下游宽浅散乱的河道改造成为稳定、窄深的排洪输沙通道,使下游河道不再淤积,这也是大禹“疏导”方法的应用。

B.“宽河筑堤”、“筑堤束水”的方法在历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我们今天治理黄河的一个重要方法应是不断提高黄河中下游的河堤高度,防止河水泛滥。

C.“以水攻沙”的方法就是在非汛期时以蓄水为主,到了汛期,尤其是洪水期,降低水位,将非汛期淤积在水库的泥沙泄排出库。

D.“溯本清源”的方法就是减少黄土高原地区的泥沙流入黄河。

因为黄河在黄土高原的流域面积很大,大量泥沙的流入致使黄河泛滥,所以加大黄土高原治理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这是黄河的治本之策。

四、句子默写

15.默写填空(10分)

(1)行到水穷处,                            。

《终南别业》   

(2)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忠贞不屈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                 。

五、课内阅读

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

③与人期行___________                    ④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

⑤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早春景象。

B.“杨花落尽”写萧条景象。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C.次句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

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

D.三、四句是寄情于景,意思是:

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1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之中,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

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   A  来,喝一声:

“强贼!

待走那里去!

”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

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

⑴A处应该填写的的人名是_______________。

⑵梁山泊好汉一定要活捉史文恭以报仇,是要报什么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晁盖死前留下遗嘱,捉得史文恭者“就教他做梁山泊主”,玉麒麟活捉史文恭后却没有成为梁山泊领袖,坐第一把交椅的是宋江。

试分析其中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20.综合性学习。

天安门广场,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盛大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欢呼和掌声中拉开帷幕。

为此东台市教育局组织了“点赞新中国,昂扬新时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加。

(我来留言)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

迎祖国七十华诞。

请你结合教材中“有朋自远方来”这一专题的学习感受,对出下联。

(我来邀请)文学社拟于6月2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准备邀请市作协主席周老师担任主讲人。

请你代表文学社前去邀请周老师。

见面时你该怎么说?

(我来采访)在校长室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打call,大家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70华诞献礼。

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长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校长:

                              

采访小海:

                             

九、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牵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700字;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