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325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docx

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师用

高二语文导学案——“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

命制人:

时间:

2015年3月2日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和背诵名言词句,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作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词的大意的理解和对词的意境的感受,初步培养对诗词中精妙的字、句进行鉴赏的能力。

3、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撰写文意隽永的诗词意境的想象散文。

【知识链接】

1、婉约派:

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

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

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

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

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

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李煜

2、太平宰相富贵词:

晏殊,字同叔,江西临川人。

十三岁巧对宰相张知白,“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十四岁参加殿试,被宋真宗点为进士;十五岁被宋真宗任命为中书;三十岁成为宰相。

少年时的晏殊凭借诚实、坦率的性格和雄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名动天下;长大后青云直上、一帆风顺,是历史上少数几位少年得志的宰相。

谥号为“元献”。

他所经历的真宗、仁宗两朝正是“百年无事”的承平盛世,优待官吏的制度让朝臣们在歌舞升平中过着一种娱宾遣兴的安逸生活。

晏殊身居要职,颇受宠信,自然不例外。

他的《珠玉词》大部分都是在富贵悠游中流连诗酒,歌舞升平几乎成了这些词的共同内容;也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恨,也都是有闲阶级的轻愁,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长于春梦几时多?

散似秋云无觅处”“一晌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这些词句韵味深醇,抒春残花谢、良时易逝之感;发离愁别恨、欢事无多之慨。

但幽幽的情思透射却又是温婉娴雅的“富贵闲愁”。

他极其善用景物的暗示能力去委婉表现作品的主题;也善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一刹那的意境,将意境写得深细异常。

3、一代文宗醉翁亭: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吉安人。

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他是北宋文坛领袖,苏洵、苏辙、苏轼、曾巩、王安石都是他的学生(欧阳修是晏殊的学生);与“红杏尚书”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完成《新五代史》,也是著名史学家。

其词分为三类:

写景词,被贬流放在外游山玩水所做;抒怀词,惜春、叹老,思念友人、抒写离情别绪;艳词,男女恋情相思,有反映社会背景,也有肉麻、不堪入目的内容。

梅尧臣曾评价他是“公家八九妹,鬓发如盘鸦,朱唇白玉肤,叁年始破瓜。

4、腹中数万甲兵: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主持西北军政,重用狄青,组建康定军,屡破西夏军;主持庆历新政,虽失败,却大大推动了王安石变法。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成了天下文人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5、八面玲珑老人星:

张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

其词上结晏、欧之局,下开苏、秦之先,开北宋慢词先河,史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又被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花弄影”郎中。

他是晏殊的学生、欧阳修的同学,梅尧臣的好友,苏轼、王安石的忘年交;欧阳修为见他把鞋穿倒,宋祁为见他推倒屏风,苏是为他的逝世写祭文。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6、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又称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柳景庄。

和其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为郎,工文艺,时号“柳氏三绝”。

他仙风道骨、倜傥不羁;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

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有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文本研读】

破阵子·春景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词开头哪些词可以看得出来时令节气?

这个时候民间有何风俗?

(1)新社、清明。

(2)新社:

古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有春社、秋社之分,这里应该是春社。

这一天全体休息,杀牛宰羊献祭酒,然后燃起篝火,饮酒吃肉,纵情歌舞,宋以后还有社戏之说。

妇女、儿童也可以尽情欢乐。

清明:

传统的祭祀扫墓时节,传说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的寒食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也有春游踏青的习俗,据说大禹治水后,人们为庆祝水患已除而设,还可以放风筝、做各种游戏;其他还有禁火、荡秋千、打马球、插柳、踢蹴鞠、植树、斗鸡、射柳、庙会等风俗。

2、上片用了哪些意象?

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1)意象:

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

秀美明丽;

(2)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的美丽春景。

春色娇人。

3、下片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

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请你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段场景,可使用多种描写手法,如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适当添加形容词和动词,注意写出少女的情态和画面的情趣。

当此春暖花开、莺声燕语之际,两位少女在采桑的路上相遇,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

“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

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

快说来听听!

”东邻笑道:

“莫胡说!

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请你的同桌读一读你的描写,说说他(她)的感受:

你认为这段话描写出了的乡间生活,塑造了的乡间少女。

注:

平静自由、闲适恬淡的乡间生活;巧笑盈盈、天真烂漫、娇羞甜美的乡间少女。

思考探究:

下片省略了两点内容:

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

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

东邻女才作回答”。

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

作者为什么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与心情?

(1)只写人们斗草后的“巧笑”“笑从双脸生”,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一刹那的意境,用最少的语言写出最丰富的感情,这是晏殊一贯的风格,也给读者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是怎样的乡间社日生活让这两个青春烂漫的女孩子发出如此的会心微笑?

(2)作者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情,是为了以人物的心情衬托自己的心情,表现自己对这种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3)“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现天涯游子离愁的羁旅送别词?

(1)羁旅:

候馆(迎宾旅社)摇征辔(骑马远行)行人(羁旅、出征的人)离愁

(2)送别:

梅残(折梅送别,梅残无法寄赠家人)柳细(折柳送别,行人思家)

2、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试把整首词撰写成意境优美的散文。

答: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却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3、欧阳修善用景物烘托、两面对比、直接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借助于一些极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来表现离情别绪。

试结合词句内容,对此做一点探究。

(1)景物烘托:

①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

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以春山的遥远,烘托行人的更加遥远,表现思妇悠远的思念。

(2)动词:

“摇征辔”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3)直接与间接抒情:

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 ,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 ,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这是直接抒情;②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这是间接抒情。

“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形容词)

(4)两面兼写: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

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

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

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上片写游子途中的感受,下片写想象中的思妇对他的思念。

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 、意味深长 。

这种兼写两面的手法,丰富了词的内容,使感情更加细腻,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小结】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地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

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

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词的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

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

表达了什么情感?

(1)(深深)庭院——遭封锁,如囚居,孤身独处

(2)(堆烟)杨柳(烟雾笼罩杨柳)——心事深沉

(3)(无重数)帘幕——怨恨莫诉

2、这几个意象是怎样次序展开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写出了少妇生活的环境的阴森、幽遂及与外界隔绝的特点,表现了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的压抑与禁锢。

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

3、庭院深深中的妇女为什么会有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

前后两句所写的角度有何不同?

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原来是自己深居幽处,而自己的丈夫的薄情寡义,玉勒雕鞍,冶游不归,才使得她如此痛苦,而这种隐痛又是难于说出的。

前一句写的是丈夫的情形,后一句是写这位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深深的庭院里只有女子孤零零的一个人,期盼的人哪里去了?

在“玉勒雕鞍游冶处”的“章台路”寻欢作乐。

一方在院中苦苦期盼,流泪伤心,一方却在烟花楼中醉生梦死。

在深深的庭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对比当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怨恨”情感。

景中有情。

4、下片写了哪几个意象?

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

表达了什么情感?

(1)(横)雨、(狂)风、(门掩)黄昏、(无计留)春——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俞平伯评曰:

“‘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2)(天气——季节——时刻——无计)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

5、清人毛先舒评曰: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结合词句的意思,试做简要探究。

(1)见花落泪:

走马章台的丈夫望而不见,唯见风雨中花儿横遭摧残,联想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可是望而不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2)因泪问花:

泪眼愁思对花诉,足见她内心痛苦之深重和伤心无处诉的悲凉。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倾诉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3)花儿不语:

花儿含悲不语,无言安慰,反映了词中女子无尽的难言苦痛。

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4)花儿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

花儿不仅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

女子在这暮色将逝的夜晚,忆念章台的丈夫,眼前仅有在暴风雨横遭摧残的花,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联想自己愁苦命运,不禁潸然泪下。

女子满怀疑问叩问花儿。

花却不解人,花不仅不语,反而抛弃她纷纷飞过空荡荡的秋千。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对她报以冷漠,她怎不伤心,怎不痛苦呢?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试翻译这首词,注意词中的景物描写。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2、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景?

按什么顺序写的?

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描写角度颇具匠心。

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突出秋景的鲜明色彩:

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西下的夕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思乡之情。

(色彩鲜明,境界阔远)

3、说一说你对“黯乡魂,追旅思”的理解。

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的?

(1)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纠缠不休。

(2)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

天仙子·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1、结合词序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位卑(时为嘉禾小吏),二是老病(病眠)。

2、《天仙子》一词故事性强,请将其演绎成一则故事。

注意: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

《水调》歌曲一声声,不禁端起酒杯仔细倾听,午间醉后醒来可愁闷却未醒。

送别春天,春天要去多少时日才能返回?

夜里照一照明镜,感伤流失了光景,旧日的事待到以后,只是徒劳的记省。

沙滩上并立一双飞鸟,池塘上呈现苍暝,浮云撕破,月儿探出头来,花儿舞弄自己荫影。

重重叠叠的帘幕密密遮住青灯,随着风儿摇曳不定,人们正入睡乡万籁寂静,明日的落花定将铺满路径。

数声清越的歌声传来,仿佛深潭里跌入几颗石子,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和一个人的醉梦。

张先醉眼朦胧地醒来,手中还持着带着残酒的杯盏。

他侧耳细听,只听得歌声悲切,他听出这首曲名是《水调》。

  几日前,知州遣人来请他去赴府会,被他打发回去了,推说自己有小恙,卧病在床,辞了那恼人的应酬。

他不是不能去,而是不想去。

他早已不年轻,这时候的张先也已五十二岁,却只担任着嘉禾小倅一类的小吏,看镜中霜浸鬓发,望前程却仍是仕途淹蹇,年老位卑,不得如意,不由得他不叹息。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张先,于是沉醉于清歌杯酒、月下花前,但却无从消解这叹老嗟卑之感。

月露树杪,灯烛跳跃,重重帘幕内,词人归寝。

就这样无聊地打发了一天的寂寥,但却越觉寂寥。

明天的光阴该如何渡过,又是如此,日复一日么?

只是明日落红恐怕会更多,布满整个小径,而词人也将日老一日。

3、思考探究:

(1)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送春春去几时回”,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

所以才会对着明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景”)。

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

“空记省”,记得清楚也无益。

(2)下片所有景物描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风”字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关键词。

◆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

◆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

◆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

◆因风起,为灯焰不息帘幕才会重重遮蔽;

◆因为“风”起,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3)王国维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说说“弄”字的妙处。

①生动地写出春花被风吹动,在月下摇曳的美好姿态。

②“弄”含有欣赏、爱惜之意,表明虽是即将凋零之花,却仍顾影自怜。

③“弄”字也激活了全词的意境,使词人孤寂的心情获得暂时宽慰。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自由朗读上片,画出表现时间、节气的词语,结合作者的所见所感,说说该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时间——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照”)

◆天气——风雨(潇潇秋雨、霜风凄惨)

◆所见——关河、残照、红衰翠减、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所感——凄惨冷落

◆描绘了一幅暮雨后萧瑟冷落的清秋图景。

2、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如何写的?

从词中“望故乡”“归思”“想佳人”等词句可看出表达了“思乡、思亲”的情怀。

抒情富有层次,先写思归;再写思人,用了双写的手法,显得有波澜。

先写自己的思念,再写远在家乡的佳人对自己的思念,然后又写自己的思念,化实为虚,抒情浓烈而深挚,绵绵不绝。

3、思考探究:

词中一般都有领字,在结构和情感表达上起到线索、铺垫和总领的作用,一般都是每句首字,多为动词、形容词。

试圈出《八声甘州》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字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潇的江上清秋。

◆“渐”字领起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

◆“是处”两句一转,刻绘出众芳凋谢的秋景。

◆“惟有”两句又一转,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暗示羁旅情怀。

◆“不忍”一句承上启下拓开词意,

◆“望”字兴起思乡怀人之情,

◆“叹”字转回到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

◆“想”字引出对方倚楼怅望的形象,既写自身,又用来对照双方相思之情,显得情深意长。

4、试结合词的意境,将这首词改写成意境优美、画面感十足的散文。

注意:

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恰当的形容也很重要。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

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

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5、结合之前所学的诗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和这句词有关的诗句?

(1)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李璟《浣溪沙》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

◆楼高不见章台路——欧阳修《蝶恋花》

◆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杜甫: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小结】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冷清凉。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

想起妻子,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格高韵远:

“格”,即格调,有雅俗之分,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韵”是韵味,有深远与浅近之分,有韵味主要指意境绵远含蓄。

晏殊、欧阳修词“同出南唐”,开有宋一代词风。

晏殊词温润秀洁,理深旨远;欧阳修词雅俗并存,和婉细切。

晏殊、欧阳修令词风靡天下的同时,慢词也勃兴、发展起来,与小令并驾齐驱。

柳永慢词,以羁旅行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善铺叙,能点染,有层次,有波澜。

张先与柳永齐名,以“韵高”为胜。

小令、慢词双峰并峙,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晶双枕,旁有坠钗横。

—欧阳修《临江仙》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冬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一丛花令》

尽到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