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18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最新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届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秘密★启用前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

2018.0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至9页,第Ⅱ卷10至16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

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

A.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B.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

C.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D.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

25.史学家邓嗣禹说:

“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

”这说明科举制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禁锏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26.唐肃宗宝应六年,盐业的生产和零售权都交给了商人,政府只控制批发这一环节。

这一

现象反映了当时

A.商人的经营范围有所扩大B.盐业的生产经营完全放开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

27.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

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

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28.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

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

A.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B.推动租佃关系曰益规范

C.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29.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南皇帝朱笔圈定简放。

但自太平天国运

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

求有力督抚的意见。

这表明

A.皇帝的权为受到了限制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30.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

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

这一现象表明

A.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同的国情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斟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州D.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3l.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

该图反映出

A.农业生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B.工业产值长期徘徊不前、发展滞后

C.体制变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动D.服务业超越农业得益于南方讲话

32.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

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

这说明罗马法

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33.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

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

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C.荚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34.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

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

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

11000人。

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

这一

现象反映了德国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35.自工业时代开始以来,职工和所有者之间,从未像现在这样陌生。

现代的金融市场正在

使两个重要的生产因素——资本和劳动——彻底隔离。

这一现象

A.有利于现代金融市场的稳定B.其理论根源是凯恩斯主义

C.说明两大对立阶级依然存在D.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继畲(1795—1873年),山西五台人,1826年中进士,1842年任福建布政使。

从1844年到1848年,他多方接触欧美人士,数易其稿,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

书中首先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

之后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此外,徐继畲着重向国人启蒙介绍了欧美早期近代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他特别称赞美国政体:

“合众国以分国(州),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刨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同时,他又满腔热情地介绍了工业化发展。

然而,《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畲,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

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徐,欲置其于死地。

一摘编自刘天纯《徐继畲与近代化》

材料二福泽谕吉(1835—1901年),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1861年,福

泽谕吉随团走访了欧洲国家的工厂、公园、市政厅、矿山、博物馆、银行、监狱等。

归国后,福泽谕吉根据其书籍和参访笔记,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写就了《西洋事情》一书。

回国后,他又参照一些西方著作加以整理,但其书的性质仍然是见闻记录汇集性的,而不是专门论著。

该书共十卷,主要启蒙知识有:

(1)西洋的政治制度,议会选举法等;

(2)西洋经济和技术发展,如介绍机械工业、火车、汽船等近代交通,运输业等;(3)西洋的新的文明开化的福利事业;(4)西洋的电信、邮政事业及其有关法令等。

《西洋事情》发行部数约有二十五万之巨,是明治维新前后流传最广的著作。

日本士人几乎人人一部,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甚至维新政府的新政令,有的也是根据这本小册子制订的。

后来,《西洋事情》被文部省指定为教科书。

—根据《福泽谕吉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瀛寰志略》和《西洋事情》两本著作的异同。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著作在中日两国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

(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漫画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上图是华君武先生在1947年所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谈谈你对该漫画的认识。

(要求:

认识围绕漫厕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

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十年,清政府推行了三十余项改革措施,以除旧布新。

政治上,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大清律例》为《大清刑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

军事上,栽汰旧的经制兵,在各省编练新军;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

经济上,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

这些标志着“推动实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

教育上,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给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清末新政作为传统集权政治体制下的社会变革运动,最终是失败了。

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清政府无法应对现代化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从而使自己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权威危机,并最终被改革所引发的各种合力所推翻。

——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末薪政的进步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没有能够改变清政府覆亡命运的原因。

(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长期议会在其活动初期,在群众的压力下通过了“褫夺公权法”“三年法案”,以及国王非经议会同意,不能解散或中断议会和征收捐税的法案等。

其中,最典型的法案是1641年通过的《大抗议书》,其主要内容有:

要求工商业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进行议会改革,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

隧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斗争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

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主要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而且没有得到联合国

安理会的授权,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北约这次空袭南联盟的高技术武器几乎达到100%,从游弋在亚得里亚海的航空母舰,到幽灵般掠过长空的隐形战机,一批叉一批高技术武器粉墨登台。

北约的空袭一开始就集中了460架先进作战飞机对付南联盟的170架老旧作战飞机,后来更是增加到1200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绝对的优势。

北约的大规模空中作战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正是因为它完全掌握着制天权、基本上掌握着制空权和战场制信息权,并且形成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的作战系统。

北约多次增调EA-6B电子干扰战机和能发射“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战斗机,就是为了夺取制信息权。

——摘编自西陆网《科索沃哉争大事记》

材料二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

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

其核心内容是:

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一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

新地缘政治》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索沃战争的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冷战结束后北约发生的新变化。

(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经过半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日本大获全胜告终,接下来的是咄咄逼人的外交谈判。

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负责对日谈判。

翰林院侍读文廷式上奏日:

“今日台湾之事,尤为存亡所关。

李鸿章之行也,其秘计在割台湾……此李鸿章父子恐台民之不受割,而劝倭人专力攻之也。

”陪同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进行谈判的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事后则记迷道:

“李(鸿章)不似古稀以上老翁,状貌魁伟,言语爽快,曾国藩曾评其容貌、词令足以压人,诚非虚言。

然此次使事,李皆处不利之地位。

然李继谈横论,欲以引我之同情,时或加好骂冷评,以掩饰战败者屈辱之地位,其老猾反而可爱,实不愧中国当代之一人物。

……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一命之下我六七十艘运漕船将载运增派之大军舳舻相衔立刻蜂拥战场。

材料二在内外庞大的压力下,清廷确有再战的考虑,不过朝中掌管军务的大臣会商前线守军将领后,回奏电文却持保留态度。

随后,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因担心日本进据辽东而影响其利益,干预日本放弃辽东,李鸿章父子决定见好就收,电日:

“(日本)既已弃辽,岂甘弃台……台多乱民,傥官为唆怂,徒滋口舌,贻累国家。

一均摘编自徐宗懋《烈日灼身——1895年的台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廷式和陆奥宗光对李鸿章的看法。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割台”的认识。

(9分)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质量检测试题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C 2.D 3.A 4.C 5.B 6.A 7.A 8.B9.D 10.B11.C 12.C 13.B

14.B15.D16.D17.C18.A19.B20.C21.A22.D23.C

24.B25.C26.A27.C28.C29.B30.D31.C32.C33.B34.A35.D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36.(24分)

(1)盐沼面积大,湖面坡度小;雨后,盐沼表层形成薄层积水;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少;风力微弱,雨后天晴。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地形较封闭,四周为山地环绕;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土壤的盐分含量高,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生物种类少,多为耐盐(或嗜盐)生物。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加强对锂矿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控制产量,提高价格;进行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每点2分,共6分)

(4)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协作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7.(22分)

(1)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交通较为便利,可实现种子的快速调运。

(每点2分,共8分)

(2)秋季。

(2分) 

降水少,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流动快;地表温度高,土质疏松干燥,透气性好。

(每点2分,共6分)

(3)赞同。

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业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使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6分)

不赞同。

发展制种业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集约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6分)

38.(26分)

(1)①搭建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促使企业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使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4分)②支持互联网金融依法发展,规范众筹融资平台,缓解融资难、贵问题。

(3分)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分)④支持企业开展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检测、能源消耗监测等物联网应用,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助推企业绿色发展。

(3分)

(2)①“互联网+代表履职”使人大代表更好地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更高质量的议案。

(4分)②党委开创“互联网+党建”的全新模式,更好地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法执政。

(4分)③政协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渠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分)

39.(26分)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为乡土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大转型,催生了乡土文学,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4分)②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乡土作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乡土文学作品。

(4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学创作也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乡土文学立足于普通大众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4分)

(2)①立足人民的伟大实践,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学作品。

(3分)②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

(3分)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貌,让国外民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分)④利用现代传媒,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创新文艺形态,不断推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2分)

(3)①必须是优秀文学作品;(1分)②可以从影响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角度回答。

(3分)

40.(25分)

(1)同:

都成书于民族危机出现之时;都介绍西方先进文明。

(4分)

异:

前者主要是作者对西方相关资料的整理,后者主要是作者的见闻;

前者以介绍西方史地为主,提及政治制度,后者对西方的认识更为全面;

前者发行量有限,后者流传很广。

(8分)

(2)《瀛寰志略》不受重视的原因:

中国近代初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君主专制的影响;文化传统保守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7分)

《西洋事情》广为传播的原因:

解决民族危机的需要;日本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明治政府的支持;国民思想相对开放。

(6分)

41.(12分)评分说明:

观点3分,认识9分。

一等(12-9分):

观点明确;认识全面:

准确运用马歇尔计划相关史实;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背景。

二等(8-5分):

观点较明确;

仅运用马歇尔计划相关史实。

三等(4-0分):

观点不明确或没有观点;

运用相关史实不够准确或没有运用史实。

42.(10分)

(1)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有利于纠正旅游业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倾向;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等。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43.(10分)

变化趋势:

京津冀热浪出现的频次大致先减少后增加。

(2分)

原因: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大;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8分)

44.(10分)

差异: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生态补偿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京、津、沪、苏、粤等省市交纳生态补偿金最多,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和中部地区需要得到的生态补偿金较少,西部地区需要得到生态补偿金较多,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得到的生态补偿金最多。

(每点2分,共4分)

原因:

京、津、沪、苏、粤等省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占用了其他地区的资源;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

(每点2分,共6分)

45.(15分)

(1)政治上,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势力;军事上,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经济上,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教育上,废科举,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8分)

(2)“新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传统集权政治体制;“新政”无法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危机;“新政”培植了各种先进的否定清政府统治的因素。

(7分)

46.(15分)

(1)利用议会开展和平的斗争;用法律手段限制专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要求经济自由。

(6分)

(2)延伸:

国王和议会仍是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

(3分)

发展:

议会的权力开始高于国王,并逐渐形成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形成责任制内阁和政党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6分)

47.(15分)

(1)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主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高科技武器的应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作战双方力量对比具有非对称性;战场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特征突出。

(9分)

(2)北约由“集体防御”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危机干预”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6分)

48.(15分)

(1)文廷式认为李鸿章是主张割台和鼓动日本进攻台湾的罪魁祸首。

陆奥宗光认为李鸿章有较强的政治才干和圆滑的外交手腕,但在中日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6分)

(2)李鸿章以“台多乱民”作为答应日本割台的理由,是推卸责任;但是因为清政府无力再战,日本对台湾又势在必得,加上三国干涉还辽的因素,李鸿章最终答应割台。

李鸿章“割台”有其应负的责任,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