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961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A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1、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

“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

作者酷爱读书。

2、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3、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

《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

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窃读记

复杂:

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

(动作描写:

跨、踮、钻、挤、找)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

4、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

    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季先生的见解:

我的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五、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爱书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要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释题:

    齐读文题,“侣”的意思是?

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课题。

  2、独自远行为何要以书为“侣”啊?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知内容:

    结合课题,概括内容。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

  3、学习新词.

  4、接读课文:

    了解情况,纠正读音。

三、读文交流,体会情感

  1、自由读第五段。

  2、你对“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体会

3、还有“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⑴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⑵ “一遍又一遍”地怎么读?

   ⑶ 揣摩段尾的“……”说说自己的读书经验。

  4、齐读: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三是?

    (8段):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⑴ 谈谈自己对后半句话的理解。

   ⑵ 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

    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背诵课文的第7自然段。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

              朋友

        书是   家

              故地

              ……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交流所知:

  3、默读思考: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

  2、反复读一读这篇课文,将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2、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3、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自己对书的情感。

五、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小画片

                 看连环画

                 看文艺书籍

            读书   看中外名著

    我的“长生果”

            写作   构思要别出心裁

                 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

                 写真情实感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比赛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揭题讨论:

   ⑴ 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

“瓜洲”在这里指哪里?

   ⑵ 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

谁来介绍一下。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⑴ 学生自由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古诗,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

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反复品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⑴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⑵ 描述关于绿的好词: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绿”过江南的美丽景色?

   ⑶ 朗读体会“绿”意:

  2、质疑:

    春风真的只绿“江南岸”吗?

 

    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3、是哪些景物让诗人想回家?

4、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五、运用所学,适时拓展

  六、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钟山         

               ◎京口

          ~~~~~~~~~~~~~~~~

          ~~~~~~~~~~~~~~~~

                      ◎瓜洲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导入:

  2、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3、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4、对比阅读,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5、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悟出诗、词的不同特点。

二、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学习《秋思》:

  1、指名朗读古诗。

  2、借助图、课后注释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想象画面、对比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3、诵读全诗,说说在诗人眼中,乡愁是什么?

  学习《长相思》:

  1、朗读全词,读通,读出节奏感。

  2、谈初读感受:

    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3、欣赏课文插图,对照文中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互说插图所绘情景。

  4、全班交流:

   ⑴ 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

   ⑵ 想象故园和谐宁静之美:

   ⑶ 对比反衬“碎”字之苦涩:

  3、质疑: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秋思              长相思

  见秋风,意万重╲       边塞苦旅╲

          思念家乡     思念故园热爱祖国

  说不尽,又开封╱       思念故园╱

6、梅花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2、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3、揭题释题:

    (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3、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

    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2、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第二课时

一、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找出并用“——”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三处)

  2、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⑴ 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⑵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

   ⑶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3、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⑴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你看见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 学生交流:

   ⑶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4、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⑴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泪眼蒙胧)

   ⑵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

二、品语句,升华情感

  1、教师导语: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

三、重积累,延伸拓展

  1、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梅花魂

            读诗落泪

            思念故乡  珍爱梅图

            外祖父   不能回国 中国心

            喜爱梅花  赠送梅图

            送梅花巾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

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

教学板书

8、桂花雨

花香

乡情  浸  思乡

快乐

9*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读一读,说一说.

10、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

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2、再读一遍课文.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4、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1、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板书

体形特点

像鱼、大、长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哺乳动物

演变过程

用肺呼吸

胎生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吃食

呼吸

睡觉

 

10*.松鼠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你喜欢它哪些方面?

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2、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1、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

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11、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

3、“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

4、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2、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要读准字音。

3、巩固练习,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再读一遍课文,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用笔画下来.

四、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2、这是什么玻璃呀?

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3、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

4、思考: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

二、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1、除了:

“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

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2、思考讨论:

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板书设计:

11.新型玻璃

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

变色玻璃

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