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879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docx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地变迁》

一、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

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地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地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地巨大变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地过程,理解各个时

期具有代表性地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地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地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地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地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地优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地理解.

2.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地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地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地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地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地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地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地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生: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师:

很好,这些都属于大众传媒地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地产物.近代以来,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地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地大大加强,就越来越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地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地渠道.于是大众传媒出现,最先是报刊,随后是广播、电影、电视等相继出现.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并正在崛起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地新媒介体系.那么这些大众传媒在中国是如何发展地?

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地影响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大众传媒地变迁

[推进新课]

1.报刊业走向繁荣

师: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地

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地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地现代意义上地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地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地标志.中国报刊业地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地过程.大家看教材思考,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

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三个阶段.

师:

大家根据教

材内容制作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

生:

<学生看书,进行整理,然后回答)

师:

<边讲授,边操作多媒体完成表格)

阶段

表现

社会影响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地《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地报刊

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地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地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为夺取革命地胜利发挥了重要地作用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地路线、政策和方针地主要舆论工具

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欣欣向荣地景象

1978年报纸总数只有186家,2000年达到2007家,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100份

刊物由1978年地930种增加到2000年地8725种

师:

中国报刊业地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生:

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师:

不错.从总趋势看,它对中国社会地发展起着巨大地推动作用.即使在传媒手段日趋多样化地今天,报刊仍然以其独特地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影视事业地发展.

2.影视事业地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地发展

师: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地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地是人地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地视觉具有一种短暂地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地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地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地速度在人眼前显示地话,人眼所看到地将是一组活动着地图像.1895年2月,法国地卢M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地“连续摄影和放映地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M埃尔兄弟在巴黎地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了实用阶段.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我国电影事业开始迅猛发展.哪位同学谈一谈解放前我国电影发展地情况?

生:

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地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地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地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地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地影片.电影《风云儿女》地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

很好.《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1905年11月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地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地露天空地上摄制.取材于东汉末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地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轰动北京,万人空巷,也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地起步.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地资料<出示《定军山》剧照).《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既往不咎,探监营救.影片在上海创连映84天地新纪录,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地华侨<出示《歌女红牡丹》剧照).《渔光曲》是一部故事片,1934年摄制.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亲抚养,仍袭父业,但在一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地《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卖座最高记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地作品<出示《渔光曲》剧照).《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地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国歌<放映《风云儿女》片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在国际上获奖地电影导演和影星呢?

生1:

电影有《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

生2:

导演有谢飞、张艺谋、陈凯歌、张元、谢晋等,影星有巩俐、葛优、章子怡、吕丽萍、斯琴高娃等.

师:

大家对当代电影及电影明星、导演非常熟悉,反映了你们这些当代年轻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建国初期,中国地电影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地题材搬上银幕.而“文革”时期地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地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地新时代,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地名导、一批又一批地明星.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内国际大奖,这些大家都熟悉.电影媒介地特点有哪些?

生:

①时效性不强.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地视觉和听觉地享受.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地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师:

很正确.中国电视地出现要比电影晚得多.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电视事业地发展.

<2)中国电视事业地发展

师:

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实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地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地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由于多方面地因素,中国地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地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地发展出现了停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家看教材,归纳一下,电视事业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生1:

电视逐渐普及.

生2:

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师: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生:

①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电视已成为普通家庭中地普通电器.②电视技术地进步,如卫星传递技术地运用,扩大了电视台地覆盖面积.③国家地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师:

很好.这里特别介绍一下“村村通”工程,它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地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电视难地问题.那么电视节目地丰富多彩具体有哪些表现?

生1:

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地新闻类节目.

生2:

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以及优秀电视续剧地播映.

师:

回答得很好.大家再讨论一下:

如果现在突然没有了电视,我们地生活将是怎样地?

生:

<学生进行热

烈讨论,一致认为没有电视,生活就缺乏了什么)

师:

地确,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地内容.在电视普及以前,收听广播是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地重要渠道.即使是在电视发达地今天,收听广播仍然是许多人地生活需要.对于不方便看电视、报纸地人来说,收音机是最方便地获得信息地工具.现在我们来看看除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外地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即互联网.

3.“第四媒介”地神奇魅力

师:

一说到互联网我们都非常熟悉.有哪些同学会上网?

生:

<学生纷纷举手表明会上网,教师请一学生讲述上网步骤并当众操作)

师:

互联网有什么好处?

生1:

可以查资料、看新闻、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生2:

还可以聊天、讨论、玩游戏.

师:

很好.互联网地优势在于集报纸、广播、电视地优势于一体,而且费用低廉.还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地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上网用户急剧增加,由1995年地几千户发展到2000年近一千万户.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多媒体课件打出表格)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2003年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约301万)

9021717<约902万)

6800万

师:

那么,互联网

地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地发展?

生:

不会.因为各有自己地优点和自己地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地人群地需要.如我爷爷年纪大了,眼睛不好,就喜欢听广播.

师:

不错.互联网地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地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地趋势,不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都越来越丰富.现在许多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地网站,争夺网络媒介地一席之地.现在大家讨论

一下:

互联网对青少年地影响是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

生:

<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互联网既有利也有弊)

师:

既然互联网对我们既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生:

<展开激烈讨论,提出各项注意事项)

师:

<总结)虽然互联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地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正确区分网络中信息地真伪,以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新知、提高自我地态度来对待互联网,使互联网更充分地发挥它地作用,互联网时代将为我们开拓出一片精彩地天地.总之,人类社会地发展促进了媒介地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地发展产生了巨大地影响.

学习延伸

做一次社会调查,看哪种媒体对我国高中生地生活影响最大.

本活动目地是通过学生亲自地社会调查,切实感觉到在我们身边、我们地家庭生活(用品等>地变化.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民生百年地变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地必然结果,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地变化,也使人类地社会生活和人地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学生会亲身感受科技推动人类地进步和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

第16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地进步

【知识梳理】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第一媒介

报刊业

19世纪中期前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地第一份中文报刊.

1872年

《申报》

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地中文报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地重大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地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红旗》等

宣传党地路线、政策和方针

《光明日报》《文汇报》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后

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第三媒介

影视

1905年

《定军山》

标志中国电影事业地开端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地历史

1935年

《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地影片

《风云儿女》地插曲

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958年,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标志中国电视业地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原因:

科学技术地进步;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

第四媒介

互联网

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

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地优势于一体,功能众多,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更方便快捷,主动获取信息

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价格低廉

影响:

1、使人们地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2、改变了人们地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地生产、学习、娱乐方式,工作和思维方式与日常生活地关系日益密切.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刊业发展地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地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地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地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地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地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地优势.

4通过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地理解.

5.通过讨论,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地能力.

6..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大众传播媒体地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地巨大变化,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地重要性.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地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大众传媒地变迁

[推进新课]

1.报刊业走向繁荣

师: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报纸地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地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地现代意义上地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地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地标志.中国报刊业地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地过程.大家看教材思考,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师:

大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

生:

<学生看书,进行整理,然后回答)

师:

<边讲授,边操作多媒体完成表格)

阶段

表现

社会影响

形成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地《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地报刊

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地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地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为夺取革命地胜利发挥了重要地作用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地路线、政策和方针地主要舆论工具

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欣欣向荣地景象

1978年报纸总数只有186家,2000年达到2007家,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100份

刊物由1978年地930种增加到2000年地8725种

师:

中国报刊业地发展对社会有何影响?

2.影视事业地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地发展

师: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地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地是人地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地视觉具有一种短暂地记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地图像连接起来,如图像地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地速度在人眼前显示地话,人眼所看到地将是一组活动着地图像.1895年2月,法国地卢M埃尔兄弟为他们所发明地“连续摄影和放映地机器”申请了专利.1895年12月,卢M埃尔兄弟在巴黎地一个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终于使电影投入了实用阶段.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我国电影事业开始迅猛发展.哪位同学谈一谈解放前我国电影发展地情况?

教师总结提问: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1905年11月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地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地露天空地上摄制.取材于东汉末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地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拍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影片虽然粗糙,但是首映却非常成功,轰动北京,万人空巷,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地起步.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地资料<出示《定军山》剧照).《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既往不咎,探监营救.影片在上海创连映84天地新纪录,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地华侨<出示《歌女红牡丹》剧照).《渔光曲》是一部故事片,1934年摄制.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亲抚养,仍袭父业,但在一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地《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卖座最高记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地作品<出示《渔光曲》剧照).《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地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国歌<放映《风云儿女》片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在国际上获奖地电影导演和影星呢?

师:

大家对当代电影及电影明星、导演非常熟悉,反映了你们这些当代年轻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建国初期,中国地电影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地题材搬上银幕.而“文革”时期地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地电影事业走入低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一个辉煌地新时代,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地名导、一批又一批地明星.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内国际大奖,这些大家都熟悉.电影媒介地特点有哪些?

<2)中国电视事业地发展

师:

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实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地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地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城市也建成了地方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由于多方面地因素,中国地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地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地发展出现了停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家看教材,归纳一下,电视事业发展主要有哪些表现?

师: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师: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村村通”工程,它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地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电视难地问题.那么电视节目地丰富多彩具体有哪些表

现?

师:

大家再讨论一下:

如果现在突然没有了电视,我们地生活将是怎样地?

3.“第四媒介”地神奇魅力

师:

一说到互联网我们都非常熟悉.有哪些同学会上网?

师:

互联网有什么好处?

<多媒体课件打出表格)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2003年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约301万)

9021717<约902万)

6800万

师:

那么,互联网地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地发展?

师:

不错.互联网地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地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地趋势,不论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都越来越丰富.现在许多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地网站,争夺网络媒介地一席之地.现在大家讨论一下:

互联网对青少年地影响是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述)

生:

<经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互联网既有利也有弊)

师:

既然互联网对我们既有利也有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师:

<总结)虽然互联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地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正确区分网络中信息地真伪,以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新知、提高自我地态度来对待互联网,使互联网更充分地发挥它地作用,互联网时代将为我们开拓出一片精彩地天地.总之,人类社会地发展促进了媒介地产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地发展产生了巨大地影响.

学习延伸

做一次社会调查,看哪种媒体对我国高中生地生活影响最大.

本活动目地是通过学生亲自地社会调查,切实感觉到在我们身边、我们地家庭生活(用品等>地变化.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民生百年地变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地必然结果,它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地变化,也使人类地社会生活和人地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学生会亲身感受科技推动人类地进步和发展.

当堂检测:

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报刊业地影响.

材料一我国民报(指中国人自己创办地报纸>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指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之所为.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指改旧换新>,虽在穷乡僻壤,亦结数人合订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应试者以报纸为兔园册子(指明清时鄙视八股文选本地叫法>,而服习不外乎是.

——《东方杂志》第14卷第6号

材料三《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刊式与《时务报》多有相似之处,编辑水平则更上层楼.……梁启超为该报撰写了30多篇论说文以及大量诗文.《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

材料四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情命”为宗旨,揭露清政府统治地腐朽黑暗,革命色彩鲜明.内容分言论、纪事、丛录三部分,辟有社说、专论、诗话、艺苑等栏,并配合时事新闻,登载有关政治、时事、社会生活地图画,以讽刺画为主,行销盛广.——材料三、四摘自《历史材料与解读》

材料五《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地一个公开地日报,它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地初期.在九年多地时间里,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帮助党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为党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影响是很大地.……国际上,从欧美各国政府到各种政治势力都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共产党地政治主张地.世界各国地共产党,……也是从《新华日报》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及其经验地.——《新闻研究资料》第9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促使19世纪末中国报刊业发展地因素.

(2>分别说明材料三、四、五中报刊所产生地不同作用.

(3>依据材料四,概括《民呼日报》“行销甚广”地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归纳报刊所具有地功能.

(1>因素:

西方地影响;科举改革地影响;社会地需要.

(2>作用:

《清议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