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06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香港上市全程指引.docx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香港上市全程指引

 

企业香港上市实务操作指引

 

一、香港上市条件

1香港主板上市的要求

主场的目的:

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主线业务:

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实际上,主线业务的盈利必须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

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

上市前三年合计溢利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

业务目标声明:

并无有关规定,但申请人须列出一项有关未来计划及展望的概括说明。

最低市值:

香港上市时市值须达1亿港元。

最低公众持股量:

25%(如发行人市场超过4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0%)。

管理层、公司拥有权:

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主要股东的售股限制:

受到限制。

信息披露:

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

包销安排:

公开发售以供认购必须全面包销。

股东人数:

于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百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三名股东持有。

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需符合下列三个测试要求之一

1、盈利测试

3年税后盈利≥5,000万港元

首2年税后盈利3,000万港元,近1年税后盈利2,000万港元

2、市值/收入测试

市值≥40亿港元;

及最近1年收入≥5亿港元

3、市值/收入测试/现金流量测试

市值≥20亿港元;

及最近1年收入≥5亿港元;

及前3年累计现金流入≥1亿港元

营业纪录要求

1、3年(如符合市值/收入测试,可短于3年)

2、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下管理运作

3、最近1年须在基本相同的拥有权及控制权下运作

管理层要求及股东承诺

1、管理层要求:

必须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必须设立审核委员会

2、股东须承诺:

上市文件披露至上市后首6个月内不会出售其在公司的权益

3、管理层承诺:

在上市后12个月内,不出售其在公司的权益,以导致其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维持最少30%的公司权益

会计师报告

必须按照「香港财务汇报准则」或「国际财务汇报准则」编制

联交所于某些情况下可接受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或其他准则编制的账目

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师报告至少涵盖在上市文件公布前最后三个完整的财政年度

会计师报告所呈报的最后一个财务会计期的结算日不得与招股章程日期相隔超过六个月

公司管治

须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须有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

须设立审核委员会

须聘任一名合规顾问,

任期由首次上市之日起,至其在首次上市之日起计首个完整财政

年度财务业绩报告送交股东日止

认可司法地区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属第二上市,其他司法地区亦可获考虑

最低公众持股量

1、上市时公众持股量不低于5,000万港元;

2、上市时公众持有的股份数量占发行人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以上;

3、如果上市时的市值超过100亿港元,联交所可能会将公众持股量降到15%至25%之间

其他要求

1、控股股东或董事可进行与公司有竞争的业务,但必须全面披露

2、不可以选择纯以配售形式上市

3、公开认购部分须全部包销

4、公司上市后首6个月内不能发行新股

 

2香港创业板上市要求

主场的目的:

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主线业务:

必须从事单一业务,但允许有围绕该单一业务的周边业务活动。

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

不设最低溢利要求。

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如营业额、总资产或上市时市值超过5亿港元,发行人可以申请将“活跃业务纪录”减至12个月)。

业务目标声明:

须申请人的整体业务目标,并解释公司如何计划于上市那一个财政年度的余下时间及其后两个财政年度内达致该等目标。

最低市值:

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香港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

最低公众持股量:

3,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量可减至20%)。

管理层、公司拥有权:

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主要股东的售股限制:

受到限制。

信息披露:

一按季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

包销安排:

无硬性包销规定,但如发行人要筹集新资金,新股只可以在招股章程所列的最低认购额达到时方可上市。

 

二、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式

内地中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若选择在香港上市,可以以H股或红筹股的模式进行上市,或者是买壳上市。

(一)发行H股上市

中国注册的企业,可通过资产重组,经所属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只适用于国有企业)及中国证监会审批,组建在中国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

H股指那些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并实现香港上市的注册在中国大陆的企业。

2015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并简化了审核的程序。

优点:

1.企业对国内公司法和申报制度比较熟悉;2.中国证监会对H股上市,政策上较为支持,所需的时间较短,手续较直接。

缺点:

未来公司股份转让或其他企业行为方面,受国内法规的牵制较多。

不过,随着近年多家H股公司上市,香港市场对H股的接受能力已大为提高。

首先必须在内地有证券资格的专业机构参与,已完成股份制的改造,然后才能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基本程序,一般上市的基本程序如下:

1、以H股公司方式在主板上市

中国内地企业直接以H股方式到香港的主板上市,除香港联交所的上述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内地部门的要求。

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7月14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方可申请到境外上市,包括企业的净资产不能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能少于6仟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势头,按合理预期市赢率计算,筹资额不少于5仟万美元。

必须注意的是,企业除必须符合香港主板上市要求外,还须满足这些要求方能到香港申请上市。

2、以H股方式在创业板上市

中国证监会1999年9月21日发布了《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

3、香港联交所的其他规定

发行人必须是中国正式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有H股必须由公众人士持有,除非联交所使其酌情决定权而另行准许;最少两名执行董事需经常居于香港(除非联交所的豁免);国内发起人则受中国《公司法》规定,自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起三年不得转让股权;上市后保荐人须留任一年以上(香港创业板须留任二年以上)。

4、H股情况下的中国监管部门审批

国内监管部门审批涉及中国证监会(含国际部、办公厅、主席助理等)和各级发改委机构。

鉴于部分机构的审批(审核)并无公开的法规、条例可循,或并无公开明确的程序,从而通过该环节的时间难以预测。

5、香港监管部门审批

从2003年4月开始,香港上市公司审批程序实行了“双重架构”政策,即香港联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分别向拟上市公司提出有关上市的问题。

此架构无疑造成了上市过程的复杂化,增加了各中介机构的工作量。

该情形极有可能拖延上市进度。

(二)发行红筹股上市

红筹上市公司指在海外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包括香港、百慕达或开曼群岛),作为上市个体,申请发行红筹股上市。

“大红筹模式”是针对国有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权益以股权的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而后通过境外离岸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名义申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模式。

“大红筹”方式赴香港上市的一般路径是境内企业的股东(下称“实际控制人”)在开曼群岛、英属处女岛、百慕大等地设立离岸公司(下称“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资的方式将原由其持有境内公司的股权转移到境外,境内公司同时变更为由特殊目的公司控制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或该等外商投资企业控制的境内再投资企业),从而使原境内权益通过特殊目的公司间接在境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挂牌交易。

根据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下发的国发[1997]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下称“红筹指引”),要通过大红筹模式在香港上市,需要得到相关单位的同意及批准:

“在境外注册的中资非上市公司和中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其拥有的境外资产和由其境外资产在境内投资形成并实际拥有三年以上的境内资产,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依照当地法律进行,但其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按照隶属关系事先征得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其不满三年的境内资产,不得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如有特殊需要的,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后,由国务院证券委审批。

上市活动结束后,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优点:

1.红筹公司在海外注册,控股股东的股权在上市后6个月已可流通;2.上市后的融资如配股、供股等股票市场运作茧自缚灵活性最高。

 

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发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一般称之为《红筹指引》)。

然而,现时按有关规定成功申请来港上市的情况并不普遍。

必须注意的是,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并不一定涉及红筹指引。

就此证监会于2000年6月9日发出了《关于涉及境内权益的海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1、红筹模式的优点

红筹模式上市股份流通性最佳,控股股东于6个月所定期后,可自由流通,更重要的是因其可流通而使其股份价值高于不可流通的内资股(比较H股模式而言),从而可以利用股份作为收购兼并时的对价,极为有利于公司的资本运营

上市规则对盈利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达到中国证监会的“4-5-6”标准。

因不涉及中国证监会的审批,时间进程较快。

2、红筹模式操作上的可行性

由于红筹模式具有上述优点,因此被民营企业所青睐,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合适,红筹模式针对以下企业较为使用:

(1)现有股东在境外控股公司中占有控股地位,国内业务的控制权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符合香港上市规则的要求。

(2)境外控股公司收购境内业务单位,是集团重组的一部分;而境内业务单位具有三年连续业绩,因此其业绩连续性也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要求。

(3)由于在组建境外控股公司时,现有股东(尤其是管理层股东)最好是非现金投入,从而不存在国内居民对境外投资时的外汇合法来源问题。

3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向一家拟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将资产注入,达到“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目的。

香港联交所及证监会都会对买壳上市有几个主要限制:

全面收购:

收购者如购入上市公司超过30%的股份,须向其余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重新上市申请:

买壳后的资产收购行为,有可能被联交所视作新上市申请。

公司持股量:

香港上市公司须维护足够的公众持股量,否则可能被停牌。

买壳上市初期未必能达至集资的目的,但可利用收购后的上市公司进行配股、供股集资;根据《红筹指引》规定,凡是中资控股公司在海外买壳,都受严格限制。

买壳上市在已有收购对象的情况下,筹备时间较短,工作较精简。

然而,需更多时间及规划去回避各监管的条例。

买壳上市手续有时比申请新上市更加繁琐。

同时,很多国内及香港的审批手续并不一定可以省却。

 

三、中国证监会公告对H股的境外上市审核工作流程

2015年5月22日,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按照公开透明、集体决策、高效便民的原则,依法对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及境外增发两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核。

境外上市地监管机构依照上市地的有关规则同步进行审核。

具体流程如下:

(一)审核流程图

注:

境外增发与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境内审核流程一致,境外流程按照境外相关规则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