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2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57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研究报告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研究报告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研究报告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研究报告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20.docx

《研究报告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2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20.docx

研究报告20

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科研课题

结题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一般

课题名称:

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

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

上罗小学的考察

课题负责人:

李永新

指导教师:

谌飞龙老师

承担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2012年11月1日

 

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

 

课题负责人:

李永新工商管理学院

课题组成员:

肖苑工商管理学院

席翔勇工商管理学院

周森工商管理学院

张梦雅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

谌飞龙讲师工商管理学院

目录

摘要

1绪论1

1.1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1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

1.3研究的创新和不足3

2城市缘边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4

2.1国外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4

2.2国内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分析5

2.3农村初等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6

3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7

3.1新建县学校的基本经济情况7

3.2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教育情况7

3.3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生源8

3.4班级结构和课程设置8

3.5学校的外部资源9

3.6对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的相关采访9

4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4.1从学校的硬件设施上分析12

4.2从学校学生自身分析12

4.3从学校的师资力量上分析13

4.4从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上分析14

5改善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建议14

6后记17

参考文献18

 

摘要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坚持不动摇。

可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及农村更是让人感到担忧。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课题组成员有的来自农村,在上罗小学度过了美丽的童年;有的参与大学支教活动,多方研究过对应小学的各种条件设施。

对城市缘边地区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

根据调查得知,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在经济、条件设施和人口密度等均处于平均水平,且对于南昌市而言,流湖乡和上罗村又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地区。

所以对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研究有其典型意义。

近几年来,中国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加之中国农村分布散乱,无法普及扶持,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普遍落后,又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条件的不足,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

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城市边缘地区环境和农村类似,可又有与农村无法比拟的优势,虽说相对落后,却靠近城市,被城市的种种气象所沾染。

有相对优势和潜力。

所谓独特之处,也是与城市初等教育,甚至国外的初等教育进行对比后得出的。

本课题的价值在于使人们更清醒的知道目前新建县小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显现城市边缘地区的教学水平,从而使人们真正关心农村教育问题,而不仅仅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从前人的研究中推陈出新,让人们了解农村教育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课题主要分为四部分进行研究:

城市缘边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比国内,国外的农村初等教育现状,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指出国内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分析出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

流湖乡和上罗村的留守儿童众多,家长外出打工,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生活负担重,同时,财政投入少,致使其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家务农务繁重,好多家庭要求小孩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以贴补家用,加上父母对孩子的受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好处认识不足,导致学习风气欠佳,学习热情的不足。

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校与外界的交流欠缺等。

改善我国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建议:

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完小校长队伍;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建立一套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对农村小学实行多校合并;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重视新兴媒介工具对教育的重要性。

总之,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调查研究,并通过走访,查询资料,咨询等方式,首先让人们对新建县的初等教育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再者,通过典型,加之搜索资料,对全国城市边缘地区初等教育现状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然后根据对相关人士和专家的咨询,提出了我们对应的初步解决方案。

首先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南昌边缘地区的初等教育现状,其次能聚集更多关心城市边缘地区建设的人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来,而不仅仅是隔岸观花。

关键词:

城市边缘地区、初等教育、现状分析、研究方法、改善建议。

1绪论

1.1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国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坚持不动摇。

可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区及农村更是让人感到担忧。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加之中国农村分布散乱,无法普及扶持,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普遍落后,又由于农村家庭教育条件的不足,使得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课题组成员有的来自农村,有的参与大学支教活动,对农村的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南昌市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

本课题的选题价值在于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从而使人们真正关心农村教育问题,而不仅仅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从前人的研究中推陈出新,让人们了解农村教育不为人知的一面。

同时,在深入了解农村初等教育现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农村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1.2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2.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

2)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访谈等);先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然后确定抽样总体,再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对比法,与国外的农村教育现状以及国内的城市教育现状作对比;

4)观察法,先确定目的,然后从多角度考察。

1.2.2研究思路

研究初期,我们将借助图书馆和电子文献等资料补充我们的理论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将看得高,看得远。

同时利用当代信息途径,对我们的理论和现在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补进。

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城市学校的教育现状和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对比,使信息更直观,明确。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多方面地对新建县的小学进行实地考察,用事实来说话。

一下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基本思路图:

1.3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选题创新,对于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数据创新,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法深入当地农村获取一手资料,而当前可查一手数据相对匮乏。

结论创新,对个案农村小学教育方式现状的调研归纳递推到该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现状及其改进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提出的关于农村教育方面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以实地采访为基础,以数据库相关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对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性意见,对农村教育的改革有着一定意义。

不足之处在于农村教育牵涉面广,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在这方面,由于资源有限,我们的研究就不能涉及的很全面。

2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1国外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财政投入上看:

国外小学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分别为美国:

0.13、英国0.15、法国0.19、日本0.14、韩国0.12。

以美国和日本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来看,美国和日本对农村义务教育也和城市一样实行一体化的政策和财政体制,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教育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资源配置上两国政府均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并在全国城乡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均根据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对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事权和财权责任作了明确合理的划分,形成了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在农村教育这部分,美日两国均由基层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由三级财政共同负责经费投资,通过转移支付在其中承担了相当大的责任。

不同行政和财政体制的美日两国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上的共同做法均是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

从课程教育形式上看:

外国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日益呈现以下几种主要趋势:

a)努力发展综合课程;

从综合课程的作用上看,至少可以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第一,综合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整体的观点,使他们既见树木,由见森林,从而恢复知识的完整性。

第二,综合课程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及其个性的发展。

综合课程是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特点而编制的,它非常重视非认知因素,更有助于课程和学习条件相一致,因此,比分科课程按逻辑原则编制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

第三,综合课程既可以鼓励合作,又不排斥学习上的竞争。

同时,综合课程较分科课程更有利于适应来自社会的、知识方面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第四,综合课程可以消除由于课程繁多、分科过细给学生造成的负担过重的偏向。

小学课程的门类太多、分科过细于导致各科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教育上的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单一的分科课程缺少各门知识间的互相联系,不利于儿童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也造成了课业负担的加重。

因此,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程,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综合课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综合课程的改革状况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这是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保健、环境科学、技术等各门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二是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这是将历史、地理或公民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的综合课。

目前世界上方兴未艾的集科学、技术和社会兼容的STS课程就属于这种课程。

此外,在课程设计上,按照专题组织综合课程也是当前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这些专题的选定往往来自于儿童十分熟悉的事物,并且能够紧密结合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如“我们身边的食物”、“我们的学校和邻居”、“我们的家乡和人民”等等。

b)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作为培养学生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国外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许多国家在学科课程总量中始终保持着语文、数学等工具性基础学科的较大比重。

就语文学科而言,美国、英国均在40%以上,日本为27.5%。

数学科学以前苏联和联邦德国等的比重为最大,约占20%以上,日本为18%。

与此同时,各国在加强基础工具学科的教学上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定,美国学生的阅读水平与他们以后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成绩的相关率为70%,而与历史、地理等学科成绩的相关率高达90%以上。

因此,美国目前在小学阶段规定了七级阅读水平,就阅读范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等方面,都规定了全国的统一标准。

不仅如此,许多国家把加强本族语的教学视为课程“民族化”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他们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方面,各国基本上采取了合理调整中小学教学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突破重点,以达到在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掌握如何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等等。

德国提出数学科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运算知识,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数学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美国数学教育科学委员会认为,美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大缺陷是不重视引导儿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他们提出在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那些所谓正规的、直观的和探究技能的培养。

c)日益重视道德教育

在当代西方国家,吸毒、自杀、虐待同学、校内暴力,少女怀孕等等青少年不良行为与犯罪,以及追求个人享受、缺乏社会义务和责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在第三世界中,不少青少年向往西方社会,民族观念和意识淡薄也相当普遍,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世界性的教育饥荒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以至于成了各种社会问题的焦点。

正是由于当前世界性道德危机的困扰,从而使得世界各国对道德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给予极大的关注。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号召人们要学会关心:

关心个人、他人、群体以及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全球的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1994年由各国教育部长参加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在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

“为了加强形成各种价值观和能力,如团结、创造力、公民责任、批判意识以及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各种冲突的能力,必须在各级课程中引入包括国际层面的真正公民意识教育。

”并以此作为国际社会促进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所采取的政策和行为方针。

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强调对未来一代新人进行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并且都在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通过采取设置道德教育课程或宗教课程、强化所有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广发开展课外活动,重视学校隐形课程的开发,以及调动社会媒体因素等多种途径,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d)加强科学技术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竞争的需要,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科技教育,并把科技启蒙教育作为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1984年10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各国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各国在普通开设理科的基础上,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改革上。

在课程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了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如增加有关地球、宇宙空间、环境和能源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同时,一些课程专家还提出,科学已经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紧密联系。

学校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科学原理的阐述,片面强调科学的研究,而应把科学教育同其他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课程内容的STS课程在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中显示比较强的生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STS课程是科学教育各种目标的综合体现。

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注重了在科技启蒙教育中发展儿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教育的统一。

法国突出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和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等。

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新的小学教材也力求以探索性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描述。

同时,在教学中重视让儿童亲自动手实验,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强调让儿童亲手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用眼睛去“看”科学。

2.2国内农村初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2.2.1中国初等教育财政支出

与上述国家对初等教育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相比,中国仅为0.05,比最低的韩国仍低了0.07个百分点,所以财政投入不容乐观。

2.2.2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实行了三级管理。

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应该是每一所学校至少都应该开设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镇中心小学以外,其他小学都不能很好地实施,大多数小学只开设了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计算机课在3所完小勉强都有开设,而在9所单人校中,计算机、英语、艺术和体育都没有开设或形同虚设。

一般情况下,在单人校中,几乎不开设除语文、数学外的课程,一个教师在单人校中兼任所有课程(语文和数学)。

在农村小学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几乎无人问津。

2.2.3.农村小学参加课改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在乡村小学已经开始铺开。

但是,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加上这次改革来得比较迅猛,学校、家庭与社会都缺少足够的准备。

我国师范教育也进行了改革,原来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中师学校都纷纷与高校合并,或者改为高中和职专等,而新时期大学所培养的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还比较少,大多数还没有毕业。

而在农村小学中,现有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许多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更是如此。

这一矛盾给新课改在农村小学中的推行带来很大的阻力和不便。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据了解,许多教师都没有参加过地区以上的进修学习,甚至没有到外县或外市听过课,对于新课改的培训,大多数采取学校选派代表参加的形式,由一所学校选派一两名代表到县城参加新课改培训(参加过课改培训的教师仅占24%),这些教师培训后,回校传达培训精神,但是,往往由于教师的水平有限,这就使得新课改的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有的学校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还要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

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

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

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

“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此外,农村小学术科教师配备还非常紧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要求术科(图、音、体、英、计)的教师更多,截止目前,利国镇20所小学术科教师只配备30位,平均每所小学不足1.5人,具有专业性的教师如此少,新课程改革怎样得到落实?

学生的综合素质怎样得到提高?

这种状况使各农村小学在功课的安排上也感到非常为难,就以英语课为例,全镇只有中心、抱岁、望楼、新联、新民几间学校开课,其他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虽然开课,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2.3农村初等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全球对初等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

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近几年来,中国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鉴于农村小学的散乱,偏僻等复杂因素,农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在某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本课题通过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和行动调查来研究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正确、更深入认识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初等教育方式。

3对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考察及分析

3.1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基本情况

流湖乡和上罗村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家长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爷爷奶奶身边。

有部分人世代在家务农,连维持生计都是困难,更别提负担子女上学,所以不难见到许多稚龄孩童独自在外放牛放羊。

政府行为拨款只是保证教师的人头工资,致使流湖乡和上罗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长难当这个“家”。

在这两方面的双重制约下,使得全民教育成为泡影,我们的考察也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

3.2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的教育情况

决定教育质量的好坏,有很多因素,以下调研组对学风和家庭教育方式做一个简单分析。

学风:

经过在流湖小学支教和在上罗小学亲身求学与长期关注得知,农村的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因此我们将深入探索导致新建县小学学风不佳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知己知彼,才能从根源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对去支教的同学和在农村的家庭教育有指导性意义。

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不断推进高校发展的原动力。

学风建设是农村小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如何改善学风,与我们农村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可以引出下个内容。

家庭教育方式:

目前流湖乡和上罗村的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且很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受教育的前景也不是很看好,加之新建县农村家长基本上都是在进行着半机械半人工的生产生活,农闲时刻还要在附近加工厂打工,没有闲暇时间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长的价值观对孩子影响巨大,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语言污秽,严重污染家庭育人环境,也是学校学风不正的一个很大因素。

3.3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生源

硬件设施:

新建县流湖小学和上罗小学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很大。

教学资源贫乏,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

目前,新建县小学没有任何学校建有语音室,录像机、幻灯机等电教设备。

师资力量:

学校留不住好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普遍不高,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队伍缺额较大,聘任教师占5%以上,学校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只好聘用代课教师;有些甚至无钱聘任教师。

教师队伍中非师范专业约占10%以上,学历达标率较低,学校教学水平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拿流湖小学为例,全校没有专业的老师,仅有一位受过中等教育的农民担任,这位老师不仅要上整个学校的课程,还要处理农事,贴补家用。

生源:

农村学校留不住好学生,培养了数年的学生,全部转学到重点学校。

学困生比例大,这些又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师责任大、负担重,教学管理难度大、效果差,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不佳。

3.4班级结构和课程设置

班级结构:

上罗小学和流湖小学均为复式班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正如前面提到的,农村小学分布散乱,这导致新建县有些学校,特别是单人校,一、二年级学生加起来才十几人,于是便让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个班上课,让一年级学生上自习,给二年级学生讲课,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学生的素质也无法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考察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