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500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docx

第一单元二次备课教案6份

二次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主备人

刘鑫

备课时间

2016年2月24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务主任签字

 

备课过程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再求什么?

又用什么方法计算?

最后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逆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加、减法了,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加、减法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

(板书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主题图和第

(1)题

学生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问:

怎样列式计算?

(独立解题)

814+1142=1956

提问:

(1)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回答后师归纳)

要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度,就要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合并起来,所以加法计算。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在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后,师概括说明并板书: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3)相加的两个数叫什么数?

加得的数叫什么?

生回答,师在算式下板书:

814+1142=1956

|||

加数加数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

出示例1第

(2)、(3)题。

(1)学生读题后提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指名回答,列式后,师归纳)

(2)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根据第

(2)、(3)题的算式和第

(1)题算式的联系,谁能说一说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师概括说明并板书: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减法和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师在减法算式下板书名称:

被减数、减数、差。

(使学生明确:

“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也就是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相反的,在加法中已知的量,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的,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总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以往所学的加、减法的只是,以及这三道算式,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两个方框里的关系式。

引导学生读、记关系式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5题。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使学生明确求加、减法的验算等都是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的。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第2—5题,小组内交流检查,全班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总结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推理、概括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2插图和第

(1)题。

(1)学生看图读题,提问:

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

板书: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X4=12

(2)那种方法简便?

(3)从上面的算式看,谁能说一说:

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3X4=12

|||

因数因数积

2.教学除法的意义。

出示例2第

(2)、(3)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

(1)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口答,师分别板书:

12÷3=412÷4=3

(2)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为什么?

怎样算?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后,师重复说明:

(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3)由此看来,除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除法算式各分部的名称是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师归纳并板书: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12÷3=4

12÷4=3

|||

被除数除数商

(4)观察比较第

(1)、

(2)、(3)题的条件、问题和算式,说一说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后,师归纳: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分部间的关系。

(1)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师投影出示教材第6页关系式。

(2)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

(3)我们的学习、计算中,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指名回答,师归纳:

乘、除法的验算,填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等都是用到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3、4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选择两、三个不同类型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5、6题。

第1题: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理由,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第5、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归纳总结有关0的运算的特性,熟练掌握有关0的运算。

2.借助故事让学生体会到0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有关0的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意情境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则有关0的小故事。

(师讲故事或播放视频)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后,师归纳:

是啊,0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运算(板书课题)。

二、自助探

1.你知道有关0的那些运算?

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运算。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小组长做记录。

(2)小组代表汇报,师板书:

一个数加上0,还是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是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3)你能举例说明吗?

2.再出发里规定除以非0的数是什么意思?

(0不能做除数)如果0做除数,结果会怎样呢?

师举例,5÷0和0÷0,让学生想一想。

(引导学生从除法的意义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使学生明确:

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同意0作除数没有意义,所以0不能作除数。

三、数学游戏

教材第6页下面的数学游戏。

要求:

1.观察这些数的排列规律。

2.看清游戏要求。

3.分小组进行游戏,看哪个找得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7题。

直接写出得数,看谁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8题。

引导学生要先计算出宇宙飞船的速度。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判断。

4.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0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每组式子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写成综合算式是怎样的?

5.完成教材练习二思考题。

要破译密码,先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先计算圆圈和方框里的数,在组成密码。

 

第4课时:

括号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总结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2.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的计算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45-15+30=20÷4×2=

8+5×4=70-36÷9=

(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和理由,并口算出结果)

2.计算96÷12+4×2,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3.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板书课题:

括号)

二、教学新知

1.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刚才96÷12+4×2同学们都能按顺序计算出结果,如果加上小括号,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是怎样呢?

指名回答: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2.认识中括号

从这两道算式我们可以看出,添上小括号就改变了运算顺序。

因此列式时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

(板书:

[])

说明:

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

(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

3.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

(1)那么,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又该怎么计算呢?

请看教材例4中小精灵说的一句话,然后告诉大家。

(2)现在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

96÷[(12+4)×2],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扮演。

再指几名学生说运算顺序。

4.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结合这三个算式:

96÷12+4×296÷(12+4)×296÷[(12+4)×2]

我们来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3)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师强调

三、小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指名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在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3题。

观察比较第二组算式: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运算顺序相同吗?

各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

租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先假设在调整的策略分析问题,优化方案。

2.培养学生理性、周全的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调整的策略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带小朋友们去公园划船,共有30人。

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

大船每条35元,小船每条20元。

你准备怎样租船?

有几种租船方案?

(板书课题:

租船)

二、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审题,找出已知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指名回答。

2.分小组讨论:

可以怎样租船?

小组长记录讨论出的方案。

3.集体交流租船方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师有意记录教材例5中的3种方案于黑板。

4.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5.分小组合作:

算一算,你们组的每种方案各需要多少钱?

6.讨论:

哪种方案最省钱?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第三种方案最省钱,即:

租6条小船和1条大船,因为这种方案每条船都没有空余座位,而且花钱最少。

7.回顾:

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指名说一说,师概括说明:

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假设全部租同一种船,再进行调整,到最后符合题目要求为止,并从中找到最佳的方案。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

师生共340人,如果全租大车要租9辆,需要8100元;如果全租小车要租17辆,需要8500元;也可以有其他的方案,但是租8条大船和1条小船最省钱,只需7700元,并且每个人都有座位,也没有多余的座位。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6题和思考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在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有关知识,练习二10~14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理解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复习重点: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复习难点: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复习用具习题卡片。

复习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2.揭示课题:

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

二、自主复习

1.出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计算57-42+53、45×2-28÷4、(57-26)×20,想一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能根据12+8=20写出两个减法算式,根据24×2=48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思考,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四则运算中0不能作什么数?

为什么?

2.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提纲,整理本单元知识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3.复习检测

(1)填空

47-()=472×56-()=00+()=190

()÷47+18=1824+()=4757÷()=19

(2)计算。

45-45×20(45-45)÷20

(75-8)×(56+4)(240+18)÷3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复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想法)

2.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将不同的想法和不懂的问题进行展示)

(2)教师让同学汇报自己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并作必要指导。

(3)归纳小结:

(板书)

四、达标训练(1、2、3题必做,4题选做)

 

第七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口算。

42÷6+43=9×8÷12=125-5×5=

54-18+9=48÷6×5=36×0+64=

0÷12÷6=35÷7×16=17+0÷17=

二、填空。

1.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得();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不能作除数。

2.在计算147+(251-51)时,第一步要先算(),再算()。

3.小明6分钟跑300米,照这样的速度填写下表:

时间/分

4

8

15

路程/米

600

1200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250×4-560÷75847-4×(470+530)

35×8+35195-(45+45÷9)

43×(324-298)(79+21)×(96÷12)

四、列式计算。

1.45与15的商,再加上84与12的商,和是多少?

2.78与42的和,除以5,商是多少?

3.12与15的积,减去540除以9的商,差是多少?

五、应用题。

1.学校食堂买来大米970千克,吃了3天,还剩430千克。

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各25箱。

苹果每箱16千克,梨每箱20千克。

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前进路小学去年有学生1548人,六年级毕业离校263人,今年又招一年级新生256人。

今年有学生多少人?

4.光明灯管厂要生产950根节能灯管,已经生产了630根,剩下的如果按2小时生产160根算,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5.一支钢笔售价6元,一支圆珠笔售价4元。

王老师买了24支钢笔和35支圆珠笔作为奖品,他一共要花多少钱?

个性化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