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0380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docx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题结题报告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以生为本,探索高效课堂”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为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申报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以生为本,探索高效课堂》课题。

2010年7月经贵阳市教育局审批,正式立项为贵阳市2010年市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筑教发〔2012〕84号文件公布)。

2012年11月,经贵州省基础教育科研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审批,正式立项为“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立项教育科研课题”(贵州省教育厅〔2010〕295号文件公布)。

2010年9月开始全校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

通过三年扎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成效,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世纪城社区内的一所公立初中学校。

主要招收世纪城片区、金阳龙泉村、金阳二铺村的学生。

这一地区的学生家长大多是个体户、农民,还有一部分是贵州省各县份买房在世纪城的住户。

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家长的责任意识也不够。

这样的生源现状决定了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文化素质不高。

要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赶上贵阳同等学校学生的水平,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向课堂要效率。

而我校作为一所2009年创办的新学校,年轻教师较多、有经验的老教师较少,全校老师平均年龄只有32岁。

年轻教师活泼、富有创新精神,但缺乏教学经验。

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我们的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

其典型表现为:

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相差甚远,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因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

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因此我校希望通过进行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发挥团体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和学习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总结各门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途径。

有效课堂的研究重点是力图让教师通过有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的策略、有步骤的实施让学生在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后获得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水平。

让教师的有效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学研究。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的自身成长以及教学的乐趣都极大地依赖于教师的研究。

不断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思考,集思广益,大胆地让学生发散思维,打开广阔的思维空间,直到让课堂成为一场盛宴。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3)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各学科教学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教学课堂,体现“以生为本”。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我们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能够主动有效地学习,就能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现行的教材,有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较远,对于这些,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改编、整合、删减、增补。

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真正地体会有效教学的真谛。

文本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产生质的转变,真正地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

学生能将苦学、厌学变成乐学、好学,让学校成为他们的乐园。

老师不再是简单的教授者,而是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也由接受方变为主动方,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由“单线传输”变为“双线互长”。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及访谈):

为了使研究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只有了解了问题的症结何在,才能使研究有的放矢。

所以我们每个学科都会设计与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再对问卷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最后确定研究的方向。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培训、学习、体会、总结、改进,帮助老师们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形成一些提高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进行推广。

3.比较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对比班级的方式进行研究。

同一个年级,在不同的班级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并比较两者的教学效果,最终确定较好的教学方式。

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中,我校将制定领导专项负责制和课题研究组组长负责制,明确责任;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分工。

以学期为单位,拟定阶段目标,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反思等。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

为了体现可行性和具有代表性,便于在不同的学科推广运用,贵阳实验一中的各学科全体教师及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此次的研究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0年4月——2013年9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1年2月);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2月);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签署课题研究承诺书,各教研组确定研究子课题。

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先后邀请市教科所张宇敏、雷颖善、叶明亮、龙林等专家对老师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如何选题》、《研究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科研优学减负增效——关于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考》等培训。

通过以上培训,使老师们提高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能力。

(二)加强对各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检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1.开展教学活动月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我校分别于2010、2011和2012年10月开展了三次“教学活动月”的活动,各教研组结合本组研究的子课题,组织老师们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总结教学经验,力图让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教学目标、有计划的策略、有步骤的实施,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水平,也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每次活动我们都会邀请贵阳市教科所的专家、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对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将他们的点评进行录像、详细记录,并在教研活动中认真讨论备、教、批、复、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如何才能更加有效。

在专家们的指点下,我们的年轻教师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得到了迅速地成。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活动成果编订成册,积累经验。

2.成立教科处,充实课题研究领导力量。

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市级、区级培训和校际交流。

3.完善资料,将课题研究融入常规教学工作中。

我校制定了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记录簿》、《教学活动课题研究记录簿》,将课题研究的计划、总结、反思、点评等环节,融入常规的教学工作中,使老师们在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真正实现科研促教。

从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我校先后举行《新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课堂分析、诊断、评价的技巧》、《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如何做一名职业化教师》、《读书笔记的撰写》、《如何做好新课堂教学设计》等十余次培训,并分三批将全校老师送到广州、成都等地的优质学校听课、学习。

特别是2012年3月,我们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龙林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各小组进行反思和改进,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圆满完成了课题中期检查工作。

4.开展各种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5.开展了读书心得评比、教学设计评比、“送课下校”等活动,产生了如《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等研究成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原则

1.初步形成了“以教促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经过各教研组的反复研究,我们对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作了明确的界定:

一是课堂组织的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三是课堂形式的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四是课堂过程的灵活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2)构建了课堂教学有效化形成的典型课型:

强调教学准备的有效化,包括教学目标要合理、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学结构要优化、兼顾预设与生成;教学过程的有效化,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教师的调控作用,优化练习过程。

2.初步形成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有效”基本原则。

“四有效”基本原则即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学生活动、有效的课堂体验及有效的习题反馈。

第一,有效的情境创设。

通过研究,教师们明确了有效情景的创设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基本掌握了优化情景设计的教学方法:

(1)设置有效情景要关爱生命、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识特点、要贴近学生的兴奋点;

(2)在情景设置中要注意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德育和学科法制教育等;(3)在有效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指向鲜明,才能实现有效提问。

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如下:

(1)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学习情境;

(2)通过学生认知矛盾创设学习情境;(3)通过趣味实验及有趣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4)通过学生活动创设情境;(5)通过科学实验,创设情境。

同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3)情境创设及可行性。

有效设问的策略如下:

(1)新课授课前,要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并结合生活现象精心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方式要多样化,还可多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中强调关键词。

(2)问题的设置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感,环环相扣。

(3)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4)对于一些问题,老师尽量不要留有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应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第二,有效的学生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才能有效。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提高实验学科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方法:

(1)实验前学生一定要明确观察内容,弄清实验操作步骤;

(2)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3)统筹安排实验活动,维持良好课堂秩序;(4)利用教师反馈的力量促进学生不断成长;(5)合理分配教学活动的时间;(6)注重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7)学生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有效的源动力。

在课堂实验教学中逐步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学习的效率。

社会学科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价值化、人文化、能力化、实践化、生活化、成长化、主题化、结构化、开放化和生成化。

现有的学生活动设计中存在着:

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不全面、活动方式太单一、整体设计不连贯、活动的设问不合理、活动时间不合理和活动参与不积极等问题。

所以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1)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问题——提升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正确的引导——提升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核心;(3)随时随地的调整活动的模式———提升活动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还设计出了许多新颖的学生活动形式。

第三,有效的课堂体验。

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必须强调:

(1)在课堂中,要突出以学生“自主体验”为核心,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

(2)要因材施教,全力以赴地帮助不同层面有困难或困惑的学生不断改进提高。

(3)不再让学生按照所谓“标准答案”来欣赏,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作品加以评价,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并接受。

(4)在创作课堂上,可运用感知体验式学习,创设多元情境,有目的启发式提问,使教学目标融入任务情境之中。

(5)当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运用尝试体验式学习,教师提供创意新颖的作品,进行审美刺激。

(6)在进行创作构思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交流,在交流中,调动经验,积极引发学生对以往的回忆,整理归类。

体验式学习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问题或创设情景等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感知,明确体验学习内容和目标;第二步,教师首先通过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调控学习活动;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第四步,学生根据交流评议的结果,进行自主性的反复思考和体验练习;第五步,总结学习方法,检验体验学习的效果,特别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产生新的动力。

在体验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加以强化,以得到维持。

例如,数学学科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开始喜欢数学。

(2)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他们在学校里举行了“魅力数学大赛”,让孩子们参加七巧板的制作比赛、图形设计比赛、应用题比赛,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培优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有效的习题反馈。

经过研究,我们把习题反馈分为:

(1)超前性反馈:

就是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地研究学生,要研究哪些内容对哪些学生可能成为难点?

哪些内容对哪些学生可能会“卡壳”?

教师需要作怎样的帮助?

预测到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使他们的学习偏差减小到最低程度。

 

(2)诊断性反馈:

就是在教学新课之前(各种复习课之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巡视、提问、板演、小测验、讨论等),有目的地检查了解学生的旧知识掌握情况,从而确定新课是否可以按原计划正常进行。

 (3)巩固性反馈 

   就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习题,让学生当堂及时地巩固新知识,并促进新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在学生做练习期间,教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将反馈信息进行处理,正确的及时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疑惑的及时剖析,缺陷的及时弥补。

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

这种练习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紧扣教材;②题型要多样化;③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④应以课本中的练习为主。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出示反馈练习题的参考答案,以供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讲评时参考。

在研究中,有的老师创造性布置了快乐的课后作业:

学生每天思考: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对今天所学知识是否理解?

需要老师帮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对今天的课有什么建议?

”、“今天的作业中最值得骄傲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今天课上对自己的评价如何?

”。

这五个小问题促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上重视学习方法和思路,培养自律、自觉的学习习惯,也加强了师生的联系。

3.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各学科教学的方法。

通过研究,老师们总结出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3)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建设教学资源可结合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充分利用全球性、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素材,整合到学科教学中。

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教师也可以自行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

(4)结合各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

教师应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体现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

作为交流工具:

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力,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进行充分交流。

作为个别辅导工具和提供资源环境: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运用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包括:

讲解演示、操作与练习、对话和教学游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有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实现“整合”效果的最优化:

师生关系。

人机关系、生生关系、真实与虚拟的关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关系。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三年各方面的的努力,我校的“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集一、二、三;

3.实践成果:

(1)教师获得的荣誉。

2010-2011学年度我校教师获得省级奖52项。

学生获得县级奖9项,市级奖18项,省级奖10项,国家级奖4项。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县级奖26项,市级奖12项,国家级奖1项。

在金阳新区首届魅力金阳·教师风采中青年教学学科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教师在八个学科的评比中,共获得一等奖8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名。

学生获得市级奖4项,省级奖23项,国家级奖2项。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我校教师获得县级奖3项,国家级奖3项。

学生获得县级奖2项,市级奖6项,国家级奖5项。

在2012年贵州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3名,二等奖31名,三等奖33名共77篇。

2012-2013学年度,我校教师获得省级奖113人次,市级奖6人次,县级奖17人次。

(2)教学辅助资料

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多组产生了适合学科教学和本校特点的教学辅助资料:

如英语组有了校本分阶段复习材料:

《七年级英语预习作业》、《八年级预习学案及期末知识大盘点(上册)》、《八年级预习学案及期末知识大盘点(下册)》、《九年级各单元知识盘点》、《九年级试卷册》及《九年级话题阅读训练》。

物理组的教师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合理的改变,并自制了20多项教具创设实验情境:

如“让桌子也唱歌”说明声音的产生、制作“土电话”说明固体传声、用“防水袋中的手机”说明液体传声、用直尺和儿童积木制成惯性演示器、用毛刷、砝码制成摩擦力演示器等。

这些自制教具材料容易获得,也能够很清晰展示教学内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组的老师则总结出一些典型的实验课例:

如“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实验中,可先让学生自学“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然后找出每一步的关键动词,最后整个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可归纳为:

擦、滴、撕、展、盖、染、吸七个步骤。

再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中,有学生反映找不到血管,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这其实是由于他们不认识血管造成的。

所以老师在实验前就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或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管的图片,这种的情况就避免了。

化学组对教材中的语言情境素材、实验情境素材进行分析,制作了表格,帮助老师们很好的利用在教学中。

等等。

(3)学生获得的成绩

在取得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学科成绩上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

2011年我校学生万丽中考成绩为621分,2012年我校学生王丽敏中考成绩为618分,使我校连续两年获得金阳新区中考成绩第一名。

2011年中考学生总评分为415.7分,2013年学生中考总评分为466.6分,学校的教学成绩稳步上升。

九、存在的不足

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培训和研究,老师们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2.对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力争课题组优秀教师多上不同课型的示范课,多与各兄弟学校交流,把我们的一些成果上传到网上,使课题成果更好的推广,造福更多的学生。

3.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是课堂教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符合各学科教学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落实到教学中去。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课题领导小组

2013年10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