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413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docx

新编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园风光》

单元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配合本组专题,在20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单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        2课时

《牧场之国》        1课时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6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

主备教师

刘敬军

备课时间

年5月18日

组长审核

 

年月日

领导签字

年月日

教学

内容

20 乡下人家

教材

分析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

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一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

准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

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

四、朗读理解

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2.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主读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可以抓住以下两个教学点进行。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和“装饰”的含义。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四、整理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

 

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

 

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

内容

21牧场之国

教材

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

重难点

积累词句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

读通顺了没有?

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2、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这一段说了什么?

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4、大家注意到了吗?

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

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6、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7、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

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

内容

22.古诗词三首

教材

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

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

山陵和原野了:

结束。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

平地。

子规:

杜鹃鸟。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

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

“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

白天。

②耘:

除草。

③耘田:

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

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

不懂。

⑦供:

参加。

⑧耕织:

耕田织布。

⑨傍:

靠近。

⑩桑阴:

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

(词)那什么是词呢?

(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二、初读,读顺词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3.检查初读效果:

指名读。

(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三、再读,明诗意

1、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2、学生默读,思考:

(1)《渔歌子》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颜色?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画面仔细品味词所表达的意境。

想一想:

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

4、生自主吟读,再次自主品味词意。

5、教师播放每一句词的情景图,学生根据情景图用自己的话理解每一句词的意思。

6.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整体感知)

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7.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

四、精读,品词味

1、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情景呢?

2、欣赏渔歌子呤唱,边听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3、词中用了些表示颜色的词,能找出来吗?

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

总结课文。

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

2、学生自主探究。

(1)渔人:

A、趁着春水涨、鳜鱼肥,多打鱼,好养家,连斜风细雨都不顾。

B、从诗题《渔歌子》,这首好像应是渔歌,所以那人应是打鱼的渔人。

(2)诗人。

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种美,所以留恋不归。

3、了解作者:

六.总结,升华。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

 

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学会比较,进而对词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

 

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

 

自主探究,学会学习

教学

内容

23*《麦哨》

教材

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

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导入课文 

1.欣赏乡村生活的图片,创设情景。

2、观察课文图片,看看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

3.课文中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个别读文,注意纠错。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课文中描写的小村生活是怎么样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5、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

是怎样描写的?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整体感悟,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品味语言时读,多读,琅琅成诵。

 

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

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

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教学

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元的词语;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如:

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二、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①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

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

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②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

评价要求:

说话是否完整,收集的图片、文字与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

3、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第三、四课时(指导习作)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教程:

一、谈话导入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二、指导

1、写景

①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都抓住了乡村生活的什么进行描写。

②学生交流

③指点:

要抓住乡村自己最有特色的景物,可以与城镇的景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乡村生活的特点。

写景要有条理,有顺序。

2、写人

①问:

所选择的描写对象是淳朴的乡下人,描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点:

要抓住乡下人的外貌、干活等有特色的地方进行描写。

3、写法指导

A、读一读:

课堂上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

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学生写,教师巡视。

第五、六课时习作讲评

一、范文赏析:

讨论交流:

本文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二、读自己的文章。

你觉得你在叙述与议论这两方面有没有做好?

对所表达的两个点,你有没有写具体?

三、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的特点时所起的作用。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累古典诗词的兴趣。

 

对综合性学习中观察田园风光、了解作物生长、调查生活变化、感受田园美景、体验乡村生活、搜集资料信息等项训练成果的一次综合地展示与交流。

 

指导学生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提示学生有意识运用自己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学习方法分享:

 5个高效学习方法与技巧

1、养成预习好习惯

2、听课要跟上老师节奏:

听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速度。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双向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下课后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3、有计划复习知识:

“三遍复习法”:

每天晚上做作业后复习当天的东西;周末复习这周学过的东西;考前安排较多时间复习自己比较差的科目。

“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复习法。

4、善于总结归纳:

归纳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归纳,二是错题归纳。

归纳时可按章节和知识块进行,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纳的笔记本。

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

数理化可归纳出整个知识结构图,记清楚所学公式。

英语可以按照语法分、单词等问题分类。

5、学会灵活记忆方法:

把记忆的时间定在晚上,并且要在独自不受干扰的情况下。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