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303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一考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B卷政治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C

【来源】福建省福安市环城区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关系的相关知识。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

他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我与李奶奶没有血缘关系,A排除。

地缘关系是指以地理位置为连接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故土观念、乡亲观念就是这种关系的反应。

我和李奶奶在一个社区,属于地缘关系,C符合题意。

业缘关系使人们有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行业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同级关系等等,我和李奶奶没有职业关系,B错误。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我和李奶奶没有法律关系,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人的社会关系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血缘即直系和旁系血缘构成的宗族关系。

地缘即以共同或相近地理空间环境引发的特殊亲近关系。

业缘,即以曾经存在或正存在的职业、事业等原因引发的经常交往而产生的特殊亲近关系。

2.D

【来源】福建省福安市环城区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的身份的相关知识。

在工作中,吴京是电影《战狼2》的导演;在家庭中,是谢楠的丈夫,是吴所的父亲;在学习中,也是吴彬的学生。

这表明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认的,①正确。

吴京是电影《战狼2》的导演,这个不是通过家庭关系来确定的,②错误。

吴京是电影《战狼2》的导演,是谢楠的丈夫,是吴所的父亲,也是吴彬的学生。

这表明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社会关系,有助于更好的定位自己,发展自己,③正确。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而非血缘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对人的身份的多重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A

【来源】福建省福安市环城区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就是其中一片树叶”,可以看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A符合题意。

人类非常渺小说的是人类,而材料侧重的是人类与社会的关系,B错误。

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一颗星星说的是人类与社会的关系,人离不开社会侧重于社会的重要性,C错误。

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棵小草说的是人类与社会的关系,而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侧重于社会的重要性,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知识的运用。

4.D

【来源】2019秋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应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根据所学知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主动了解社会,不仅仅是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大事,①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5.C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逆向思维题,找“不属于”的选项。

我们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A、B、D三项属于亲社会行为。

C项错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故本题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亲社会的含义和特征,然后一一对照,找出正确答案。

6.D

【来源】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题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题。

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故①②③④正确;正确答案是D。

7.B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2019届九年级(五四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到真实本领,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磨练坚强意志,提高自身素质。

①③④说法正确;而早些发财致富是错误的说法,②应排除。

故选B。

8.C

【来源】河北省邢台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参加捐款捐物是关爱他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这一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是对参加捐款捐物行为的错误认识。

故选C。

9.C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特点。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朋友,拓展交往圈。

题干中“百姓可以在网络上@总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体现了网络交往平等的特点,所以选项C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错误,两面性不是网络交往的特点。

故本题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网络交往具有的特点,同时注意认真分析材料,注意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找出正确选项。

10.B

【来源】2019秋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

【解析】

【详解】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但不是创造了人类生活的一切,①观点错误,③④观点正确;我们要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传播网络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11.A

【来源】河南省获嘉县清华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

【详解】

当前社会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让我们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A说法正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我们不能只看到网络的劣势,B说法错误;C夸大了互联网的作用,说法错误;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方便自己的学习和生活,D说法错误;故选A。

12.A

【来源】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题干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171亿元,同比增长22.9%”说明网络的积极作用。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A符合题意。

B中“完全”一词太绝对。

CD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故选A。

【点睛】

理解题干材料主旨,分析材料体现网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3.C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网络无限,自由有限。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宜泄负面情绪。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故本题选:

C。

14.A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依据教材知识,现实生活中网络交往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网络交往常常是带着面具参加“假面舞会”,具有虚拟、平等、白主等特点,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有节制地上网,A说法正确。

B选项侵犯了同学的隐私权。

C选项要正确对待网络交友,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

D选项侵犯了学习对手的名誉权,应排除。

本题选择A选项。

15.C

【来源】2019秋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使用网络。

根据所学知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做到安全上网,但不能拒绝上网,②观点错误,①④观点正确;网上交往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③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16.C

【来源】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的描述,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启示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明辨是非,学会信息节食,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错误,人们可以认清事物真相。

B错误,“必然各异”的说法过于绝对,即使立场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有可能相同。

D错误,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遵守网络规则。

故选C。

17.A

【来源】广西来宾市忻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社会生活中需要良好的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题干中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这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题文中并未体现;C项题文中并未体现;D项题文主旨是遵守社会秩序,与题文不符。

故选:

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

需要知道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而这一准则需要法律确定和人们的自觉维护。

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文要求分析做出选择。

18.D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办理业务在一米线外等候,这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需要,属于维护社会秩序,①与题不符;过斑马线时,车辆少或者没有车辆时仍然等待红灯,这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体现,②与题不符;在规定的禁烟区域内吸烟,是违反相关规定的体现,属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③符合题意;在公路上随意停放车辆,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体现,属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④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D。

19.C

【来源】2019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自由的认识。

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

自由不是不受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①正确。

规则不是对自由的束缚,遵守规则是享受自由的前提,②错误。

自由离不开法律等规则,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③正确。

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享受自己的自由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④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0.B

【来源】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生活才能正常进行,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只有构成犯罪才受刑罚处罚。

③说法错误,公共场所秩序只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故选C。

21.D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尊重劳动、文明有礼。

结合教材,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应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题文中的成都大妈,缺乏基本的文明素养和规则意识,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利于社会和谐,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规则意识和文明有礼的人。

所以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洒叶拍照”应受道德的谴责或法律制裁,排除。

故本题选D。

22.A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①观点正确;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②观点正确;公民没有立法的权力,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③观点错误;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规则都要改进,④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3.D

【来源】四川省达州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题文中田朴珺状告微信号“兽楼处”名誉侵权案表明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自由,言论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违反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①②④说法正确;③错误,建立规则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的自由。

故选D。

24.C

【来源】201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文综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就业合同已签,公司因小林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拒绝他入职,是缺乏契约精神的表现,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③④观点正确;公司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其他公司成员的生命健康权,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①观点正确;公司并不是没有平等对待小林,所以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②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25.B

【来源】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短视频中存在不良短视频内容、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低俗占很大比重,给我们的启示是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要加强对视频平台的监管,促使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以①④符合题意;②做法过于绝对,拒绝观看短视频是不可能的,排除;③观点是对这种视频的支持态度,错误,视频推送应以道德和法律为根本标准;故选:

B。

26.A

【来源】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因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不盲从,不做网络的奴隶,要过自主的网络生活,B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网络生活和交往,因此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A。

27.B

【来源】江苏省启东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题干中“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体现了集体力量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和沃土,观点①正确;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观点②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观点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发挥集体的力量,观点④不符合题意;观点①②正确,所以选B。

28.D

【来源】山东省齐河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练兵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遵守规则,题干“一位女乘客拿着过道票却执意要坐靠窗座,还强词夺理不认账”说明女乘客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败坏社会好风气,媒体应该对其曝光,观点③正确;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文明,要树立规则意识,观点④正确;高铁“霸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应受刑事处罚,观点①错误;在我国,只有执法机关才能执法,不能全民执法,观点②错误;观点③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

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只有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才会受刑事处罚。

29.

(1)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及时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2)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②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湖南省汨罗市弼时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

【详解】

(1)本问考查中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学生据此回答即可。

(2)本问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学生可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角度组织答案。

30.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自由与规则是不可分的。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规则的约束。

同时,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规则和自由的关系。

结合教材知识,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规则限制了自由,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而没有看到规则还是自由的保障,没有看到建立规则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规则和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在作答时除了分析材料的观点外,要强调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点睛】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先进行判断,指出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然后在进行分析,阐述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31.⑴利: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弊: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两点即可)

⑵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

⑶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

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三点即可)

【来源】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网络的利与弊。

本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网络的“利”可从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等角度作答。

网络的“弊”可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角度作答。

(2)本问考查网络中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的表现。

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都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3)本问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2.

(1)上课讲话、迟到早退、校园里乱扔垃圾;就餐时不排除;考试抄袭;等

(2)开展“规则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

举行“遵规守法”标兵(模范)评选活动;

开展“规则现象面面观”的调查活动

(3)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学习校纪校规;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等。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五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解析】

【详解】

(1)本题以校规为背景,考察违反校规的现象,如上课讲话、迟到早退、校园里乱扔垃圾;就餐时不排除;考试抄袭;等

(2)本题考查如何增强规则意识的措施,从学校的角度考虑,以学生提建议的方式进行提出。

如开展“规则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举行“遵规守法”标兵(模范)评选活动;开展“规则现象面面观”的调查活动

(3)本题考查学生如何增强规则意识,如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学习校纪校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等。

【点睛】

本题以校规为背景,考察规则的相关知识。

校规是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用来规范一个学校的师生的语言和行为。

校规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旨在为师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校规是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

校规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用一样,是用来规范一个学校的师生的语言和行为。

在学校里,人人都需遵守校规,违反校规将被处罚、留校察看、记大过、通报批评、勒令退学等。

校规内容包括:

仪容、出勤情况、禁带物品说明、室内行为、公共场所行为等。

目的:

为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