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233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docx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

青年学者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黄宗智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

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一分珍贵的参考书。

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

为什么?

(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

)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做学术研究,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厂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其次,理论学习。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

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

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

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

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

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第三,写读书报告。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i}>表达出来。

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

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

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

(甚或更进一步:

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

)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

它对了解中国的实际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

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习惯的办法。

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习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

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

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和教学之用。

第四,研究写作。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实实做经验研究,最起码可以在那个层面上做出新的贡献。

但这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

优秀的学术贡献需要带有明确的问题,经验证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重要的问题,而问题的建立要靠经验与理论的连同使用,不可只靠单一方面。

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新鲜的经验证据来提炼新鲜的概念,用以解决重要的理论问题。

而所谓理论问题,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也可以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点。

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才会有驱动力,使自己作出长时期的持续投入。

这里应该说明,寻找自己最想做而又是最能做的题目常常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我当年便因导师的影响而选择了思想史的题目,并试图为导师而挑战当时占美国首席位置的JosephRLevenson。

后来才发现,自己无论在感情上还是能力上,都更倾向于关注普通人民,而又比较喜欢解答有关人们实际生活的问题,更合适做经济史、社会史和法律史。

但清楚认识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近乎不惑之年了。

基于以上的经验,我自己一贯避免指定学生做某个题目,因为我认为这几乎等于是在替他们找对象。

做学问是个长时期的磨练,}一分必要找到自己真正愿意一生与之作伴的主题,但国内由导师包办的做法仍然比较普遍,n}}需改革

 

如何撰写读书报告

确实,现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读书态度,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导师常常要求学生在期中或期末交读书心得报告或研究报告。

的确,以过来人之经验来说,比考试还辛苦哦!

不过,却可以让人得到较完整的知识,认识学术的规范,同时还可以带动学术研究的风气。

如此,撰写读书或研究报告的练习,自然而然地成为每位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

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

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

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

析论该书之內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擷摘型:

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

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

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內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內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內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

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

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

可以与书籍內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

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

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

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內容摘录:

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內,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

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內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

针对书籍內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內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

”与“?

”。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

(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

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由此,读书心得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社

四、页数

五、內容概要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读书报告范例

一、书名:

苦澀的成長

二、著者:

朱炎

三、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

141

五、內容概要: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愛」,阐释愛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愛的曲解以及贏得真愛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誤解青春的特質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勞,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虛气質,进而体認出一个人的價值,在於他对人類社会的实际貢獻。

第三篇「火鳳凰」,係以火鳳凰的行徑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領子、袖子最易磨損」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認領導人物,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簡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領略孤独的況味,以及学習多單独思考問題。

第六篇「怨尤」,說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務实,切忌好高騖遠。

第七篇「蠱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質与優良傳統,进而培養有为光明遠景獻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年長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們由陰暗的角落里走进陽光,享受現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說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簡化中,才能使心靈蘇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類的母親」,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須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現在有成就而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導師。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過苦,現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過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遠,有智慧。

他在備嘗生長的痛苦,又把痛苦轉化为喜悅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價值大的书。

他費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

在这个紛紛用悲观來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備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貴。

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長途之后,佇足回頭,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樣,鼓励能好好的走。

这一份奉獻,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絡相通,渾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

沒有哲学和沒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

他从上游解決人生问题,正本清源。

这种建設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忙碌。

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討了人生潛藏於內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給理想的中國青年摹出風貌典型。

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東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愛学問而有学問,热愛真理而认识真理,热愛青年而了解青年,热愛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

他的筆是一座橋,从他的內心到读者內心,交流互通,如響斯应。

推銷鋼琴的廣告有一句話:

「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說音乐能淨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現并追求較完美的模式。

我也要說,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錯路。

中國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8、附註:

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另外,除了封面要写校名、自拟的题目、专业、学号、姓名、读书时间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写上自拟的题目,且字数不超过20,允许有副标题。

 

读书报告格式

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

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

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种种式式,沒有任何规范。

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詳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見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來。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

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來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現几个重点可以发揮的。

把这几個重点列出來,有时间的話,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資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來补充你的論点。

这样,你閱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徹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來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他作品;

   3.別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緯的《干校十记》、严家其的《文革十年史》等)。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來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 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

赞与弹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內容丰富,描写細膩,刻劃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養往往遜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並非易事。

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稳的結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 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來谈。

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見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

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牘的抄。

否則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別人的唾餘。

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现在手中的书籍、报刊比比皆是。

平时如何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充分发挥书籍的作用?

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笔头勤。

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

现介绍八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

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

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

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又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

体会也可以是札记。

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

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

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三、提纲式

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

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

(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

(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

(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

(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

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

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

而且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

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

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

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四、批注式

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

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

“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

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五、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

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

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六、卡片式

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

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

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

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做卡片时有四点小的要求: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

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

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七、剪报式

凡是遇到处理的废报、废书,在完全抛弃之前,可以检查一下其中是否有适合留下的文章。

不管是一句名言还是一幅图画,都可以剪下在粘贴在自己准备好的剪报本上,空闲时象翻相夹那样随意阅读,也是一种享受呢。

八、索引式

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

平时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几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

或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

但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

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

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

“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

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索引笔记只需要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

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