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16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docx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TA)

 沟通分析法在理论的架构上,虽是承精神分析学派而来,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观念里,提出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的看法,强调的不再是生物性的驱力,反而偏重于感觉和情绪,并且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具体可观察的,不似精神分析学派,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说法是抽象性的概念,在这一方面,沟通分析法是有其突破性的成功之处。

  TA在人格结构的看法,由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继续其理论的延续,若此三种状态能顺利转换,便可形成良好的适应人格,假如其中产生混淆、污染、排除的情形,不适应的行为会因此而生.从沟通方面来说,若在三种自我状态下,能以互补式沟通进行,那么沟通是顺利、延续性的,但出现交错式、暧昧式的沟通则会使沟通产生问题。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认清其自我状态为何,以及使当事人发现自己无益或破坏性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改善当事人的沟通型式。

TA理论的概念里,强调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和影响力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会左右小孩子的早年决定、人生地位以及人生脚本的形成.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父母若多是以命令(injunctions)的方式教养,少给予抚慰(strokes)的需求,即使小孩子生而OK,这些成长过程的负向生活经验却会主宰了小孩子早年决定的关键因素,人生地位、人生脚本的不当也因此根深柢固地形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分析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从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心理游戏分析等,无非是让当事人去察觉、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自我状态、人生脚本为何,透过检视的过程,帮助当事人去重新做决定,并且选择建立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脚本,这也是TA在人性观中强调“人是有改变决定的能力”带来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人能更加地掌握自己,朝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方向迈进。

总体来看,TA虽然有精神分析的影子在,但它的精神却是同于阿德勒与完形学派——-相信人是主动的行为者、决定者,其人生脚本的概念也近于阿德勒所提的生活方式,是决定一个人往后生活的方向,而生活方式与人生脚本的不当,是可以透过治疗历程的觉察,有所改变.当然,每个学派都有其优缺点和被批评之处,不同的是,TA能收集各派的优点和长处,形成一套新颖、独特、易懂的理论,一般人也能由自修的方式学得这些概念,对自己有所帮助与成长,我想这是TA应该可以被提出来说明其最有贡献的佐证. 

TA专业详解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简介

The Philosophy ofTA(沟通分析的理念)

 (I)每个新生儿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好的(我好,你也好)。

 (II)每个人都俱有思办的能力,且都想成长和发展.

 (III)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

(IV)每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活得最好,便做了生命中一些关键性的决定。

长大后,这些早期决定可能不适用,此时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改变并做出新的决定。

  (V)沟通分析是一种奠基于合约的方法.亦即使用沟通分析模式来达到成长和改变的目标均要很清楚、能接受的、一致认同的方式。

 事实上所谓沟通分析只是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部份,在沟通分析理论系统中,有四个主要部份:

结构分析(StructureAnalysis)

 人格结构分析,以P(Parent,父毋)、A(Adult,成人)、C(Child,儿童)三种自我状态为基本架构的人格理论系统.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

 有关人与人之间彼此以何种自我状态进行沟通的分析。

游戏分析(GameAnalysis)

 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常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重覆发生雷同的冲突或情境 ,最后会有一种很差的感觉,并且会加强童年早期所做的决定.

脚本分析(ScriptAnalysis)

 分析一个人成长的背景及历史.有助于我们从中整理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沟通方式,遭遇的问题、困难与其成长背景之间的关联性。

从中加以解决及成长。

TA用语(取材自TAToday)

沟通(Transaction)

定义:

astimulus+ aresponse (basic unitofsocialdiscourse)一个沟通的刺激加上一个沟通的反应.人际互动的基本单位。

在沟通分析中,使用自我牯A模式来协助解释沟通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种类:

1、Complementarytransaction互补沟通2、Crossedtransaction交错沟通 3、Ulteriortransaction内在沟通

安抚(Stroke)

 定义:

aunit of recognition认可的单位

  举例:

当你走在街上,一个朋友迎面走来,你微笑的说:

“你好。

”他也微笑回礼,你们彼此正交换stroke,这种安抚的交换我们都已熟悉到不需经过思考,但回到同样的景像,你微笑打招呼时,你的朋友却毫无反应,看都不看你一眼就走过去了,你可能会很不舒服,我们都需要安抚,如果得不到会有被剥夺的感觉.

安抚的种类:

Verbalvs. Non—verbal口语与非口语的;Positivevs. Negative正面与负面的;Conditional vs。

Unconditional有条件与无条件的。

时间的结构(Time Structuring)

 定义:

Wheneverpeoplegettogetherinpairsorgroups,therearesixdifferent ways in whichtheycanspendtheirtime. 当人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有六种相处的方式

1、Withdrawal:

退缩(独处,和他人没有互动。

 2、Ritual:

仪式(好似预定好规则的社交互动.)

 3、Pastime:

闲谈,消遣(类似仪式般,大家都熟悉的互动方式,但没有预定的规则,大多是在谈过去的事.pasttime)

 4、Activity:

活动(不只是谈talkingabout,且有目地的进行一些活动。

dosomething together)

5、Game:

游戏,心理游戏(以幼年已习惯、但不适用于成人的方式互动.replayofchildhoodstrategiesthatare nolongerappropriate tous asgrown-up)

 6、Intimacy:

亲密,亲近(不带隐藏讯息,表现真实感觉与需要,且适切于当时情形的互动。

人生脚本(Life—script)

  定义:

Anunconsciouslife planmadeinchildhood,reinforcedby theparents,justifiedby subsequentevents, andculminating ina chosenalternative。

小时在潜意识中订下的一生计划,被父母加强,并以后来的事件证明,但可经由选择而改变。

心理地位(Life-position:

Basicposition, existential position)

 定义:

One's basicbeliefsaboutselfandothers,which areused tojustifydecisions andbehavior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信念,做为其早期决定和行为的准则。

当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他们所在的心理地位会不一样。

一般心理地位可分为四种:

1·我好,你也好;2·我好,你不好(投射的);3·我不好,你好(内射的);4·我不好,你也不好(绝望的)

脚本讯息(ScriptMessage)

 小孩根据外来的讯息(主要来自父母)做出一连串的决定,由此形成其人生脚本,包括:

 1、Injunction禁止讯息, Permission许可讯息:

从父母的儿童自我状态所发出来的负面和正面的讯息

 2、Counterinjunction应该讯息:

从父母的父母自我状态所发出的讯息

  3、Program程式:

由父母的成人自我状态所出来的讯息

漠视(Discount)

 定义:

Aninternal mechanismwhichinvolvespeopleminimisingorignoringsomeaspectofthemselves,othersortherealitysituation。

一一种内在机转,会去忽略和自己、他人、或现实状况有关的资料或潜意识中忽略和解决问题有关的资讯.

或谓:

Unawarely ignoringinformationrelevantto thesolutionofaproblem。

潜意识中忽略和解决问题有关的资讯

参考架构(Frameofreference)

定义:

Thestructureofassociatedresponseswhichintegratesthevariousego-statesinresponsetospecificstimuli。

 Itprovidestheindividualwithan overallperceptual,conceptual,affectiveandactionset,whichisusedtodefinetheself,other people andtheworld。

一个人整合自己的自我状态以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内在结构,它提供一个人整套的觉知、观念、感觉和行动,并以此定义自己、他人和世界

再定义(Redefining)

 定义:

Theprocessofone'sdistortinghisperceptionofrealitytofithis own script。

一个人整合自己的自我状态以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内在结构,它提供一个人整套的觉知、观念、感觉和行动,并以此定义自己、他人和世界。

扭曲的感觉(Racketfeeling)

定义:

Afamiliaremotion,learnedandencouraged inchildhood, experiencedinmanydifferentstresssituations,and maladaptive asanadultmeans ofproblem—solving。

一个人从小学来,并被加强的常见情绪,特别容易出现于各种压力呈现时,对一个成人解决问题而言并不适当

点券(Stamp)

 When Iexperience aracket feeling,therearetwothingsIcandowithit。

Ican expressitthereandthen。

OrIcanstoreitawayfor uselater。

WhenI dothelatter,Iamsaidtobesavingastamp.当一个人经历到扭曲感觉时,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却留待以后才表现,则称之为收集点券

心理游戏(Games)

定义:

在互动中表面传达的讯息内,还隐含其他讯息,对方会对隐含讯息有反应,在这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后,会得到可预期的结果。

此结果至少有一方觉得不舒服或受到伤害。

此种行为模式会一再重覆的发生。

自我状态模式(TheEgo—StateModel)

请你回溯自己过去二十四小时的生活,有没有哪一刻,你的行为、想法、和感觉就像你小时候的反应一样?

有没有哪一刻,你的所做、所想、所感就和你父母的反应一样?

还有哪些时候,你的举止、念头、和感情是单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事的直接反应,与过去无关?

每一项至少写下一个例子。

并写下当时的感觉、想法、及行为。

你刚才完成了自我状态模式的第一个练习.想一想你刚才所做的,你检查了人类的三种表现方式,每一种都包含了一套行为、想法、和感觉。

当我的行为、想法、感觉就像我小时一样,我就是在儿童自我状态之中.当我所做、所想、所感觉的是从父母模仿而来,我就是在父母自我状态之中。

当我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

在平常的沟通分析运用中,我们会简单地说“在儿童里"、“在父母里”、“在成人里”.

把这三个自我状态放在一起,就是沟通分析理论的核心—--三部份自我状态组成的人格模式。

传统上,把它画成三个相连的圆圈,各以其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为名,故也称之为PAC模式。

这是第一度结构图,以后我们还会讨论第二度结构图。

以自我状态来分析人格的过程就叫做结构分析。

自我状态间转换的例子:

简小姐在拥塞的马路上开车,她注意着周围汽车的速度,也很小心地看着交通号志,她根据此时此地发生在周围的状况来开车,所以她是在成人自我状态里。

忽然一个人从外线道切过来想超车,两辆车子太近了几乎擦撞,简小姐吓了一跳,瞥了照后镜一眼,见后车还有一段距离,赶紧轻踩煞车。

她的害怕对眼前的危险是适当的反应,帮助她在电光火石之间避开可能发生的车祸,她仍然保持在成人自我状态里。

待那辆车子逐渐驶远,简小姐颇不以为然地撇着嘴摇头,转头对同伴说“这种驾驶根本就该吊销他的驾照.”这时她转到父母自我状态中了。

当她小的时候,她坐在爸爸旁看他开车,当他父亲对其他驾驶不以为然时,就是这样子撇着嘴摇头。

不久她开到公司,看看表发现已错过和老板约好要谈一件要事的时间,她的心往下沉,感到一阵恐慌。

此时她又转到儿童自我状态里,小时候上学迟到最怕的就是老师严厉的处罚,她恐慌的感觉是来自儿时的经验,而不是根据现在已成人的处境。

除了这些想法和感觉,她还会伴随一些行为,一如当年那个迟到的小女孩,如心跳加速、张大眼睛用手捂着嘴,靠近点看,还会发现她在冒汗。

此时她并非在意识上知道自己是针对旧时的经验起反应,如果这时问她“现在的情形有没有唤起什么儿时的回忆?

”她可能会想起小时在教室被处罚的景象,也可能这种痛苦的记忆被压抑的太深,而无法马上忆起,如果她愿意去探索这些被压抑下来的痛苦经验,可能要花更久的时间,甚至藉由心理治疗才能想起来.

她马上对自己说“等一等,我在怕什么?

老板是个讲理的人,她会接受我因塞车而迟到的情形,我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来和她谈.”她又回到成人自我状态,她整个人放松了,手也放下不再捂着嘴,脸上恢复笑容。

现在回到刚才你所举的例子,审视你所写在过去一天中的儿童、父母、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

回想每当你在儿童自我状态中的情形,注意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可以试着自己以角色扮演来感觉;然后记下你当时的想法,通常可以自问“我在脑子里对自己说什么”来得到儿童自我的想法,特别是针对关于自己、别人、整个环境自己会怎么对自己说;最后再注意自己会有什么行为表现,可以对着镜子在自己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角色扮演一番。

核对一下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这样的感觉、想法、和行为,你甚至可能会想起自己是在重演过去的某个事件,那大约是几岁呢?

父母自我状态:

以同样的方式写下在父母自我状态中相关的感觉、想法、和行为,可以用角色伴演的方式来揣摩。

要知道父母自我的想法可以自问“在我脑中有没有听到父亲或母亲会对我说什么?

”当然也可能是叔伯、祖父母、或老师等具父母形像的人的话.核对一下在父母自我状态里的行为、感觉、想法是否摩仿自他们,好像拷贝进来的一样。

你可能很容易就发现在各个情境中自己模仿认同的对象是谁。

成人自我状态:

最后记录在成人自我状态时相关的行为、想法、和感觉。

要和儿童和父母自我状态来区分,可自问“这样的行为、想法、感觉对处理现在发生的事是否适当,是否能解决问题?

”如果答案是“是",这个反应就是出自成人自我状态。

有时可能会发现在成人自我状态时,可列出行为和想法,却没有感觉,确实,常常我们可以不带什么感觉而很有效地处理此时此刻的事情.但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时,也可以体验到情绪的。

如何去区分成人和儿童的感觉呢?

成人的感觉对处理现在发生的状况是适当的。

就如简小姐在两辆车太接近时觉得害怕,而赶快煞车避免车祸。

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三种自我状态都是必须的,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个有效率的生活。

要溶入社会,需要父母自我状态提供规范来遵守。

儿童自我状态则包含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一步,核对各种自我状态中的感觉、

什么是自我状态?

想法、行为是否一致地常在自己身上出现。

自我状态的理论是沟通分析的基础,艾伯恩(Eric Berne沟通分析之父)将之定义为“一个人外显的、可观察的心理状态”,包括父母、成人、儿童三个部分,分别简写为P、A、C以图一中三个相连的小圆圈表示,图二则是其详细的解析图.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来,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 外显行为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

儿童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 成人自我状态则是一个人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思考、记忆、并应用的部分,通常以不带感觉的方式来表现。

以下详述之。

儿童自我状态(Childegostate,简称C2)

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又可在其内再分为早期儿童,早期成人,早期父母三部份。

以其功能的不同,则可分为自由的儿童和顺从的儿童.

⑴早期儿童(early Child,简称C1)

小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许多基本的需要和原始的功能,如吃、喝、拉、撒、睡等等,我们从他的行为就可以观察出来.精神分析理论将之称为原我的冲动(注三),沟通分析则把婴儿期的存在状态称为C1,当某人在其它年龄也表现出婴儿的行为时,我们称他正处于C1中。

比方一个五岁的小孩跌倒时,不管旁人,拼命大哭,就称他正处在C1中. 为了表示区别,我们将儿童自我状态标明为C2.C1是我们感觉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婴儿在爱和温暖中长大,C1还将成为人一生中,乐趣和动力的泉源.

⑵早期成人(earlyAdult,简称A1)

婴儿逐渐去观察自己和环境,并开始发展自己的A1(由于它有很强的直觉式的洞察力,艾伯恩又称它为“小教授")。

他注意到乳头或奶嘴会来来去去,并不是自己的一部份,而手指和脚趾则是自己的一部份,听自己的指挥.他逐渐得到一些非口语、纯经验的资讯,把这些资讯储存起来,并据此来反应,我们把这种原始的、非口语的理解力归类到儿童自我状态中的早期成人。

虽然A1很聪明,但它也会误用所获得的资讯,比如我的孙子葛瑞安在爬下楼梯时,坚持要把头朝下,可能是因为他的A1认为头向下才能看清楚前面,而没有考虑到其危险性。

⑶早期父母(earlyParent, 简称P1)

幼儿也会发展出初步的父母自我状态,标记为P1. 当我的孙子葛瑞安三个月大时,他十三个月大的堂哥葛洛伯会抱着他的头在胸前轻抚,好像妈妈对小孩一样,这就是葛洛伯P1的表现,没多久,葛洛伯表现出C1,不管葛瑞安大哭而把他的玩具抢走,被大人责备后,葛洛伯又以A1表现,给他一个代替的玩具,使他不再哭闹,自己又能拥有原来的玩具。

P1是小孩在还不会说话时,接受到来自父母的非口语讯息,并整合入自己人格的部份。

如果父母遇事喜欢喋喋不休地责骂,小孩会把这些行为和情绪整合到自己的P1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他长大后,可能很容易以非理性、情绪化的方式自责、厌恶自己,当他做父母时,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忍不住喋喋不休地责骂自己的小孩。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P1都是这种具破坏性、没有理性的成份,所以把它称为“巫婆妈妈”、“怪物爸爸”,甚至“畜牲父母”。

我们反对这种称呼,一方面是太轻蔑了,不适合用在专业的场合,另一方面是忽略了P1中正面的部份,小孩也从父母接受到愉悦快乐的讯息,我们认为不应该老是责备父母对孩子负面的影响,而忽略掉他们正面的贡献。

有一次葛洛伯在大池较浅处和小池间跑来跑去,一不小心跌到大池的深处,如果他妈妈吓得大叫,惊慌不知所措,可能会在葛洛伯的P1中印入一个受惊的父母,长大后可能看到水就害怕不敢靠近。

当时他母亲冷静地把他拉上来,抱着他愉快的说:

 “哇!

你会游泳了,好厉害!

”葛洛伯本来绉着脸快哭了,马上转成得意的大笑,然后教他漂浮、踢水、划手,两人笑闹地练习,在他记忆中留下一段美好的经验。

我们除了不同意“P1都是负面的”这种看法外,也不同意艾伯恩对如何形成P1的看法.他曾说:

“父母的儿童自我状态直接插入小孩的P1,好像电极的接触一样,是自动形成的反应。

”照他的说法,小孩就成了父母一言一行中完全被动的受害者.相反的,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会过滤、选择、决定要如何对父母的讯息来反应。

即使葛洛伯的妈妈处理的很好,他可能还是怕水,再也不敢游泳。

另一个小孩也许被父母的惊惧吓到,但自己克服害怕,仍然决定好好学游泳。

我们从个案身上看到许多过滤父母讯息的例子,有一个人说:

“当然罗,我母亲讲话时就像个醉鬼一样,我根本没理她,就是离开,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我们认为小孩自己也有参与P1的形成—-他可能接受外来的讯息,也可能根据C1 和A1的决定拒绝它.

⑷自由的儿童(freechild,简称FC)和顺从的儿童(adaptedchild,简称 AC)

小孩做决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也根据他所感受到别人对他的期望,比如他在小马桶尿尿会受到鼓励,尿湿裤子则受到处罚,于是他学会使用小马桶来讨好别人,他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尿湿裤子的感觉而用小马桶。

葛洛伯抢走葛瑞安的玩具时,纯粹是自发的,他想要那个玩具,就把它拿走了,完全不考虑大人说的自私、玩具属于谁的、做个好小孩什么的。

但是他马上发现大人绉着眉看他,对他发出责备的声音,于是他另拿一个玩具给葛瑞安好满足大人,当他发现自己能用这样的方式使自己和别人都满意时,你可以想像他有多高兴,没错,十三个月大的小孩就已经这么老练了。

自由的儿童和顺从的儿童是功能上的划分,前述的P1,A1,C1则是结构发展上的划分,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解释再决定治疗,就是本书的核心,若AC在幼年时决定遵从父母的讯息而压抑了FC 的功能,就在做再决定治疗时,以A1做一个新的决定—-放弃有问题的顺从,而能自由的发挥自己.

⑸结语: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儿童自我状态只在幼年期发展,我们的观察却是这个发展是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的,是从过去到现在所有经验的总合.一个四十五岁平常举止有度的人,猛然看到一个长得很像在越战中拷打他的人时,可能会吓得浑身冒汗;一个被卡车撞过的人,开车遇到卡车从旁经过时,害怕得手脚发软,他在理智上虽然知道现在没有危险,但在感觉上却像是回到过去可怕的那一幕。

我们要一再强调,在我们里面的儿童能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接受许多讯息,并体验它们,然后整合起来,没有一件是完全由别人左右的。

既然它参与自己的成长,它就可以改变,重新体会,决定过的可以再决定!

这一点在实际的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自我状态(Parent egostate,简称P2)

包括父母以口语所表达的讯息,对一个人的信念、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过程是经过这个人的选择而整合入其人格的。

一个人为自己创造的想像父母,其过程是持续一生的

父母自我状态决不只是艾伯恩所说的“强迫放入脑中的录音带”,而是经过一个人的C和A的选择和创造,这个过程和这个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其他较亲近的人(如兄弟姊妹、祖父母、好朋友)都有关。

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整合自己的父母自我状态,“父母”的来源包括真实的父母、其它重要的人、还有自己的想像.有一个从未看过自己父亲的人,想像父亲是个温柔、慈爱、善良的人,他在这样的想像中长大,自己也成了具有这些特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