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129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docx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

试验员-混凝土试验(三)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U}}{{/U}}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环境中,经28d养护,采用标准和测试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所采用的试验机的误差要求不超出{{U}}{{/U}}。

∙A.±1%

∙B.±1.5%

∙C.±2%

∙D.±2.5%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3.施工所需要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大小主要由{{U}}{{/U}}来选取。

∙A.水灰比和砂率

∙B.水灰比和捣实方式

∙C.骨料的性质、最大粒径和级配

∙D.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小、钢筋疏密、捣实方式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4.试拌混凝土时,当流动性偏低时,可采用提高{{U}}{{/U}}的办法调整。

∙A.加水量

∙B.水泥用量

∙C.水泥浆量(W/C保持不变)

∙D.砂用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5.在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U}}{{/U}}。

∙A.小于5%

∙B.大于5%

∙C.小于10%

∙D.大于10%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6.抗冻等级{{U}}{{/U}}的抗冻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附条文说明)》(JGJ52—2006)中的规定。

∙A.F100及其以上

∙B.F150及其以上

∙C.F200及其以下

∙D.F250及其以下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7.试配泵送混凝土,在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要求其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U}}{{/U}}。

∙A.2%

∙B.3%

∙C.4%

∙D.5%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8.有一组立方体建材试件,试件的尺寸为150×150×150(mm),根据它们的尺寸应是{{U}}{{/U}}试件。

∙A.水泥胶砂

∙B.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C.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

∙D.烧结普通砖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9.抗冻等级是通过龄期28d的混凝土试件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U}}{{/U}}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

∙A.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0%,质量损失不超过3%

∙B.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3%

∙C.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质量损失不超过5%

∙D.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8%,质量损失不超过5%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0.在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U}}{{/U}}。

∙A.2.0%

∙B.3.0%

∙C.4.0%

∙D.5.0%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11.混凝土拌和物应在15min内成型完毕,对于成型试模尺寸为150×150×150(mm)的混凝土试件,应分{{U}}{{/U}}层插捣,每层插捣{{U}}{{/U}}次。

∙A.325

∙B.225

∙C.227

∙D.327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2.轻骨料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超过{{U}}{{/U}}。

∙A.350kg/m3

∙B.450kg/m3

∙C.500kg/m3

∙D.550kg/m3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13.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时,应经常对冻融试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有严重破坏时则应进行称量,若试件平均失重率超过{{U}}{{/U}},则应停止其冻融循环试验。

∙A.2%

∙B.3%

∙C.5%

∙D.8%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4.下列情况中,配制的混凝土可以不用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是{{U}}{{/U}}。

∙A.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B.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C.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使用间断3个月以内时

∙D.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5.当轻骨料混凝土强度为30MPa以上时,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采用{{U}}{{/U}}水泥时的水泥用量。

∙A.32.5级

∙B.42.5级

∙C.52.5级

∙D.62.5级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6.在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的规定为{{U}}{{/U}}。

∙A.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B.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3%

∙C.含泥量不应大于1.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3%

∙D.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17.混凝土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U}}{{/U}}的百分率。

∙A.混凝土总质量

∙B.砂质量

∙C.砂石质量

∙D.水泥浆质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8.在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中,当碎石的泵送高度<50m时,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比应{{U}}{{/U}}。

∙A.≤1:

3.0

∙B.≤1:

4.0

∙C.≤1:

5.0

∙D.≤1:

5.5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19.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凡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U}}{{/U}}的部位所用的混凝土。

∙A.0.5m

∙B.1m

∙C.1.5m

∙D.2m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0.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U}}{{/U}}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A.3、7、28

∙B.3、28

∙C.7、28

∙D.28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21.泵送混凝土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的计算公式为{{U}}{{/U}}。

∙A.Tt=Tp+△T

∙B.Tp=Tt+△T

∙C.Tt=Tp-Tt+△T

∙D.Tp=Tt-Tp+△T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2.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时,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试验后的质量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U}}{{/U}}。

A.B.C.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3.现浇混凝土用的轻骨料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普通砂时,砂率为{{U}}{{/U}}。

∙A.35%~40%

∙B.35%~45%

∙C.35%~50%

∙D.35%~55%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4.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计算式为{{U}}{{/U}}。

∙A.S=10H-1

∙B.P=10H-1

∙C.S=5H-1

∙D.P=5H-1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5.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U}}{{/U}}。

∙A.单位用水量

∙B.水泥的强度

∙C.砂

∙D.水泥用量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6.抗冻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的规定是{{U}}{{/U}}。

∙A.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量不大于0.5%

∙B.含泥量不大于2.0%,泥块含量不大于1.0%

∙C.含泥量不大于3.0%,泥块含量不大于0.5%

∙D.含泥量不大于3.0%,泥块含量不大于1.0%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7.在高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还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U}}{{/U}}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要求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A.3次

∙B.5次

∙C.6次

∙D.8次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8.计算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时,泵送混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的总量不宜小于{{U}}{{/U}}。

∙A.100kg/m3

∙B.200kg/m3

∙C.300kg/m3

∙D.400kg/m3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9.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时,将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3层均匀装入筒内,每层捣实后的高度大致为筒高的1/3,且每层用捣棒插捣{{U}}{{/U}}。

∙A.15次

∙B.20次

∙C.25次

∙D.30次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30.计算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时,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U}}{{/U}}。

∙A.25%~30%

∙B.25%~35%

∙C.30%~40%

∙D.35%~45%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31.当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强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其中1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大和减小{{U}}{{/U}}。

∙A.0.01~0.02

∙B.0.01~0.03

∙C.0.02~0.03

∙D.0.02~0.04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32.轻骨料混凝土试验以标准养护28d并折合成{{U}}{{/U}}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的依据。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33.混凝土按体积密度进行分类时,ρ0<{{U}}{{/U}}的混凝土为轻混凝土。

∙A.1900kg/m3

∙B.1950kg/m3

∙C.2400kg/m3

∙D.2500kg/m3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34.在测定抗渗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时,混凝土拌和物捣实成形方法视坍落度大小而定,若坍落度大于{{U}}{{/U}},宜用人工插捣密实。

∙A.50mm

∙B.55mm

∙C.60mm

∙D.70mm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35.抗渗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应{{U}}{{/U}}。

∙A.大于50mm

∙B.大于40mm

∙C.小于30mm

∙D.小于20mm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36.试拌调整混凝土时,发现拌和物的保水性较差,应采用{{U}}{{/U}}措施。

∙A.增加砂率

∙B.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增加用水量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37.采用相对用量法表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以{{U}}{{/U}}为1,按水泥:

水:

细骨料:

粗骨料表示。

∙A.细骨料质量

∙B.粗骨料质量

∙C.水的质量

∙D.水泥质量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38.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时,冻融试验强度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U}}{{/U}}。

A.B.C.D.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39.坍落度小于{{U}}{{/U}}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20mm

∙B.15mm

∙C.10mm

∙D.5mm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40.在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粗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的规定为{{U}}{{/U}}。

∙A.含泥量不应大于0.2%,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5%

∙B.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C.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5%

∙D.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5%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1.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的取样,试样要有代表性,宜在搅拌后第三盘至结束前{{U}}{{/U}}之间取样。

∙A.20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2.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aa和bb称为回归系数,当用卵石时,aa和bb的值分别为{{U}}{{/U}}。

∙A.0.480.23

∙B.0.460.27

∙C.0.480.33

∙D.0.460.07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43.在结构设计、施工、验收中均以{{U}}{{/U}}强度为评定依据。

∙A.抗拉

∙B.抗压

∙C.抗折

∙D.抗剪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4.冬期施工的混凝土试件的留置应增设{{U}}{{/U}}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查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

∙A.1组

∙B.不少于2组

∙C.3组

∙D.不少于3组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5.水泥混凝土在未凝结硬化前,称为{{U}}{{/U}}。

∙A.石灰拌和物

∙B.砂石拌和物

∙C.水泥拌和物

∙D.混凝土拌和物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46.轻骨料混凝土采用整体试件法测定干表观密度时,以3块试件平均值作为干表观密度代表值,并精确至()。

∙A.1kg/m3

∙B.10kg/m3

∙C.100kg/m3

∙D.1000kg/m3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7.配筋密列的结构(如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采用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应为{{U}}{{/U}}。

∙A.40~50mm

∙B.40~60mm

∙C.50~60mm

∙D.50~70mm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48.在混凝土中,砂、石称为{{U}}{{/U}},主要起{{U}}{{/U}}作用。

∙A.骨料润滑

∙B.骨料骨架

∙C.粗骨料支撑

∙D.细骨料填充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49.关于轻骨料混凝土试验的取样及试块留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U}}{{/U}}。

∙A.根据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同一混凝土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情况,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为一批

∙B.根据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试验的同一混凝土等级、同一配合比、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情况,每一工作台班为一批

∙C.每一取样批量标准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不得少于三组

∙D.根据需要可做拆模、起吊、早期强度及有特殊要求(如热导率)等辅助性试验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50.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制作试件时,制作试件用的试模内表面应进行机械加工,其平面度为{{U}}{{/U}},组装后各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出±0.5°。

∙A.每50mm不超过0.05mm

∙B.每100mm不超过0.03mm

∙C.每100mm不超过0.05mm

∙D.每150mm不超过0.03mm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