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11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的分析教案.docx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单位

授课时间

课题

20.1.1

教材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通过实例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权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

教法

学法

1、 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引入;

2、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用了“引导——讨论——交流”进行学习;

3、“总结——应用”巩固所学;

4、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课本P124-P127。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导入课题

以前的学习,使我们对平均数由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描述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问题1:

把学生提前统计出来的班级中同学的年龄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算班级中学生的平均年龄。

(二)自主互助,探究新知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

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从而很自然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教师小结:

1、在“选择评价”的实际问题中,需要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2、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

问题1的权相等,也就是重要程度同等主要。

今后我们学习要怎样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问题2的权不同。

分析问题1、2中的加权平均数:

问题1、2中的计算都可以看作是求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

的权分别是

()则

相应练习:

某市的7月下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气温

35度

34度

33度

32度

28度

天数

2

3

2

2

1

(1)在这十个数据中,34的权是_____,32的权是______.

(2)该市7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三)例题讲授,探索新知

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

3:

2:

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2:

2:

3:

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本道例题学生独立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应练习: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候选人

测试成绩(百分制)

面试

笔试

86

90

92

83

(1)如果公司认为笔试和面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来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重要,并分别赋予他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例2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

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相应练习:

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期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体验快乐

1、数据2、3、4、1、x的平均数是3,则x=________,

2、你能求出中国篮球队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吗?

年龄(岁)

26

28

29

30

31

相应队员数

1

3

1

4

2

(1)在这五个数据中,28的权是_____,31的权是______.

(2)中国篮球队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_____,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

3、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精确到0.01公顷).

小明的作法:

 (公顷)

你认为小明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

为什么?

在上面的问题中,三个数据0.15、0.21、0.18的权分别是15、7、10,说明三个数据在计算这个市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时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

(五)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1、什么情况下用加权平均数来求平均数

答:

在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

2、数据的权的意义是什么?

答: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3、加权平均数公式:

4、权的几种表现形式?

(1)直接以数据形式给出;

(2)比例形式给出;

(3)百分数形式给出.

(六)分层作业深化新知

必做题:

1、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所示

部门

人数

每人所创年利润/万元

A

1

10

B

3

8

C

7

5

D

4

3

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是多少?

2、在“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七年级甲班5名同学的得分如下:

9分、8分、9分、8分、9分.则这5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_______________.

3、某人打靶,前3次平均每次中靶9环,后7次平均每次中靶8环,此人10次打靶的平均成绩:

=_______________.

4、从每公斤10元的水果糖中取出5公斤,每公斤12元的软糖中取出3公斤,每公斤9元的酥糖中取出2公斤,这三种糖混在一起后,这种“杂拌糖”应定价为每公斤_______元.

选做题:

小林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试成绩分别为:

平时考试第一单元84分第二单元76分,第三单元92分,期中考试得分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试的总评成绩为多少?

 

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身边的,熟悉的有意义的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习。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并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强调知识要点是必不可少的。

 

 

 

 

适时、适当的练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1中“权”以一个比例的形式给出的,通过比较第

(1)

(2)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权对最后结果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认识

 

把知识的学习上升一个高度,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的环节。

 

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加深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检查学生反馈情况,做到当堂清。

 

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板书设计

20.1.1平均数

1、加权平均数:

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

的权分别是

()

2、权的三种表现形式:

(1)直接以数据形式给出;

(2)比例形式给出;

(3)百分数形式给出

 

 

例1

 

例2

 

20.1.2中位数和众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

(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

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最好,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

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最大,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

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

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

1.2匹

1.5匹

2匹

3月

12台

20台

8台

4台

4月

16台

30台

14台

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

1.

(1)210件、210件

(2)不合理。

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

(1)1.2匹

(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最大,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课后练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97、96B.96、96.4C.96、97D.98、97

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4、25B.23、24C.25、25D.23、25

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温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数

3

5

5

7

6

2

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

1.9;2.22;3.B;4.C;5.

(1)15.

(2)约97天

20.1.2中位数和众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1、重点: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2、难点:

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较多的一种量。

另外要注意:

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46例6的意图

(1)、这是在学习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之后涉及到这四个环节的一个例题,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它交待了该如何完整的进行这几个过程,为该怎样综合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一个标准范例。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2)、从分析和解答过程来看,此例题的一个主要意图是区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数据代表的异同。

(3)、由例题中

(2)问和(3)问的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应该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来灵活运用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4)、本例题也客观的反映了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统计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紧密联系的。

课堂引入

本节课的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定义开始,为完成重点、突破难点作好铺垫,没有必要牵强的加入一个生活实例作为引入问题。

例习题的分析

例题6中第一问是在巩固平均数定义、中位数定义和众数的定义。

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词语特点分析它们分别指哪个数据代表,教师也可以顺便加一个发散性问题,一般地哪些词语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呢?

例题6中的第二问学生一般不易想到,教师要将“较高目标”衡量标准引向三个数据代表身上,这样学生就不难回答了。

第三问要抓住一半左右应与哪个数据代表的意义相符这个问题。

即要很好的回答第三问,学生头脑必须很清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

随堂练习

1、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人数

2

3

6

14

15

5

4

1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

(单位:

岁)

甲群:

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

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

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答案:

1.众数90中位数85平均数84.6

2.

(1)15、15、15、众数

(2).15、5.5、6、中位数

课后练习

1、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

职员

董事长

副董事长

董事

总经理

经理

管理员

职员

人数

1

1

2

1

5

3

20

工资

5500

5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

(精确到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

2、某公司有15名员工,它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示:

部门

A

B

C

D

E

F

G

人数

1

1

2

4

2

2

3

每人所创的年利润

20

5

2.5

2.1

1.5

1.5

1.2

根据表中的信息填空:

(1)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万元。

(2)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中位数是万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一般水平?

答案:

1.

(1).2090、500、1500

(2).3288、1500、1500

(3)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额与大多数人的工资额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2.

(1)3.2万元

(2)2.1万元(3)中位数

 

作业:

练习册

20.2数据的波动程度

20.2.1极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37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38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

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

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

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A.8B.16C.9D.17

答案:

1.497、38502.43.D4.B

七、课后练习:

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A.0.4B.16C.0.2D.无法确定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A.87B.83C.85D无法确定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

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

1.A;2.D;3.0.4;4.30、40.

5

(1)极差55分,从极差可以看出这个小组成员成绩优劣差距较大。

(2)略

20.2.2方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

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理解方差公式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38的讨论问题的意图: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教材P140例1的设计意图:

(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

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例题的分析:

教材P140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

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六.随堂练习:

1.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

(单位:

cm)

甲:

9、10、11、12、7、13、10、8、12、8;

乙:

8、13、12、11、10、12、7、7、9、11;

问:

(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

2.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

为什么?

测试次数

1

2

3

4

5

段巍

13

14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