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087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 11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11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复习题(1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酵母菌和乳酸菌共有的结构不包括

A.核糖体B.DNAC.细胞膜D.染色体

2.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

3.长期保存菌种应控制的条件是(  )

①湿度 ②低温 ③干燥 ④有光 ⑤隔绝空气 ⑥适当有氧。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③⑤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B.所有密码子都有与之配对的反密码子

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5.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既能为一些微生物提供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B.NaHCO3只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C.维生素是微生物的能源

D.牛肉膏蛋白胨只能为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碳源

6.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者双手、接种环、工作台等都需要用适宜的方法灭菌处理

B.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程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调pH、倒平板

C.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D.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

7.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氮源、无机盐、水等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

B.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C.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用于维持pH的相对稳定

D.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8.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主要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A.核膜B.染色质C.核液D.核孔

9.在人体正常时,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物质是()

A.乳酸B.葡萄糖C.H2O2酶D.胰高血糖素

10.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1.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调节

B.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他部位没有

C.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实现的

D.通过体温调节,改变了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能力,结果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

1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对操作者的双手、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超净工作台的处理方法依次是(  )

A.酒精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

B.酒精消毒、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

C.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消毒

D.酒精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酒精消毒

14.如图示底物与抑制剂和酶的结合机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位点是酶与底物契合的活性部位

B.抑制剂l和2的抑制原理是一样的

C.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l的抑制作用

D.降低底物浓度,与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无关

15.变形虫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与细胞膜的哪个特点有关()

A.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C.一定的流动性D.保护作用

16.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  )

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B.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17.下列生物学实验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实验操作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酒精的含量

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用层析液分离出四条色素带

C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

D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选择根尖分生区作为观察材料

A.AB.BC.CD.D

1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2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

B.有光和无光时都可以进行光反应

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D.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精子形成过程中若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可能出现XXY的后代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含有染色体8条,则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20.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0.0分)

21.如图是某雄性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字母表示细胞,数字表示过程),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象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叫______,图2中的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2)图2中乙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中期.

(3)图3中曲线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图2______图有错误.

22.如图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上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_____进行调节。

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______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若甲为反射弧中的下一个神经元,且图中A处物质使甲膜上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A物质传递的信号为______(兴奋或者抑制)。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这是一种______ 调节机制。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

23.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已知2号个体是纯合子。

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13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______.

(2)4号个体基因型为______.3号与4号个体生下两病皆患小孩的概率为______.

(3)甲病致病基因的转录产物与正常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______.

(4)乙病致病基因的______部位发生改变,不能与______酶结合,因而不能正常表达.

24.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M的碱基序列(注:

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细胞中基因M最多有______个。

该基因转录时以______(填¨甲”或“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合成的肽链含______个氨基酸。

(2)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需要______等基本条件,都发生______,产物都是大分子。

25.如表是某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表,请据表回答: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0.5g

1g

0.5g

2g

200mL

(1)此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有五类,其中蛋白胨提供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2)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必须的操作是______。

(3)微生物培养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菌操作,下列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的正确顺序依次是______。

(填序号)

①化学消毒②高压蒸汽灭菌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灭菌⑤灼烧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4)巴氏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最好选择群落在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若统计出在一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30个,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

(6)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

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

26.雅安市城区居民用水取自于青衣江上游,为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相关单位需要定期检测水源中细菌种类及数量,以确定水质是否达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熔化→灭菌→______.其中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

______.为避免杂菌污染,倒平板时应当在______进行。

(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主要为细菌提供______营养成分。

培养细菌的pH应调节至______.

(3)要统计水源中的活菌总数,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工作者将三个接种了等量水源水的培养基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

24小时后观察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为21、256、215,请分析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______.

27.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

(1)当人大量失水后,对应的机体调节过程为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乙表示______.

(2)b激素的名称是______,c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

(3)当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有一种疾病为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导致其血糖水平一般较正常人高,该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2.答案:

B

解析:

解:

A、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

C、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颤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溶酶体,D错误。

故选:

B。

颤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颤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答案:

D

解析:

解:

①③在干燥环境中,菌种代谢缓慢,有利于长期保存,①错误,③正确;

②适当的低温,降低细菌代谢,有利于保存,②正确;

④菌种不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光,④错误;

⑤⑥一般菌种多数是厌氧菌,所以不需要氧气,⑤正确,⑥错误。

故选:

D。

1、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2、菌种保存

 

临时保存法

甘油管藏法

适用对象

频繁使用的菌种

长期保存的菌种

培养及类型

固体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温度

4℃

-20℃

方法

菌落长成后于冰箱中保存,每3~6个月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

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合均匀后于冷冻箱内保存

缺点

菌种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菌种的保存,要求考生识记菌种保存的原理及方法,掌握菌种保存的条件,能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判断。

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识记HIV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A.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A错误;

B.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配对的反密码子,B错误;

C.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翻译的速率,C正确;

D.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D错误。

故选C。

5.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间的网络结构能力。

A.硝化细菌所利用的氮源是无机氮源氨,同时氨也为硝化细菌提供用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能源,A正确;

B.NaHCO3不仅能为微生物提碳源,也能提供无机盐,B错误;

C.维生素不是微生物的能源物质,C错误;

D.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有氮源、碳源和无机盐等,D错误。

故选A。

6.答案:

D

解析:

解:

A、培养基、接种环等都需要用适宜的方法灭菌处理,而手、工作台需要消毒处理,A错误;

B、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程序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B错误;

C、倒平板时需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错误;

D、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丢弃,以防止杂菌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

D。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作用,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注意事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

D

解析:

解:

A、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A正确;

B、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例如培养自养型的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B正确;

C、微生物培养基调节pH值时可以用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C正确;

D、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D错误。

故选:

D。

据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

因微生物不同,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制备特殊的选择培养基,来获得单一纯种。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重点考查培养基的制备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具体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具有双层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其功能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有利于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所以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产生后释放到内环境中,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

C.H2O2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符合题意;

D.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

解;A、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释放的,B错误;

C、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C正确;

D、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而不是减弱,D错误;

故选:

C。

当吃食物过咸、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下丘脑把有关信息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渴觉,通过主动饮水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另一方面下丘脑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调节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A.体温调节中,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反过来调节体温,即体温调节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调节,A正确;

B.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B错误;

C.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方式,C正确;

D.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产热减少;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产热增加,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D正确。

​故选B。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A正确;若数小时未进食,血糖浓度降低,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B错误;胰岛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C错误;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合成糖元,D错误。

故选A。

13.答案:

A

解析:

解: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一般用酒精消毒;

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皿一般采用干热灭菌;

接种针、接种环一般采用灼烧灭菌;

超净工作台需要利用紫外线灭菌。

故选:

A。

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

3.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②干热灭菌: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

如培养基的灭菌。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着重考查了无菌技术,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关键是熟记各自的方法与适用范围。

14.答案:

B

解析:

解:

A、据图示可知,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A正确;

B、据图示可知,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原理不一样,B错误;

C、由于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故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C正确;

D、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能与底物分子结合,降低底物浓度,与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无关,D正确。

故选:

B。

据图分析,酶的活性位点的结构具有特异性,一定的酶的活性位点只能与相应结构的底物结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反应底物失去与酶结合的机会而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当竞争抑制剂消除以后,酶的活性会恢复;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

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本题结合酶促反应原理图解,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能分析题图,明确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竟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及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相关知识,熟记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变形虫伸出伪足,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

A

解析:

解: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突触前膜就是轴突的末梢,突触后膜就是树突或胞体的膜,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故选:

A。

轴突的类型有:

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类,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再到突触后膜,只能从轴突到树突或胞体。

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过程,是一道较为基础的题目。

1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课本的一些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A错误; 

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层析液分离出四条色素带,B正确;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C正确;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常选择根尖分生区作为观察材料,因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D正确。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