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9019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docx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

浅析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作用

一.

二.

三.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

(一)展示国家真实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内部要素与外显形态的总和,是社会公众通过一定中介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印象、认知、认同与评价,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主观认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喜好和支持的程度。

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

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力量,通过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国民素质和外交关系体现出来,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必须展示真实国家形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少数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甚嚣尘上。

《角度篇》走遍全国各地取景,一方面,通过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如京剧、中医、长城、兵马俑等,以及国土境内自然景观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风光迤逦的海南岛和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等800多个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风貌等。

另一方面,它还让世界看到中国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立场。

片中提到《孟子》中带有循环经济思想的言论-“不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意在告之世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开始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深刻理解当代发展需要与后代发展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

一个风光秀美、底蕴深厚且立场坚定的中国因此被展现得如此真切,堪称公共外交史上的奇葩。

(二)促进文化传播

《中国国家形象片》展示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争取国际公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加强不同文化在中国的交流融洽。

《角度篇》第三部分《发展而能共享》的画面以高度现代化的上海作为切入点,随着镜头掠过一座座高架桥与一栋栋摩天大楼,有外籍中年男子这样说道:

“中国的每一个部分,你都能看到这样不同的文化,我认为这是亚洲最好的地方。

”这表明在外国友人心中他国文化在中国不寄存,而且能生根发芽,2010上海世博会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近些年,中国连接承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中国广大民众与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其中,从根本上保障了信息与文化传播渠道的畅通。

中国文化向世界输出的方式逐步多元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积淀孕育出得华夏文明对周边邻邦的影响深远。

《角度篇》中一名女青年这样称赞中国:

“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国家。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华裔秩序”、“东亚朝贡体系”说明了古代中国不仅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中国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对周边民族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辐射的范围包括东北亚、东南亚、西亚,甚至还远播非洲和西欧大陆。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互办中国年,增强了中外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有效渠道。

(三)提升国际地位

约瑟夫·奈认为,公共外交不仅有助于实现特定时限的目标,并且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国际事务,是实现一国长期战略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公共外交信息项目和其他软实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使得对外政策目标得以实现与巩固。

美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公共外交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并将其视为实现其他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

今天,我们借助《中国国家形象片》向世界传递着自己的外交渴望。

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地位实现了“两次”提升。

北京奥运会呗认为是中国走上真正强国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它很好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形态与中国国力,尤其展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力量。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渴慕已久的舞台,并通过这个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自信、向往和平的中国。

《中国国家形象片》顺利播出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力在支撑,并伴随着一种真实表达自我的渴望正破茧而出。

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为争夺话语权所迈出的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四)引导国际舆论,建立正面国家形象

国际舆论是指其他国家或地区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公共空间对公众感兴趣的问题所形成的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国际舆论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形资源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就国际舆论对某个国家来说,既可能成为富有积极意义的推动力量,也可能成为带来消极后果的反对力量,在当代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影响国际舆论来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前英国驻欧盟常任代表迈克尔·巴特勒更是直言不使英国公司或其他英国机构获取利益。

”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公共外交日益被看成一种在国外培植信任、创造有利国际舆论的重要战略工具。

对于我国来说,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利益冲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歪曲的成分,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比如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民主,中国的崛起最终会损害美国利益,中国加强国防建设被认为是为霸权主义“铺路”,甚至我国对非洲的援助也被看成是新殖民主义,等等。

对于这种误解,中国不能指望西方媒体主动去撇清事实,更不能指望西方政客主动消除这种信任赤字,填平舆论鸿沟,中国只有靠中国自己。

中国如何向世界说明自己,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合作开明的形象,将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大战略任务。

《角度篇》向世界展示了自由、民主与法制的中国国家形象。

通过此宣传片,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社会早已进入言论自由的时代,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对相同的事务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可以在不同的渠道畅所欲言的表达出来。

总之,《中国国家形象片》展示,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希望引导的舆论方向是真实而积极的,今天的中国是自由,开放与民主的。

三.进一步拓展中国公共外交

在对公共外交的战略定位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远,在西方国家,公共外交被看成是“美国外交的第四维度,德国外交的第三根支柱,英国总体外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对这些在公共外交方面极为老练的竞争对手,中国必须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中国有必要对公共外交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和定位,把公共外交提升到中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层面,进一步拓展中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家总体外交。

在此次胡锦涛访美中,公共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政府外交是红花,公共外交就是绿叶,没有绿叶的衬托,红花既缺乏美感,又显孤独,公共外交为政府外交锦上添花,政府外交则放大了公共外交的效应。

,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中美两国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了两国交流,加强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协调,开创了两国伙伴合作新局面。

其中,公共外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公共外交还处在“搭台唱戏”的初级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共外交的创新和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傅莹:

《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9期。

[2]赵磊,王燕:

“从胡锦涛访美看中国公共外交”,《党政论坛》,2011年,第4期。

[3]赵新利:

“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国际媒介》,2010年,第5期。

[4]刘少华,唐洁琼:

“中国国家形象:

问题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任孟山:

“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中国国家形象片光明网专题报道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