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845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docx

高三文综地理模拟卷3含答案

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联合测评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

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经济价值高。

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2.巴西红木成为提琴琴弓原料的主要原因是

A.材质稀有B.运输方便

C.木质颜色D.木质坚硬

3.用巴西红木加工提琴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临近市场B.运输成本

C.加工技术D.气候温和

【答案】1.A2.D3.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巴西红木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读图②③居于内陆地区,故BC错误;④地位于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故D错误;①位于巴西东南部受信风、地形、暖流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又临海,符合巴西红木的生长环境,故A正确。

2题详解】

琴弓需要质地坚硬,根据材料巴西红木生长极为缓慢,成材需要80年,所以其木质坚硬,故D正确;材质稀有、木质颜色以及运输方便都不是选取红木作为琴弓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所以该题选D。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市场,欧洲生产技术先进,加工提琴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可以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保证提琴的质量,故A错,C对;原料来自巴西主要市场为中国和美国,生产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增加了运输成本,故B错误;气候对琴弓生产企业的要求较低,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本题要注意材料中信息的提取,如红木生长的环境为沿海高温暖湿的环境,可以直接排除内陆的两个地方;市场主要在中国和美国而不是欧洲,在欧洲生产琴弓主要是技术。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区域的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沿江不占江、沿山少开山”工程设计原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区域交通线路主要沿

A.平原分布B.河谷分布

C.山脊分布D.鞍部分布

5.该高速公路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

①降低工程造价

②降低航道干扰

③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④减轻冰冻灾害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与该高速公路相比,图中普通公路

A.交通安全隐患大B.线路里程更短

C.居民使用频率低D.建成年代更晚

【答案】4.B5.B6.A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该区域的道路主要沿河谷地区分布,河谷地区地势平缓,工程量小,遵循了“沿江不占江、沿山少开山”工程设计原则,故ACD错误,B正确。

【5题详解】

读图该高速公路建在峡谷溪流中,和建在陆地上相比较,减少了开山毁林,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③正确;该高速公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投资大,①错误;读图该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溪流的边缘处,且根据材料其设计原则为“沿江不占江,沿山不开山”所以其对航道的干扰很小,故②正确;该高速公路建在溪流中,不能减少冰冻灾害,浙江属于亚热带,冰冻较少,④错误,所以该题选B。

【6题详解】

图中普通公路分布在山谷中,受地区起伏的影响,普通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转弯较多,交通安全隐患大,故A正确;高速公路建设在河流中,受山脉地势走向影响较小,线路里程更短,故B错误;高速公路建设较晚,通行效率高,使用频率高,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据考古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桑蚕产业有三大发源地——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四川盆地。

早期,长江中下游的桑蚕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后来,桑蚕文化向北转移,我国桑蚕产业中心落在中原地区;唐安史之乱后,“北桑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新的桑蚕产业中心。

2005年起,广西一跃成为我国桑蚕第一大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安史之乱后,我国桑蚕产业南移的主导因素是

A

生产技术B.自然条件

C.人口迁移D.经济因素

8.广西桑蚕产业在未来要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可采取

①坚持传统“桑基鱼塘”模式

②不断扩大桑树种植面积

③产业链由缫丝到织绸延伸

④对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7.C8.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中原人口大量南移,伴随着人口的南移,桑蚕产业由中原地区南移,故该题选C;根据材料早期,长江中下游的桑蚕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所以南方地区桑蚕产业技术较为先进,故A错误;根据材料是安史之乱后,桑蚕产业南移的主导因素,自然条件变化不大,故B错误;安史之乱后首先是人口南移,然后桑蚕产业逐渐南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方逐渐成为经济重心,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8题详解】

传统“桑基鱼塘”模式,生产效率较低,技术含量低,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不易扩大桑树种植面积。

所以①②错误。

实现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改进生产技术以及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力技术,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延长产业链,提高桑蚕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故③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我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五道粱地区某研究站点(93°E,35°N,海拔4632m)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进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研究,发现近五十五年草地年均NPP呈显著上升趋势。

下表为研究站近五十五年草地生长季月NPP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草地NPP为负值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1月B.3月C.4月D.11月

10.导致研究站7、8月份NPP平均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11.研究站近五十五年草地年均NPP呈显著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A.冬季气温显著升高B.草地覆盖面积增大

C.7、8月份NPP平均值高D.9月份NPP月均增长率大

【答案】9.A10.A11.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NPP(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在植物的生长季节NPP应逐渐增加,冬季寒冷,植物枯黄,NPP值应下降,1月份气温最低,草地NPP最有可能为负值,故A正确;3月、4月为春季,植被开始生长,NPP逐渐升高,故BC错误;11月刚进入冬季,NPP下降但还没有降到负值,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0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全年降水稀少,所以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故BC错误;7-8月份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植被生长旺盛,所以NPP平均值偏高,故A正确;土壤状况随季节的变化较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11题详解】

青藏高原冬季气候寒冷,NPP值降低,所以NPP呈显著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关系不大,故A错误;NPP为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和植被总覆盖率提高无关,故B错误;7、8月份NPP值高但是近55年增加幅度不大,所以和年均NPP显著上升无关,故C错误;根据表格9月份NPP月平均增长率最大,年均NPP上升受其影响最大,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易形成曲流。

嘉陵江属典型的山区河流,滩险流急。

广元至合川的直线距离约200千米,但其嘉陵江河道长达640千米(如下左图),并在南充一带出现罕见的深切曲流群,其中以青居曲流最为著名(如下右图)。

近年来,嘉陵江流域统一规划,以航电结合的方式,修建了发电站、船闸和泄洪闸为一体的水位相互衔接、保证通航的若干梯级航电枢纽,船只直接从青居镇船闸进入下游河道。

(1)简述嘉陵江深切曲流群形成的地质过程。

(2)指出梯级枢纽建成后,甲处河流的水文条件变化。

(3)分析建设梯级枢纽,对曲水镇附近河流故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简析梯级枢纽建成后,该河段航运条件的变化。

【答案】

(1)初始地形平坦,河流侧蚀明显,形成曲流;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强烈,曲流深切。

(2)总流量基本不变;流速加快;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任答三点)

(3)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变差,水质恶化(或污染加重);河道水文环境变化,生物生存环境改变,部分水生生物死亡;水域相对封闭,鱼类洄游及物种交流受阻,有些物种消失。

(4)水位升高,航道加深;水面变宽,航道加宽,通航能力增强;航程和航运时间缩短;流速平稳,安全性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以及流域水能开发的影响。

【详解】

(1)根据材料曲流为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形成的,所以嘉陵江曲流形成之初地势平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向右侵蚀,逐渐形成曲流;地壳运动,地壳上升,落差增大,河流以下切为主,即曲流北嘉陵江深切。

(2)读图甲位于水利枢纽的下游,上游干流经水电站流到甲处,两地落差较大,所以甲处流速加快,受水利枢纽的调控作用,甲处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泥沙在库区沉积,所以甲处含沙量减小。

(3)读图梯级开发后曲水镇附近来水量减少,水域面积变小,水生生物生长空间变小,同时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生物死亡。

水域封闭,鱼类洄游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

(4)梯级枢纽建成后,河道径流变化变小,流速稳定,增加通航时间,提升通航的安全性;上游河道变宽,提高其通航能力,缩短了航程。

【点睛】

(1)结合材料其形成过程

先形成曲流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水利枢纽形成后曲水镇附近河流变成牛轭湖,形成封闭的水域,水量减少,进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主要从提升通航时间和通航能力两个方面分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樱桃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旱、怕水淹、怕大风,其理想栽培区的年平均气温应为7~14℃。

越冬休眠期的临界低温不得低于-20℃,否则会发生冻害。

青海省乐都县位于高原大陆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800小时,无霜期153天,有深厚的栗钙土、灰钙土等熟化度高、肥力足的土壤。

20世纪90年代,乐都县从山东省引进大果樱桃,经过试验获得成功,此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但随着乐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已使得当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青海乐都地形示意图,下表为山东烟台与青海乐都气候要素的对比表。

(1)简述与山东烟台相比,青海乐都种植大樱桃的优势自然条件。

(2)分析乐都种植大樱桃所面临的困难。

(3)以大樱桃种植为基础,给乐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答案】

(1)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昼夜温差大;位于河谷地带,风速小,大风日数少;土层深厚,熟化度高,土壤肥沃。

(2)深居内陆,降水不足;最低气温低于-20℃,容易遭受低温冻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化生产能力不足;位于西部地区,距离东部市场较远,果品易变质,保鲜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生产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资金不足,收回成本时间长,当地居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

(任答四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政府大力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提高大樱桃的外运能力;扩大宣传,提高当地大樱桃知名度;延长产业链,发展大樱桃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吸引周边市民,发展以大樱桃采摘、观光、休闲为主的特色旅游业。

(任答四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以青海乐都发展大樱桃种植为地理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

(1)根据材料大樱桃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旱、怕水淹、怕大风,青海乐都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乐都位于河谷地带,风力作用较小(烟台位于沿海地区,风力作用强)有深厚的栗钙土、灰钙土等熟化度高、肥力足的土壤。

(2)根据材料乐都最低气温较低,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深居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规模较小;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本地区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小,距离东部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

品牌知名度低,效益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较低。

(3)本地区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外运能力;加大宣传,培养品牌意识;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樱桃种植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点睛】

(1)本题应结合大樱桃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

(2)面临的困难应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3)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培养品牌、延长产业链、调整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科普旅游是集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新兴旅游产品,其目的在于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科普。

在国家日益重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背景下,科普旅游近年来在国内应运而生。

河西走廊戈壁、沙漠和绿洲广布,包括张掖、武威、金昌、酒泉(代管敦煌)、嘉峪关五市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作为丝路明珠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高新科技的集聚地,河西走廊是甘肃旅游国际化、品牌化发展的中心和首位发展区,其一体化联动发展将快速推进甘肃旅游步入升级转型的新时代。

简述河西走廊发展科普旅游的主要优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答案】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能激发旅游者好奇心,适宜开发地理研学产品;高科技聚集地,为科普旅游提供资源;国内科普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任答两点)建议:

在开发过程中加强文物和生态保护;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开发科普旅游课程;完善交通,提高旅游通达度;打造特色,加大宣传。

(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详解】优势条件:

河西走廊戈壁、沙漠和绿洲广布,自然景观独特,能够吸引旅游者;根据材料河西走廊拥有卫星发射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高新科技的集聚地,具有发展科普旅游的资源优势,同时我国科普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大力的支持。

建议: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交通,提高旅游通达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承载力,提高接待能力;加大科技教育等方面投入,增加科普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加大宣传等方面分析。

15.据媒体报道,2019年8月,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以来,巴西亚马孙地区已发生74155起火灾,比去年增加了85%。

有专家表示:

“今年亚马孙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略低于平均水平。

旱季的确为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引发火灾终究还是人类的行为。

”巴西现政府“在亚马孙地区发展农业和矿业”的土地使用政策如今饱受争议。

说明2019年亚马孙地区大火频发的原因,并分析火灾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原因:

降水偏少,低于平均水平,为大火提供了有利气候条件;当地农民通过焚烧毁林开荒(发展农牧业),引发大火;政府支持在亚马孙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削弱了对雨林的保护。

(任答两点)影响:

雨林面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能力下降(任答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

【详解】根据材料亚马孙地区大火频发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降水少,气温高为火灾提供基础条件;人为原因:

农民毁林开荒,焚烧树木易引发森林火灾;政府发展经济减少对雨林的保护。

影响:

雨林面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造成大气污染;森林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能力下降

【点睛】热带雨林的作用

1、净化空气。

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

3、天然制氧厂

4、天然的消声器。

5、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6、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作用。

7、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8、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9、热带雨林还具有物质用途为生产生活提供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