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561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设计Designof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in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

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所在班级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完成时间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用分层、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本文从设计原则、实现原理、整体结构、软硬件部分、功能模块的应用程序等方面对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本文主要做了以下5个工作。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微机监控系统进行比较详细地研究。

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框图,并对它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

研究和设计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对其中的交变量越限安全监视子功能模块编写了流程框图和算法、并用VisualC++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了该部分的实用程序。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模块化面向对象Abstract:

Basedonthe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s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usinglayered,modularandobject-orienteddesignandprogrammingtechnologies,thisthesishasanalyzedanddesignedthe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in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towardslayeringdistributetype,fromitsdesignprinciples,achieveprinciple,theoverallstructure,theareasofhardwareandsoftware,theapplicationproceduresoffunctionalmoduleandsoon.Thispaperhasdonethefollowingfiveaspectsofthework.Ithasstudied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andits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Ithasanalyzedandsynthesizedthebasicprincipleandarchitectureofthe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in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putforwardtheoveralldesignprogrammersofthesystemandblockdiagramoftheprogrammer,anddesignedtheoverallstructure.Ithasstudiedanddesignedhardwarepartsandsoftwarepartsin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the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in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Ithaspreparedtheflowdiagramandalgorithmsofalternatingparameterssecuritymonitoringsub-moduleinthesystem,andwrittenanddebuggeditsutilityusingthehigh-levellanguageVisualC++.Keywords:

substationintegratedautomationmicrocompute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systemmoduleobject-oriented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目录引言.............................................................1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1.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41.4本文要做的工作..............................................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52.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要求........................52.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系统结构..................................62.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133.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配置.....................133.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的设计.................143.3上位机系统.................................................183.4下位机监测、控制和保护单元.................................193.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分层、模块化设计.............2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214.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微机监控系统对监控软件的要求...........224.2监控系统软件设计的方法.....................................224.3微机监控系统软件的分析.....................................244.4监控软件模块化设计.........................................284.5部分软件模块设计举例.......................................30VC++应用程序设计举例............................................325.1VisualC++高级语言概述.....................................325.2交流量越限安全监视模块算法的设计...........................335.3交流量越限安全监视模块的V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36总结............................................................38参考文献...........................................................39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I致谢...........................................................40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引言1.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我国电力工业也飞速发展。

仅在2007年这一年,我国新装机的容量就突破一亿kW大关,约站当时总装机容量的1/7;而且在新上机组中,百万kW容量的机组就站相当大的比例;根据规划,2020年总的装机容量大约是去年底的3倍。

同时,电网的建设也加了快进度,交直流特高压远程输变电工程即将进入大规模地实用阶段。

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势必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1]。

变电站是电网中的重要基本环节,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随着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和负荷密度的加大,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和变电容量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必须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多专业综合技术,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一次变革,它以计算机为基础,实现了电网变电站现代化管理,从而改变了传统变电站控制室、保护室的主体结构和值班维护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生产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全面提高变电站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可比优越性,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现场总线等的出现和完善,为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子功能系统,涉及到变电运行、监视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使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和重大的实际意义[4][5][6][7]。

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2.1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

一次系统完成电能的汇集、电压变换和分配等任务;而二次系统则完成对一次设备和一次系统运行状态的测量、监视、控制、保护和故障告警的任务以及完成满足调度、远方监控等内容的远动任务。

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3][8]。

电力系统是一个连续运行的系统,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都是同时完成的。

因此,变电站的运行也是连续的。

为了掌握变电运行状态,必须对相关电气量进行连续测量,供运行监视、记录;为了保障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需要实现过流、低压等故障的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安全保护;为了向电网调度提供系统运行状态,需要将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信息向上级调度部门传送;为了向客户供给合格的电能,需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节。

同时,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变电站必须做出快速的反应,及时进行处理。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容量大、参数高的电气设备被广泛、大量地投入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必须保证这些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用户对电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都要求采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并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3][9]。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

传统的变电站;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10][11][12]。

这也正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三个阶段的印迹。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如下[2][3][4]: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自动装置阶段;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化自动装置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阶段。

可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2.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常规变电站的二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远动部分。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四个部分先后实现微机化。

由于这些微机化的装置硬件配置大体相同,都从变电站主设备和二次回路中采集并检测和处理信号,造成了设备重复、接线复杂等问题。

这就促使人们考虑对这些二次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便应运而生了[3][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

替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替代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同时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除了这些外,还增添了包括智能化的许多功能。

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实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2][6][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内容如下所述:

变电站电气量的采集、处理和对电气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节,监视高压电气设备本身的运行状态并上传相关信息。

国际大电网会议WG34.03工作组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需完成的功能有63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微机为基础,对变电站传统的测量手段、控制方式、继电保护、通信和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

它的基本功能为如下的八个方面:

监视和控制;微机保护;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低频减负荷控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控制;远动和数据通信功能;时钟功能;自诊断功能[3][10][12]。

随着变电站技术改造的深入和无人值班工作的进展,出现了功能不一、结构多样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这项技术发展方向如下:

从功能分散向单元分散发展;有集中控制向分布式网络发展;从传统控制向综合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专用设备到开发平台发展;从单纯的屏幕监视到多媒体监视;向测量数据完全共享发展;向监控与保护一体化方向发展;纵向与横向综合[3][13]。

1.2.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传统的变电站存在着以下的缺点:

(1)常规的二次设备缺乏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无自动电压调节等功能,供电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3)不适应电力系统快速计算和是实时控制的要求,不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不利于厂站和电力系统的事故分析;(4)占地面积大,电缆用量大;(5)维护工作量大,不利于运行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容量大、参数高的电气设备广泛、大量地投运,超高压、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更加复杂。

传统的变电站因存在着以上缺点,不能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对现代化的要求。

因此,必须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进行逐步的技术改造;对新建的变电站,尽量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和调度自动化管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供电质量,提高电压合格率;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4

(2)缩小了变电站占地面积,减少了连接电缆,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硬件配置,减少了总投资;(3)减少了维护工作量,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值班员的负担从而实现了减人增效;(4)提高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5)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变电站无人值班的管理水平[1][7][12]。

1.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1.3.1微机监控系统概述本系统以微机为主,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通过功能组合,形成模块化、网络化、功能化的现代化微机监控系统,真正满足了生产和管理的要求[8]。

我国现在运行中的微机监控系统,一般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系统设计,软件采用C++、TCP/IP、DCOM、ActiveX等国际标准规定的编程语言,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3]。

微机监控系统由硬件、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配置与系统的体系结构、通信连接形式有关,是其物理存在形式;而支撑平台系统支持下的监控软件的作用不可或缺。

对本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连续运行的可靠性、监控的实时性、维护方便、人机交流方便、通信可靠、信息处理和控制算法先进可靠等等。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受现有专业分工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具有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案:

一是微机监控系统以远动(RTU)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础,相应的设备也是以电网调度自动化为基础,微机继电保护则相对独立,类似产品有PS6100;另一种是微机监控系统以微机继电保护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基础,将微机测控系统和微机保护结合在一起,现有产品有CSC—2000。

从我国电力系统目前的运行体制、人员配备和专业分工看,监控、保护相对独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疑具有较大优势。

但是,测量数据完全共享等技术的发展,监控、保护一体化配置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4]。

1.3.2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微机监控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随着广泛采用不断发展进步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科技技术,它取代了传统的监控方式,使变电站的监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微机监控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系统和指针式仪表,改变常规的操作机构和模馀蹋〈顺9娴墓庾峙啤⒈ň⒅醒胄藕诺龋〈9娴脑抖爸玫取F涔δ苋缦滤觥?

(1)实时数据采集;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5

(2)事件顺序记录SOE和事故追忆功能;(3)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故障测距;(4)操作控制功能;(5)安全监视;(6)人机联系和打印功能;(7)数据处理和记录功能;(8)谐波分析和监视;(9)报警处理;(10)画面生成和显示、在线计算与制表;(11)远动功能;(12)运行管理功能。

除了上述基本功能外,它还有防误闭锁、系统自诊断与恢复、提供接口等功能[5][8]。

1.4本文要做的工作本设计(论文)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微机监控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做以下工作:

(1)搜集、整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微机监控系统的相关资料,学习和理解这些方面的全部内容并研究它们发展的最新成果;

(2)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各结构形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在学习掌握有关资料的前提下,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和框图;(4)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耐心细致地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软、硬件部分,然后分析和设计本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部分;(5)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硬件框图及实现方案,设计该系统的软件框图并用VisualC++高级语言对其中的某一子功能部分编写和调试实用程序;(6)对研究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简要展望。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2.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它既包含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行、测量监控、继电保护、远动和通信等多方面的知识,还容括了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正在发展中的科技知识。

为了达到预想的目标,设计它时,必须满足以下的原则和要求。

(1)充分体现综合性。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能全面替代常规的二次设备,应集变电站的测量、监视、运行控制等于一个分级分布式的系统中。

(2)通信可靠、信息共享。

各个功能模块、部件之间应采用网络方式,便于扩充接口的功能。

充分利用数字通信的优势,实现数据共享。

(3)满足系统安全性和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微机保护硬件和软件的设置,既要与监控系统相对独立又要相互协调。

即在运行中,继电保护的动作行为只与保护装置有关,不依赖于监控系统的其他环节,以保证本系统中任何其他环节故障都不影响保护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保护又要与监控系统保持紧密的通信联系它的软、硬件的配置必须具备RTU的全部功能,以满足和促进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施。

(4)系统运行可靠,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考虑系统的总体结构时,要注意主、次分清,对关键环节要有一定的冗余。

综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要相对独立,要具有独立的故障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

任一部分发生故障时,应通知监控主机发出警告指示,并能迅速将自诊断信息送往控制中心。

(5)结构灵活、运行模式适应性强,进行标准化工作和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能适应不同规模、电压等级的新、旧变电站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系统应能灵活地提供适应变电站运行的各种监控操作手段,满足有人或无人值班的要求。

所设计的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和部颁标准,并使它的开放性能好,便于升级改造[3][17]。

2.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系统结构随着电子技术、微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体系结构不断向前发展,使它的系统性能、实现功能、运行可靠性得到不断提高[2][8]。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结构形式上主要可分为集中式结构、分层分布式结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结构和完全分散式结构四种[7][8][13]。

2.2.1集中式系统结构图2-1为该系统的示意图。

它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它的外围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各种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7功能。

但是,集中式结构不是由一台计算机完成监控、保护等全部功能[4]。

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微机完成的。

这种结构按功能划分为许多单元,而这些单元由总控单元加以控制。

这样,该结构便有以下优点:

各单元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集中也可分散安装;扩充性好;综合性强。

但是也有很大的缺点,从而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

其主要缺点如下:

(1)每台计算机的功能集中,必须采用双机并联结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2)组屏多、站地面积大;(3)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4)组态不灵活,对于不同主接线或不同规模的变电站,其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1][2]。

图2-1集中式结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框图2.2.2分层分布式结构按照IEC/TC—57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力系统控制与通信技术委员会的划分,将变电站的所有一次、二次设备分为3层:

变电站层、单元层(或间隔层)和设备层。

如图2-2所示:

变电站层为2层,包括站级监控主机、远动通信机等;单元层为1层,一般按断路器间隔划分,打印机CRT显示器键盘、鼠标监控主机MODEM调度(控制)中心微机保护装置输出接口监控动作信号输出保护出口输出接口模入接口主变压器TATV输入接口脉冲量输入开关状态量输入模拟量输入开入接口一次设备状态量输电线路TATV电容器TATV长春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8具有测量、控制部件或继电保护部件;设备层为0层,包括变压器和断路器、隔离开关及其辅助触点、TA、TV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变电站层一般设置以太网或现场总线,用来供各主机之间和监控主机与间隔层之间交换信息。

间隔层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的,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既可通过局域网络或现场总线与变电站层直接联系,又可以通过设置数采管理机和保护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