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4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docx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怎样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乃是目前基层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含山县为例子,仔细分析这几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成因,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本文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成因。

第三部分,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对于如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政部门应从制度上入手,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关键词: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1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1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2

(一)管理力量薄弱2

(二)相关制度残缺2

(三)监督渠道不畅2

(四)管理认识偏差3

(五)财会水平低下3

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建议3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3

(二)健立健全“八项”制度3

(三)健全“三资”管理监督体系5

(四)构建“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6

四、结语6

参考文献:

7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焦点问题与对策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农村集体“三资”。

目前,通过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不仅是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农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与增值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走向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

本文将以含山县为例子,仔细分析这几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成因,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自从2010年10月以来,含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开始由“村财镇管”的模式,全面过渡到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方式,各乡镇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全面地管理农村集体“三资”。

通过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清理,截止到2009年底,含山县下辖的8个乡镇共有95个行政村和21个居委会,资金总额为3383.3万元,其中银行存款为1157.6万元,库存现金为2225.7万元。

资产总额为21035.6万元,其中库存物资为29.5万元,集体投资为110万元,固定资产为20879.5万元,林木资产为16.6万元。

资源面积为42.27万亩,其中农户承包土地为27.57万亩,林木为4万亩,山岭为8.6万亩,水面为1.5万亩,村集体土地等为0.9万亩。

债权为2040.2万元;债务为4002.7万元,其中账外债务为817.7万元,主要是工程欠款和债务利息。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范围不广。

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仅仅是对村集体资金,村集体债权、账面债务,办公设备、房屋等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

可是多方面投入建设的村小学、村卫生室,以及新农村建设和“一事一议”等投入建设的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等村级资产却并没有纳入管理之中。

此外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四荒地、水面、茶园、林地等资源性资产也均没有纳入管理之中。

  2.制度执行不力。

其主要表现为有的村开支不经过村“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大额款项支出不讨论;有的村开支不合理,凭白条入账,从而造成了库存现金余额较大;有的村报销凭证不符合规范,支出凭证的审批手续不完整;部分村干部自用自批,村民主理财公章掌握在村干部手中,理财小组则形同虚设;甚至有些村干部将集体收入瞒报不入账,并中饱私囊。

  3.债务管理不严。

村级账外债务并没有纳入管理之中,且没有建立相关债务管理台账,不能准确地反映村级债务的来源、结构、形成原因和偿还情况。

从2009年开始,县里就开始安排偿还村级债务,第一年共偿还村级债务314万元,约占债务总额的8.3%,并安排次年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偿还村级债务98万元,约占债务总额2%。

但是少数村级债务偿还无序、化解较慢,从而引发了债权人与村集体的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

4.效益发挥不够。

这几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加工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水平逐渐提高,以及农田水库整治维修、村级道路畅通等,给农村集体闲置的房屋、土地、水面、山林等资源对外出租,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条件。

但是,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经济效益发挥并不明显。

5.合同管理不紧。

村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包、出租时书面合同较少,口头约定较多;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平等或者其他内容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并且存在着个别村干部违规违纪,以低价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人从中捞取好处费等现象。

个别村干部在集体房屋、土地、水面、山林、茶园等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时,进行暗箱操作,不经过招标、投标程序,不通过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而是少数人说了算。

有时即使通过会议研究决定,事后又擅自变更集体做出的决定,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从而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

6.财务公开不细。

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是个别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群众意识淡薄,导致财务公布的内容、时间、形式都不符合要求。

有的村对重大支出项目并没有实施专项公布,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合同、协议中实质性的内容公开不细,甚至不公开。

7.干部素质不高。

部分村干部由于理财水平不高,不能较好地执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经常有违规现象的发生。

有的村财会人员由于业务水平不高,并且缺乏工作责任心,对于收入、支出不能及时入账,导致“坐收坐支”的现象时有发生,则更谈不上管好村集体资产、资源了。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管理力量薄弱

  从2009年开始,含山县明确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财政所的管理职能之一。

但是各个乡镇专门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人员只有1—2名,由于人员力量不足,因此只能以抓资金管理为主,而无精力去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导致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同时,少数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而不能提供足够保障。

此外,在2009年之前,由于县政府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没有给予明确,导致村级财务多头管理,故而收效甚微。

(二)相关制度残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的前身是“村财镇管”模式,而“村财镇管”模式的工作重点是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因此,各个乡镇只是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下工夫,对于资产、资源、工程招投标等管理并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由于无规章制度的约束,村集体资产、资源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和村集体资源被无偿占用,则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村集体资产、资源,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了。

(三)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村“两委”班子内部监督不力。

有的村“两委”会只是空架子,主要负责人大权独揽,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二是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缺乏力度。

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经过选举产生,有的人一干多年不调整,有的不懂财务管理知识,没有理财能力,还有的人原则性不强,诸如此类,其客观性、公正性大打折扣,从而造成少数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三是群众监督缺乏力度。

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造成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有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情不了解、不关心、不过问,民主管理和监督普遍流于形式,给了少数不廉洁的干部有了可乘之机。

(四)管理认识偏差

  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很多村干部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采纳会计人员的正确意见,从而造成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并不尽人意。

有些村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农村集体“三资”管好管坏都一个样;有的人认为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权利并不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宜多管,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由于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致使一些镇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则是能拖就拖,甚至不调查、不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

(五)财会水平低下

  由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客观上要求村级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到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时,会计往往也跟着换人,会计队伍很难保持稳定,而且由于经费紧张,不少乡镇近些年都没有对各村财务人员进行过业务培训,村财会人员普遍业务水平不高,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适应性不强。

经过相关调查取证表明,大多数村级财务违规事项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业务水平不高以及多年习惯性会计处理造成的。

三、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对于做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而言,必须要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为契机,加大对镇、村两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

重点是要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好为民理财、为民管好“三资”的良好意识。

不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着力提高镇、村两级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健立健全“八项”制度

1.“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全程化监督的有效形式,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在两个方面苦下工夫。

一是严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同所属的村集体组织签订协议,委托进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并承担三项主要业务工作,即财务代理服务、资产资源监管服务以及“三资”管理事务公开信息化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并且分别设立审核会计、资金会计、统管会计岗位,同时配备专人上岗。

二是制定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的配套实施办法,要做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即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实施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动态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制定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内容、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

2.资金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收入管理制度。

对于农村集体组织的经营、投资、发包、租赁、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一事一议”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应当及时入账核算,做到应收尽收。

要严禁收入不报账、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同时加强票据管理,对于村级资金收入只能使用农村集体组织收入专用票据、往来资金专用票据、农民负担专用票据这三种票据结算,禁止使用自制的票据收取款项,杜绝以“白条”抵库现象的发生。

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定期盘点库存现金数目,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二是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对于日常开支要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的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

要严格执行资金代理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标准,加强对农村集体管理费用、项目建设支出的管理。

三是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

年初要编制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照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予以张榜公布;当预算调整时,要严格履行好相关程序;年终要及时进行决算,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对全体村民公布。

3.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定期对农村集体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开展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二是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台账。

要按照资产类别建立起农村集体设备、房屋、农业基本设施等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