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8317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docx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之欧阳术创编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特别鸣谢:

金鱼吧友

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

金鱼吧友

zb342199

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

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

水霉病图2 

(外伤并发水霉病)

概述:

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

 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

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

打印病(腐皮病) 

打印病图2

概述:

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

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

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大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经验之谈:

呋喃西林鱼店有售,利凡诺药店和医院有售

失鳔病(鱼鳔失调症,翻覆病) 

失鳔病图2

失鳔病图3 (泡沫栓背鳍,用外力保持平衡)

概述:

病鱼的鱼鳔常充满气体无法调节,鱼只无法正常游泳摄食,使腹面朝上翻覆于水面,发病原因尚不很清楚,可能与喂饲的饲料颗粒太小及慢性发炎等造成鳔管阻塞等有关,也有可能与水温剧烈变化有关。

 病状:

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

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

 防治办法:

 不治之症。

 经验之谈:

鱼鳔失调是最令鱼病专家头疼的金鱼疾病之一,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浅水静养有助于恢复;还有就是做人工手术:

或在鱼肚里添加石子,或在背鳍上栓泡沫,以外力帮助金鱼寻找平衡。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用煮熟的绿豆喂失鳔的金鱼,一天一粒,据说有效,但说不出原理

穿孔病(初期)

穿孔病  (末期)

(一)病状:

早期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微红,外观微微隆起,随后病灶出现出血性溃疡,从头部、鳃盖、背部、腹部、鳍部直到尾柄均可出现。

溃疡面大小不一,依鱼体大小有所差异,小者如黄豆,二龄以上大金鱼溃疡直径有12厘米。

有的病灶在腹侧形如一条被刀划破的伤口,又似打印病,其溃疡不仅限于真皮层,而且深及肌肉,严重的甚至骨骼和内脏,酷似一个洞穴,故又称洞穴病。

发病快,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盲到病原体侵入鳃部,鲤丝红肿成棒状,尖端有缺刻,肿胀有的呈紫色,有的整个鳃丝呈苍白色,有的部分鳃丝形成血栓,以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二)病原体是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pisciocola)。

 (三)危害和流行情况:

此病是危害很大的传染病,1971年日本发现此病。

每年从9月到次年6月为流引期,而10月到初冬水温较低时,为流行盛期。

据了解日本友人赠送一批金鱼给杭州,杭州动物园金鱼场饲养,未经严格的检疫措施,以致全长14厘米以上,二龄名贵金鱼900尾和12厘米3000尾亲鱼均先后患病。

180口鱼池几乎每日均有死亡,少则十余尾,多则五、六十尾,最多一日死亡一百余尾,情况严重,这是金鱼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

用病鱼卵孵化的鱼苗,一个月后也开始发病,其症状与成鱼有所不同,最初是尾鳍边缘出现白色粘液股分泌物,随即向前蔓延,布满全身,不久死亡;少数小鱼开始时,鳞片色素细胞被破坏,夫去光泽,体色转白,然后脱落发炎,出现溃疡,此病仅发现于杭州。

 (四)防治方法 1、经常投喂水蚤。

水蚯蚓等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穿纪病的抗病力。

 2、合理密养,水中溶氧量最好维持在5毫克/升左右,避免鱼浮头,以增强抗病力。

 3、呋喃唑酮和食盐合剂浸洗。

呋喃唑酮20ppm加食盐1.4%浓合液浸洗2030分钟,每天浸洗一次,连续浸洗23次,预防比治疗效果更好。

 4、呋喃唑酮、食盐、高锰酸钾20ppm,浸洗1030秒钟。

适用于发病早期的幼鱼。

曾有七万尾小鱼经浸洗后,生长发育良好,直到成鱼阶段,未见此病复发。

 5、死亡的病鱼务必深埋并加主石灰消毒灭菌;病鱼池水用漂白粉10ppm浓度全池遍洒消毒24小时后方可排入下水道中

烂肉症图1

烂肉症图2

常由一小孔溃烂成大洞,也常被误认为穿孔病。

初期用黄药或水族成药(细菌剂),效果不错,若能每日涂抹,效果更好(黄药粉末加一点水成浓液)。

末期会烂成大洞,将引发败血而死亡,只能用抗生素救命了(如:

氯霉素百公升水加250mg六颗)。

抗生素种类很多,如果滥用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造成日后无药可医,所以尽可能不用

细菌感染失明

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眼的角膜上覆盖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在水质恶化的情况下最为多见,只是普通的细菌感染,危害并不大,只要加强换水,即使不作任何的治疗,病鱼也能自行恢复正常。

如果你希望进行治疗,并且期盼病鱼能够尽快康复的话,我会建议你在水中少量地放点粗盐或者其它的杀菌药物即可

粘孢子肠道病图1

粘孢子肠道病图2

危害鱼类的粘孢子虫种属很多,虫体较微小,在发育过程中都产生孢子。

且粘孢子虫寄生非常广泛,几乎对每种鱼各种器官都能感染,甚至在同一条鱼的同一器官内有数种粘孢子虫寄生。

下面介绍常见的粘孢子虫引起的鱼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1、粘孢子虫引起的皮肤病:

病原为鲫磺孢虫。

寄生在皮下肌肉,病鱼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囊肿,逐渐扩大使肌肉腐烂,鱼体暗黑,消瘦,最后死亡。

     2、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

病原为球孢虫,异形磺孢虫等。

在鲢、鳙、鲤、鲫等由鱼苗至成鱼皆可感染。

病鱼鳃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点状或瘤状胞囊,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引起大批死亡。

     3、粘孢子虫引起的肠道病:

病原主要有草鱼饼形磺泡虫、鲢粘体虫、对称磺泡虫等。

其营养体在肠粘膜组织内形成胞囊,有的种类不但侵袭粘膜,形成胞囊,还能穿过肠壁,在肠外形成胞囊。

堵塞肠道并破坏组织细胞,妨碍摄食、消化吸收而消瘦致死。

     4、粘孢子虫引起的鲢、鳙鱼疯狂病:

病原是鲢磺泡虫,侵袭鱼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

病鱼极为消瘦,体色灰白无光泽,脑腔可见白色点状胞囊。

尾部上翘,狂游乱窜,抽搐打转,失去平衡,时而沉入水底,时而躺在水面,不久死亡。

     另外,粘袍子虫常侵袭病鱼的肝、肾、脾、心脏、生殖腺、膀胱、膘、肌肉以及脂肪等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

对粘孢子虫病重的预防。

首先是选择未被粘孢子虫感染的鱼种放养。

其次是对池塘进行清淤,用生石灰、敌百虫等药物严格消毒,并对鱼种用药物浸洗。

常用药物:

0.1%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浸洗10分钟;或10ppm高锰酸钾浸洗15分钟。

第三是用药物治疗,控制暴发。

常用药物:

0.2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或80%敌敌畏10ppm浸泡来糠或鼓皮投喂,连续3天,并泼洒0.3ppm敌百虫;每1万尾鱼种或0kg吃食鱼用硫磺粉75g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8天

烂尾病

鱼鳍腐烂多见于水质条件严重恶化、细菌大量滋生的环境当中。

同时,烫尾的现象也可以引起尾鳍的腐烂。

鱼鳍的腐烂多数以尾鳍腐烂最为常见,但危害性都不大,一般不会危及金鱼的生命安全。

治疗方法也很简单,直接用高锰酸钾结晶把烂掉的组织烧掉就可以了。

操作方式与肌肉腐烂的治疗办法差不多,也可以在小容器当中放入适量的高锰酸钾结晶,用腐烂的鱼鳍当扫帚,在高锰酸钾结晶上来回扫荡。

当腐烂组织被烧蚀干净之后就可以停止了。

同样地,结束之后也需要用清水把残余的药物冲洗干净才能放回洁净的清水当中进行调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胸鳍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所以,如果需要对胸鳍进行处理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用手一点一点地把高锰酸钾结晶涂抹在胸鳍之上。

如果用胸鳍扫荡高锰酸钾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把药物弄到鱼鳃当中,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于胸鳍的处理必须要加倍的小心!

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高锰酸钾是治疗烂鳍病的最佳药物。

而黄粉治疗烂鳍病的疗效则相当有限,仅限于水质恶化或细菌感染的情况,并非一切情况都适用。

此外,国内外都有研究报告指出,某些原虫类的寄生,同样可以造成鱼鳍鳍膜被侵蚀的现象,如果烂鳍的同时,病鱼身体上或鳍膜上还出现白膜、白色短蓉毛状物体,就应该注意了。

或许这就是使用高锰酸钾的疗效较好的原因吧。

糜烂分为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两种,请先分清是哪种类型,如果是前者,应先杀灭寄生虫,之后用盐水涂抹伤口,一般比较容易治好,这种方法难在寄生虫的剔除.如果是后者,选用杀菌类药物,按说明书指明的浓度使用,一般采用浸泡和涂抹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哪种都行.浸泡注意不要太浓.一般细菌性的糜烂比较多,糜烂面不大,可以用红药水进行局部涂抹. 金鱼的尾鳍极易受到损伤。

烂尾病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当水质不良、放养密度过大,或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或因烫尾而继发,均容易得此病。

而且病程较长,如若不能及时、准确地对症下药,轻则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重则会使金鱼降低或丧失观赏价值,还会继发感染水霉病,殃及群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本人对金鱼烂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病原:

温和气单胞菌。

 二、病鱼临床症状:

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有的废食。

鱼体失去平衡。

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乳白色、蛀蚀,有的鳍条软骨间的结缔组织裂开、呈破扫帚状。

严重个体的整个尾部烂掉、尾柄肌肉溃烂、骨骼外露。

 三、治疗方法:

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产性治疗。

内服是每公斤湿料中拌入2克先锋霉素或氯霉素投喂,连喂5~7天,停药三天,再喂5~7天。

外用是全池泼洒1ppm强力红霉素(水产专用)、氟哌酸或环丙沙星亦可,每3天一次,连服三次。

对于少量极为严重的烂尾金鱼应实施手术治疗:

用剪刀剪去尾鳍溃烂部分,使鳍条平整,用1%利凡诺反复涂抹几遍,再用上述药物处理。

 四、治疗效果:

病灶的愈合和再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5~7天溃烂的组织慢慢脱落,病灶基本收敛,经15~20天破裂鳍条开始愈合,经40~80天(水温在20℃以上)整个尾鳍重新长好只是再生出来的部分呈白色,失去了原来的颜色,遗留下疤痕,经治疗,治愈率达91.7%。

 五、预防措施:

金鱼烂尾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易并发其它溃烂性疾病和水霉病(水温较低时)即使全愈也会遗留永久疤痕,降低了尾鳍的观赏价值。

因此更应以防为主,认真对待,有效地避免此病的发生。

其措施如下:

 1、金鱼养殖的全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尤其是地面水泥池养殖,其自身净化能力差,更要经常注意水体消毒,以免水体中温和气单胞菌过多繁殖。

 2、夏季应注意提高水体透明度,适当遮阳,防止金鱼烫尾。

 3、凡涉及到鱼体的所有操作,都要小心谨慎,避免伤及鱼体和鱼粘膜。

 4、及时驱除寄生虫,以免寄生虫叮咬伤及鱼体

黑点病

按照本人的治疗经验,可用孔雀石绿使鱼缸的水呈微蓝即可,连续2天.1—2天后,水中的微蓝会自行消失。

 也可以用12%的盐水浸泡鱼体1020分钟,连用几天就会好了,也可以用专治黑点病的鱼药 建议:

以下为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黑点病的鱼很可能并发很多疾病,譬如蒙眼,我记得我最初养七彩的时候,就因为这个原因死伤无数。

黑点病因很明确是水质突变引起的,建议使用那种专用治黑点病的药!

最好别自己下药,比例掌握不好,会死鱼鱼的。

黑点病,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注意,如果是金鱼这样的冷水性鱼,就不能升温,只能用药。

 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黑点病。

,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黑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黑点成黑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黑膜。

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要对付黑点病其实十分简单,除了可以采用水族店里有售的专治黑点病的药品之外,也可以采用经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竖鳞病

概述:

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

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

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

 病状:

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

 防治办法:

 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竖鳞病等。

 2、用呋喃西林粉0.1克加庆大霉素2支,并溶解在8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中,长时间药浴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患病初期的病鱼效果较明显。

 3、投喂磺胺嘧啶(SD)有特效。

方法是先将病鱼养在0.5%的食盐水中,停食两天,使肠道内容物排空,然后放回清水中,把磺胺嘧啶制成小颗粒投喂。

每尾0.2克,隔日一次,连续5次。

在发病季节也可以用这种方法预防竖鳞病。

有腹水的病鱼应先用注射器抽除腹水。

 4、盐水浴法:

用2%浓度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分钟,每周一次,连续浸洗3~4次后,继续静养,不久即可好转或治愈。

 经验之谈:

保持缸水清洁,严格控制换水温差(不超过2度),能有效防治该病发生。

竖鳞病较难治愈,即使治愈,鳞片也不如病前紧凑,损害观赏价值

锚头虱

患此病的鱼不好游动钻缸角吃食不积极需要手工彻底拔出后盐浴或者黄粉消炎即

细菌性鳃病

病原体:

主要是水霉菌粘附寄生,病原体同肤霉病。

    症状:

受水霉菌感染的鳃丝浅淡贫血,有失以往的红艳,由于菌丝附著寄生,影响了鳃功能的正常循环,最后导致鳃丝浅淡(呈白色),遭受细菌感染而溃烂。

    流行期:

以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晚春及黄梅、中秋季节(特别是4月底至5月中旬,9月底至10月底)为多见。

金鱼产卵后身体极虚弱。

若在这些季节中遇连日阴雨或昼夜温差极大的天气,金鱼鳃部极易感染鳃霉菌,重者会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

    a、加强饲水调养:

将金鱼静养于绿水中,有益于鱼体保持健康。

    b、减少投饵量:

每日或隔日投饵一次,始终保持金鱼于清晨有强烈的求食欲。

增强鱼体作用中量,增强鳃部功能,可有效地预防鳃霉病。

    c、最适pH:

霉菌生长最适pH为4.6~5.8,根据霉菌这一生长特性,将金鱼的饲养水调节成微碱性,可有效地抑制霉菌繁殖。

    d、减少换水次数:

发病期间减少金鱼用水的换水次数,以注水法换水为佳,还要严格控制换水与兑水时的温差变化。

    e、治疗:

用药品种、剂量、方法均与肤霉病相同。

白点病(小瓜虫病)

白点病小瓜虫的囊泡

概述:

白点病是金鱼最常见的疾病。

每年36月,112月为流行盛期。

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

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

 病状:

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满布着白点和盖着白色的粘液。

病鱼瘦弱,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

鳃组织被破坏,因此病鱼经常呈浮头状。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

 防治办法:

 1、用硝酸亚汞2ppm浓度浸洗。

水温15℃以下时,浸洗2.5小时;15℃以上时,浸洗1~2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2小时,使死掉的虫体和粘液脱掉。

用硝酸亚汞溶液全池遍洒。

水温在10℃以下时,用0.2ppm浓度;水温在10~15℃时,用0.15ppm的浓度;水温在15℃以上时,用0.1ppm浓度。

 2、用孔雀石绿0.3ppm~0.4ppm浓度的水溶液浸洗鱼体。

水温在20℃左右时,浸洗2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小时,洗去药液、死亡虫体和粘液。

在6天后必须用同样浓度再浸洗1次。

 3、用福尔马林(甲醛)200ppm~250ppm浓度和孔雀石绿1ppm~2ppm合剂浸洗鱼体1小时。

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小时,在6天后必须用同样浓度再浸洗1次。

 4、用加热棒将水温加热至30度,保持一周。

 5、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投喂活水蚤、水蚯蚓等,增强鱼体对小瓜虫病的免疫力。

已发病的水缸、水泥池先要刷洗干净,然后用5%食盐水浸泡1~2天,以杀灭小瓜虫及其胞囊。

并用清水冲洗后再养鱼。

 经验之谈:

有些鱼病也有白点症状,按中金网焉老的经验,凡是能用毛刷刷掉的白点就是白点病。

行家治白点,多用加温疗法,不伤鱼,也不破坏水族箱生态。

另外,硝酸亚汞是治疗白点的特效药,把握好剂量,一次就可以全部灭杀,见效快,不需要重复用药,缺点是毒性大。

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打粉病1

打粉病2

打粉病.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如果水是成酸性,那么就得注意了,可能是打粉病.在各鳍和背部先出现白点,然后迅速蔓延,严重时全身一片白色.同小瓜虫病的区别是,白点之间有充血现象,只发生在PH  5~6.5的范围内.只要酸碱度调节到7~8,卵甲藻自然就会死亡.

白点病和打粉病区别

水质败坏引发的病症 此类症状一般换水静养即可治愈。

药物中毒 

保持水质静养

各类外伤 图1(掉鳞)

图2(咬伤)

图3(咬伤)

紫药水涂抺伤口,隔离、浅水静养

鱼鳃科普资料

鱼的呼吸系统是鳃。

在头部两侧,分别有两块很大的鳃盖,鳃盖里面的空腔叫鳃腔。

掀起鳃盖,可以看见在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细小的鳃小片。

鱼在水中时,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

在鳃小片中有微血管,这里的表皮很薄,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完成了气体交换:

将带来的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同时,吸取水中的氧,氧随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由于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进入口腔,经咽到达鳃腔,与鳃丝接触,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鱼类的呼吸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

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

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

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

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烂鳃病

病原体:

嗜纤维黏细菌,细菌体长大小为0.5微米X(4~4.8)微米。

    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烂鳃病是一种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

烂鳃病主要有两种:

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

前期养殖预防较好,没有出现鱼病,后期由于忽视预防,使鱼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

    流行特点:

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

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

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

目前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

    发病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

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

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

发病虾蟹鳃丝被侵蚀,呼吸受阻。

病虾常游到浅水处俯伏不动。

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脱壳,或脱壳不遂而死亡,常与肝脏病、肠炎病等并发,发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

    预防与治疗:

预防:

(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细菌的孳生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2)利用粘细菌在0。

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可在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2.5%的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

(3)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200克化水全池泼洒。

全池泼洒鱼虾菌必净,平均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200~300克。

每天1次,连用2天。

    治疗:

每100公斤饲料添加土霉素2030克、氟哌酸1620克,连喂35天。

外用药选择杀菌消毒灵(0.2毫克/升)和009速康(2毫克/升),连用2次。

防治虾蟹烂鳃病,每100公斤饲料添加鳃病灵0.51公斤,连喂35天。

外用药选择精碘(0.5毫克/升)、“二溴海因(0.2毫克/升),每周用药一次。

细菌性黑鳃病病症:

鳃部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严重时鳃丝全部变成黑色,病蟹行动迟缓,白天爬出水面匍匐不动,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轻者有逃避能力,重者几日或数小时内死亡。

该病多发生在养殖后期病原: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球菌病因:

水质条件恶化,放养密度大,加之饲养过程中过量投饵,造成食场四周和池塘边浅水区残渣剩饵过多并变质腐烂。

水体交换量不够,致使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此病多发生在9、10月份,流行快,地区广防治:

预防方法:

(1)注意改善水质,及时更换新水;

(2)定期清除食场残饵,用生石灰进行食场或饵料台消毒;(3)每1015天用石灰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达20毫克/升;(4)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使池水中漂白粉浓度达1毫克/升。

治疗方法:

用石灰乳泼洒,使池水中生石灰浓度达1520毫克/升,连续泼洒2次。

烂鳃细菌对酸碱度较为敏感,泼洒生石灰后池水PH一般可升至8.59.1,能有效的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

细菌性烂鳃病与鳃寄生虫病的区别和防治技术 

鳃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烂鳃病的病原体有可能是细菌直接感染,也有可能为寄生虫侵蚀鱼鳃,造成鱼鳃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感染细菌,造成细菌性烂鳃病的假象。

两者尽管外部特征相似。

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一、病症鉴别    1.病耗体不同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

鳃寄生虫病主要是车轮虫、大中华鳋、指环虫的感染,有时真菌也可侵蚀感染鳃组织。

    2.症状不同细菌性烂鳃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发黑,头部尤其乌黑,揭开鳃盖观察,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上逞有粘液和污泥。

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在显微镜下镜检,可见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出血。

鳃寄生虫病的病鱼,揭开鳃盖,也可见鳃丝带有污泥,有些特征与细菌性烂鳃病相似。

但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寄生虫。

    ①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在显微镜下观察鳃组织,可以看到鳃上有大量的车轮虫或指环虫。

    ②中华鳋:

鳃上肉眼能看到挂着象小蛆一样的大中华鳋或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弯曲和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