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7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docx

小学三年级下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刻剪纸(三)》

年级:

三年级(下)

课时安排:

1课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拓宽技术视野为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剪纸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技术素养。

理论依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是《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

“……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

……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劳技课要引导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学习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切实将“设计”这一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本人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现有教材资源为载体,对全套教材中所有涉及到剪纸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并适当扩充了三年级纸工教材的内容,形成了剪纸系列课程,本课为其中的一课时。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本课从学生剪纸制作的经验入手,联系生活实际,以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的尝试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掌握剪纸设计的基本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人的认知一般需经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几个阶段。

学习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面临新知识、新问题时,教师不但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同化,还应当引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主动顺应,建构新的图式以实现新的平衡。

本课运用认知发展理论,以影子剪纸为基础,到单色剪纸再到套色剪纸的设计制作引发学生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尝试、实践过程中主动顺应,构建了新的图式并实现了新的认知平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刻纸》是小学劳技教材三年级下册纸工单元中的第一个技术实践内容,也是后面《拓印》一课的知识和技术基础。

在《劳动技术教学指导书》中,《刻纸》一课对学生的主要培养项目(表1)是:

观察能力

观察阴刻与阳刻的不同效果,建立阴刻阳刻的概念。

有效利用信息能力

搜集有关剪纸的资料,了解剪纸的由来、特点等相关知识。

设计能力

设计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

操作能力

巩固刻刀的使用方法,能够完成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

表1《劳动技术教学指导书》中对《刻纸》的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的配套学具是两张印制好的剪纸图样。

在教学中,我们以配套材料中这两张剪纸图样的刻制为载体,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完成观察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但是教材中没有对“设计”进行指导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显然还比较困难。

要想将设计能力的目标落实到位还需要对教材进一步的开发。

二、剪纸系列课程的开发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纵观教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劳技纸工教材,都涉及到了剪纸的技术方法和文化知识,是进行民族教育、传统教育的很好的载体。

如果能合理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和相关知识、完成配套材料的制作,更能够拓宽他们的技术视野,使他们可以亲历设计的过程,初步掌握剪纸设计方法,切实将设计能力的目标落在实处。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我在现有的教材和配套材料的基础上,将三年级上、下册中所有与剪纸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扩充,形成了剪纸系列课。

以下是剪纸系列课的教学内容安排(表2)和课程结构(图1)。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教学内容及要点

(以剪为主,渗透设计)

教学内容及要点

(剪刻结合,尝试设计)

1

装饰链——认识单边折边、探究纸的折剪规律。

1

刻剪纸

(一)——简直相关知识;刻刀的使拥技法。

2

影子剪纸——是对称图形和下册中剪纸设计的基础;剪刀的使用技法。

2

刻剪纸

(二)——继续练习使用刻刀。

3

对称图形和连续对称图形——探究纸的折剪规律,渗透剪纸设计方法。

3

刻剪纸(三)——利用影子剪纸添加镂空纹样的方法设计制作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4

双喜字——指导双喜字变形设计,是连续对称图性的应用。

4

修改剪纸样稿——初步感受阴刻阳刻剪纸设计方法。

5

十字对称的图形——是连续对称图形的拓展、团花剪纸的基础

5

设计阳刻剪纸——用线描法设计阳刻剪纸。

6

团花剪纸——设计制作四角形团花剪纸;三、五、六……角团花折法。

6

拓印——刻版,指导阴刻剪纸设计;拓印制作。

表2三年级上下册剪纸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图1剪纸系列课程课程结构图

三、《刻剪纸(三)》的教学内容

《刻剪纸》共分为三课时,是三年级下剪纸教学的起始课,在剪纸系列课中也是学生正式认识并设计制作剪纸作品的开端。

在前面的两课时中以剪纸相关知识的学习、刻刀的使用练习为主。

在《刻剪纸(三)》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技术基础部分中学习的“影子剪纸”为起点,在让剪纸变得更形象、变得更美观的两次改进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单色剪纸、套色剪纸,经历剪纸的设计过程,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剪纸的表现技法有很多,如点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等。

在众多的表现方法中,以套色剪纸和填色剪纸的制作对学生来讲最易于理解和掌握。

而与填色剪纸相比,套色剪纸的制作更具纸工的技术特点。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认识套色剪纸,了解制作的方法作为技术拓展,以“完成套色剪纸的制作”作为课后实践内容。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因此剪纸的刻制和设计都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设计、制作单色剪纸。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面的设计学习打下技术基础。

学生情况:

学生在前两课时中,在对学具中剪纸图样

(一)的刻制中学习和巩固了刻刀的使用方法,了解剪纸文化,初步掌握剪纸的制作方法,具备了技术基础。

通过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剪纸系列课程的学习认识了羽毛纹、月牙纹、瓜子点等基本剪纸纹样、接触过简单的剪纸设计,会制作影子剪纸,有一定的设计制作基础。

但是在本课之前的剪纸制作中,对剪纸设计要求的层次较低,仅要求镂空图案富于变化,没有研究过怎样运用纹样使剪纸更像、更富于表现力,而剪纸纹样的运用是所有剪纸设计的基础,所以设计单幅的剪纸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单色剪纸的纹样的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就可以引导他们对配套材料中的剪纸图样

(二)进行改进,进入后续的教学内容的学习。

教学方式:

探究-实践。

在探究中找到通过细部刻画和添加纹样使剪纸更形象、更美观的简单的设计方法。

在实践中改影子剪纸为单色剪纸,掌握设计方法。

教学手段:

1.以多媒体课件引导探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辅助教学难点的突破。

2.在小组合作中尝试设计,探究方法。

以个人活动为主完成设计。

3.在展示交流中提高技术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技术准备:

1.本课PPT课件、实物投影、多媒体。

2.影子剪纸、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教具、剪纸基本纹样图片。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影子剪纸;铅笔、剪刀、刻刀、垫板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

1.认识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了解相关知识并知道制作方法;认识剪纸的基本纹样;能够在影子剪纸的基础上制作单色剪纸,会做套色剪纸。

2.经历观察、思考、尝试、修改等过程,初步掌握单色剪纸的设计、制作方法。

3.感受设计制作剪纸的乐趣,增强设计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单色剪纸。

教学难点:

剪纸纹样的设计。

问题框架

 

教学流程示意

 

板书设计

刻剪纸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导入

1.黑板上贴的这种剪纸像影子一样,所以叫“影子剪纸”。

2.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作的剪纸,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影子剪纸。

 

认识影子剪纸

实物教具展示

1’

二、探究

1.单色剪纸:

(1)[课件出示:

暖瓶]谈话:

我家里有一个漂亮的暖瓶,我把它也做成了影子剪纸。

(2)[课件出示:

暖瓶的剪纸稿和影子剪纸]

 

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没有立体感了?

讨论:

怎样改进?

(提示:

能否直接沿所画弧线刻开?

是刻一条线吗?

强调“镂空”。

(3)小结:

加上细部的刻画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剪纸就更形象具体了。

(4)黑板上这些影子剪纸哪些需要细部刻画?

指名示范修改剪纸稿。

互相看看你们的影子剪纸,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剪纸背面画一画。

(5)纹样装饰:

[课件]

在影子剪纸上加上了镂空的图案就更形象了。

这样,剪纸就从影子剪纸变成了单色剪纸了。

[板书:

单色]

2.剪纸纹样:

(1)[课件]:

看看这只小兔子,变成单色剪纸后多漂亮!

小兔身上有许多不同形状的镂空花纹。

找一找,都有哪些形状。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呈现基本纹样。

板书基本纹样。

边板书边启发:

基本纹样适合表现什么?

如:

锯齿纹可以用来表现小动物的羽毛、绒毛,可以用来做花边,还可以组合成花草图案。

你做的剪纸能用上吗?

(3)[出示暖瓶单色剪纸教具]提问:

都用到了哪些纹样?

 

3.示范讲解设计思路:

[课件出示设计思路]

简介设计思路:

我想让影子剪纸变得更形象,就加上了细部刻画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想让它变得更美观,在剪纸上以镂空的装饰纹样增加剪纸的美感。

 

观察、思考、回答(画稿上的弧线部分在影子剪纸上没有表现出来。

细部的线要设计成双线,且不能刻到头。

 

观察、讨论

一人示范修改剪影子剪纸样稿。

 

进行细部刻画的设计。

 

观察、思考、回答

(月牙纹、锯齿纹、瓜子点等)

 

观察图片、思考

 

观察、回答(在主体上添上一朵大花作为装饰,用柳叶纹作花瓣,用月牙纹和柳叶纹作叶子,用锯齿纹作花边装饰)

落实教学目标1

突出教学重点。

 

探究细部刻画的方法。

 

落实教学目标2

 

认识单色剪纸

 

认识剪纸基本纹样

 

启发设计。

突破难点。

巩固

 

启发设计。

突破教学难点。

PPT课件

 

实物投影

 

PPT课件

 

PPT课件

 

实物投影

 

PPT课件

19’

三、实践

1.小组尝试

这么多基本纹样,组合起来装饰你的剪纸,多漂亮啊!

你会吗?

请大家帮我装饰黑板上的影子剪纸。

2.组织展示、汇报。

点评要点:

①纹样大小

②纹样间距

③内容数量

小结:

纹样画的要大,间距远一些便于剪刻。

3.指导设计:

你想怎样装饰你的剪纸?

用上哪些纹样?

同桌说一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