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322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docx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微课讲解知识点

▼▼▼▼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

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

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

《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

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我会写:

生字

拼音

       组词

liáng

房梁

栋梁

桥梁

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qín

家禽

飞禽

野禽

课文理解: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词语:

氏:

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

非常。

惠:

同“慧”。

孔君平:

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

拜访。

乃:

就,于是。

为:

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

摆放,摆设。

示:

给……看。

曰:

未闻:

没有听说过。

夫子:

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

“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2、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背诵课文。

①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

②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方法指导:

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

二、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①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孔雀;

②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杨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外拓展:

名人机智对答小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拜访李膺(yīng)。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

“我是李膺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膺问:

“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

“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宾客没有不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陈韪说: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

“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一、给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

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2.

(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         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整体感知。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

为什么?

                                     

五、补充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

孔君平_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_________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多选题)

(1)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2)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3)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4)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六、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

杨晓同学说: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大量金钱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钱充满了铜臭。

我记住了‘钱’这个姓氏。

”班里一个叫钱军的同学不乐意了,他站起来接着杨晓同学的话说……假如你也姓钱,你会怎样说?

能既风趣幽默,又不伤人感情。

                                                                              

                                                                              

                                        

 

一、1.

(1) 2.(3) 3.

(2) 4.(4) 5.(5)

二、1.

(1)√2.

(2)√

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言语 九岁

四、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五、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

“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

(1)

(2)(4)

3.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

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

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

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六、示例:

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杨晓同学用十元钱买了一大盘“杨”肉串,吃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感到原来“钱”和“杨”肉串一样都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对“钱”姓的感情,也记住了香喷喷的“杨”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