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28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含有H+离子的溶液B.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c(OH-)<c(H+)的溶液D.pH小于7的溶液

2.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2SO4B.(NH4)2Fe(SO4)2

C.NH4HSO4D.CH3COONH4

3.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升高温度的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值一定变大的是()

A.c(H+)B.c(H+)·c(OH-)C.

D.

4.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

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D.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6.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X

Y

Z

W

A

C

Fe

NaCl

H2O

B

Pt

Cu

CuSO4

Cu(OH)2

C

C

C

H2SO4

H2O

D

Ag

Fe

AgNO3

AgNO3晶体

 

A.AB.BC.CD.D

7.某蓄电池放电、充电时的反应为Fe+Ni2O3+3H2O

Fe(OH)2+2Ni(OH)2,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

B.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2H+=Fe+2H2O

C.充电时,Ni(OH)2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D.该蓄电池的电极是浸在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8.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t℃时AgCl的Ksp=4×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对应的体系中将有AgBr沉淀生成

B.加入NaBr固体,AgBr的溶解度减小,AgBr的Ksp也减小

C.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NaBr,可使溶液中c点变到b点

D.在t℃时,AgCl(s)+Br-(aq)

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9.如下图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0.1mol·L-1的NaCl溶液与0.1mol·L-1的AgNO3溶液后,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A、B、C、D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2∶4∶1

B.2∶3∶4∶1

C.1∶4∶2∶2

D.1∶1∶1∶1

10.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

Na+、Fe2+、Cl-、NO3-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

Na+、AlO2-、S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SCN-、I-、K+、Br-

D.加入活泼金属Al能产生H2的溶液:

K+、NH4+、Cl-、SO42-

11.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Cu﹣Zn原电池

B.粗铜的精炼

C.铁片镀锌

D.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

1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的溶液:

c(H+)=c(OH-)+c(NH3·H2O)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c(Cl-)>c(NH

)>c(H+)>c(OH-)

D.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相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c(Na+)>c(CH3COO-)

13.下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14.A1-MnO4−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以Ga2O3为缓蚀剂,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已知电池总反应为Al+MnO4−═AlO2-+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K+向负极移动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Al经电解质溶液流向Ni

C.负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

D.电池工作时,Ni电极周围溶液pH减小

15.25℃时,在25mL0.1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的CH3COOH溶液,溶液的pH与醋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B点的横坐标a=12.5

C.水的电离程度:

D>C>B

D.D点时溶液中有:

c(CH3COO-)+c(CH3COOH)=2c(Na+)

16.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25℃)

K1=1.77×10-4

K1=4.9×10-10

K1=4.3×10-7

K2=5.6×10-1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2CN-+H2O+CO2 =2HCN+CO32-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pH:

Na2CO3>NaHCO3>NaCN>HCOONa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

D.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

HCOOH>HCN>H2CO3

17.在含有Ag+的酸性溶液中,以铁铵矾NH4Fe(SO4)2作指示剂,用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已知:

AgSCN(白色,s)⇌Ag++SCN-,Ksp=1.0×10-12;Fe3++SCN-⇌FeSCN2+(红色),K=13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边滴定,边摇动溶液,首先溶液变红色

B.当Ag+定量沉淀后,少许过量的SCN-与Fe3+生成红色配合物,即为终点

C.上述实验可用KCl标准溶液代替KSCN的标准溶液滴定Ag+

D.滴定时,溶液pH变化不会影响终点的观察

二、原理综合题

18.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研究甲醇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模拟用CO和H2合成甲醇,其反应为:

CO(g)+2H2(g)⇌CH3OH(g) △H<0

(1)在容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CO和4molH2发生上述反应,20min时用压力计监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压强/MPa

12.4

10.2

8.4

7.0

6.2

6.2

则反应从开始到20min时,以C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min),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___________,若平衡后增大压强,则K值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不能判定CO(g)+2H2(g)⇌CH3OH(g)△H<0,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压强保持不变       B、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D、速率v(H2):

v(CH3OH)=2:

1

(3)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C是________(填“正”或“负”)极,写出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L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19.Ⅰ、我国规定生活用水中镉排放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05mg/L。

处理含镉废水可采用化学沉淀法。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镉(Cd3(PO4)2)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sp=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CdCO3的Ksp=4.0×10-12,Cd(OH)2的Ksp=3.2×10-14,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量________较大。

(3)在某含镉废水中加入Na2S,当S2-浓度达到7.9×10-8mol/L时,水体中Cd2+浓度为_____mol/L(已知:

Ksp(CdS)=7.9×10-27,Ar(Cd)=112);此时是否符合水源标准?

______(填“是”或“否”)。

Ⅱ、炼锌烟尘(主要成份为ZnO,含少量CuO和FeO)为原料,可以制取氯化锌和金属锌。

制取氯化锌主要工艺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计算)。

金属离子

Fe3+

Zn2+

Fe2+

开始沉淀的pH

1.1

5.2

5.8

沉淀完全的pH

3.2

6.4

8.8

(1)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流程图中,调节pH时,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ZnOB、NaOHC、Zn2(OH)2CO3D、ZnSO4

pH应调整到_________。

20.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出的SO2、NOx等,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形成的烟雾。

(1)NOx和SO2在空气中存在下列平衡:

2NO(g)+O2(g)⇌2NO2(g)△H=-112kJ·mol-1 ,

2SO2(g)+O2(g)⇌2SO3(g)△H=-196kJ·mol-1;

SO2通常在NO2的存在下,进一步被氧化,生成SO3。

写出NO2和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气中的SO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或“负”)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

②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烟气中SO2被NaOH溶液吸收可得到NaHSO3、Na2SO3等。

①已知Na2SO3水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溶液中c(Na+)_________2c(SO32-)+c(HSO3-)(填“>”“<”或“=”);

②常温下,0.1mol/L的NaHSO3溶液的pH=6,则c(SO32-)-c(H2SO3)=_________mol/L(填写准确数值)。

三、有机推断题

21.具有抗HIV、抗肿瘤、抗真菌和延缓心血管老化的活性苯并呋喃衍生物(R)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苯并呋喃衍生物(R)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3)M→G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F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G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以甲苯和乙醛为原料制备苯丙烯酸(

)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酸、碱、盐溶液中同时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含有H+的溶液不一定为酸性溶液,选项A错误;

B、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显无色的溶液不一定为酸性溶液,选项B错误;

C、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如果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该溶液一定呈酸性,选项C正确;

D、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即pH值大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选项D易错,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绝对值大小。

2.B

【解析】分析:

从铵根离子水解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如果含有对铵根离子水解起促进作用的离子,则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铵根离子浓度减小,如果含有抑制铵根离子水解的离子,则铵根的水解程度减弱,铵根离子浓度增大。

详解:

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则A、B中c(NH4+)大于C、D中c(NH4+);A、(NH4)2SO4中,铵根离子的水解不受硫酸根离子的影响;B、亚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对铵根的水解起抑制作用,导致铵根离子水解程度减小,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NH4+的浓度最大的是B,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离子的水解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NH4)2Fe(SO4)2中的c(NH4+)约为NH4HSO4中的c(NH4+)的2倍。

3.C

【解析】分析: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温度不变,K和Kw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故A错误;B.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c(H+)•c(OH-)=Kw,Kw不变,故B错误;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但c(CH3COO-)减小,根据K=

不变,所以

比值变大,故C正确;D.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则

变小,故D错误;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图像。

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图象来解答。

【详解】

A.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交叉点后正反应速率应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t1时正反应速率应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

C.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少,与图象不符,C错误;

D.温度高的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少,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减小,与图象一致,D正确。

5.C

【详解】

A.常温常压下,124g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

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B错误;

C.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

D.反应2SO2+O2

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

6.C

【解析】

【分析】

电解质在通电一段时间,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依据电解原理分析电解了什么物质,要想让电解质复原,就要满足加入溶液中减少的物质。

【详解】

A.以Fe和C为电极,电解氯化钠,阳极氯离子放电,阴极氢离子放电,通电一段时间后为氢氧化钠溶液,减少的是氯化氢,故A错误;

B.以Pt和Cu为电极,电解硫酸铜,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放出氧气,阴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减少的是铜和氧元素,需要加入氧化铜或碳酸铜恢复浓度,故B错误;

C.以C为电极,电解硫酸,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氢离子放电,相当于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仍为硫酸溶液,可以加水让溶液复原,故C正确;

D.以Ag和Fe为电极,电解AgNO3,阳极银放电,阴极银离子放电,相当于电镀,通电一段时间后仍为AgNO3溶液,且浓度不变,不需要加AgNO3固体恢复原样,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电解原理的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两个电极上产生的物质,本着“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来让电解质复原:

电解后从溶液中减少的物质是什么就利用元素守恒来加什么。

学习中注意把握电解原理和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7.D

【解析】分析:

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为电解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Fe失去电子,为负极,Ni2O3获得电子,为正极,故A错误;B.充电时为电解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Fe(OH)2在阴极获得电子,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故B错误;C.充电时为电解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Ni(OH)2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故C错误;D.Fe(OH)2、2Ni(OH)2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电解质溶液必须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故选D。

8.D

【详解】

A.a点位于曲线下方,c(Ag+)c(Br-)

B.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常数,故B错误;

C.AgBr

Ag+(aq)+Br-(aq),加入固体NaBr后,c(Br-)增大,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应减小,但仍然在曲线上移动,不能到b点,故C错误;

D.由图中c点可知,t℃时AgBr的Ksp=c(Ag+)c(Br-)=(7×10-7)2=4.9×10-13,由方程式可知,K=c(Cl-)/c(Br-)=Ksp(AgCl)/Ksp(AgBr)=4×10-10/4.9×10-13≈816,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得到A是阴极,该电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B是阳极,该电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C是阴极,该电极上是析出金属银,D是阳极,该电极上产生氧气,根据电极反应式以及电子守恒进行相应的计算。

详解:

根据图示,得到A是阴极,该电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2H++2e-=H2↑,B是阳极,该电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级2Cl--2e-=Cl2↑,C是阴极,该电极上是析出金属银,Ag++e-=Ag,D是阳极,该电极上产生氧气,级4OH--4e-=O2↑+2H2O,各个电极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设转以电子1mol,所以在A、B、C、D各电极上生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5:

0.5:

1:

0.25=2:

2:

4:

1,故选A。

10.B

【详解】

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Fe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AlO2-、S2-、CO3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Fe3+与SCN-、I-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B。

11.D

【解析】

A、此原电池中锌电极应插入到ZnSO4溶液中,铜电极应插入到CuSO4溶液中,故A错误;B、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故B错误;C、电镀时,待镀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即锌作阳极,故C错误;D、根据电流的方向,碳棒作阳极,铁作阴极,装置的左端产生氢气,且溶液变红,右端产生氯气,碘化钾淀粉溶液显蓝色,故D正确。

12.A

【解析】分析:

A、等物质的量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铵溶液;B、醋酸为弱酸,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不同;C、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会剩余氨水;D、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分析判断。

详解:

A、等物质的量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铵溶液,氯化铵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

c(H+)=c(OH-)+c(NH3•H2O),故A正确;B、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两种醋酸pH分别为a和a+1,则pH=a的醋酸浓度较大,但电离程度较小,应存在c1>10c2,故B错误;C、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剩余氨水,溶液显碱性,存在:

c(NH4+)>c(Cl-)>c(OH-)>c(H+),故C错误;D、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相混合后,所得溶液为醋酸钠溶液,该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CH3COO-)+c(OH-),所得溶液呈中性,则c(H+)=c(OH-),所以(Na+)=c(CH3COO-),故D错误;故选A。

13.D

【详解】

A、由图像知,两曲线上的任意点均是平衡点,且温度一定,所以其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A正确;

B、XZ连线的斜率是1,存在c(H+)=c(OH-),在X、Z连线的上方,c(H+)<c(OH-),在X、Z连线的下方,c(H+)>c(OH-),B正确;

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水电离,c(H+)、c(OH-)及Kw都增大,所以T1<T2,C正确;

D、X曲线在25℃时c(H+)=10-7mol/L,pH=7,而Z曲线温度高于25℃,其pH<7,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以水的电离平衡为背景,结合图像综合考查c(H+)与c(OH-)的关系,其解题的关键是Kw是个常数,它只与温度有关,明确图中纵横坐标、曲线的含义等,考题在情境和问题设置上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注意水的电离平衡特点。

14.C

【解析】分析:

该电池的负极是Al,Ni是正极,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MnO4-+2H2O+3e-═MnO2+4OH-,负极上金属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Al-3e−+4OH−═AlO2−+2H2O,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K+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但是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C.负极上金属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即Al-3e−+4OH−═AlO2−+2H2O,故C正确;D.电池工作时,负极上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