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263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走进音乐世界全册音乐教案广州花城版教案

走进音乐世界第六册

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二.歌曲《春天在哪里》

三.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了解曲式结构知识,能用动作和图形表现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听赏乐曲,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进行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

学唱两首关于春天的歌曲,欣赏两首以“春”为主题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万物复苏的景象,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能善于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

《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它描绘了春天小鸟歌唱、百鸟争鸣,小朋友们在田野上游戏歌唱的热闹场景。

歌曲为aba三个单乐句组成。

教材中运用了听、唱、动、画、敲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掌握知识。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

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

初唱时借助这四个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

引导学生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a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

(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

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三、拓展(环保):

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来了

强弱记号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教学反思:

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感情演唱歌曲,但在附点节奏处,有个别学生仍未能准确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春天来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春天来了》

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

2、教师弹钢琴,学生复习旋律。

3、播放课件的伴奏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4、分组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并说出优缺点。

5、个别学生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说出优缺点。

三、鼓励学生在唱歌曲时,进行舞蹈的创编,可以个人的表演也可小组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敲击乐器伴奏。

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相同与不同去选择打击乐器,并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

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打击乐器,自己创编节奏。

五、巩固知识。

做课后练习“我的小音库”,在脑海中建立fa的相对音高概念,会用手号表示。

六、课后拓展(环保):

画出心目中的春天。

每个人对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用语言说出对春天的感受。

(引导学生讲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怎样保护大自然。

五、总结

六、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来了

舞蹈创编

乐器伴奏

教学反思:

附点节奏学生已经准确掌握,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舞蹈创编。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习时主要掌握好XXX的节奏。

1、读读、拍拍节奏

学习歌曲前练习XXX节奏,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拍好XXX节奏。

2、听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唱准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这一句歌词。

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

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

看画寻找春天。

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

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

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

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在哪里

XXX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教学反思:

学生能积极“寻找春天”,并能画出“春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欣赏乐曲《春》和《百鸟朝凤》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该乐曲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第一乐章音乐所描写的内容:

春天来,鸟儿欢唱,欣喜若狂,来把春报。

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

闪电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音乐通过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对比,表现出春天蓬勃的朝气。

(1)用〈〈春〉〉的音乐做背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诵春的诗歌。

(2)欣赏全曲。

欣赏音乐时引导学生用身体随音乐轻轻地摆动,充分感受音乐,也可闭上眼睛认真倾听。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3)启发学生谈对音乐的感受:

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

当听到音乐中出现小鸟歌唱或电闪雷鸣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5)教师弹钢琴带领学生唱熟主题旋律。

主题:

1|333215.54|333215.54|34543275|

(6)复听全曲。

指导学生倾听主题旋律,教师要求学生用举手的方法,让学生听到主题旋律时举起右手,计算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2、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

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1)师用看彩图、听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一幅百鸟为凤凰庆祝生日的图画,边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课题。

用形象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2)鼓励学生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或听音乐做律动。

3、通过欣赏了《春》和《百鸟朝凤》两首乐曲,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两首乐曲有什么区别?

(2)、“一年之计在于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出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拓展:

思考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

为什么要爱护它?

学生回答。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板书:

《春》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第一乐章

主题:

1|333215.54|333215.54|34543275|

《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

一年之计在于春

 

教学反思:

了解了《春》和《百鸟朝凤》的“春意”,同学们更加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运用诗导入欣赏课,是将文学与音乐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符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能使学生在学科综合的学习后,更加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内涵。

 

第二课听听、唱唱、跳跳

教学内容:

一、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二、学唱歌曲《瑶山乐》

三、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四、玩乐器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瑶族舞曲》、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学会举一反三。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旋律中跳进和级进是本课需掌握的知识点。

三.通过认识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继而进行“玩乐器”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并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

四、进行环保教育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

1951年刘铁山根据瑶族传统歌舞鼓乐的音乐素材创作《瑶族长鼓舞歌 》,1952年初在北京上演。

同年茅沅据此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

全曲为加引子的复三部曲式。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身着盛装于月下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并进行歌曲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1、歌曲中音的跳进和级进的掌握。

2、音乐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玩乐器”的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演奏的能力;并结合乐曲中的动物,激发学生表达对动物的认识,自己如何爱护动物。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欣赏乐曲《瑶族舞曲》

(1)复习第二册学过的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再次播放课件中的瑶族长鼓舞,让学生感受瑶族的舞蹈特点。

教师语言导入课题:

欣赏了瑶族的长鼓舞,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描写瑶族人民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的乐曲。

(2)欣赏全曲。

欣赏音乐时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轻轻摆动身体或晃动脑袋)帮助感受音乐,学生进行律动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动作。

(3)听完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谈乐曲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乐曲的节拍、节奏、情绪、音色等,讨论完毕,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对各组的分析做出评价总结。

(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好的主题旋律卡片,带领学生唱熟主题。

主题:

6336|2、1|7217|653|…………

(5)听主题出现的次数。

(6)用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模仿瑶族人拍长鼓的舞蹈动作,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三、拓展(环保)

爱护我们的祖国,爱惜我们祖国的资源,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保护我们祖国的文化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板书:

《瑶族舞曲》

主题:

6336|2、1|7217|653|

 

教学反思:

学生在欣赏了瑶族的乐曲后,感受到民族乐器表现的瑶族风格乐曲,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希望自己可以亲身感受当地的民族气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瑶山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瑶山乐》

(1)教师导入:

“刚刚看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也很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瑶山乐》”。

(2)先用“lu”进行哼唱旋律,作为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连贯性。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4)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5)指导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7)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自创节奏型进行伴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如:

铃鼓:

0X|0X|

三角铁;X—|X—|

双响筒:

XXX|XXX|

碰铃:

0XX|0XX|

三、拓展(环保):

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

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板书:

瑶山乐

铃鼓:

0X|0X|

三角铁;X—|X—|

双响筒:

XXX|XXX|

碰铃:

0XX|0XX|

 

教学反思:

对于民族乐器,学生不太熟悉,我想必须增加各种有关的学习内容来促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欣赏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

(1)欣赏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请学钢琴的学生弹奏乐曲(教师自己弹奏乐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学生潜能,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拓宽音乐视野。

(2)哼唱第一主题旋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3/4拍音乐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也为后面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做铺垫。

(3)结合音乐做4/3拍子的律动,并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

感受4/3拍子舞步,鼓励学生动起来:

开火车前后拍手。

学生按横排坐,第一个人排第一下手(即强拍)另外两拍与下面的同学互拍,一直这样传下去。

1、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歌曲简介。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填词而成的。

(2)学唱歌曲。

由于旋律学生已经很熟悉,引导学生自学歌曲,让学生之间互相聆听,互相评价。

师在教唱歌曲时指导学生唱好跳音,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并且要唱好511和111的音准。

(3)学习知识。

学习级进和跳进。

(4)创编表演。

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歌曲。

(如:

小组进行重新填词演唱、舞蹈创编表演、用敲击乐器伴奏等)在理解和感受歌曲、乐曲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5)评价。

对各组同学的表演做出评价,自评、学生评、教师评,给予最佳表演组的同学进行奖励。

三、拓展(环保):

鼓励学生多跳多运动,锻炼好身体,少生病,减少吃药以及因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减少某些药品对自然的污染。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板书:

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反思:

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和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旋律基本一样,学生容易学会唱;我认为象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的钢琴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但是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与了解,我感到很悲哀,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多接触中外著名的歌曲、乐曲,甚至是有关音乐剧,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玩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玩乐器

通过动手制作键盘可让学生具体了解键盘的构造,各音的排列位置,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师课前布置学生带硬卡纸、剪刀、粗线笔、尺子等工具。

2、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3、制作完毕,教师为学生讲解键盘构造和C、D、E、F、G五个音的位置。

A、导入:

利用学生资源,请学琴的同学说说自己学琴的历程。

并让具备较高演奏水平的同学为同学演奏一曲,以此激发学生学琴的兴趣,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B、复习CDE三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请学生思考:

比E还高一些的两个音应该是什么音?

接着引出F和G另外两个朋友。

教师弹奏这两个因请学生记住这两个音的音高。

C、按课本上的几首歌曲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铃铛》《小蜜蜂》上面都标有指法,引导学生先唱旋律再唱指法歌。

D、弹奏乐曲。

练习弹奏《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小铃铛》三首乐曲。

(用“假键盘”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同时在钢琴上弹奏,引导学生想象这就是自己弹出来的琴声。

E、歌曲伴奏。

学会弹奏简单的乐曲后,进一步指导学生为学过的歌曲进行伴奏。

如歌曲《春天来了》:

4∕4(师)1。

351|6165—|4。

531|2---10|

(生)1313|1431|2。

713|5210|(也可以用前面演唱过的音乐)

三、拓展:

将《我有一只小羊羔》《小蜜蜂》创编改歌词,换别的动物,并讲述自己对动物的认识,自己是如何爱护动物的?

四、总结

五、下课

板书设计:

玩乐器

C、D、E、F、G

《我有一只小羊羔》《小铃铛》《小蜜蜂》

教学反思:

虽然学生在“假键盘”上弹奏,但由于我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使学生都能充分展开联想,想象自己在弹真的钢琴,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达到很好效果。

第三课多彩的乡音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风阳花鼓》

二、欣赏乐曲《森吉德玛》

三、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四、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头琴独奏)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曲《风阳花鼓》,让学生了解我国安徽省地理风貌、民间艺人生活状况启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及喜爱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歌唱与表演。

二.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了解蒙古族的风情、风貌并学习掌握“”速度渐慢记号以及学会蒙古族舞蹈扭肩膀的特色动作及巩固四拍子拍号的打法,描述优美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通过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以及用马头琴独奏的《草原就是我的家》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蒙古族两段音乐。

让学生感受两首同民族地方风格民歌及精彩的歌舞表演(课件),并能用不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即兴画画。

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四.探究《森吉德马》音乐旋律相同,音乐速度变化后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变化的奥密,了解音乐中速度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

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流行于蒙古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四拍子、节奏稍快、活泼、自信,表现了新社会蒙古族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1、轻声播放高胡演奏的《凤阳花鼓》旋律,提问:

这首曲子旋律美不美,在哪听到过?

师讲解美的民歌音乐有其流传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旋律蕴涵着一个美妙或凄婉动人的故事。

2、师放课件《凤阳花鼓》讲述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卖唱的苦难经历以及现在改革开放后风阳花鼓唱遍大江南北,让学生逐步了解音乐来自劳动人民创造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

3、师带着愉悦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从教师声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

4、放《凤阳花鼓》旋律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曲调中,使学生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5、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

比比谁模仿得最好。

6、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

分组让学生按乐谱边唱边敲击小乐器等;让学生自带铜碟、不锈钢碟、陶瓷制的碟以及一对筷子,创编简易节奏律动边唱边表演,通过动手、动口、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三、拓展(环保):

讨论怎样保护我们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怎样保护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花鼓”感兴趣,个别学生小时侯曾接触过这首歌,当他(她)听到歌曲,就会不有自主地唱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遍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师先不要提醒包办,让学生自己观察,组织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师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马》主题片断(两次),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利用钢琴或跟随录音机唱会音乐主题。

教唱主题曲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掌握好歌曲速度。

(第一次是慢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环境、第二次奔放热情速度加快)。

3、学生听两段音乐,分别将音乐、画面与相应的形容词搭配连线。

(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

)让学生感受在《森吉德马》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

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美丽的景色呢?

4、自学探究评价:

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

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我们唱歌时可一定记住掌握好速度。

5、简单介绍:

节拍机的作用。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板书:

森吉德马

第一段与第二段对比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遍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观察,组织语言来讲述,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师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教师描绘了美丽辽阔大草原的秀美景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放课件歌曲范唱。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

3、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并处理好一音多词,引出难点。

4、学生分若干小组即兴创作表演。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

表演时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的为歌曲伴奏,增加场景气氛。

三、拓展:

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启发学生是否了解别的民族,能否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自己如何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

五、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虽然对“蒙古”不太了解,但蒙古风光以及音乐风格很吸引人,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把我的经历告诉学生,尽量描绘我想象中的音乐画面,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体验音乐作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欣赏马头琴独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听。

2、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

3、分组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4、个别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师生评价。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安静地欣赏,并注意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2、个别学生分析乐曲和马头琴的音色特点。

3、师简介乐曲。

4、复听乐曲,引导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5、各组展示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三、拓展:

在情景画面中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特色等,启发学生是否了解别的民族,能否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自己如何表达对它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五、请学生分组讨论,用别的形式表现乐曲后,各组展示。

六、下课。

学生听着乐曲离开音乐室。

教学板书: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