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181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docx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

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投资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一般所说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即折旧,它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

3.自发投资指的是利率为零时将会有的投资量,自发投资与利率无关。

自发投资受到货币供给量、市场容量、社会资源状况和产出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

引致投资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4.IS曲线(IS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 = 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

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对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牺牲利息等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需求是指由人们的交易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

投机需求人们为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一般投机需求与利率反相关。

6.凯恩斯指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了,也就是说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跌,因而会将持有的所有证券换成货币,更不会去购买证券。

这种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称“凯恩斯陷阱”。

7.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LM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货币市场均衡。

二画图题

1.画图说明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对应的政策含义。

当利率极低(r0)时,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LM曲线在利率为r0时也表现为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这段水平线上的点表示相同的利率r0与不同的收入水平组合都能使货币市场均衡。

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凯恩斯区域”,也称“萧条区域”。

在这一区域,政府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和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

当利率极高rn时,货币投机需求为零,人们手持货币量都是交易与预防需求量,LM曲线为一条与纵轴相平行的垂直线。

垂直阶段的LM曲线的不同点代表不同水平的利率与相同的国民收入Yn的组合都能使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也被称为“古典区域”。

在LM曲线的垂直阶段,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财政政策无效。

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

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有效的,具体效应与LM和IS曲线的斜率有关。

2.图示IS曲线的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当利率为r1时,对应的投资水平为I1,产品市场均衡必然要求储蓄水平为S1,S1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1,于是便能得到当利率为r1、国民收入为Y1时的均衡点E1,或者说E1点所代表的利率为r1、国民收入为Y1的组合正好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

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E2、E3……将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的曲线便是IS曲线。

3.图示LM曲线的推导过程。

当利率为r1时,货币投机需求为L2b,如果这时收入水平为Y1,则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为L1b,正好货币总需求(L1b+L2b)等于货币总供给,实现货币市场均衡,说明国民收入Y1与利率r1的组合正好能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均衡点为E1。

同样的道理,可以找到均衡点E2,将所有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的曲线便是LM曲线。

4.画图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及均衡的变动过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如图,初始点A点,此时I>S,存在超额产品需求,这将导致收入增加,收入从A点向右平行移动;同时A点也处于

L>M状态,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从A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这两个方向的调整的合力将使A点向右上方移动,例如到达B点(A→B)

B点处,I = S,收入不再调整,但这时的货币需求仍然大于货币供给,这将导致利率继续上升,这时只有一种调整力量,因此B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例如到达C点(B→C)。

C点处,I<S,存在超额产品供给,这将导致收入下降,收入从C点向左平行移动;同时C点也意味着L>M,仍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这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从C点向正上方垂直移动;这两个方向的调整的合力将使C点向左上方移动,例如到达D点。

同理,D点将继续移动……直到E点才停止,实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1).当LM曲线不变而IS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同时均衡利率也上升。

LM不变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都会下降。

2).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利率则下降。

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则会使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上升。

3).当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情况要视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具体组合情况而定。

三、计算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

,储蓄函数

求IS曲线方程。

解: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

I=S

即:

整理得: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量M = 200。

求LM曲线方程。

解: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M=L

即:

整理得:

即为LM曲线的方程。

3.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投资

,实际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单位都是亿美元),求

(1)IS和LM曲线方程;

整理可得:

上式是IS曲线方程

整理可得:

上式是LM曲线方程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解方程可得:

y=950带入Lm方程或IS方程可得

四、问答题

1.投资是如何决定的?

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

企业决定是否投资主要取决于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较,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时,企业才愿意投资。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若用P表示资本品的重置成本(即现在价值),Ri表示第i年的预期收益,资本使用期n年,资本使用期满的残值为T,则有

根据上面的式子,则可计算出资本边际效率MEC。

显然,对于理性的企业而言,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则此投资是合算的,否则将不投资。

2.IS曲线的涵义是什么?

如何推导?

IS曲线(IS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 = 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

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Y = C + I,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将均衡条件式、消费函数式和投资函数式联立方程:

 

整理后可得

 

即表示两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函数关系。

三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I + G = S + T,IS曲线方程式推导如下:

整理可得

 

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得到四部门经济中代表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

四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有:

 

整理可得到四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方程式为

3.货币需求是如何决定的?

人们的持币需求主要来自于三类不同的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用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L1 = f(Y) = kY

k为收入变动对于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L1)的影响系数,一般来说,0<k<1。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无关。

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表示利率,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L2 = (r) = u −hr

人们的持币需求主要来自于三类不同的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用L1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Y表示收入,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L1 = f(Y) = kY

k为收入变动对于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L1)的影响系数,一般来说,0<k<1。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无关。

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表示利率,则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L2 = (r) = u −hr

4.LM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推导?

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假定M代表货币供给量,L代表货币需求量,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必有

整理后可得

 

5.如何利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及其变动?

IS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会使货币市场均衡。

显然,两条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才能够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1).当LM曲线不变而IS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同时均衡利率也上升。

LM不变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都会下降。

2).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均衡国民收入将提高,利率则下降。

当IS曲线不变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则会使均衡收入下降,均衡利率上升。

3).当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移动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情况要视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具体组合情况而定。

 

第十二章课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需求曲线指能够使经济实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一般均衡时的产量与价格的一种组合的点的集合。

反映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关系。

2.实际余额效应指一种价格水平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实际余额的反方向变动,进而使总需求和产出反方向变动的效应。

利率效应指一种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总需求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效应。

净出口效应指价格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净出口反方向变动,进而总需求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效应。

3.总供给(AS)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曲线指反映总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包括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4.古典供给曲线:

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这三个条件下,经济社会就业量并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就业量决定的总产出或总供给也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在到达充分就业产量之前,经济社会能够按照既定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出或国民收入。

6.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的总供给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就越大。

7.工资刚性指货币工资呈现出的只能提高而无法下降的特征;

工资粘性是指货币工资水平较为稳定,其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价格粘性是指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其调整滞后于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价格粘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调整价格是需要成本的。

菜单成本,是指餐馆在改变饭菜价格时需要重印菜单而带来的成本,泛指企业调整价格所需付出的代价。

8.货币幻觉指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货币工资也常常随之提高,但由于工人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会产生货币货币幻觉,误以为实际工资提高了,便会增加劳动供给。

如果总需求的变化是由货币量的变化引起的,则在古典情形中,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导致价格、工资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实际就业量和产出均不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称货币是中性的,简称货币中性。

9.总供给变动是指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状况发生改变,从而使总供给发生变动,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产生较大幅度的移动,通常也被称为总供给冲击。

二、画图题

1.图示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各个区域的扩大需求政策效果。

当供给曲线处于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比如:

总需求曲线从AD4→AD5,国民收入仍然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f,价格水平由P3→P4。

这意味着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和收入,而只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和通货膨胀。

当供给曲线处于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总需求曲线从AD1→AD2国民收入将由Y1→Yk,价格水平仍然保持在P1水平

在经济极度萧条时期,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政策促使均衡的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而且价格水平维持不变。

当供给曲线处于右上方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时,总需求的扩大,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比如:

总需求曲线从AD2右移至AD3,国民收入将由Yk→Y2,价格水平P1→P2。

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均衡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但要以价格水平的上涨或通货膨胀为代价。

2.画图说明不利的总供给冲击如何造成经济的“滞胀”。

原始状态:

总需求曲线AD0与总供给曲线AS0相交于E0点,均衡国民收入为Y0,均衡价格水平为P0。

当不利的总供给发生时,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0左移至AS1,均衡点从E0移至E1,产出水平从原来的Y0减少为Y1,价格水平从原来的P0上升为P1。

这时,如果政府采取扩张需求的政策,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至AD1,均衡点则从E1移至E2,均衡产出水平恢复为原来的Y0水平,但要付出高通货膨胀的代价,价格水平将从P1继续上升至P2。

所以,这种不采用扩张需求的政策,则国民收入处于低水平,为了扩大国民收入水平,又得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这种状况就被称为“通胀”。

三、计算题

1.设某经济体的总供给函数为AS=600,总需求函数为AD=800−50P,试求均衡产出与均衡价格是多少?

如果AD曲线斜率不变,均衡价格水平升至6,试求新的总需求函数。

解:

当总供求均衡时,AS=AD

800−50P=600

p=4

Y=800-50×4=600

所以,均衡价格为4,均衡国民收入为600.

当均衡价格为6,均衡国民收入仍为600,AD曲线斜率不变,则

方程可列为:

Y=a-50P,将P=6,Y=600代入,

得新的总需求函数:

Y=900-50P

2. 设IS曲线的方程为r = 0.415 − 0.000 018 5Y + 0.000 05G, LM曲线的方程为r =0.000 016 25Y −0.000 1(M/P)。

其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

试求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支出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解:

IS曲线的方程为r = 0.415 − 0.000 018 5Y + 0.000 05G

整理得8300+G=0.37Y-20000r

(1)

 LM曲线的方程为r =0.000 016 25Y −0.000 1(M/P)

整理得:

M/P=0.1625Y-10000r

(2)

联立

(1)和

(2),得总需求函数

10000r=8300+G-M/P-0.2075Y

即:

Y=40000+(G-M/P)/0.2075-48192.8r

当G政府购买增加时,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供给量增加,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四、问答题

1.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此题可以从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和净出口效应三方面来考虑。

具体内容见PPT9、10。

2.完整的总供给曲线有哪3个区域?

分别代表什么样的经济状况?

完整的总供给曲线具有3个区域:

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向上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和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

凯恩斯区域代表经济社会处于极度萧条时期,价格水平在产出或国民收入上升时保持不变。

常规区域,价格水平随产出的增加而增加,代表经济社会正走向充分就业状态,古曲区域,价格水平的变动不再引起产出的变动,代表经济社会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短期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可以从工资刚性假说、工资粘性假说、价格粘性假说和货币幻觉假说四个方面考虑。

具体内容见PPT22——25.

4.在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区域,扩大需求政策的效果有何不同?

当供给曲线处于垂直阶段的古典区域时,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均衡产出和收入,而只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上升和通货膨胀。

当供给曲线处于水平阶段的凯恩斯区域时,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政策促使均衡的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而且价格水平维持不变。

当供给曲线处于右上方倾斜阶段的常规区域时,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均衡产出和国民收入增加,但要以价格水平的上涨或通货膨胀为代价。

5.如何用AD-AS模型解释总供给冲击带来的经济影响?

当不利的总供给发生时,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0左移至AS1,均衡点从E0移至E1,产出水平从原来的Y0减少为Y1,价格水平从原来的P0上升为P1。

这时,扩张需求的政策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0右移至AD1,均衡点则从E1移至E2,均衡产出水平恢复为原来的Y0水平,但要付出高通货膨胀的代价,价格水平将从P1继续上升至P2。

所以,这时不采用扩张需求的政策,则国民收入处于低水平,为了扩大国民收入水平,又得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经济进入“通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