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141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docx

山东高考文言文真题

文言文真题(2002-2011)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

“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

“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对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

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

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

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

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

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

渡过

解析:

B、渝,改变、违背。

可以用成语联想法:

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解析:

答案C.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D、取独;的。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

A.①体现了。

②不是。

③是。

④为官吏立法令,不是。

⑤很直接,是。

⑥是。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答案C.以退为进,错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

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

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人民少,并不可怕。

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

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

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

”桓公说:

“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

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

“好呵!

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

”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管子回答说: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

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

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

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说:

“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管子说:

“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以有利于百姓。

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

这就是役使人民的办法。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子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

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子回答说:

“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

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

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

”桓公说: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

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

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

10年

三、(12分,每小题3分)

申甫传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

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媐(xī):

嬉戏。

②瘗(yì):

埋葬③窭(jǜ):

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

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

寄居

C.遽薄京师薄:

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

步兵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

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

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

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

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3分)

【参考答案】

(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

(1)注意“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

注意全句的文意。

(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

(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

“见”表被动。

“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09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馆,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对曰:

“信。

”公曰:

“安信?

”曰: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

“侍公而食。

”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

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

曰:

“谨警!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

“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

的官。

两和:

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约定

B.会天疾风会:

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

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

经过

【答案】D

【解析】过:

错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答案】D均为副词,将要。

【解析】A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

B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答案】D

【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四、(1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3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分)

【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

“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08年

三、{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

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

“病乎?

”曰:

“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

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

“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

“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

“兄故弱,恶能多樵!

”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

“将何作’”答曰:

“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

”曰:

“我自来耳。

”兄曰:

“无论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

“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日:

“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

“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言:

“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归谓诚日:

“不听吾言,遭师责矣!

”诚笑日:

“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驻曰:

“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

”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

虎竞衔诚去。

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

讷力斧之,中胯。

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众慰解之,哭益悲,曰:

“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

众急救之。

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

母哭骂日:

“汝杀吾儿,欲欻颈以塞责耶!

”讷呻云:

“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

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

讷连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叫):

劳苦。

②夏:

亦作“程”,术名。

③欻(x0):

忽然。

④欻(1i):

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蓄甘脆饵诚饵:

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

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

  D.汗交颐不少休颐:

脸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乃实告焉B将何作何复尔

  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欲割颈以塞责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

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兄曰: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5分)

  

(1)哥哥说:

“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

”遂以斧自刎其项。

(5分)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

”(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07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戎,字濬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