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65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docx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黄伯荣版第一册适合打印

现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适合打印版)

一、绪论

✓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繁衍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七大方言区:

P4

(一)北方方言:

北京话;占73%;

分为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

(二)吴方言:

苏州话(上海话);占:

7.2%;

(三)湘方言:

长沙话;占3.2%;

(四)赣方言:

南昌话;占3.3%;

(五)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占3.6%;

(六)闽方言:

闽东:

福州话;闽南:

厦门话;占5.7%;

(七)粤方言:

广州话;占4%;

✓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速多

2双音节词占优势

3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形态指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二、语音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是1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2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3而语音之外的其他声音是一种自然现象。

语音的属性:

1物理属性2生理属性3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一)物理属性:

1音高(频率),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2音强(振幅),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是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

1呼吸器官:

能呼出气流,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2喉头和声带(嗓子):

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咽腔、鼻腔和口腔:

三者都能起共鸣器的矿大声音的作用。

(三)社会属性: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理解:

语言是神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音单位:

(一)音素——辅音、元音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

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元音:

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又叫母音。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1看是否受阻(是元辅音的最主要区别),发辅音受阻·元音不受阻。

2从紧张度来看,发辅音特别紧张·元音紧张均衡。

3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

4从响亮度看,发辅音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声音比辅音响。

(二)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注:

造成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交叉关系的关键是n&ng,n既可做声母又可作韵尾,ng只能做韵尾。

✧韵母与元音的区别:

①总数不同:

元音有10个而韵母有39个;

②分类不同:

由单元音构成的单韵母有10个,由复元音构成的复韵母有13个,由元音和鼻韵母构成的鼻韵母有16个,元音则分为舌面、舌尖和卷舌等类型。

③结构成分不同:

韵母不仅含元音,有的可包含辅音,即以辅音n、ng做韵尾。

附录一:

汉语拼音方案(P24-26)

五个表: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附录三:

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P28)

✓声母

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P29)

(一)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按发音部位分,声母可分为7类:

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尖前音(zcs)4舌尖中音(dtnl)5舌尖后音(zhchshr)6舌面前音(jqx)7舌面后音(gkh)

(二)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看阻碍的方式,可分为:

①塞音(bpdtgk)②擦音(fhxshrs)③塞擦音(jqzhchzc)④鼻音(mn)⑤边音(l)

2看声带是否颤动:

颤动的是浊音(带音),不颤动的是清音(不带音)。

浊音有mnlr,其他的都是清音。

3看气流的强弱:

塞音、塞擦音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之分;送气音:

ptkqchc;不送气音:

bdgjzhz.

(三)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全面描写:

略。

【P31】

✓韵母

Ø单韵母(10个):

αoeêIuü–i(前)–i(后)er

(一)单元音的发音,有三类:

1舌面元音:

①看舌位的高低②看舌位的前后③看唇形的圆展

舌面单元音的发音:

α[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元音

-I[z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I[sh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卷舌元音

er[儿]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4鼻音韵母

Ng舌面后、浊、鼻音

(二)复元音的发音

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共13个

复元音:

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前响复元音,前音响亮:

aieiaoou4个

后响复元音,后音响亮:

iaieuauoüe5个

中响复元音,中音响亮:

iaoiouuaiuei4个

Ø四呼:

开齐合撮

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Ø韵母的结构【详细理解见书P53】

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只有Iuü三个;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韵腹不可少,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做韵腹”;

韵尾,复元音韵母中的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Iuo两个。

✓声调

Ø调值和调类

声调:

是衣服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声调1有音高变化形式2有区别意义作用。

Ø四个调值

阴平——55

阳平——35

上声——214

去声——51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音节:

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又音素构成。

一个音节,至少有一个音素,至多有4个音素,且一定要有韵腹和声调。

音节结构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4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注】:

–省写的:

iu=iouui=ueiun=uen

–Jqxy后的u=ü

–把yw还原成Iüu(此类音节无声母)。

e.g:

头腹尾

cunuen

waiuai

weiuei

–最多可以有3个元音,在一个音节中;最多一科有2个辅音

✓音变

(一)变调【祥见P83-84】

1上声的变调:

原214

2“一、不”的变调

3“七、八”的变调

(二)轻声

什么音节读轻声?

【P86】

轻声的作用:

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三)儿化

儿化:

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儿化的作用:

1区分词义和词性2便是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情感色彩。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音位

音位:

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

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

三、文字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二)汉字的产生

汉字:

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三)汉字的特点:

1主要特点:

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与汉语基本适应;

3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1汉字记录汉语单音节语素,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2汉字与语音两者没有密切的联系,适应了汉语多方言的特点;

4汉字具有较强的超时空性,具有超方言性;

5汉字数目众多,结构复杂;

6汉字用于机器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7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汉字的地位:

1保留丰富的文化遗产

2汉字是中国的通用字

3汉字适用的人数最大

表音文字,从语音单位来看,有三类:

1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

2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

3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

【注】: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如国、走……就是现代汉语中的语素。

(四)汉字的形体

汉字在史上的演变:

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篆书[春秋战国]—隶书[秦代]—楷书[汉末,盛行于魏晋](五种正式字体)和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秦隶——分水岭。

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汉字的发展:

1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渐变为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2笔形从类似于绘画的线条变为笔画;

3字的结构逐渐简化

4异体字大为减少

(五)汉字的结构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

1笔画2部件

☆笔画:

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部件:

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件也是有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有笔画构成的。

(六)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

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四种造字法:

1象形:

描绘事务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代表字:

月、雨、口、牛、羊、舟、泉、瓜、爪、衣、水、虫、宀、贝…

2指事:

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代表字:

上、下、三、本、末、朱、甘、刃…

3会意:

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代表字:

烦、武、休、取、明、涉、益、从、森、益、见、囚…

4形声: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代表字:

洋、芬…

【注】:

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

四、词汇

✓词汇:

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与非词的区别:

·词与语素的区分:

(一)语素的意义不太明确,也不太稳定;

(二)语素不能独立运用。

【独立运用——独立成句,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做句子成分。

·词与短语的区分:

(一)从语法结构看,词是最小的;短语是由词构成的,它比词大。

(二)从分辨方法来看,词不是有扩展性的,而短语的结构可以扩展。

☆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经常可以扩展,变成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是词,扩展后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离合词:

分——短语;合——词。

分开之后,词的意思不变。

✓语素:

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其意义分为: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区分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

【详见P217】

语素可分为两种:

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

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又叫自由语素。

(既是语素又是个词)

不成词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如:

眉、柿、绩、鸭、习、者、硕

其中又可分为两类:

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者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和定位不成词语素(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为止是固定的,也叫词缀)

关系图:

成词语素————————————————天、人

语素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伟、农

不成词语素前缀——老、第

定位不成词语素————————后缀——儿、头

–不能做语素字:

蜻、潺、鹃…

词:

是有语素构成。

语素与词两者都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最小的”,即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间一般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

【注】:

词,是不可分离的、能够独立运用的。

如:

葡萄酒;葡萄做的酒和葡萄酒不一定一样。

短语:

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书能单说。

但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可以扩展,可以在中间插入别的成分。

区别词与短语,用“扩展法”,即“插入法”。

如:

开关,中间插入意思则不同;而头痛,头真痛;前者是词,后者是短语。

短语与词的区分:

1首先,词不能再分解,如:

人、把、映、菩萨、菠萝

2其次,有的词由两个有意义的部分构成,但分解后至少有一部分不能自由地用来造句

3再者,“黑板”、“白菜”虽然可以分解成两个有意义的单位,而且都能够独立运用,但是词的意思并不是两个字意思的简单相加。

两个字中若有一个字不能独立成词,则不能称之为短语。

✓词的结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一)单纯词

1联绵词:

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

1双声的,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词

如:

参差仿佛忐忑蜘蛛

2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韵腹+韵尾)

如:

彷徨窈窕叮咛哆嗦

3其他,指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联绵词

如:

蝴蝶芙蓉蝙蝠鸳鸯蛤蚧

2叠音词:

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它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如:

猩猩姥姥

3音译的外来词

如:

葡萄咖啡的士沙发

【注】:

拟声词也是单纯词,如:

乒乓哗啦滴滴答答

(二)合成词

1复合式:

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五种类型:

(1)联合型(中间可加“和”):

有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

【例子见书P223】

特点:

①没有中心,意义相近,地位平等;②两词根的词性一致

(2)偏正型(中间可加“的”):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

特点:

语言的重点在后面的语素上,前面的语素起修饰或限定的作用。

(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特点:

①中心在前,没有前一个词根的动作行为,就没有后一个的结果。

2三种情形:

A.V.+adj.B.V.+V.C.n.+量词

(4)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务,又叫支配式。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特点:

①没有中心;②v.+n.

(5)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

特点:

①没有中心②两个词根的词性是n.+v.&n.+adj.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

如:

哥哥姐姐

3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

(1)前加式【前缀+词根】。

如:

老—老虎、老乡

(2)后加式【词根+后缀】。

如:

—子刀子、斧子(意思主要在前面)

(3)词根+中缀+词根:

土里土气、古里古怪…

此外,还有由词根和一个叠音词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如:

红彤彤的、绿油油的…

(4)多层结构合成词:

【详见P225】

【注】:

注意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别:

叠音词是有一个与语素构成的,不能单用。

重叠式合成词是有两个相同的语素构成的,可以单用。

✓词的性质与构成

词义

语音客观事物

一、词的内容

词义:

是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词的形式是语音。

二、词的性质

(一)词义的概括性

例如:

“鲁迅”虽然是一个专有名词,却也是指称,概括了不同时期(童年、少年、中年…)的鲁迅。

(二)词义的模糊性

原因:

1.客观事物本身就有模糊性

2.词义是通过相比较而来的相对性概念

3.词义的概括性导致了模糊性

(三)词义的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语言:

1.词义概括的范围可能不同2.在指称同一客观事物时,可能会有感情色彩方面的不同。

三、词义的分类

词汇意义可分为理性义和色彩义。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怪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

(二)色彩义:

附着在此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1.感情色彩:

褒义、贬义、中性色彩

2.语体色彩:

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3.形象色彩

✓义项和义素

一、义项

(一)义项:

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义项,有些是词义,有些是语速义。

【注】:

词的义项应注意的问题:

1.是由特定的词形表示的语义单位;2.既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速义;3.是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4.词的义项相互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二)义项的分类

基本的、常用的——基本义

其他的义项一般是有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转义分为:

引申义和比喻义

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心的意义是——比喻义(两个事物时间要有相似点)

练习for区分:

1.黑白照片——黑白不分(比喻义)

2.家里穷——穷凶恶极——无穷无尽(引申义)

3.深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多事之秋(引申义)

4.大海——人山人海(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比喻义产生的途径就是比喻格

区别:

比喻义是固定的属于词的一个义项;比喻是临时的。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单义词有一下三类:

1.常见的事物的名称(桌子、茶杯);2.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电子、北京);3.新词(代沟、展销)

2.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的原因:

1.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2.语言的经济原则是促使词语多义化的直接原因。

(四)同音词

同音词:

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1.偶然同音2.多义词的分化3.语音的演变4.借用其他语言的词语

同音词的类型:

1.异形同音词(久、九、酒)2.同形同音词(花、站、会、副)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分辨:

看意义是否有联系,多义词是一次多义,同音词是一组语音相同而意义无联系的词。

例如:

 

二、义素

(一)义素:

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区别特征。

我们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二)义素分析:

一般采用对比法,即通过对不同的词义(义项)的对比找出义素来。

具体步骤:

1.明确分析对象2.通过比较找出义素3.对分析获得的义素进行整理,列出语义结构或语义矩阵图。

△义素分析时应该注意的一下几点:

1.要抓住反应事物本质特征的义素,舍弃非本质性义素;

2.检验分析的语义单位是不是最小的,能否分;

3.检查分析后的一群词中是否存在两个词的义素完全相同的情况。

△义素分析的作用:

1.可以比较简便的解释某些采用列举法难以解释的词义,能以少数义素说清若干次的理性意义,也便于比较次于此之间理性意义的统一尤其是分析同义词、反义词的差别;

2.由于义素分析多采用二元对立偶分法,它就使得释义能达到形成化,因而能够使语义描写形式化,利于语义的计算机输入;

3.有助于说明语法上不能说明的词义。

△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分析带有随意性

2.目前无法预见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需要多少数量的义素才能确定。

【练习,见P239】

✓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他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二)语义场的层次:

【理解见P241】

词语在语义场中具有兼属性,一个词如果有多个义项就可以在不同的语义场中构成不同的语义关系。

(三)语义场分析

△语义场的种类:

1.类属义场。

Eg: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是学生)

2.顺序义场。

Eg:

小学、中学、大学…

3.关系义场。

Eg:

老师——教育(受教育)——学生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1)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即组成关系和词之间相互的关系)

(二)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如:

失望和绝望

(2)范围的大小——如:

边疆和边境

(3)集体与个体不同——如:

树林和树

(4)语义的侧重点不同——如:

解除和废除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褒贬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口语和书面语

3.用法方面的差别

(1)搭配对象不同——如:

爱护与爱戴

(2)语法功能不同

△.同义词的确定问题

1.词与词应该是同时的,而不是历时的;是词与词形成的,而不是语素与语素或语素与词形成的;也不是词和固定词组形成的。

(即相互之间对应是的条件应该是相同的)

如:

和蔼与和颜悦色

2.同义词之间的关系是词的义项与义项的关系。

单义词之间是一对一的;多义词就可以是一对多。

3.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之间是同一关系,不是同义关系。

如:

记录——纪录、罗嗦——啰嗦——啰唆

4.词与词的语法形式之间不是同义关系。

如:

高兴——高高兴兴、散步——散步散步

5.只有上下义关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

如:

人——男人、豆子——黄豆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听话要听音”——从语境中去考察意思。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明显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五)同义词的误用——程度的不同,导致其误用。

二、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绝对反义义场):

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反之亦然。

如:

生——死、有——无

2.极性反义义场:

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如:

白——黑(但不白不一定就是黑的,还有红的啥的。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即常用某一个而少用其对立一方,如:

常问“厚不厚”少问“薄不薄”。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的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可以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为使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