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39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x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十四点原则  这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主要内容有:

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纳伊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条约规定:

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

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

《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条约规定:

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

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

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

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

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

后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特里亚农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

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

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瑙河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法郎。

《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洛桑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

一战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23年7月24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替《色佛尔条约》。

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

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居民等等。

《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一战后所确定的国际新秩序。

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构筑了新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在这一新的国际秩序中,英法在欧洲确定了其统治地位,美国则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其优势地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力量对比关系变化后重新调整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

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政治剥夺与经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殖民体系,而且排斥和反对苏联,注定是失败的。

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的破产。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

杨格计划  20年代末协约国提出的新的德国赔款计划。

于德国税收饱和,在其要求下,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议德国赔款计划。

1929年6月,在美国的赔款委员会代表杨格领导下,提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

该计划规定:

德国赔款总额为1210亿金马克,为期59年。

前30年平均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成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接受并管理赔款问题,取消德国的铁路与工业证券,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监督,使德国赔款商业化。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杨格计划停止实施。

《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

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

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英国以及意大利作为公约的保证国。

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的边界保证。

后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非战公约》  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立的国际条约。

又称《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协定》。

因为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

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

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也起不到有效作用。

《非战公约》订立后,先后有60多个国家参加了条约。

  .非战公约1927年法国外长A.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1928年8月27日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的公约。

全称《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非战公约》包括序言和正文3条。

在第一条中,缔约各国郑重声明:

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规定: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是规定程序问题。

《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

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  斯托雷平(1862-1911):

  俄国反动政客。

1906年任内阁总理,次年发动“六三”政变,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1907-1912)。

任内施行“先安内后改革”的方针,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取缔革命组织,镇压革命运动;实行新土地法,规定农民退出村庄;培植沙皇制度在农村中的支柱——富农阶层。

1911年被社会革命党人刺死。

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的和约。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俄国和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斯大林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基诺夫事件  1934年12月,联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书记基诺夫遇刺身亡,全国人民无比愤怒要求严惩凶手,斯大林同莫洛托夫亲自过问此事,许多领导人因此事而受到牵连和遭到迫害,苏共借此修改了苏联的刑事诉讼法。

基诺夫事件使1933年的大清洗运动不如高潮,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甘地主义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他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

人们把甘地主义概括为四个基本内容:

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印度国大党接受甘地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和领导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抗英非暴力运动。

但于这种思想把非暴力看成唯一的、“宗教式的善”的真谛,因而它又有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的局限性的一面。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

然而,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

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凯末尔:

  土耳其总统。

出身于塞萨洛尼基商人家庭。

曾参加青年土耳其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任高级军职。

1919年起领导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1920年任安卡拉大国民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并组成国民政府。

1923年创立人民党。

同年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当选首任总统。

执政期间,实行行政、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并开始实施工业发展计划;对外争得对两海峡的主权。

1934年被授予“阿塔图尔克为姓。

著有《走向自之路》、《国民革命》等。

凯末尔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主要领导人为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故名。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

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1920年苏丹政府于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

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

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

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

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  金本位制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以黄金为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狭义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铸造,银行券可以自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输出入。

19世纪末期,金币本位制为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8),英、法、比、荷等国改行了金块本位制:

德、意、奥等国和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改行了金汇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和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放弃了各种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  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6日,协约国代表们在热那亚唾沫飞溅,十分恼火。

他们聚会讨论欧洲的财政改组。

他们希望强迫苏维埃俄国偿还沙皇的债务。

在热那亚的会议几乎尚未开始时,协约国惊悉德国和苏联代表正在附近的拉已洛会谈,甚至已签订一项新条约。

德外长沃尔特-拉特玲和接替托洛茨基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达成协议。

德国同意成为第一个  承认苏联的国家。

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谜出的要求。

德国还接受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

拉巴洛会议已破坏了热那业会议,协约国不知新条约是否也将破坏凡尔赛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

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雅尔塔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

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

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

(2)波兰问题。

确定波兰疆界;以卢布林临时政府为基础改组,成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

(3)联合国问题。

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

(4)远东问题。

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还讨论了有关南斯拉夫、三国外长会议以及遣送战俘等问题。

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马其诺防线\马其诺,1877年2月17日生。

是法国著名的国务活动家。

原为文官,1910年被选入法国众议院,3年后任陆军副部长。

后历任殖民、抚恤、陆军等部部长。

他在任期间,多次要求法国沿边境修筑一条阻止德国重新发动进攻的防线,1929年开始产生结果。

1932年1月7日,马其诺病逝。

但他的计划,1938年修筑完成,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其诺防线”。

然而,这条防线计划没有考虑到比利时边境也可作为德国进攻的路径。

因此,1940年5月,德国进攻时就是从比利时边境进攻法国的,这使得整个马其诺防线成为废物。

  摩洛哥危机:

20世纪初法、德为争夺摩洛哥而引起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危机。

l904年的英法协约中英国对法国占领摩洛哥的承认引起德国不满。

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访问摩洛哥时声称,摩洛哥苏丹是“独立君主”,要求重审英法协约,并以战争相威胁,造成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为解决这一矛盾,1906年在西班牙阿尔吉西拉斯召开国际会议,参加国包括法、德、英、美、西等14个国家。

于英俄支持法国,德国被迫让步。

会议声称承认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权。

1908年摩洛哥发生宫廷政变,法国乘机占领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法德关系再度紧张,发生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法国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战争一触即发。

后因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作了让步,在同年9月签订的《德法协定》中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德国则取得法属刚果的一部分作为补偿。

三次摩洛哥危机显示出德法之间以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十发关尖锐的地步委任统治制  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

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

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

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

  

      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寇松线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期间所确立的苏联与波兰的临时领土分界线。

1919年12月8日,经协约国地域委员会的勘定,格罗德诺,经过布列斯特下赫鲁别肃夫,到喀尔巴阡山,划定了一条苏波之间的地理分界线。

1920年7月,苏波战争中,苏军在击溃波兰干涉军进抵该分界线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向苏俄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战双方以该线停火谈判。

此,该分界线得名“寇松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分界线得道美英苏三大国的再次确认,成为苏联与波兰确定国境线的基础。

  热那亚会议  20年代早期帝国主义列强为解决战后经济恢复与战债问题的欧洲经济会议。

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会议,苏俄应邀参加。

在会议中,英法等国并没有成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而是对苏俄提出了赔付战债问题,要求苏俄政府支付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地方政府所借一切外债,并且归还十月革命后被没收的外国企业与财产,取消苏俄的贸易垄断制度。

苏俄代表则有利还击了英法等国的围攻,提出了归还战债的前提是协约国偿付战争破坏的损失。

热那亚会议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苏俄则利用会议宣传了政治与经济主张,扩大了影响。

  《拉巴洛条约》  在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与德国订立的双边条约。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在热那亚拉巴洛近郊订立了双边国际条约。

条约规定,两国放弃战债与战争造成的经济顺利赔偿,德国放弃其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中在苏俄的国家与私人财产,两国恢复外交与领事关系,并且建立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上的经济与贸易关系。

《拉巴洛条约》的结果,一方面有助于德国摆脱被协约国孤立、被动的外交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包围,该条约是苏俄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的一次成功外交实践。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

然而,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

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啤酒店暴动:

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政变。

1923年法、比占领鲁尔,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1月18日晚,在军国主义鲁登道夫的支持下,希特勒率领武装纳粹党徒,闯入慕尼黑一家啤酒店,扣留在那里出席集会的当地政府首脑,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德政府已被推翻,希特勒接管全国政府。

次日,政  变分子举行游行,被警察驱散,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相继被捕。

  二二六”政变:

1936年2月26日凌晨,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叛乱,杀死内大臣、藏相、教育总监,要求解散议会,建立皇道派控制的内阁。

29日叛军投降。

\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了统治地位。

史汀生主义:

美国面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维护门户开放政策而提出的远东政策。

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的既成事实,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于1932年1月7日向中国及日本政府发出外交照会,提出美国不承认日本对中国东三省任何事实上的军事占领,不承认任何中日两国政府缔结有损美国在华利益的协定。

但在补充说明中,美国同时提出它无意与日本争夺在满洲的权益,只要协定不损害美国利益,它就不加干涉。

史汀生主义只是美国向世界表达了其维护和平的意愿,但却缺乏制止侵略的决心与行动,它只是在道义上划清了与侵略者的界限,但是却默认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斯特雷萨阵线:

英法意大利为制约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关于限制军备规定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1935年4月,为了对付德国扩充军备而给欧洲带来的紧张局势,英法意三国在意大利斯特雷萨召开会议,成立了反对德国破坏《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国际组织,但该组织未能有任何具体制裁德国违约行为的政策与措施,并没起到制约德国的作用。

后于《英德海军协定》而破产。

  东方公约:

1934年以来苏联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政策的重要实践。

鉴于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以及欧洲政治形势日趋紧张,1934年初苏联向法国提出建立区域性互助条约。

6月法国提出《东方公约》草案。

提出订立包括苏联、德国、东欧与波罗的海国家在内的互助公约,同时订立法苏互助条约,苏联充当《洛加诺公约》的保证国,法国充当《东方公约》的保护国。

于德国法西斯的破坏以及英国的反对,公约最终未能签署。

  尼翁协定:

西班牙内战期间,英法等9国联合制止意大利潜艇在地中海海盗行为的协定。

1937年7月,意大利潜艇不带国别标志,任意在地中海袭击各国商船。

英法苏联等9国在尼翁召开会议,确定了《尼翁协定》,规定签约国可以用海军保护不属于西班牙交战双方的一切商船,消灭进行袭击的潜艇。

该协定有效地制止了意大利潜艇的海盗行为。

\啤酒馆暴动\  希特勒取得了纳粹党领导权后,公开进行反对德国政府的活动。

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希特勒企图乘机夺取政权。

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名叫贝格布劳凯勒的啤酒店发表施政演说,其他巴伐利亚领导人也要参加,希特勒决定带领一批冲锋队员绑架他们,胁迫他们发动暴动。

暴动失败后,希特勒被德国当局投入监狱。

希特勒在狱中服刑9个月,并写下了《我的奋斗》一书。

盖世太保  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恐怖组织。

国家秘密警察的简称。

1933年4月A.希特勒当政后,H.戈林组建并直接领导,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33年4月26日,普鲁士总理戈林将柏林警察总局的特别警察部队命名为国家秘密警察处,警察总局第一处处长R.狄尔斯指挥,国家秘密警察处通  常被称为国家秘密警察,1933年11月30日被列为独立机构,只对普鲁士总理负责。

秘密警察有“预防性逮捕权”,在纳粹德国时期,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共产党人、左派人士、抵抗战士等都未经法律程序被盖世太保投入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盖世太保参加特别行动队,随正规部队进驻波兰和苏联,残酷杀害纳粹占领区人民和战俘,是纳粹党对被占领国家人民进行特务恐怖统治的工具。

  日本“二二六”事件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

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

而在军部内部,也分裂出更为激进的皇道派和较为持重的统制派,1935年12月,统制派决定将皇道派分子集中的第1师团派往中国东北。

皇道派认为统制派已经对己下手,遂在民间右翼法西斯势力配合下,兴兵举事。

1936年2月26日拂晓,皇道派军官纠集第1师团和近卫师团的1400余名官兵发动兵变,迅即占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和首相官邸等政府中枢机关,杀死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