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703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docx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

兴安盟首届校园文化建设征文优秀论文选登

前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有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2008年全盟教育工作重点提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盟教育系统2008年中心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交流全盟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兴安盟教育学会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24个校园文化建设征文主题,开展了全盟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征选活动,为从思想上、理论上提高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作用。

全盟征文93篇,经过专家认真评审,评出一等奖16篇,二等奖35篇,三等奖28篇。

现将从中选出的来自学校一线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秀论文陆续刊登出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进一步交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好经验,共同分享改革成果。

培育校本教研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田轲

教师是学校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是学校发展的不遏动力,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愿景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

因此,我校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坚持把教师的校本教研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校本教研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坚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等等,来加以推进,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出去学习了,但回来传递的信息过程衰减很厉害,往往是听别人讲了一天,回来传达不到一小时,有的甚至几分钟;教师是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但记录的是过程,评课三言两语,浮在表面;教师在参与学习培训时感觉为之振奋,信心也很大,但到课堂上还是回到原来老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的老师采取“拿来主义”,不顾本人及学生实际机械地照搬照抄,使课堂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把工作与学习、研究对立起来,认为没有时间,只要所教的班级成绩高就行了,至于学习、研究不放在心上。

从学校层面看,教研活动数量不少,但实效不高;活动组织随意,例行公事,缺少精心细化,目的性不强;对校本教研活动“行政管理”味道过浓,忽略了学校及教师的实际,造成教师被动地参加校本教研现象严重;作为校长本人缺少“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意识,认为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慢慢来,造成紧迫感不强,使工作缺少方法与创新等等。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进行认真反思。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零打碎敲,更不能临时抱佛脚,用常规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和新的矛盾,关键是要从办学理念上来引领,措施上来约束,文化上来熏陶,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文化,让它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校本教研其实是一种把学习、工作和教学研究及发展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学研究实践活动。

让教师将校本教研内化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随时随地在彼此影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专家理论实践化、教师实践理论化,努力引导、规范、激励全体教师共同营造一种“校本教研文化”,让这种文化引领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取向。

这种文化如果融入教师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校本教研工作思路与做法

1、以学习为先导,用办学理念引领全体教师的思想。

四年前,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并经过全体教师充分讨论,确立了“为了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这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形成的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理论思考,它与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实现,也决定着教师的学习取向与一定的学习内容。

为此,我们以学习为抓手,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这是落实办学理念,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的前提。

(1)鼓励教师从读书入手,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首先,为教师提供学习内容。

针对教师手中学习书籍资料数量有限的实际,学校开辟了《健康、快乐、成功》学习园地。

这是一本活页集,学校定期向这个园地推荐文章,让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阅读、交流,目前已推荐积累了100多篇,由于这些文章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并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内容,大家都很喜欢读,拓宽了教师视野。

其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带头作用,营造读书氛围。

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多,他们精力充沛,有一定的创新欲望和能力。

为此,我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来强化教师学习。

读书班成员除了平时自主学习外,每年学校利用寒暑假开班集中学习两次(每次3天),通过汇报、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效果。

四年来,学校先后派出40多位学员到外地学习,今年暑假学校又组织50多名学员到长春集中听专家讲课、讲学两天,教师们收获很大,回来又进行一天的汇报交流。

通过青年教师的幅射带动作用,一批年龄大的教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2)创新集体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实效。

周五的第六节课后是全校集体学习时间,以往主要业务领导领着大家学习,教师们则是“你念你的经,我撞我的钟”,为了改变这种耗时低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对集中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创新,我们将学习时间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科组推荐的10分钟艺术欣赏。

包括名曲、名画、名篇、名山大川等。

这10分钟是教师们工作一周后陶冶身心、愉悦性情的10分钟。

第二部分是“书斋细语”专栏。

教师在“书斋细语”里或畅谈读书体会,或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为教师的读书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

第三部分是校长点击教学随笔。

当按下鼠标显示出谁的名字谁就会走到前面,宣读这周写的一篇随笔,他们把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做所想所思所得吐露出来与大家共勉。

第四部分是30分钟教师论坛。

内容包括育人理念、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等。

因为我们确定的主题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所以即便不能达到教育大家的理论高度,教师们也感到很受启发。

通过上述形式多样学习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对“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理解更加深入,为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撑。

2、以“讲--听--研--讲”为载体,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讲--听--研--讲”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主体工程,这一教研机制的创建与实施,为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创设了真实可触的交流平台,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难题,同时教师也在享受着研究带来的快乐。

(1)“讲、听、研、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

讲即是集体备课中的讲教材、讲教法、讲理念。

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确定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年组教师在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及设计理念,并形成第一讲的教学设计,然后确定主讲人,以及讲课的时间、地点。

如果备课时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方式,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的主讲人,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同课异构”模式。

听即集体听试讲。

试教时间一经确定,学科组便张贴海报或下发邀请单,说明研究的主题和授课内容,凡是对本研究内容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本学科组的自不必说,人人要参加,跨学科,跨年段的屡见不鲜。

课前下发通知单的做法深受老师的欢迎,因为教师了解了讲课者的授课内容和设计理念,就必然会带着思考、学习、探索的问题去听课,会最大限度的听有所思、听有所习、听有所问,所以也就做到三个及时“及时评析”“及时总结”“及时反馈”,为下面的“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研即学科组长组织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剖析。

主要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预设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在这个时段展开的是“头脑风暴”,在研究面前,老师们无拘无束,进行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这里既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思考,也蕴涵着对课堂实践的探索。

在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中产生了很多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风暴过后,老师们常常为在活动中收获的成功和喜悦而久久地陶醉。

讲即全体教师的讲。

指教师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分别在自己班级讲。

这一讲非彼一讲,它融会了第一讲中的精妙之处,站在了理性分析的高度,讲的质量自然会略高一筹。

教师们站在讲台前心里有底了,我们的教研目的也达到了。

“讲、听、研、讲”活动较以往的集体备课,讲研究课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不同的是比以往更扎实,更有实效,更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有时一个问题的研究要经历几个轮回的“讲、听、研、讲”,即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讨出的“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

(2)撰写教学随笔。

我们把“讲、听、研、讲”比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空母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关键一环来抓,建立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周写两到三篇教学随笔。

教师们撰写的随笔涵盖了“讲、听、研、讲”活动中的得与失、顿悟和思考,班主任工作中的苦、辣、酸、甜,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希望生的转变等。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们每年把教师随笔汇编成册,供大家传阅。

现在,教学反思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校本教研中的宝贵财富,教师们也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逐渐走向成熟。

(3)开展小课题研究。

为了使校本教研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其更加深入。

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把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课题来开展研究,使教师研究上升了档次。

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有小课题研究题目,并与“讲、听、研、讲”很好结合在一起,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生机与活力。

3、以“节日”为依托,拓展校本教研的新渠道。

教学节是我校每年必开展的两大节日活动之一,至今已办四届了,现在正进行的是历时一个半月的以“潜心教学研究,享受精彩课堂”为主题的第四届教学节。

教学节内容很丰富,有领导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老教师典型引路课,新教师汇报课,家长开放课等等,同时伴有讲座、随笔交流,教师才艺展示等等。

目的就是想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进程,营造一种研究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益,让学生在课堂享受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乐趣,尤其是进一步提升了“讲、听、研、讲”的品质。

虽然最终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节课,但是我们知道,这里融合着年级教师研究的智慧和几个轮回的“讲、听、研、讲”的探索和艰辛努力。

展示一节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智慧都是一次检验、历练和提升。

另一方面,对参加活动的教师来说,收获是丰厚的。

正如有的教师说“这样的活动安排得好,各学科之间都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每一节课都有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虽然学科不同、年段不同,但是教育的艺术和教学智慧都是彼此相通的。

所以每一节课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思考,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审视自己的课堂,去揣磨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节对于家长来说更是值得他们欢迎的一件事,每届教学节都有近千名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并认真填写信息反馈卡,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原来对课堂教学、对教师、对学校不太了解,现在明白了许多,进一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相悖的做法,对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育的合力的形成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引领每一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1)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支持。

因此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于是,在2005年我校启动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

为了保证评价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明确了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还派领导到北京光明小学去学习,解决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的问题。

由于这个评价突出了“教师是评价的主人、强调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多元评价、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善待教师间的个体差异、具有非奖惩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肯定的喜悦,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评价。

(2)为教师营造和谐研究环境。

一是实行领导集体听课制。

每周五的第一节课,全体领导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集体听一位教师的课,通过听课、评课,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拉近了领导和教师的感情,更主要的是告诉教师对教学重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二是开展和谐团队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

全校设6个团队和17个教研组,每年都要评出“和谐”团队和优秀教研组,并进行隆重表彰活动,目的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提高凝聚力,并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相支持,克服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研究行为,形成团队合力,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每位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带来的收获与体会

1、收获:

(1)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育人理念正在成为教育教学行动指南,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逐步增强。

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也很迅速。

目前,学校有盟、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0人,其中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5人,90%的教师在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其中32%教师在自治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主管教学领导实现了自治区教学能手化。

在年初全市教师业务理论考试中有51%参考教师进入全市前30%行列。

从2005年到现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300多篇。

(2)校本教研积累了一些经验。

校本教研载体“讲、听、研、讲”多次在市、盟现场会上展示,学校被盟教育局命名为特色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在自治区新课程改革现场会上进行大会交流。

2、体会:

(1)校本教研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福利,它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减少成本,它还有利于帮助教师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并最终为教师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校本教研文化的培育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对于过去校本教研的好传统、好经验一定要坚持,但对校本教研工作机制、方式必须创新,这样才有利于校本教研文化的建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

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于铁柱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始终本着“一面两育三现”的办学思想,按照“质量立校,发展特色,创建品牌”的工作思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管理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逐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教育先进集体的示范辐射作用,让五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创建内容丰富,格调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校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适当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

1、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校园及公寓前添置新型体育器材,保证上下午在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的校训、校风将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五中人的教育品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楼学生必经的走廊内创设“文化长廊”。

编织、剪纸、绘画、石头工艺等师生作品让楼道和校园影壁墙变成会说话的墙。

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校园风文学社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广播站坚持每天中午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愉悦学生身心。

校园风报要充分展示师生文采,同时成为文化交流的信使。

4、努力构建数字校园。

我校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学校加大现代化教学投入,2008年班班配置多媒体,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

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要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

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和教师队伍。

㈠、为了全面提升领导的综合素质,首先,校长以身作则,倡导领导将教育视为事业,带着激情去工作。

校长的激情和追求一定会感染领导、带动教师,使校园里会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永葆生机与活力。

其次,我们按照《五中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考核方案》与《细则》,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四到位”、“五创新”、“六个一”。

“四到位”即:

工作部署到位,检查指导到位,处理问题到位,分析总结到位。

“五创新”即:

教育思想有创新,组织管理有创新,教育教学有创新,教育科研有创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有创新。

坚持“六个一”制度:

即所有业务领导每人教一门课,每天听一节课,每周参加一次本学科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每月做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业务讲座或上一节示范课,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

使我校领导班子既能上心谋全校大事,还能上手抓细节管理,既能坐镇指导,又能一线教课,建设成一支能带领师生团结奋斗,勇挑重担,工作上快节奏,为事业肯拼搏的领导团体。

㈡、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保障。

在师资队伍培养上,我校按照“抓‘龙头’(骨干教师),带‘重头’(青年教师),促‘源头’(全体教师)”的基本思路,创设激赏教师成长的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发展,“逼迫”教师成长。

1、组织教师读书自修,强化自我培训。

读书,是丰厚一线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式,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推力”,。

我校以构建“学习型学校”活动为龙头,广泛开展全校性读书漂流活动,力创“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快乐读书”的书香校园。

在活动中,校领导率先垂范,认真阅读魏书生、李希贵、李开复等当代教育名家的专著,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注,及时向全校教师推荐。

老师们积极漂流阅读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20余种专著,并及时写出自己内心思考与感受。

 通过读书漂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让老师们通过读书漂流,在灵魂深处储存一笔精神财富,让知识因传播而更美丽,让心灵因交流而更贴近。

使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走进阅读就是走进了著名教育专家的内心世界,与崇高对话。

在与这些教育专家交流、与其他老师沟通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

我校读书漂流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提升了教师个人专业化水平,促进了我校学者型教师和研究型教研组的形成,更是在书香校园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同时,学校又要求每位教师每天练习一页钢笔字,每周上机练一次计算机,每月上交一份有价值的教后反思和教学课件。

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基本功进行考试验收。

使我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2、加强校本教研,强化日常培训。

为加强校本教研的科学管理,我们做到了教学管理“四规范”。

即:

①规范教研活动。

坚持教研活动专题化、系列化、制度化,周例会上对各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②规范集体备课。

做到了组织到位,主备人准备到位,分析研究到位,全体组员参与到位,学校领导深入到位的“五到位”。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情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备课”,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得益彰,真正体现备课的价值。

③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业务指导,教学领导深入班级随机听课,按照《课堂教学评估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估打分,并予以指导。

一种是观摩引导,通过举办汇报课、竞赛课、示范课等活动,评出好课,进行全校性观摩,并加以推广。

④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师的教学常规资料(如教案、读书漂流、小楷、听课笔记、教后反思等)月检查制度,并进行量化等级评价。

3、坚持考与评并重,进行导向培训。

为使我校教师业务理论和教学能力提高,我们实施“一考二导三规范”工程。

“一考”是每学期组织教师专业知识考试和基本功检测,并把考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

“二导”是教学领导跟踪指导性听课,运用课改理念进行评价、引导。

“三规范”,是组织各学科示范课、引路课活动,来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

在此基础上,每年利用4月份、11月份的教学活动月召开全校性教学观摩课,将一些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在全校加以推广。

通过实施“一考二导三规范”工程,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20+20”课题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4、注重专业引领,“请进”与“走出”相结合,接受高层次培训。

专家的讲学既开拓教师的视野,又能实实在在解决新课改及科研课题中遇到的问题。

没有专家或其他高层次人员的专业引领,有可能造成低水平的重复。

因此,几年来我校先后专程邀请自治区教科所朱彦臣教授、江苏洋思中学两位副校长到我校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疑惑进行专题讲座、做示范课;同时外派领导和教师去鄂尔多斯、长春等地听看自治区教科所刘彦泽、特级教师韩军、赵谦翔教育专家的讲座、讲学。

专家的讲学既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又实实在在解决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及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派出近百余名领导和教师到北京十一学校、天津培英中学、长春吉大附中及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教育先进地区学校考察学习,参加竞赛。

让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改前沿的课堂里切身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5、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拓展培训。

为保障教师学习和校本教研的需要,学校为各教研组购买课改指导光盘、竞赛课实录等音像资料,又利用网络资源,为各学科备课组建立学科资源库。

仅07—08学年度我校就投入60余万元配置教师电子备课室、安装百兆网通光纤、为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订阅大量的校本教研方面的指导性专著和学科教研报刊杂志。

为师生的专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互助沟通的学习共同体。

6、启动“青蓝工程”,注重同伴互助,进行“一助一”培训。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为了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多年坚持实施“青蓝工程”,有计划地安排学科领导、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在业务上勤加指导,相互交流,助其提高,坚持每周互听、互评,实行双向奖励机制。

骨干教师的帮助引领使青年教师亲身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青年教师的学习热情反过来又成为骨干教师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同伴互助的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快速提高。

7、强化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按照我校《师德、师魂、师艺、师风》行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如师德讲座,师德问卷调查,师德演讲,做学生校内家长,表彰先进教师等活动。

为客观、全面评价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本着科学考核的原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