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840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docx

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2019历史苏版ⅲ二轮学案第十四单元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考纲】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

1、“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当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朝君臣对英国情况一无所知。

(2)概况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_______的形势。

(2)概况

史论要旨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

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等。

(3)主要内容

(4)思想局限:

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

2、维新变法思想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实践:

发动____________,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意义:

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混易错

 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不同阶级属性思想的质变;早期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同阶级属性思想的演进。

【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_______制度。

(4)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

__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3、内容

(1)提倡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影响

(1)冲击了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易混易错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入: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2、传播

(1)1919年,____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__________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3、实践

(1)____________、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2)1921年,______________诞生。

   “师夷长技”与中体西用

主题1 图解

主题2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

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表达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主题3 “中体西用”思想的反响

史料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

”张树声那么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

“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他还诘责洋务派: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这那么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

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主题4 “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

(1)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那么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那么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维新思想

主题1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此史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主题2 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根据

史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那么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史料说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主题3 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

史料 “天哀大地生人之多艰,乃降圣人而极民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民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示。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那么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假设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突出特点是托古喻今,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主题4 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区别

(1)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

(1)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2)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

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前期新文化运动

主题1 图解

主题2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

主题3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

史论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

”“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此史料说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他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史料二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此史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孔教已不适于当时的社会。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

1、全面启动和地位:

(1)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2、未能真正实现的根源:

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

                   

例1(2017·北京高考)“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材料中“九州”“四海”的概念反映了作品的主要属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

例2(2017·安徽高考)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以下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那么并立,合之那么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假设舟车之有两轮也”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在于提炼各那么材料的含义。

A项表达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B项表达新文化运动的“以中济西”论;D项表达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项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

符合维新派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

例3(2017·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把握《新青年》创刊后的十余年中国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例4(2017·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首先理解材料关键句“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的主旨是倡导变革社会现实,反对保守观念;其次明确言论者的身份是思想家,呼声的时间是20世纪初。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那么就会被历史淘汰。

主与科学口号及其作用。

能力立意上注重文言语句的阅读、基本历史结论的理解和概念的辨识。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A、是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是否要维护清政府

C、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是否要抵抗列强入侵

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面

2、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题点

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的民权

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运用近代化史观理解不同派别的思想

4、以下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题点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5、林那么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近代前期的思想潮流解读新材料

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B、张之洞

C、王韬D、梁启超

3、《五四:

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

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这段话是对以下哪一事件的描述()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4、右图是一枚珍贵的清末民初火花,图中四个人物手

捧图书,衣服上从右至左分别画着梅、兰、菊、竹。

这枚火花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A、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

B、维新变法的思潮

C、民主与科学思潮

D、民主共和思潮

5、从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看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6、从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一阶段是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不包括()

A、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C、辛亥革命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袁伟时教授指出:

“在西方,是它的文化传统、社会条件结合,促成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建立。

中国新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逐步形成的世界现代文化的延伸,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先导。

”由此可以看到,在西方,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在中国却相反,所以有人称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补上了一课,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共和

B、新文化运动继续倡导学习西方

C、新文化运动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坚持反封建的任务,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8、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其中“两位先生”是指()

A、达尔文赫胥黎B、鲁迅胡适

C、马克思恩格斯D、民主科学

10、有学者指出:

“新文化运动不管一些人的意见是对还是不对,它是多元的,进行的方式是自由讨论,没有政府权力或社会暴力夹杂在里面。

它的主张对还是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开拓了学术文化和言论自由的制度环境,拓展了自由空间。

”以下最能表达该观点的是()

A、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思想倾向

B、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C、文学革命中提倡使用白话文

D、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批判

1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2、《新青年》发文指出:

“他们所非难本社的,无非破坏孔教……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这几条罪案。

”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B、新文化运动完全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C、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人士的敌视

D、新文化运动未能冲决传统思想的樊篱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海国图志》这样记述:

“……六十卷,何所据?

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曾国藩说: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

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4分)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

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6分)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

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4分)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那么,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那么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那么,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那么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5分)

(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

结果如何?

(5分)

(3)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

(4分)

(4)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

(6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

(2)①四洲志②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

(1)内忧外患

(2)①曾国藩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④近代化

【二】1.(3)①商战③君主立宪

2、

(1)①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②设议院③封建君主

(2)戊戌变法(3)思想启蒙

【三】1.(3)民主2.

(1)19153.

(1)民主

科学4.

(1)封建思想

【四】1.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

(1)五四运动

(2)李大钊3.

(1)陈独秀

(2)中国共产党

命题探究

1、C2、A3、C4、C5、C6、C

课时规范训练

1、C2、C3、B4、B5、D6、A7、D8、C9、D10、B11、B12、C

13、

(1)人物:

林那么徐。

贡献:

虎门销烟。

(2)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

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

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

变法图存。

(3)弱点:

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

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含义:

实行君主立宪制。

相同:

君民共主。

14、

(1)儒家伦理道德。

“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

(2)“学术觉悟”:

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

“政治觉悟”:

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

(3)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取代封建纲常。

(4)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精神的弘扬。

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不可取。

中国的出路不是靠伦理的觉悟,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