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679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高届高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3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在高考中,常以某区域天气图、等压线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天气的变化过程。

如2018·全国卷Ⅱ·T37,2018·全国卷Ⅲ·T37;2017·全国卷Ⅱ·T5;2015·全国卷Ⅱ·T4~5。

1.综合思维:

通过对暴雨、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分析,说明不同区域常产生影响的重要天气系统的特点。

2.地理实践力:

观察日常生活中天气变化特点思考天气系统的影响,能合理应对各种天气变化。

知识点一|锋面与天气

1.锋面

(1)结构特征:

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

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锋面活动与天气

读冷锋与暖锋天气示意图,完成问题。

(1)冷锋:

图中将要经历冷锋过境的是B地。

冷锋形成的原因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2)暖锋:

图中将要经历暖锋过境的是D地。

暖锋形成的原因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3)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比较

类型

冷锋

暖锋

过境前天气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天气

出现阴天、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

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天气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我国典型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③冬季的寒潮,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知识拓展]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如下:

类型

形成

天气特征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多月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高原东北地区阴雨寒冷,高原西南地区晴朗温暖,多在冬半年出现

华南准静止锋

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和南岭山脉的阻挡

一年四季可见,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季,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多暴雨

◎考法1 分析大气污染与天气的关系,考查锋面活动特点及其影响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得水平能见度<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得空气混浊的天气现象的统称。

两种天气都会造成空气混浊,影响空气的能见度。

某月6日内北京地区出现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导致的重污染过程,然后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雨天气,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

下图为6日内北京天气现象与能见度统计图。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天气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3月        B.7月

C.8月D.10月

2.6日内北京主要受霾影响时(  )

A.西北风力较强B.大气保温作用差

C.大气相对稳定D.扬沙伴随出现

3.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主要得益于(  )

A.冷锋过境B.环境质量改善

C.人工降雨D.霾和沙尘的相互作用

1.A 2.C 3.A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月份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受大风影响时易形成沙尘天气;3月份(春季)我国北方燃煤或燃烧其他化石燃料产生大量颗粒物,风力较小时加上逆温天气,易形成霾。

第2题,由“霾是极细微的干尘粒浮游在空气中”可知,霾天气的出现表明该时段大气相对稳定,风力较小。

第3题,由材料“然后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雨天气,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可知,该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的主要原因是大风降雨,四个选项中只有冷锋过境会造成大风降雨,故选A。

]

◎考法2 借助统计图表考查锋面天气特征

(2015·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B.17时-18时

C.18时-19时D.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题流程]

         ↓          ↓

       

    

[解析] 第4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

第5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B项正确。

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

[尝试解答] 4.C 5.B

[解题技法]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把握本质:

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

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

四看。

一看符号:

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

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二看雨区:

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三看气温、气压变化:

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四看降水强度:

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考法3 结合区域等值线分布图,考查锋面天气特征

(2019·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下图为冬季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完成6~8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雪的地点是(  )

A.甲B.乙

C.丙D.丁

7.甲、乙、丙、丁四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8.关于P地的准静止锋摆动规律及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

B.白天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增温慢,冷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南移动

C.夜间地面辐射强,大气降温慢,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

D.夜间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快,冷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南移动

6.B 7.A 8.A [第6题,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后,此时最可能出现降雪。

第7题,甲、乙、丙、丁四地中,乙、丙、丁地位于低压槽附近,多为阴雨天气,云量较多,气温日较差小;甲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天气晴朗,白天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该日气温日较差最大。

第8题,本题主要利用准静止锋摆动规律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P地的准静止锋为昆明准静止锋,白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增温快,暖气团势力增强,锋面向北移动;夜间地面辐射强,大气降温快,暖气团势力减弱,锋面向南移动。

]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读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回答

(1)~

(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副高脊北侧,其原因可能是(  )

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B.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气流

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2)当副高脊位于30°N~35°N时,我国东南沿海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

A.伏旱 B.泥石流C.台风   D.洪涝

(1)B 

(2)C [第

(1)题,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带来的锋面雨,是来自副高脊北侧的暖气团与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相遇形成的。

(2)题,据图可知,副高脊位于30°N~35°N时为7月份,此时长江流域出现伏旱,东南沿海可能出现台风灾害。

]

[规律方法]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

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

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7-8月: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

9月:

雨带南撤。

10月:

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知识点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阅读基本气压场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高气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填写下列表格。

天气系统

A

B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近地面水平气流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方向

中心气流上升

中心气流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常出现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

曲线

我国典型

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考法1 借助气压分布简图,考查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14日14时B.14日19时

C.15日4时D.15日11时

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题流程]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画法、天气状况的判读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气压分布的大致状况。

第1题,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高于西北侧,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偏南风,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第2题,在低压中心(气旋中心)控制下,很可能会出现暴雨。

甲地距低压中心(L)100多千米,低压中心向东移动接近甲地需要12个小时多,所以暴雨开始时间约为14日19时,故选B。

第3题,此月份该地区被低压控制,气压较低。

而华北平原3、4月份基本上受亚洲高压影响,气压较高,可排除A项;四川盆地1、2月份的等压线分布应受盆地地形影响呈闭合状,而此图中等压线大致呈东西延伸非闭合状,可排除B项;黄土高原10、11月份气温开始降低,秋高气爽,受高压影响,可排除C项;东南丘陵4、5月份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气压低,降水较多,故选D项。

[尝试解答] 1.B 2.B 3.D

◎考法2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

4.(2018·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解析] 第

(1)题,据图,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

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且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来自北部的冷干气流(气团)在此交汇,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促使空气抬升。

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题,主要从广阔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及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形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第(4)题,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罕见性(历时短)以及危害性三个角度作答。

[答案] 

(1)主要源地:

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考法3 结合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考查高、低压系统与天气

5.(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仔细读图,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及其数值变化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存在一个高压系统,中部存在一个低压系统,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部。

(2)题,锋面的形成与冷暖空气交汇有关。

图示低压(气旋)中,北上的暖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T时刻前,图示西北部(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会形成冷锋。

故T时刻前图示区域的锋面数量为3个。

第(3)题,读图可知,P点位于暖锋锋前,很可能有降水过程,暖锋过境,气温升高;之后暖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转好,气温较高;随后,冷锋移动至该地,冷锋过境,气温会下降,可能产生降水;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该地区,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第(4)题,春季,中低纬地区升温快,高纬度地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温现象,南北部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大,大气运动快。

春季处于冬、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题技巧]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住锋面气旋的图形特征:

在天气形势图中,低压控制区域出现锋面活动,且锋面多由低压中心沿等压线弯曲度最大的区域(低压槽)向外伸展,如上图所示。

2.抓住锋面气旋的活动地域:

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以大陆东岸最为常见。

3.根据位置巧判锋面的类型:

锋面气旋中的两个锋面,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4.根据半球巧判锋面的移动:

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中锋面总是按逆时针向右前方移动;位于南半球锋面气旋中的锋面总是按顺时针向左前方移动。

即其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5.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并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1)C 

(2)D [第

(1)题,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层气流搬运到乙地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缓沉降到地面,乙地出现浮尘天气,俗称“落黄沙”,故C选项不符合乙地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

(2)题,读图可知,D选项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且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最可能出现浮尘天气。

]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五)|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

等压线分布图表示的是同一海拔上的气压水平分布状况,通过一系列等压线的分布延伸及弯曲可以反映天气形势特点,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区域某时的等压线分布图(图1);某地某时天气形势图(图2);某地等压线分布略图(图3)。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高低气压的主要因素;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冬季气压高,夏季气压低。

(2)等压线最大弯曲处为低压槽或高压脊,其中低压中心延伸出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高压中心延伸出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3)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风速的大小;一般而言,疏小密大。

(4)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上。

一般而言,左为冷锋,右为暖锋。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母题示例]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解题流程]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山区,海拔较高,不易受台风、寒潮的影响。

甲地该日受较强低压系统控制,气流上升形成较强降水,故不易引发森林火灾,但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故D项正确。

(2)题,由图可知,北京市未来两天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冷锋过境时常形成降水,风向转为偏北风;过境后往往气温显著下降,气压升高,故C选项正确。

[尝试解答] 

(1)D 

(2)C

(2019·合肥模拟)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

(1)~

(2)题。

 

(1)若图中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为(  )

A.1005B.1010

C.1015D.1020

(2)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

A.L1附近B.L2附近

C.L3附近D.L4附近

(1)D 

(2)C [第

(1)题,位于亚欧大陆上的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这是一个高气压,其外侧的气压值应与左侧高气压外缘等压线的数值相等,为1015;故m的值应为1020。

(2)题,沙尘暴一般是由冷锋天气造成的,当冷锋锋前的暖空气较为干燥时,极易形成沙尘暴天气;图中的L3为冷锋锋面,该线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

随堂小测|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下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1.A 2.C [第1题,甲、乙两地位于低压槽两侧,该低压槽处气流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形成冷锋,甲地处于冷锋后,可能出现暴雪天气,A对;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降雪可能性小,B错;丙地位于气旋外围,远离锋面,没有冷暖气团交汇,缺少降水形成的条件,C错;丁地位于暖锋附近,多连续性降水,降水强度小,不会出现暴雪天气,D错。

第2题,读图可知,戊地位于高压区,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故为东南风。

]

(2019·武汉模拟)2017年1月21日至27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此时段降水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取决于(  )

A.冷空气移动速度B.暖空气移动速度

C.冷空气水汽含量D.暖空气水汽含量

4.形成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洲低压势力增强

B.副极地低压势力减弱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

3.D 4.C [第3题,寒潮属于冷锋系统,锋面系统带来降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暖空气水汽含量的多少。

第4题,我国冬季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是受亚洲高压的影响。

]

(2019·吉林八校联考)下图是2016年11月3日某时刻,图示时刻呼和浩特和北京两地分别位于低压槽的两侧,其近地面等压面(单位:

hPa)垂直剖面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受此天气系统影响,此时呼和浩特的天气特征可能是(  )

A.降温、大风、雨雪B.炎热干燥

C.温暖湿润D.狂风暴雨

6.此后,该气压系统不断东移并离开北京。

受其影响北京的风向变化是(  )

A.东南风转西南风B.偏南风转西北风

C.东北风转西北风D.偏南风转东北风

5.A 6.B [第5题,此时该地区受低压槽控制,呼和浩特处于冷锋过境时的锋面后部,其天气特征为降温、大风、雨雪。

第6题,两城市之间为低压槽,图示时刻,北京处于低压槽东侧,呼和浩特位于低压槽西侧,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呼和浩特吹西北风,北京吹偏南风。

气压系统东移离开北京后,北京由低压槽东部转为西部,风向由偏南风转为西北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