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56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 2.docx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3知识点归纳总结2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学说:

【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组成细胞

的元素

 

(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①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②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常见化学元素作用】①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②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③铁(Fe2+)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④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

无机物:

水、无机盐

4、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1)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元素组成】: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在R基中)

 

【基本单位】:

氨基酸

 

【有关计算】:

 脱去水分子数目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 肽链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

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2)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元素组成】:

C、H、O、N、P       

【基本单位】:

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DNA和RNA的主要区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TGC

AUGC

结构

双螺旋结构(双链)

单链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功能】:

①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②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元素组成】:

 C、H、O

【种类】:

①单糖:

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

②二糖:

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乳糖(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原(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

 ①生命的燃料:

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

糖类 

③直接能源:

ATP  

④根本能源:

太阳能

【小结】: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即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4)脂质

【元素组成】:

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

脂肪、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小结】: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

糖类→脂肪→蛋白质

(5)水和无机盐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

自由水:

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呈胶质状态,主要功能是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即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5、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

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等等)

细胞核

(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

①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②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排列组成。

③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细胞膜的成分】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细胞膜组成蛋白质:

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糖类:

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在膜的外表面)

【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3)【生物膜系统】:

在细胞中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4)【生物膜系统功能】:

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③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小结】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其他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⑤植物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结构。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细胞器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动力车间)鉴定:

用__健那绿__染料使其呈现__蓝绿色。

【双层膜】

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加工蛋白质,参与糖类、脂质合成。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动物);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

【单层膜】液泡: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里面是细胞液。

溶酶体:

“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无膜】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

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总结】:

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叶绿体、液泡.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白化苗等;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不一定有叶绿体,如原核生物蓝藻细胞

【细胞器共性归纳】

(1)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核糖体(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合成时)

(2)产生ATP(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

叶绿体:

光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热能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质)

(4)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5)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供能)

(6)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和液泡

(7)双层膜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10)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

中心体

(1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12)含DNA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13)含RNA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C)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细胞核结构染色质:

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是蛋白质(进)和RNA(出)通过的地方。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最主要的区别】: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无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

【共同点】:

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

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团藻、衣藻、绿藻、伞藻、水绵等低等藻类。

(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包括螺旋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水华、发菜)、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小结】:

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细胞核和细胞质只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精子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生命都很短暂便是很好的证明。

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必须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7、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项目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方向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能量

不消耗

消耗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举例

H2O、CO2、O2、甘油等脂溶性物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离子出入细胞

8、酶

【酶的本质】: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酶的特性】:

1、高效性2、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酶的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且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恢复。

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但是不影响酶的活性。

9、ATP(三磷酸腺苷)

(1)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2)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3)ATP和ADP相互转化:

酶1

ATPADP+Pi+能量

酶2

注:

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10、细胞呼吸

(1)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方式: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场所:

主要是线粒体

★过程:

第一阶段:

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②无氧呼吸:

在指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基质)或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场所

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仍含有能量)

可利用能(储存ATP中)

1161KJ(38molATP)

61.08KJ(2molATP)

联系

第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1、光合作用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总方程式】:

CO2 + H20 (CH2O) + O2

叶绿体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需要叶绿体上的色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基质

物质变化

(1)水的光解:

2H2O4[H]+O2

(2)ATP的形成:

ADP+Pi+能量ATP

(1)CO2固定:

CO2+C52C3

(2)C3的还原:

2C3(CH2O)+C5

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色素提取实验】:

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   用 二氧化硅能使研磨更充分  ;用 碳酸钙能防止色素受到破坏(P98)

【小结】①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②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占总量3/4) 和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占总量1/4)  

③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④光反应进行一定要光,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⑤大棚蔬菜最好使用无色(白色)薄膜或玻璃。

(白光中包含红光和蓝紫光)

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

⑦光合作用中14C标记的CO2的路径是:

CO2→C3→(CH2O)

⑧夏季晴朗中午,植物气孔关闭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但是光合作用会下降,因为缺少CO2

⑨C3、C5变化分析举例:

其他因素不变,若增加CO2浓度,则短期内,由于增加CO2浓度,有更多的C5与CO2固定生成了C3,而C3的还原过程基本不变,生成的C5基本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

(一般C3、C5的含量变化相反)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光照强度: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

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如:

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轮作)

增加光照面积如:

合理密植、套种(间作)

光照强弱的控制:

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

施农家肥、使用CO2发生器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12、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

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

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

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

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染色体

4

4

4

8

4

染色单体

0→8

8

8

0

0

DNA

4→8

8

8

8

4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

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

比如:

蛙的红细胞。

【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

特征:

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3、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

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

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14、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

(1)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需要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间期。

【原因或本质】:

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

(2)、特点:

持久的、稳定的、渐变的

(3)、细胞分化的意义:

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实例】: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B细胞、T细胞等

15、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原理: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

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

【总结】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细胞种类的增加

全能性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体现“从细胞到生物个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濒危植物的抢救;克隆技术可用于濒危动物的抢救

16、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17、细胞凋亡

【凋亡定义】: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是主动的。

【细胞坏死】:

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

【凋亡举例】:

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巴的消失、体内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女性的月经

【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8、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该“死”的细胞不死,不该“死”的细胞却死了,也就是说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19、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无限增殖。

(原因是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②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③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④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

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

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激活,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恶性肿瘤的防治】:

远离致癌因子。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减数分裂

(1)概念: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2)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同源染色体:

一般是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4)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都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精子形成过程见下图,卵子的发生,由学生自行绘制】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

 

也可简单的总结为:

 

(6)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同源染色体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数的变化)

时期

染色体变化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_DNA分子_的复制和有关_蛋白质_的合成

前期

出现联会_现象,形成__四分体___

中期

各对_同源染色体_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两条__同源染色体____彼此分离,移向两极

减数第二次分裂

中期

__着丝点__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_着丝点_分裂,_两条姐妹染色单体_分开

在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